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长沙过年习俗,你知道多少? 长沙的年俗

来源: 最后更新:23-10-12 10:02:33

导读:

1、长沙过年习俗,你知道多少?
2、长沙结婚习俗有什么规矩
3、长沙的端午节习俗有什么
4、惠州人过年习俗,你知道

文章目录:

1、长沙过年习俗,你知道多少?

2、长沙结婚习俗有什么规矩

3、长沙的端午节习俗有什么

4、惠州人过年习俗,你知道哪些?

5、芜湖过年习俗,你知道多少

6、猜你喜欢:

1、长沙过年习俗,你知道多少?

大家是怎么知道湖南长沙的呢?相信很多人认识长沙,是因为湖南广电的湖南卫视。长沙是湖南的省会,有很多的特色小吃,口味虾、湖南臭豆腐等等。相信长沙的过年习俗也很不同,据说旧时还有春节去洗澡躲债的逸事。快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下长沙的过年习俗。

节前理发

过新年,不但得置新衣、戴新帽,喜气洋洋街上走,更讲究在新年洗心革面,至少理个头发精神精神。不过在老长沙,老班子规矩,新春忌动刀剪,尤忌讳新春理发。于是过了小年后,比抢年货排更长队的就是理发。而一到过年,老长沙理发店甚至可一直休到正月十五。因那段时间,前来理发的人已变得极少。

洗澡躲债

在老长沙城内,过年前,与理发店生意有得一比的是长沙盆堂、星沙池等澡堂子。人们希望在过年前能够让全身得到清洁,到澡堂子洗个澡,理所当然。奇怪的是,除夕晚上,长沙各处盆堂依旧灯火通明,生意兴隆。

原来,长沙习俗,端午、中秋、除夕为结账之时,尤其除夕,是一年催账讨债结算的最高峰。一些欠债无力偿还的“杨白劳”们,只好年也不过了,躲在澡堂子中泡澡,等候新春来临。

邻里互贴红纸

长沙人在除夕夜吃团年饭前,时兴“关财门”,闭起门来全家大吃团年饭,还要在正对面的墙壁贴上写有“对我生财”等吉利话的红纸,以便在大年初一开财门时,一眼就能望见新春的欢喜。这类红纸招贴要在关了财门以后贴,人不出门,如何贴?远亲不如近邻,这样的吉祥红招贴,一般是由对门的人家互相张贴。最后那户人家的红纸,则由街上的更夫负责张贴。

长沙过年习俗:

1、无论在哪儿,过年的习俗中都必须要有的夕压岁钱:让孩子的嘴,沾上甜的蜜除夕夜,一家人守岁围炉向火。

长沙有句俗语:“大人子望插田,细伢子望过年”,过年小孩子有新衣新帽穿,更有压岁钱领。压岁钱,是对孩子们新春祝福和他们平平安安的奖赏,还要让孩子的嘴在除夕夜、大年初一也“沾上蜜”,让他们学会“大方而真诚”地说祝福的“甜言蜜语”,爱讨好口彩,想方设法要让小孩子的嘴上沾着蜜。

除夕夜,长沙的大人小孩一般都要守岁,其实守岁就是“守睡”。小孩子实在要睡了,不能说睡觉,要说挖窖,好像这样就能挖到一个金窖似的。

2、除夕封财门,初一开财门:财神菩萨进门来,一年四季广招财。

春节期间,普通人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一是希望能够拥有浓浓的亲情,二是希望能够招财进宝,直到今天,长沙市井人家仍然有这样过年的习俗:在除夕吃过团年饭后,封财门,让财宝蓄在家中,不许出进的习俗,提前“关财门”,关了财门,门外门内的人都不许出进……大年初一时,鸣鞭炮大开财门,希望财源能滚滚流进家里来。不速之客送财神敲竹杠则,还有新年初一在街上与债主碰面,只能互相道贺,绝口不能提讨债之事,否则在背后就会招人讥议,有理因无礼而变成了没理。

3、初一出天行赶庙会

正月初一,长沙人家开财门后,往往按照老皇历上所记载的喜神方位出行,赶庙会,称为出天行。不少人家在除夕当夜,或大年初一一大早开始出行,出行目的地,大约有三个地方:远的去南岳,近些去韶山,更近一些就去长沙北门外的开福寺。在长沙来说坡子街火宫殿春节庙会文化就做的蛮不错,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不过后来民国时期的长沙庙会,除迷信敬神外,因当时社会风气已经开放,女性借庙会之机在城市公共场所可以大胆抛头露面,但一些登徒浪子却借机揩油,实施性骚扰,因而当年庙会一派乌烟瘴气。

4、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街坊

“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街坊”,这是长沙从古至今大多数人家依旧遵循的春节期间拜年的安排表。新春期间,长沙家家户户清洁干净,备有不少点缀装饰新春气氛的物品,等待客人的到来,如在花瓶内或米桶中插上梅花迎春,梅,谐音人们的“眉”,所谓“喜上眉梢”,年俗画中所画的就是喜鹊站在梅枝上,生活也显得更雅致……现如今长沙的人家过春节,一般会将发财树、摇钱树、金钱树、鸿运当头(凤梨)、富贵竹、年橘等选几样搬回家中。

5、老长沙人的春节待客年货:甜酒桂圆红枣蛋、柿饼红枣鸡蛋汤,是老长沙最好的待客年货。

旧时长沙在初一开始的拜年活动中,走进亲戚朋友家,常常会被招待吃些零食,更客气的会被奉上一碗甜酒桂圆红枣蛋或柿饼红枣鸡蛋,这份元宝汤让主客尽显尊贵,是最好的待客之道……今天,元宝汤已在长沙消失。现如今,槟榔变成了湖南地区特有的一种深受欢迎的年货,几乎家家都会准备槟榔待客。

你可能会喜欢:

2015年结婚吉日一览表

立秋是几月几日,2016年立秋是什么时候?

世界卫生日纪念意义简介

世界卫生日是哪个国际组织确定的?

2、长沙结婚习俗有什么规矩

席慕容说过:“结婚不是从此只有两个人面对面,结婚应该是两个人牵手共同面对这个世界”。

结婚是一件纯洁而神圣的事情,在每个城市里的结婚习俗都有不同,但也必须遵守。

本文带你了解不一样的长沙结婚习俗,了解不一样的长沙文化。

湖南少数民族婚嫁习俗

在少数民族中,青年男女的择偶、定亲和婚礼比汉族要丰富多彩,有许多还保持着原始古朴的特色。少数民族青年互相结识、物色对象常在喜庆节日或赶集赴会的途中。苗族的四月八、六月六、赶秋的歌会活动,侗族的“玩山赶坳”,都是青年男女聚会交友的极好机会。湘西苗族还有跳月之风,童男处女于清风月夜,到林中山巅,对歌跳舞。情投意合者,虽不相识,亦可相约订婚。

一些少数民族青年男女的定亲别有风味。隆回瑶族订婚的信物是一把油纸伞,女家有意则将用各色花布和丝线扎好的12个三角形的丝线布坨,缠吊在纸伞的撑骨上;怀化侗族则是刺鸡定情,在月色皎洁的夜晚,青年男女均由伙伴陪同相会,男方将带来的大公鸡鸡冠刺破,把鸡血滴入酒中,双方饮酒盟誓,永结同心。

少数民族的婚礼各有一套礼仪,欢快热烈,极富情趣。湘西苗族婚礼中,要举行洗“和气脸”的仪式。新娘到达夫家时,男方的长辈端来一盆清水,清水中放一只银手镯,新娘和夫家人共用这盆清水洗脸。据说,洗了“和气脸”,全家可以清泰平安,和睦相处。

土家族婚礼别具一格,姑娘在出嫁时要唱“哭嫁歌”,送亲时姑娘和母亲唱“发轿歌”,新婚夫妇进了洞房,歌手就唱“贺喜歌”和“拜客歌”。湘西南瑶族有“抢亲”风俗,新郎去迎亲时,新娘避之,新郎追赶,如此往复3次,才算成婚。据说这样结成的夫妻,能够互敬互爱,白头到老。

长沙农村结婚习俗

1、接亲那天男方要带100个包子100个饼去女方家。

2、接亲时都要喝芝麻豆子茶,不能喝茶叶。

3、要给双方父母敬“改口茶”,双方父母要给红包.

4、如果女方家里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男方要每人打个大红包。

5、去女方家接亲去的要是单数,回的时候要是双数。

6、要有1个童男提子孙桶。

7、女方要准备4铺4盖。

8、新娘父母到新房后必须有人用洗脸盆打水给伺候洗脸,然后由新娘父母打发红包。

3、长沙的端午节习俗有什么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会放三天的小长假,让大家一家团圆。但身边的很多朋友,都会计划出去玩,放松心情。如果你有时间的话,不如回家陪家人过个端午哦。在长沙的端午节,有着自己特色的端午节习俗。快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下长沙的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也小有差异,但人们对端午节的重视却都是相同的。长沙人的端午节,与大多数地方的习俗大致相同,在某些方面又有着自己的特色。

赛龙舟

賽龙舟,是湖南地区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已不见踪迹。在这之后,人们把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来作为纪念屈原的一项重大活动,用意是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现在的赛龙舟已被列入国家的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都会举行“屈原杯”龙舟赛,湖南每年也会在端午节前后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让赛龙舟盛传于世。

包粽子、吃粽子

每到端午节前,家家户户都会买来2至3斤糯米,在里面放入碱、红枣或绿豆,扯上几根麻绳,拿上几张小椅子,大家一起坐在家门口包粽子。这个时候,那些手艺好,包出的粽子有棱有角的姑娘、大婶总会得到街坊邻居的一番夸讲,而不会包粽子的就会躲在一旁观看、学习,准备等到来年的端午节来一显身手。粽子包好煮熟后,在端午节这天,每家每户都会把自家的粽子送给街坊邻居们品尝,自家包的粽子一般自家都吃不到,吃的都是别人家送来的粽子,而且吃起来也显得格外香。现在的粽子品种多起来,购买起来也方便,包粽子习俗也在慢慢失传,大家都更加怀念儿时的香粽。

做咸鸭蛋

自己动手做咸鸭蛋也是在端午节前经常看到的。大人把买回来的新鲜鸭蛋先用盐水泡上一段时间,再在上面敷上黄泥巴,等到端午节这天拿出来食用时,那种蛋黄被腌得金黄金黄、往外流油的咸鸭蛋最受欢迎。不过蛋黄好的咸鸭蛋一般蛋白比较咸,我们经常是将蛋黄一个个悄悄吃掉,剩下的蛋白部分就成为了生性节俭的父母们的专利了。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现在的长沙市民至今还保留着用艾叶给小孩洗澡,以驱瘟祛毒的习俗。

你可能会喜欢:

立秋是几月几日,2016年立秋是什么时候?

愚人节的由来和习俗

10.15全球洗手日的由来

全国助残日是每年五月的第几个周日

4、惠州人过年习俗,你知道哪些?

广告上常出现:“惠州惠州,惠民之州。”在如此的城市里,他们过年是不是处处洋溢着幸福和开心。但是在惠州,过了初五就有的已经在开始工作了。为什么呢?想知道吗。本期惠州文化将为你介绍惠州的过年习俗。

(一)年前的准备

年前的准备可分为四大类:一为扫尘清洁房屋用物;二是备新衣着;三是备食用之物;四是备新碗箸。

1、“扫尘”

清洁衣物被帐,打扫屋顶屋角,洗净台凳桌椅的污垢,谓之“扫尘”。相传它始于古代人们除疫祛灾的一种迷信仪式。唐代盛行此俗。宋人是吴自牧所作的记录苏杭民间风俗的《梦梁录》云:“十二月尽,……士庶人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去年尘秽,净庭户……以祈新岁之。”惠州现代的扫尘,其实是一次家庭大清洁,像碗橱、衣柜、床等平时常用但又不常刷洗耳恭听的木制家具,这时都清出户外刷洗,晾干再搬回屋内。此外,堆东西的墙角、屋顶屋角、床底等卫生死角,都是要重点清扫的地方。关于此俗,民间还有一个传说。说是有一户人家平时很讲卫生,每逢年前都要反厨房的环境和用具扫得干干净净,灶王爷每年也恰在这时要上天堂禀报人间善恶,于是反这家人的事禀报给玉皇传旨,不许疫魔、灾星进入这家人家。从此,这家人一年四秀无灾无病,而邻居却灾祸不断,问为什么,这家人便把自己的事向大家一说,于是,各家仿效,就有了年前搞清洁卫生的习惯。这个传说说明扫尘之飞与人们去疫消灾的观点有关联。

2、备新衣

惠州民间备新衣着不在乎有。家道富足者,新衣新裤新鞋新袜全身簇新;不富有者,不能购齐新衣着,但至少应有一件新上衣。这一习俗在惠州民间甚为讲究。有些老年人,把去年穿过的旧衣,或作其它用途用过的粗布料,重新拿到染房染一次,自己缝制好一件旁襟衣服,这也称是一件新衣了。此习来由没有很详尽的记载,但和节前的“扫尘”是有联系的,应该是由其衍生而来,同有“祈新岁之安”之意。据惠州民间的说法,过年穿新衣,来年就有好运,不穿新衣,来年就不好了。

3、备食、用之物

新年前备食用之物,按惠州的习惯首为备鸡。早在农历七月十四左右,名家各户便开始备养过年用鸡,一般是购进鸡苗,旧过还多有人家自己孵育。养月余后,雄鸡施行阉术,惠州习惯称为“阉鸡”,养到过年之时往往养成数斤重甚至十多斤重的大阉鸡,这就是惠州民间传统中过年的主要用鸡。惠州的传统对春节用鸡十分看重,视作“排场”的象征,民谚中说:“年三十晚(或年初二)才知道谁排场,”此中“排场”,即是指“看谁家的鸡大”,或“谁家的鸡多”。除鸡以外,过年准备的食物就多为一些干菜果品类,如鱿鱼、津丝、冬菇、花生、瓜子、红豆、腊肉、蛋、水果;还有糖饯食品如糖莲子、糖瓜条、糖莲藕;油炸食品如糖环、蛋散、米糕等。惠州民间过年习惯蒸大笼、敛糕等,故年前各家各户多自己备好粘米和糯米,将其磨成米粉,这项工作劳动量大,工作繁琐,帮年前的准备工作中,这件事往往占了许多人的较多时间。由于春节有庆丰收及庆贺春至的意思,所以节前备食物的时间往往占上了十分大有的比重。一般人家,往往公倾一年之积蓄,竭尽财力、人力、物力,将过年所需的食物一一购齐。

购备用之物,则主要是对联、门神、福字、年画、纸宝、蜡烛、鞭炮等。

4、备新碗箸

这是惠州民间一种特有的风俗习惯,惠州话谓“备新碗箸过新年”。惠州的习惯是,即使家中一点也不缺碗筷,也要购买一套。购新碗筷要讲究配套,即致同样的花纹釉色,碗、匙各一份然后再购买相应数量的筷子;购买的数量多为“十”。在惠州民间,“十”为吉祥数字,有“十足十”、“满”的意思。购新碗箸的意思,按惠州民间的说法大致有二:一是“添丁添碗”,以示子孙满门,寓“福”;二是“添新碗,置新箸,来年米谷停无住”,寓“财”。福、财二字,在惠州民间老百姓中,均是最为令人重视而又实惠的两个字。

(二)习俗

一般人认为,过年就是指从老历年三十晚到年初五。过了初五,人们已是“吃了年饭去耕田”即又开始工作了。其实,惠州过年的时间并非如此短暂,它起自农历十二月廿三晚的“送灶君”,止于春节最后的喜庆活动“闹元宵”。现将过年的各种习俗简述如下:

1、送灶君

以前,不论贫富,家家都有灶君神位,灶君是奉天上玉帝之命,到人世间视察善恶的,他的神位安在灶台的壁上,上贴大红纸写的“灶君之神位”几个大字;两旁有一副小对联:上天奏好事,下地保平安。红纸下有一小型香炉,是户主每月初一、十五及逢年过节拜祭时插香烛用。到了灶君上天的十二月廿三晚,一些生活过得去的人家还要买一对用金纸剪塑成、高约12公分的灶花插在香灶两边,令昏暗的灶壁熠熠生辉。灶君坐镇人间,受每家之香火亦负起保护每家人平安健康的重任。

灶君上天,就是要在玉帝面前禀奏一家人的功与过。功大于过,天宫会赐福,反之会降灾祸。这天一大早,人们就会买两根带蔗叶的甘蔗,以作天梯;还要买拜祭的鸡、鱼、猪肉等三牲,有茶有酒,让他吃饱喝醉,以便在玉帝前说吉利的话。民间传说灶君是大老粗,不识字,故要在灶神下放二个柑或大橘,两片红糖,以甜味封住他的嘴说好话,又因他是粗人,故当晚又要到香烛店买刻印好的“奏岁”形如一纸报告书文。在写好的“奏岁”文章的空白处填写全家的门牌号码、人口、姓名及犯有某些对灶君不敬的事(如在灶前脱衣服、说粗话等),请其原谅等字眼,折好放入专门的信封(买“奏岁”时已备有)。

拜祭时,用纸做的黑色灶君衣是送给他去见玉帝时穿的新衣,与“奏岁”信,随纸宝香烛一齐烧掉,烧完后将糖与大橘放大米缸留待灶君年三十晚回来享用。

2、忙年关

送灶后,人们便为过年而忙碌,俗称“忙年关”。其做法大致有清洁扫除、自制油角年糕、买年货、买年画、贴春联等。一般清洁的日期定为“年廿三、廿四、清洗衣衫、扫瓦面墙角,年廿七、廿八,将室内各物洗涤,摆放好,可有可无之物要除去或藏好。各应用物要放置规范美观,随后是全屋连同屋前后的地方都大扫大洗一遍,干干净净迎新年。

过年,惠州人很注重吃和玩,所以过年前准备可口的小食品也是家家必须忙碌的。例如炸油角炸煎堆。惠州有句很流传的歇后语:“年晚煎堆人人有份”。可见它在春节期间的普遍性,此外,还有炸糖环、蛋散等,特别糖环基本上也是家家必炸的。它是用糖和糯米粉和匀后,靠民间的木刻印模印出来再放到油锅去炸到金黄色,甜而酥香,很引人食欲。年廿四晚蒸糕,寓意新年“步步高升”。不但有客家人喜欢的虾米萝卜糕,还有马蹄糕等,有的还蒸发糕、水。

至于买年货,除了购一些拜神用的纸宝、香烛、爆竹等物,津丝、池菇、冬姑、腐竹、鱿鱼、发菜、虾米等都是必需的。而过年要吃点“腊味”也是惠州人的习惯,“腊味”是年前才有的美食,如腊肠、腊肉、腊猪头皮、金银润等,其味之香美,令人流涎。年货,除了糖果之外还有小食,如“麻雀春”、花生糖,瓜子等。替小孩买新衣、新鞋是万万不能忘记的,小孩穿新衣是惠州人过年的标志之一,即使穷人,借钱也要为小孩置套新衣鞋,而大人穿得旧些倒无所谓,吃的东西少些亦无妨。

年画、春联,年廿九就要贴好,年画主要是贴大厅或房间的墙上,年画种类繁多,有历史故事、戏曲、山水花鸟、人物等。有木版刻印也有机印,看各人喜欢而定,春联贴在大门与房门两侧,灶君与地主神位也要贴新写的大吉红纸。自灶君上天日起,几乎处处都有人写与卖春联,有用墨水写,也有用金粉开胶水写金字,其内容多是寓意平安、健康、家庭幸福等字眼,生意人家则多贴“恭喜发财”等。门神是守大门的,多是画武将,两人的面是相向的,但不能贴成面孔向外。惠州有句俗语“贴错门神”大家有意见,不和好之意,就源于此。

年廿九前,男人定要去理发店理发,女人也要洗净头发。年廿九是市场、商店最忙的日子,一般年三十晚都停业迎新年,各人的购物都少不了的是:买一把带根须的生菜和一根带须带叶的甘蔗,寓意“生财”“从头发到尾”。生意人家还特别要买条生鲜的大鲤鱼寓意“生意兴隆”;一般人家多买二条土鲮鱼煎好上碟,放在米缸上,一直放到年初七才吃,这叫“责年”,责即压的意思,寓意“丰衣足食年年有余”。此外,很多人家都要去花市买盆年桔、腊梅,菊花之类点缀客厅迎春。

团年饭是惠州人最看重的,也是一年中最为丰盛的。大家忙了一年,难得人齐团聚,三牲与各式美味应有尽有,但最忌“炒鱿鱼”(意被人家辞工),因此绝对没有炒鱿鱼这一味菜的。吃过年饭,小孩即洗好澡,满街跑,显示他们的新衣服;大人团团围坐论生活、谈人生,也要再环视全屋,看有无疏漏(即有无过年准备不足的地方以再做好),大人要守岁,备好爆竹、香烛,零时差一分,即要烧爆竹。此时家家爆竹齐鸣,此起彼复,硝烟弥漫红纸飞扬,满街纸屑(幸好此风俗近年已消除)。

3、过大年

大年初一,要吃素。有“初一吃素,相当一年吃素敬神之说”。初一大人小孩要给长辈拜年,老者要给晚辈派“利是”。有些年纪大的人没结婚,他(她)也会得到“利是”,但不用派“利是”给其晚辈。初一的禁忌较多,主要有:不要扫地、不要打烂物品,见面要说吉利话等。万一不小心打烂东西或吃饭时小孩子无意跌了筷子,也要说句“落地开花,富贵荣华”、“筷落(快乐)”;如果小孩说错了话,大人即在旁说:“小孩子不知世界,莫怪”(小孩不懂世情,原谅他吧),以此趋吉避凶,是过年的特色,也是惠州人的聪慧。

初一这天,惠州人举家出动,到西湖、白鹤峰、东坡祠踏春,到元妙观、准提阁许愿还神、烧香,到处人山人海。

初二又俗称“开年”,主要是走亲戚,要早起,其菜式也十分丰盛。初二后可免去过年禁忌,即扫地搞清洁、洗澡等。商家更习惯在这天摆酒席请员工吃饭;如要辞退工人,也是在这天提出,夹一块鸡肉到你碗中,再给你一包“利是”,即示意你已被辞退。

过了年初五,年味已减。到初七,又称人日,气氛又回升,也是百姓传说要出去游玩避灾难的日子。当日大家喜欢结伴到街上或本地景点郊游,人人带些小食品,随处吃喝玩乐,倒也其乐陶陶。

正月十五称为元宵,闹过元宵节,民间意义的春节才算结束,各行各业又开始辛勤劳作。元霄主要特点是当晚大摆花灯、击鼓乐、大巡游、舞龙舞凤舞狮,还兴高采烈猜灯谜。当晚,年青人最为高兴,因为元宵节又称中国的情人节。在“灯树插光照,花焰七枝开”“一夜鱼龙舞”的盛况中,年青人可以游玩通宵,整夜不归也不会被大人责备。地传入;“麒麟狮”属客家狮,而“斗牛”、“扁鼻”等狮种,以淡水、龙川等地居多。从一些资料看,惠州的土狮种应该是“大头狗”和“麒麟”。

惠州民间舞狮活动亦和舞龙有相同特点,均是自己扎造,平时以街(村)为单位自发组织狮队。旧时在新狮扎造好后,往往到元妙观点睛,谓“开眼”,并进行“抢青”活动。春节期间是舞狮活动最多的时候。除此外,一些大户在喜事及店铺的开张之日,为“驱邪保安”,经常也请狮往舞。

惠州民间舞狮的特点是,狮爷携匣领路,继而是狮子,之后是锣鼓镲钹,持刀、棍、矛等冷兵器的武术队殿后。

舞狮的传统动作有行进、瞌睡、抓痒、登高抢青、抢炮仗等。鼓点分快板、中板、慢板和煞板,多打七声鼓节奏。

新春的第一天清晨,往往就是狮队穿家过巷的时侯,住户鞭炮相迎,并封红包,狮队则在家居中的门庭中舞耍,给户人带来吉祥好运,完后居民鞭炮相送。春节舞狮之习,往往也要延至正月十五方止。

5、芜湖过年习俗,你知道多少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在人们心里春节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新一年的团圆,幸福,美满,和新一年的丰收,那么关于芜湖过年习俗,你知道多少?

【芜湖的年俗】

旧俗称农历初一为“过年”,芜湖的传统的过年习俗分有“送灶”、“除夕”、“正旦迎春”、“破五接财神”等送旧迎新活动组成。

送灶:民间人们认为灶神主掌一家祸福,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由主妇备香烛、纸马、枣汤恭送灶神上天奏好事。

6、猜你喜欢:

标签: 关于端午节习俗的作文  关于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习俗  端午节习俗作文  端午节习俗图片  端午节习俗的作文  端午节习俗英文  端午节习俗英语  端午节有什么习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hunanyuer.com/xingzuo/fenxi/66710.html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06-2022 湖南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39114号-3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hunanyuer#qq.com (请把#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