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闽台七夕习俗:如何拜床母 闽南拜床母要说什么

来源: 最后更新:23-10-01 06:05:19

导读:

1、闽台七夕习俗:如何拜床母
2、床母是什么意思,什么时候拜床母
3、七夕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4、浙江各地七夕习俗 如

文章目录:

1、闽台七夕习俗:如何拜床母

2、床母是什么意思,什么时候拜床母

3、七夕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4、浙江各地七夕习俗 如何过七夕

5、“做普度”——闽台人的中元节习俗

6、猜你喜欢:

1、闽台七夕习俗:如何拜床母

床母在中国的民俗传说之中是保护小孩子的神灵,她护佑着小孩健康成长,那么拜床母有什么讲究吗?该如何拜床母,本期传统节日就带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如何拜床母,一起来看看吧。

床母就是床神,又称公婆母,床婆子,在做母亲的心中是儿女的守护神。是中国民间和道教崇信的神灵。传说周文王夫妇生有一百个儿子,成为保佑房帏的神。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床上渡过的,与人关系如此亲蜜的床母,受人祭拜也十分必然。尤其是不会走动的婴儿,睡眠时间长,与床的关系更为密切,所以中国民间乃以床母为儿童的保护神。

“拜床母”方法:

祭拜“床母”的贡品:

满月时会吃的食物:例如麻油鸡、油饭等。

孕妇做月子常吃的食物:鸡酒、花生等。

基本上孕妇做月子不吃鱼,所以祭拜“床母”的贡品中也禁用鱼。

另请准备“四方金”和“床母衣”。

祭拜“床母”的地点:

小孩的床上,请将贡品放在小孩的床上来做祭拜,拜的时候亦是面对床铺做祭拜。

祭拜“床母”的时间:

若小孩农历生日在7月7日,祭拜时间就是农历7月7日的下午酉时(5点~7点)。

一般来说,如果希望神明多保佑小朋友,即使不是小孩的农历生日,亦可准备贡品来做祭拜。

另外还有祭拜时不用筷子(怕床母娘娘用筷子打小孩),也不可以拜酒(否则床母会酒醉睡着疏于照顾小朋友)。

祭拜“床母”时的台词:

床母娘娘今天是x月x日(xx日子)准备了xxx拜拜

让xxx(小朋友名字)白天好好玩,晚上好入眠,好教养……

注意事项:

拜床母的时间不宜太长,不像平常祭拜要斟酒三巡,大约供品摆好,香点了以后,就可以准备烧“四方金”和“床母衣”,烧完即可撤供,希望孩子快快长大,不能拜太久,怕床母会宠孩子赖床等。

也有的说,不可以在床前打、骂孩子的。相传每年的七月初七日,要祭祀婴儿神“床母”,就是拜床母,当日要准备很丰盛的佳肴来祭拜床母。把十五岁以内的小孩,一律称为﹝花园内﹞。男孩的前头部都留少许头发,特称之为﹝刘海﹞,一直到满十六岁成年时才能剪去。凡是在﹝花园内﹞阶段的子女,都要接受婴儿神床母的保护。所以特选在这一天,这些少男、少女,都要从下午六点起,在自己的寝室上供祭拜床母。

2、床母是什么意思,什么时候拜床母

在中国的民俗文化之中,各类仙神无处不在,连床上都有床母,那么床母是什么意思,什么时候拜床母,本期传统节日就带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床母是什么意思,什么时候拜床母,一起来看看吧。

床母就是床神,又称公婆母,床婆子,在做母亲的心中是儿女的守护神。是中国民间和道教崇信的神灵。传说周文王夫妇生有一百个儿子,成为保佑房帏的神。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床上渡过的,与人关系如此亲蜜的床母,受人祭拜也十分必然。尤其是不会走动的婴儿,睡眠时间长,与床的关系更为密切,所以中国民间乃以床母为儿

3、七夕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七夕节被现在人们当作为我国情人节,牛郎织女的故事是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锻造出了七夕节的文化内涵,丰富了节日的气氛,那么,本期的老黄历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七夕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

4、浙江各地七夕习俗 如何过七夕

每个地方过七夕节的方式方法都有不同,不同的地方有自己庆祝节日的方式,那么在浙江各地有哪些七夕的习俗呢?又是如何过七夕的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老黄历一起来看看吧!

你可能感兴趣:2020年修造吉日

浙江各地七夕习俗

舟山

旧时妇女于此日采摘槿树叶揉成汁液,放入水中洗头发,相传织女用槿叶汁洗头,故头发乌黑。亦有相约去茄树丛中卧地贴耳听声响,听得锵锵声音者以为织女来临,视为得巧。

也有以三条长凳搭桥,两条相接,另一条搁于上端,少女相扶走过凳子,称七女“走仙桥”。

杭州

过去每年七夕,萧山坎山镇都会举行“祭星乞巧”活动。庭院中摆放着八仙桌,上面放着精美的花边、时令水果和摆成“心”型的祭酒。

姑娘们在祖母的带领下,向天上的牛郎织女敬酒,祈求织女多多给予心灵手巧的本领和美好的未来。接着,女孩子们开始赛巧,每人拿一针一线,看谁穿针引线最快。

你可能感兴趣:2020年出行吉日

台州

在温岭石塘镇的石塘、箬山一带,七夕节被称为“石塘小人节”,长辈在七夕当日向七娘妈(织女)为未满16岁的孩子祈愿。

三百多年前,石塘、箬山一带的居民从福建迁入,将当时在闽南盛行的七夕供奉玩偶的习俗也带到了这一地区。因该地区相对封闭的地理位置,这一习俗至今仍被民众完好保留。

温州

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

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能赐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如已结网称为“得巧”。

嘉兴

在塘汇乡古窦泾村,每年都有七夕香桥会。所谓香桥,是用各种粗长的裹头香搭成的长约四五米、宽约半米的桥梁,装上栏杆,扎上五色线制成的花装饰。

入夜,人们祭祀双星,乞求福祥,然后将香桥焚化,象征着双星已走过香桥,欢喜地相会。

你可能感兴趣:2020年领证吉日

金华

2009年武义“七夕接仙女”被正式公布为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七夕这天,农家少女会取黄荆柴及乌桕叶捣汁洗发,让一头秀发乌黑发亮,美若仙女;家中女子于七夕之夜,设香案陈列瓜果糕点于庭院,遥拜七仙女,向其乞巧。女孩们会静卧葡萄架或梧桐树下,听牛郎织女窃窃私语;姑娘们还会用指甲花涂染指甲,打扮窈窕,吸引眼球。

衢州

每年七夕,柯城区九华乡关溪村村民都会敲锣打鼓、放鞭炮、抬佛,热闹地举行庆祝活动。当天,村民都要用水冲洗自己身体,以求净身,意思是:消灾,老佛保佑,万事平安。

关溪村七月七民俗庙会始于明代,这一民俗一直延续了几百年,周边村民每逢此时,也来关溪村参加民俗活动。

5、“做普度”——闽台人的中元节习俗

佛教、道教以慈悲为怀,皆是为世人弱小的生命所进行努力,帮助所有人能够通过一些苦海。“普度众生”也是他们毕生的责任,可当有些人离开了这个世界之后,他们同样也是需要人去普渡的。

那么,本期一起了解中元节习俗“做普渡”。

闽中中元有普度之俗,无论城乡必定举行,其经费则由人沿门募集。即使极贫穷之家,也会想尽办法筹款来应付。有谚语道:“普度不出钱,瘟病在眼前。普度不出力,矮爷要来接”。举行普度时,也有子弟乐团之演出。

而闽、台摆桌祭拜普渡,又分成“公普”(又称“联普”,全聚落、团体或庙境居民联合举办)与“私普”(个人或单一家庭、机关举办),举办时供桌上也会竖立“写有中元敬语与施主姓名”的“普渡旗”,并在每一项供品插上一炷香,也会在供桌下放置香皂、毛巾与盛满清水的面盆供“好兄弟”梳洗。许多抽烟者,还会点燃香烟,插在香脚上,推己及“魂”,供“好兄弟”吞云吐雾,别有一种人情味。

七月初一(有的在六月底)这一天,是普度月的开始,泉州鲤城在开元寺大庭院中就竖起一杆高高的旗杆,挂上了“招魂幡”,向五路八方的游魂散鬼昭示;在七月这个月内,我们泉州鲤城将每日供奉五味筵碗饭菜招待,并将颁发银、服,由僧道“普度”众鬼魂脱离苦海或轮回转世。

这些活动,前者称“普施”即普遍施舍,后者称“普度”,即普度众鬼魂。前述初一的活动称“初一竖旗”,就是在这一天竖招魂幡,又称“起灯脚”,由于开元寺竖起大幡,所以有的境铺不再竖幡。

当日黄昏时分,各家各户在各自的门口摆上五味菜肴和酒、饭,又备一盏四方柱形玻璃灯,高七八寸,灯柱上贴小对联,上写:“敬点路灯,阴光普照”或“一心诚敬,敬点路灯”。奉敬已毕,烧了冥币,便把路灯挂在门口,路灯的作用是用以照明街巷道路,好让那些来接受“普施”、“普度”的“好兄弟”们在夜间行走方便。

普度之日,一般先由道士张罗,有关事项首先早于初一即已在开元寺竖旗杆挂“招魂幡”,这是泉州古城做普度的标志。然后张贴榜文,俗称“竖幡”、“贴榜”。有人称“竖旗”实乃误称。竖幡用以招引亡魂来接受普度;竖幡由开元寺统一竖立,榜文则由各境铺于普度前夕张贴。

6、猜你喜欢:

标签: 中华传统习俗  传统习俗有哪些  元旦传统习俗  冬至传统习俗  春节传统习俗  春节的传统习俗  过年传统习俗  过年的传统习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hunanyuer.com/xingzuo/fenxi/63342.html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06-2022 湖南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39114号-3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hunanyuer#qq.com (请把#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