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古朴典雅的特色地方歌曲:潮州音乐 潮州音乐名曲

来源: 最后更新:23-09-29 04:07:16

导读:

1、古朴典雅的特色地方歌曲:潮州音乐
2、古朴典雅的布依族婚俗文化
3、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二人台戏曲音乐特色
4、

文章目录:

1、古朴典雅的特色地方歌曲:潮州音乐

2、古朴典雅的布依族婚俗文化

3、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二人台戏曲音乐特色

4、历史悠久的民间音乐——潮州音乐

5、风格古朴典雅的杭州碑林

6、猜你喜欢:

1、古朴典雅的特色地方歌曲:潮州音乐

潮州音乐是一种民间的音乐,主要流行于广东地区的潮州,在福建的南部与香港、澳门等地都很流行潮州音乐。潮州音乐源于当地民歌、歌舞、小调等素材。那么,大家对于这种特色的潮州音乐是否了解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从城市文化的角度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潮州音乐的历史溯源

潮州音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与粤东地区的先民史和文化发展史有着密切的关系。春秋时期的古潮州被称为南蛮和百粤,是古越族的住居地。但那时已有青铜文化,说明中原文化已渗透到这里。由于史上历经“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难”,造成北方中原汉人大规模迁徙南移。如晋朝元年,随晋元帝南移的山西、陕西居民分居江浙,后来,为了逃避战争烽火又移入福建;唐玄宗时,为了防范边疆倭寇,还有居民南移福建,后来几经唐末、宋末、元末、明末等几次兵灾,都有过大举辗转南移的史实,先后分住江西、福建的漳浦等地再相继入潮。由此,随民而来的中原音乐文化流播入潮,则不言而喻。古潮州先民长期与中原汉人同化过程逐渐融合到汉族这个大家庭中,也加速中原音乐文化与潮州土着音乐文化的相互渗透、融合。这是广东文化的积淀,也是潮州音乐的渊源。

潮州音乐的主要特色

潮州音乐的主要特点是古朴典雅、优美抒情。它蕴藏丰富,品种繁多,大致可分为广场乐和室内乐两大类。前者包括潮州大锣鼓、外江锣鼓乐、潮州小锣鼓、潮州花音锣鼓、潮州八音锣鼓,后者包括笛套古乐、潮州弦诗乐、潮州细乐、潮州庙堂音乐等。所以说,潮州音乐是一种宠大而完整的音乐体系。

潮州音乐内涵丰富,既能表现小桥流水式的趣味,又能演绎出气壮山河的史诗。潮州音乐所独有的“二四谱”是十分古老的谱式,在其独特的律制中,si、fa二音的灵活变化体现了潮乐独特的韵味,同时构成潮乐轻六、重六、活五、反线等多种调式以及演奏上强调充分发挥作韵和即兴加花两种技法。

潮州音乐的曲目十分丰富,虽然五大类各有自己的名曲,但最着名的是称为“潮乐十大套”的曲目。它是潮州音乐中具有代表性的精品,这十大套的名称是《昭君怨》、《寒鸦戏水》、《小桃红》、《平沙落雁》、《凤求凰》、《月儿高》、《玉连环》、《黄鹂词》、《大八板》、《锦上添花》。这十大套,多数是古谱,结构严谨,段落分明,旋律古朴优美,完整地保留了古典的韵味。

潮州音乐的乐器组合、演奏技巧、曲式结构、变奏手法都具有独特的章法和美学依据,是一笔非常宝贵的音乐文化遗产。新中国成立后,潮州音乐得到蓬勃发展。一些音乐家和音乐单位相继来潮州(府)考察和采风,从潮州音乐中追索隋唐音乐的足迹和遗响。2006年5月20日,潮州音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您可能也喜欢:

中国传统雕刻技艺:福建惠安石雕文化

世界文化遗产之福建土楼

重庆的“水上歌谣”-川江号子文化

重庆巴渝木偶艺术文化的发展道路

2、古朴典雅的布依族婚俗文化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的文化习俗都各有特色。就说婚俗吧,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婚俗文化。我们挑一个很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来说吧。布依族的年轻人是在新春佳节的时候,采用“唱花歌”的形式来寻找自己的伴侣,“唱花歌”分为晚上和白天,分别在不同的地方,想知道更多吗,那么,和小编一起看看古朴典雅的布依族婚俗文化吧。

浪哨

布依族青年男女到了十六、七岁,就已经熟练收拾打扮并学会了初次见面的山歌,学会了吹口哨、吹木叶,开始懂得与异性接触、交谊,他们相识之初,一般都要选择环境幽静的地方,如在大树下、路边、草坪、河边等地方,男女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各为一方,相距一定距离互相观察,小伙子一旦中意了某个姑娘,先是吹口哨或吹木叶让对方留住。这时姑娘们会停走或原地坐下,小伙子当即会唱出山歌来试探女方。若女方有意,就还歌,互相对答。

姑娘喜欢小伙子后,“客歌”(问路歌)可进一步深入至“花园歌”(情歌)。通过对歌,双方认识,若彼此印象好,下一次见面就互相打呼问候,经过一定时间的接触,双方产生了感情,就相约下次会面的时间、地点(一般为赶场天)。

问亲

分两种情况,一是经过“浪哨”认识的男女,由男方询访姑娘的生辰八字,若八字可符,就请人做媒到女方家,因为青年男女有约在先,所以女方家会很快同意,二是青年男女没有交往或素不相识的一种,一般是男方父母看中了姑娘,并征得到儿子的同意就进一步了解女方的为人,如是否勤劳等,经过了解,若有其它方面可以生辰八字相符,则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布依族问亲一般要三回五转。这与布依族古老的习俗“一锄挖不成窝,一刀削不成筷……。问亲要多来”有关。

认亲

问亲事情已妥,男方家就寻找一个恰当的机会到女方家认亲。去的人员人中年妇女七、八人,带去的礼品是糖、酒之类,其数量多少视女方家族户数而定,要求每一户一封糖、一瓶酒,女方家则杀鸡盛情招待,族中第户也派代表来陪客人,同桌吃饭,双方认识之后,彼此呼称亲家,晚上唱“亲家歌”。通过认亲,男女双方家族便结成了亲家。日后若有红白喜事,就彼此走转,互相帮忙。

您可能还会喜欢:

维吾尔族诺鲁孜节新的一天

历法是什么,回族在历法方面的成就

回族的民间工艺美术习俗

土家族中特色文化:傩愿戏

3、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二人台戏曲音乐特色

对于每一种戏剧来说,都有其特有的特色,无论是表现在音乐还是语言,亦或是服装,都有其特点让人们记住。下面,要介绍的是关于二人台文化,二人台的戏曲音乐特色。那么,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吧。

1、音乐

二人台的音乐是以当地山曲民歌“社火玩艺”中的的秧歌小调和道情戏中的部分乐曲基础,又吸收了内蒙民间小曲以及陕北民歌中的一些曲调的特征而成,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二人台的音乐分腔和牌曲两部分。唱腔多承用民歌曲调,有些经过各种速度的变化处理,已走向板式化。牌曲部分,基本是民歌基础上的器乐化。此外还吸收、借鉴了古牌曲、民间吹奏乐等,使其越来越丰富。

演奏和伴奏时,主要有扬琴、笛子、四胡、二胡、四块瓦等乐器。音乐具有优美、清新、秀丽、明朗等特点。

2、表演

二人台分硬码戏、带鞭戏与对唱三大类。硬码戏注重唱、念、做,要求表演者有较好的嗓音条件;带鞭戏注重舞蹈表演;对唱由二人交替演唱。

3、唱腔

二人台的唱腔,基本上是专剧专曲,一曲一调。根据剧情变化,演唱时用慢、中、快的三拍式速度。

二人台的传统音乐唱腔比较丰富,多数是在一些民歌小调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最基本的曲调有“爬山调”和“烂席片”,此外,还吸收了其他民歌的曲子和其他剧种的一些曲牌,以丰富其表现力。其音乐形式,基本上属于民歌结构,因而作为戏剧音乐还是很不成熟的。

为了演唱方便,表演通常只有两人,即一生一旦,或一丑一旦,有时一人可以交替饰演几个角色,俗称“摸帽戏”。随着二人台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有的开始尝试由多个演员表演阵容较大的梆子戏剧目,取得较好的效果。

4、乐器

二人台主乐器有“三大件”——枚、四胡、洋琴。艺人称“枚为骨,四胡为肉,洋琴为衣着,“三大件”互相配合,互相填补,各抒所长,成为协调,统一丰满华丽的音乐,此外还有梆子、四块瓦、唢呐、锣、小堂鼓等伴奏乐器。之外,后来在“三大件”之外还增加了二胡,中胡,琵琶、笙、阮、大提琴、等管弦乐器等,音乐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多彩。

5、道具

二人台的服装、化妆仿效晋剧。道具简单,主要有扇子、手绢、霸王鞭等。二人台在表演上既有草原辽阔粗犷的风格,又有北方憨直奔放的品味,深受蒙汉两族人民喜爱。

4、历史悠久的民间音乐——潮州音乐

音乐无国界,就算人们语言不通,却也可以通过音乐去感受对方的感情,是的,音乐就是这么神奇的东西。除了大的音乐类型,每个地方还有自己的民俗音乐,那么,你想知道产生于广东的潮州音乐吗?就跟着小编一起看看广东文化吧!

潮州音乐是广东省的民间乐种,流行于粤东地区潮汕一带的潮州方言区,并随潮人的足迹而传播于闽南、台湾、港澳和东南亚一带。

潮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代因官宦谪迁、战乱及中原百姓南移,将中原古乐传入潮汕。在漫长的岁月中,古乐受潮州方言的影响,并与当地民间乐调融合,逐渐有所变迁。特别是明清以来,对“正字”、“昆腔”、“西秦”和“外江戏”诸剧种的音乐兼收并蓄、融汇发展,使潮州音乐既丰富多彩,又自成体统。

民间器乐乐种。流行于广东潮州、汕头地区,并传至闽南的龙岩、龙溪专区,西及惠阳专区的部分潮语地区,北至五华、大埔、兴宁。在东南亚华侨中也有相当影响。曲调源于当地民歌、歌舞、小调,并吸收弋阳腔、昆曲、汉调、秦腔、道调和法曲,至今约有四百年历史。

广场乐包括:潮州大锣鼓、潮州外江锣鼓、潮州八音锣鼓、潮州花灯锣鼓和潮州小锣鼓。

室内乐包括:潮州弦诗乐、潮州笛套古乐、潮州细乐和潮州庙堂音乐。

潮州音乐最具特色的乐器有潮州二弦、唢呐、深波。潮州二弦的弓子长,声音尖亮高亢,是弦诗乐的主奏乐器。潮州大唢呐称“大吹”,小唢呐称“吹仔”,用麦杆作哨子,音色柔美细腻,是锣鼓乐的主奏乐器。深波是宽边大锣,用软槌击奏,音色纯厚浑圆,地方色彩很浓。

潮州音乐主要特点是古朴典雅、优美抒情。它的主要乐器是二弦、二胡、扬琴以及锣鼓等打击乐器。潮州音乐保留了很多南音古韵,日益为世界所关注。它源于当地民歌、歌舞、小调,并吸收弋阳腔、昆腔、秦腔、汉调、道调和法曲诸乐的素材,兼容并蓄,自成一类。

可能你也喜欢:

全面解析:关于湖南方言文化

历史悠久的湖南篆刻文化

山东戏曲文化的瑰宝:两夹弦文化

陕西民间的艺术瑰宝“华阴老腔”

5、风格古朴典雅的杭州碑林

碑用来记录事件,纪念作用,通过它我们可以了解到它所记录的是什么,可以说碑文就是记录在石头上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在杭州存在着这么一个以碑为林的地方,诉说着这座城市文化的气息。

孔庙以大成殿为中心,正前分筑戟门、泮池和棂星门,左右两边即碑亭与碑廊。碑林荟萃了唐至清末共五百多方石碑,内容包括了帝王御笔,地方史料、名家法帖、人物刻像、水利图刻和儒学、宗教、墓志等,具有较高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原是杭州孔庙旧址。

存放杭州碑林的孔庙,自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至清代,一直是杭州府学所在地。此后府学除焚毁重建或规模增扩外,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制度后,一直是杭州的官办学府。原藏《南宋太学石经》等大批碑石。

1949年后有关部门将城市建设中新发现的碑石集中存放于此。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内藏唐至清代各类碑刻500多石,内容包括帝王御笔、地方史料、名家法贴、人物画像、天文星图、水利图刻以及儒学、宗教、墓志等,集历史、艺术、科学为一体。1978年始建碑林,至1989年对外开放,现已成为浙江省最大的石刻博物馆。

建筑格局规整大气,风格的古朴典雅。其内收藏着唐至清代各类碑刻500多石,有帝王御笔、地方史料、名家法帖、人物画像、天文星图、水利图刻等,其中以宋高宗的《南宋石经》、贯休的《十六罗汉像刻石》、李公鳞的《孔子及其七十二弟子像刻石》以及五代的《五代石刻星象图》等最为闻名。

此外,还有王羲之、王献之、苏东坡、米芾、祝允明等历代书法名家的手笔刻石和南宋及清代的帝王御碑,更值一提的是一批史实碑,记载了杭州及周边城镇有关兴修水利、筑海塘、盐运等史实,为研究杭州的水利及推动杭州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资料,因而被称为是杭州的一座融历史、科学、艺术为一体的“石质书库”。

辛亥革命后,府制被废。“九一八”事变后,恢复祭孔,规定每年孔子诞辰日由地方政府举办祭典,祭孔活动兴盛不衰。1934年,杭州府学孔庙基地辟为省立杭州师范学校校址。“七七”事变后,杭州沦陷,孔庙内的不少建筑被拆毁,大量珍贵木材被盗用。抗战胜利后,浙江省政府成立了孔庙整理委员会,并将原府学内所有的古碑加以集中保存,并于1947年2月27日,在杭州孔庙举行了规模壮观的祭孔大典。

这里,拥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五代吴越石刻星象图,贯休绘《十六应真像赞》线刻石,苏东坡《表忠观碑记》残石,南宋太学石经,宋高宗书《千字文》刻石,米芾书王维诗、赵孟頫书《佑圣观重玄武殿碑》、梁同书题《文昌帝君阴骘文》等等法书刻石。

这里,留住了古都杭州的一个缩影;这里,是东南第一州--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丰厚历史文化的象征。穿行在那一块块无声却多情的碑石之间,历史的步履轰然震响,时代的印记一一闪显,名城的变迁扑面而来。

6、猜你喜欢: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hunanyuer.com/xingzuo/fenxi/62655.html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06-2022 湖南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39114号-3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hunanyuer#qq.com (请把#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