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闽南民间的“第二春节”:佛生日 闽南风俗佛生日

来源: 最后更新:23-09-21 04:06:32

导读:

1、闽南民间的“第二春节”:佛生日
2、闽南泉州春节习俗与民俗活动
3、闽南春节禁忌 过年风俗有哪些
4、古代春节有趣

文章目录:

1、闽南民间的“第二春节”:佛生日

2、闽南泉州春节习俗与民俗活动

3、闽南春节禁忌 过年风俗有哪些

4、古代春节有趣的民间习俗

5、福建闽南春节习俗,你知道几个?

6、猜你喜欢:

1、闽南民间的“第二春节”:佛生日

闽南地区有着许多独有的节日,有些节日的热闹程度甚至堪比春节,那么是什么节日这么热闹呢?本期传统节日就带你一起去了解一下闽南民间的“第二春节”:佛生日,下面一起来看一看吧。

佛生日是闽南一带特有的传统民间节日,有“第二春节”之称。作为一种独特民俗,在闽南一带,世代沿袭。特别是在泉州地区一带尤为重视。

每年的佛生日,都要唱戏,一般唱三天左右的戏。佛生日是当地村民供奉的佛祖的生日,一到这天,亲朋好友都会来“吃佛生日”,家家传出喝酒猜拳声,整个乡村的晚上便沸腾起来,哪家

2、闽南泉州春节习俗与民俗活动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春节习俗差异大,与北方不同,南方一带的过年习俗显得颇为独特。春节期间每天都有不同的内容,在年味淡薄的今天,泉州的春节氛围还非常浓厚,民间流传的春节传统民俗还非常多且具有特色。

农历正月初一到初五称为「新春」或「新正」,是民间重要的节庆。所以每天有不同的习俗,现在说明如下:

(一)初一

1、拜年:亲友互相往返拜年,互道恭喜,祝福对方来年事事顺利、身体健康。

2、穿新衣:新衣代表万象更新,尤其是小朋友对新年的期待,有一套自己喜欢的衣物,从帽子、衣服到鞋子全是新的,是多么另人兴奋的一件事。

3、行春:新年第一次出门,通常会到庙里祈福,祈求新的一年事事顺利。尤期会注意出门时的方位,先往东走走会大吉大利,就鲜少有人会往南走的。

4、开门、关门看吉时:开门、关门本是件稀松平常的事,但是在初一这天就显得隆重,因为农民历上都有注明几时开门、关门是大吉,所以大家宁可按照时间讨个吉利。

5、禁忌多:新年期间凡是认为不够吉利的事,都被列为禁忌之列,如:不能口出秽言、不能骂人、不能倒垃圾清秽物、不能用刀剪、不能白天睡觉、不能煎粿等。

6、早餐吃素:这是以前农业社会,一般吃荤家庭唯一一定吃素的一餐,是祖先们怜惜万物的仁爱之心,现代的想法认为初一吃素也是一件好事,因为前一晚的年菜太油腻,清肠胃也有益健康。

(二)初二

1、做牙:一般从商者拜土地公,而没从商也会拜,大多都用牲礼祭拜,现代也逐渐改为以鲜花水果祭拜,因为家里还有许多肉类没吃完呢!而二月初二是土地公生日,就多用牲礼祭拜。

2、公妈(祖先)开荤:早上要拜祖先,而且是准备牲礼和菜碗,丰盛的一餐请祖先品尝。

3、回娘家:原来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是十一(请子婿)或十二(女儿回娘家),但不知何时开始改为初二,或许因工商业社会新年假期短(只有五天),所比选择这一天比较适当。旧时女儿回娘家的目的是父母探询女儿在婆家的情形,是否孝顺公婆?勤俭持家和勉励女婿在新的一年更加努力。

(三)初三

1、睡到饱:因为从除夕到初二都劳累,所以今天可以好好调息一番,晚起一下。

2、闽南的初三这一天,一般是家人在祭拜去世亲人的日子,所以如果初一、二没去拜过年的家里一般是不去的。如果冒然去给人家拜年,会让对方觉得带来晦气。所以这天大都是户外活动,而不去串门拜年。

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占领厦门外岛浯屿。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于过年而疏于守备,大股倭寇乘机攻城,军民奋起抵抗敌人,激战二日三夜,倭寇才败退,但城内军民伤亡极重。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亲友,吊丧亡灵,哭声震天,无暇到别家登门拜年。第二年初三日,厦门居民把此日作为忌日,久而久之,成为惯例。

(四)初四

1、接财神:自从十二月廿四日送走注在人家的诸神以后,今天诸神返回人间述职,当然要早一点接神,表示勤劳好兆头,如果太晚接神,财神都被接走,新的一年如何有财气呢?

(五)初五

1、开工:一班公司行号大都选这天开工(除非初五在黄历上实在不宜开工,才另择日期)但都只是举行祭拜仪式,召告一下,让多日为动机器运转的一下,检查一切正常,然后老板发个「开工红包」,让所有员工讨个吉利后即回家,明天正式上班。其实这个仪式就是「收心操」不是吗?

3、闽南春节禁忌 过年风俗有哪些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春节占据着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人们庆祝这个盛大的节日时,会有很多禁忌事项、过年风俗。每个地区的过节传统都有自己的特色,接下来,让我们跟随老黄历一起来看看闽南春节的禁忌和风俗吧!

你可能感兴趣:春节禁忌有哪些 不可以做的事情

闽南春节禁忌

正月初一地板再脏也不扫地,不倒垃圾,避免把财气扫出门。有井的人家不挑水,不然钱(井,闽南语)水流失。不能哭也不能和他人吵架,不打骂孩子。

初三要在家里祭祀亡灵,所以不能登门拜访,同时要避免和人吵架或发生争执,否则一年的好运会被破坏。初四灶王爷进家门,不宜远行。初十不宜磨碾石制工具。正月十五的灯不能留到明年。

过年不欠钱,不讨债。闽南人讲究过年要吉利,一般会在过年前去借钱或要债,如果在年后做这件事,可能接下来的一年财运不好。

上门做客不能踩踏门槛,以免踩断自己的运气。吃饭第一口不喝汤,否则一年被雨淋。

过年期间不能打碎碗碟之类的器皿,否则一年福气都会被破坏,如果不小心打破,要立即将碎片投入井中。

除夕夜、初一夜、初五夜、元宵夜屋子的灯都不能熄灭,这样才能祥光永驻。

你可能感兴趣:福建龙岩的春节风俗

闽南过年风俗

年终大扫除

为了迎接新年,要清洗各种农具、物品,用稻草、嫩竹枝叶等扎成的掸子,清扫屋角梁上的灰尘蛛网,以便能清清爽爽过个年,这天也叫筅尘日。

蒸碗糕

“碗糕”也称为“发糕”,在闽南一带,如泉州、晋江、石狮等沿海一带,为过好春节,会在筅尘日后蒸“碗糕”,寓意来年发财。

开正

除夕之夜家家户户坐在一起吃团圆饭,还要在厅堂放一碗白米饭,上面插一朵红春花,叫春饭、过年饭,表示年年有余粮过年。然后守岁到子正之时,燃放爆竹,“敬天公”,向上天祈福,开门迎春纳祥,俗称“开正”。

贺正

初一早上穿新衣,给家长长辈拜年。早上吃饭讲究吃蛋去霉气,吃面线则保长寿。要让上门的客人吃糖果、蜜饯或喝甜茶、咖啡,有个甜蜜的开端。

初九“天公生”

从初八开始就要准备祭祀的五牲、五果、金纸蜡烛,杀猪宰羊,在午夜12时开始庆祝“天公生”,“点天公灯”,在桌子上摆“天公座”,烧香放炮,用准备好的丰盛供品祭拜天公。

十五庆元宵

这是一个热闹的节日,吃汤圆、闹花灯、猜灯谜是必备的项目。正月十四到十六,厦门常有游街活动,舞龙、舞狮、踩高跷、车鼓弄等等;泉州也有颇具特色的“拔灯节”,真是热闹非凡。

你可能感兴趣:北京的春节风俗有哪些

初二“女婿日”

出嫁女儿带丈夫和孩子回娘家探亲,娘家没有父母亲人的媳妇,要留在婆家帮忙。这就是所谓的“有父有母初二三,无父无母斗担担”。

初四迎神日

把农历十二月廿四日送上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的诸神迎进家门,以求神佛庇佑全家人新的一年平平安安,万事如意。

“初五过开,初六养肥”

这两天就可以开始工作了,商铺重新开张,农民下地,以备春耕。

初七“众人生”

传说是女娲造人的日子,一般要吃鸡蛋寿面。

4、古代春节有趣的民间习俗

春节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节日,在漫长的岁月流逝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习俗,流传至今的贴春联、放鞭炮等,人们都相当熟悉了,不过在古代春节里,还有其他一些有趣的民间习俗,今天的老黄历就为你介绍。

儿童卖痴呆

宋时吴中民俗,除夕小儿绕街呼叫:“卖汝痴!卖汝呆!”意谓将痴呆转移给别人。

教坊自乐

宋代教坊妓女原属宫廷,是为官妓。另有私妓,在市井演唱。一年之内,难得休息,只有新岁初一有空闲自娱。

拜年送名片

宋代已用名片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即承放飞帖之用,到明代仍然如此。现代的贺年片、贺年卡,可以说是其遗风。

宫中赐银幡

《东京梦华录》:“春日,宰执亲王百官,皆赐金银幡胜,入贺讫,戴归私第。”南宋沿习了北宋风之风,《梦粱录》:“立春日,宰臣以下,皆赐金银幡胜,悬于幞头上,入朝称贺。”

初七饰梅花妆

古代以正月初七日为“人日”,《事物记》载:东方朔最初置“人日”。

传说宋武帝时,寿阳公主在人日卧含章殿,檐下梅花飘落在公主额上,形成一种装饰;宫女效之,以红点额为“梅花妆”。此俗传至唐宋,妇女多在脸上画各式图案;有“斜红、面靥”等名目;涂唇有“万金红、大红、内家圆”等名目。

其实,妇女在脸上点画装饰,早在春秋战国时已经兴起了;长沙出土楚国女俑的脸上就有圆点的图案可证。到唐代发展为往脸上贴金箔花钿,成为一种化妆时尚。

馈春盘

古代在立春有吃五辛盘的风俗,五辛盘又称春盘,就是在立春日,用蔬菜、果饼、糖果等汇集在一个大陶盘里,亲友间相互馈赠、共同享用,取生机蓬勃、迎春纳福之意。

这一风俗一直传到唐、宋、金、元。《本草纲目》中说:“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

蚕卜

宋代杨万里《上元夜里俗粉米为蚕丝,书吉语置其中以占一岁之祸福,谓之蚕卜,因戏作长句》诗:“今年上元家里住,村落无灯惟有雨。隔溪丛祠稍箫鼓,不知还有游人否?儿女炊玉作蚕丝,中置吉语默有祈,小儿祝身取官早,小女只求蚕事好。”

既说是里俗,可知是杨万里家乡江西吉州地方的风俗;也即南方养蚕地区的风俗。

打灰堆

《荆楚岁时记》说正月初一有一个风俗,把串起来的钱绑在竹竿的末端,拿在手里围绕粪土转几圈,然后投打在粪土堆上,说令人如愿以偿。

走百病上城头

“走百病”是指在春节饱食美味佳肴后,登高望远,漫步散心,能帮助消化,祛病免疫,所以又叫作“踏太平”。

早在明代,南京就有正月十六家家户户登城头、壮脚力的习俗。朱元璋下令筑城墙,城墙作为士卒守备要地,普通老百姓不准登临,对此百姓们颇有议论。朱元璋为笼络人心,允许正月十六让百姓登上城头游玩一次,于是此习俗便流传了下来。

5、福建闽南春节习俗,你知道几个?

闽南特指的是泉州、厦门、漳州三地,俗称闽南金三角。闽南地区信奉神明,所以春节风俗特别多,一些民俗活动都与这些神明有关,比如敬天公。闽南春节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福建闽南地区的春节习俗。

过年

从正月初一到十五,闽南人称为“过年”,要待过了十五,“年”才算过去了。民谣云:“初一场,初二场,初三无姿娘(姿娘意为妇女,此日妇女不上街);初四神落地(灶君从天上汇报回来);初五舀肥(掏粪便,农事开始);初六隔机(整理织布机,隔开经线与纬线,妇女们开始织布);初七七元(人日,取菜、果等七样做‘七宝羹’);初八完全(年糕吃完了);初九‘天公’生;初十好食天(指天气寒冷宜在家饮酒);十一请女婿;十二倒去觅(妇女再回娘家探望一下);十三吃糜配芥菜(糜即稀饭,连日吃腻了酒肉,改改口味);十四结灯棚;十五上元丸;十六‘地妈’生;十七‘那怎生’(节日就这样过去了)。”

敬天公

子正之时(零点)一到,四处爆竹声响成一片,人们即在家中厅堂设案,摆上三牲、果合、清茶、金楮等供品,燃三炷清香,点烛,恭拜“天公”,敬祀祖先。这种祭祀一直持续到初四。

开正

除夕之夜守岁至深夜12点钟响,迎来了新年黎明,在子正之时“敬天公”的同时,家家户户燃放爆竹,开门迎春纳祥,俗称“开正”。

贺正

清晨,无论男女老少,纷纷起床盥洗,穿上早已准备好的新衣服。早餐合家吃面线加鸡蛋,吃蛋去壳,意在除霉气,迎吉祥,面线则象征福寿绵长。早餐后即出门走访邻居亲友,笑脸相迎,首次见面皆要互道“恭喜”,俗称“贺正”,亦拜年之意,一直到元宵。有客上门,要奉上糖果、蜜饯,或喝甜茶、咖啡,让客人“甜一下”,以示有个甜蜜的开端。

团拜

清乾隆《泉州府志·风俗志》引宋代郡志所载云:“元正贺礼,乡老相约聚拜,省往复之烦。郡守、县令率僚属会焉。旧于贡闱,后于承天寺,至淳祐间(1241一1252年)乃即泮宫。邻里则各于侧近庵宇,会集齿长,岁推一人,具酒果为礼。今此礼废。”解放后又恢复。

6、猜你喜欢: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hunanyuer.com/xingzuo/fenxi/60180.html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06-2022 湖南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39114号-3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hunanyuer#qq.com (请把#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