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常用的术语:易经名词解释 常用的术语:易经名词解释

来源: 最后更新:23-09-15 06:01:05

导读:

1、常用的术语:易经名词解释
2、仰韶文化的名词解释及文化类型
3、八字术语解释,八字术语是什么意思
4、风水常用

文章目录:

1、常用的术语:易经名词解释

2、仰韶文化的名词解释及文化类型

3、八字术语解释,八字术语是什么意思

4、风水常用术语解释之煞气的解说

5、汉族民歌的重要分支——客家民歌名词解释

6、猜你喜欢:

1、常用的术语:易经名词解释

初初接触《易经》的时候,是不是都有点懵了呢,大量的专业用语的意思我们都是不知道的,因此,我们就很影响我们理解《易经》知识。那些常用的术语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本期的周易入门带你去了解易经名词解释。

《易经》与易占术语

[元吉]:《周易》贞兆辞常用语。意同大吉。

[上吉]:贞兆辞常。意同大吉。

[元亨]:《周易》贞兆辞常用语。意为大亨通。

[利贞]:《周易》贞兆辞常用语。意指卦象表明是有利的贞问

[吉亨]:贞兆辞常用语

2、仰韶文化的名词解释及文化类型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中,出现过许多文化,仰韶文化也是其中的一种,而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对仰韶文化有一定的了解。那么本期民族文化带大家了解一下,仰韶文化的名词解释及文化类型。

仰韶文化的名词解释

仰韶文化也叫彩陶文化。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距今约六千年,遗址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和中游。1921年在河南渑池仰韶村首次发现,故名。后陆续在西北、华北等地发现多处。其中以陕西西安半坡遗址的发现最有代表性。这时期的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畜牧、渔猎为辅,已进入母系氏族公社制繁荣时期。

仰韶文化的文化类型

由于仰韶文化内涵丰富,分布地域辽阔,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文化差异很大,形成不同的文化类型。依据新发现的考古资料,参照学术界传统看法,将仰韶文化划分为六区、五段、19个类型(或遗存):

在仰韶文化区系中,关中豫西晋南区是仰韶文化分布的中心区,已发现遗址约2000多处,自1921年发掘仰韶村开始至2000年,已开展80年的工作,发掘遗址最多,揭露面积最大,发现遗迹遗物最为丰富,区内有5个文化类型:零口二期遗存、半坡类型、史家类型、庙底沟类型及西王村类型。

甘青区位于仰韶文化分布的西区,已发现遗址1000处左右,主要分布在陇东地区,区内有3个文化类型:史家类型、庙底沟类型、石岭下类型。

豫中区是仰韶文化分布的东区,已发现仰韶文化遗址数百处,主要分布在郑洛一带,区内有4个文化类型:石固五期遗存、后岗类型、庙底沟类型、秦王寨类型。

豫北冀中南区是仰韶文化分布的东北区,发现遗址很少,约100处,其中豫北约30—40处、冀中南约50处左右,区内有4个文化类型:北福地一期甲类遗存、后岗类型、钓鱼台类型、大司空村类型。

豫西南鄂西北区是仰韶文化分布的南区,已发现遗址较少,不足百处,区内有4个文化类型:大张庄遗存、下王岗类型、八里岗类型、赵湾类型。

陕晋冀蒙长城区是仰韶文化分布的北区,已发现遗址较少,约100多处,区内有3个文化类型:石虎山遗存、王墓山类型、海生不浪类型。

3、八字术语解释,八字术语是什么意思

风水学在我国传承已久,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风水学仍然是熠熠生辉,本期风水知识大全就带你一起去了解一下风水学中的八字术语是什么意思,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八字术语解释,八字术语是什么意思。

八字-详解

批八字所依据的历法是干支历(又称节气历、甲子历)。其时间点乃是根据二十四节气划分的,比如不过立春还是算前一年,过了立春就算新一年了;与农历、公历无直接关系。因为我国的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阴历即通常的初一、十五,这是以月亮为依据的。初一月亮亏,十五月亮圆,月亮为阴所以为阴历。而二十四节气,即立春,立冬,冬至,霜降等,这是以太阳为依据的历法成份。比如冬至天冷,立春暖和,这些都是要看太阳的。因为太阳是阳,所以叫阳历。而农历配有二十四节气,带有阳历的成份。至于公历,那是西洋历,是外国的历法,是目前国家规定使用的历法。比如1月1号元旦,10月1号国庆节等。公历属于阳历,也是以太阳为依据的历法,和我国的干支历是一样的。两部历法在每一年的日期上相对稳定,比如每年2月4号总是立春。记住公历更方便换算干支历。所以八字是要按照阳历的,是以太阳为依据的,不是月亮,所以不能按阴历,即我们说的初一十五。

特别说明算命的月份认定:很多是以农历日期来确定出生月份的,实际规定每两个指定节气为一个月:立春和惊蛰之间为寅月,惊蛰和清明之间为卯月……以此类推。二十四节气,实际是十二个节与十二个气组成的,合在一起称为二十四节气。并且一节、一气交替排列的。例如立春是节,雨水就是气;惊蛰是节,春分就是气;清明是节,谷雨就是气,依次类推。那么在两个节之间的日子就是一个月。例如,在惊蛰与清明之间就是二月,即卯月。如果农历2014年有二月初四,正好在惊蛰的前一天;那么虽然是农历二月,但不能算作二月,只能算作农历的一月,即寅月。具记这一点。

中国自古有一种利用天干和地支来准确记录年、月、日、时的历法叫干支历,其由“年干,年支”、“月干,月支”、“日干,日支”、“时干,时支”,共八个干支所组成(共八个字)。年、月、日、时的干支组合称为“柱”,形成“年柱”、“月柱”、“日柱”、“时柱”,故八字又称为“四柱”或“四柱八字”。

学习八字,都要熟悉一套把时间换成八字的方式。首先,每一年以立春为新一年的开始,立春至惊蛰为寅月(似农历正月),以“节”那一刻为月之始,“气”的最后一刻为月之终;然后依次序推算出月、日、时的天干与地支。

因八字只为体现地球与太阳的相对角度位置,所以时间换算成八字的公式需参考很多因素,包括平太阳时、恒星时、均太阳时差、时区、夏令时等。这样的换算法固然精确,却也较为烦琐,多半借助电脑辅助计算,一般是以万年历搭配简易公式换算。

阴阳学中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偶然只有必然,无论多么微小的邂逅都必定会影响未来的命运,缘分缔结就不会消失。世界貌似很大,其实很小只限于自己看的见的,手摸得到的。

也是因此,古人认为祈福是重要的事情。墨菲定理是西方文明的三大定率之一,内容是1、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2、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3、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4、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一定发生。这个定律在远古的东方《晴明逸话》中就有详细记载:所有生物包括人都被各种东西束缚,束缚的存在就是自然法则之一。人要面对“时间”这样的“枷锁”,身体是装着灵魂的容器。也同样束缚着灵魂。人无法摆脱束缚的枷锁,而且很多束缚的枷锁,是所有生物都有,而不是人独有的。世界上只有一种枷锁是人独有,这个枷锁的能量很强。语言就是人独有的最可怕最强的枷锁,人们一说出,就无法收回自己刚才说的,说出的不能当做没有发生。如果担心坏事可能发生在内心自言自语这样坏的事情就一定发生。

4、风水常用术语解释之煞气的解说

风水是一个专门术语,最早见于《葬书》,书中提出了“藏风”、“得水”为条件的“风水”概念,为后世的“风水”概念所传承。而风水在传承的过程中,也造出了很多的专业术语。接下来的风水入门知识带你去学习风水常用术语解释——煞气的术语。

三煞:三煞为劫煞、灾煞和岁煞。

1、形煞:为有形可见、有迹可寻之煞,如:鸡咀煞、反弓煞、穿心煞;屋外之十字路口、天桥、奇形怪状之山石、树、路等。

2、味煞:有发霉或一切难闻之气味都为气味煞;

3、光煞:屋内光线不足或光线过强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屋外之霓虹灯光也是光煞的一种;

4、声煞:嘈杂声、难听之流水声;

5、理煞:理气之煞,如飞星之二五叠临、三七同见等;又如灯泡之单双数、鱼之条数等;

6、色煞:家中黑色多则阴气过盛,红色过多则精神紧张。又门对门之颜色亦有相生相克之关系。更重要者,必须配以宅主所需之颜色。

7、磁煞:因磁力对人之大脑影响甚大,而风水主要是根据磁场之变化而计算出对人之吉凶。

关于形煞

反光煞:凡因阳光、水面、玻璃的反射而被照射则称为反光煞。

割脚煞:在市中心很少见,是大厦接近水面,水贴近房屋。

镰刀煞:凡是弯形的天桥或带弯形的平路都称为镰刀煞。

孤峰煞:所谓“一楼独高人孤傲”,是指一座楼宇的前后左右都没有靠山或大厦。

枪煞:这是一种无形的气,所谓“一条直路一条枪”,即是家中大门对正有一条直长的走廊,便是犯枪煞,以本身为中心点,见有直路或者河流等向着自己冲来也是。

白虎煞:即风水师所说“左青龙,右白虎”中的白虎,指房屋右方有动土的现象。

天斩煞:两座大厦靠得很近,致使两座大厦中间形成一道相当狭窄的空隙,远望去就仿似大厦被从天而降的利斧所破,一分为二似的。

穿心煞:一些楼房下被建了地下铁路或隧道,从楼下通过,便主犯穿心煞。用丁字路来做比喻,丁字路左右两边都有建筑物,然后路的尽头也有一个建筑物,气流沿着丁字路一路直穿到丁字路的尽头。

廉贞煞:一般风水注重背后有靠,但如果所靠之山并非名山,而是山石嶙峋,寸草不生的穷山,风水学上则称之为廉贞煞。

天桥煞:一条自高而下的天桥常有弯斜的去势,天桥为虚水,斜去而水走。

开口煞:当你打开自己的大门时,见到升降机门的开阖,好象老虎嘴一样。

冲煞:从风水观点来论,居住在五楼以下的,比较容易犯冲煞,因为居所多被灯柱、树木所挡。

鸡嘴煞:例如a家的窗口隔着一条马路的距离,正对着一栋建筑物的一个角,这座建筑附近风很大,风吹到这座建筑后,气流沿着建筑物的角的方向直穿过来a家的窗口,因此形成形煞,鸡嘴煞是其形状尖锐而得名。

反弓煞:想象下弓箭是怎样的?然后箭口那边的形状就叫反弓,路有时是弯曲,箭出口的那边形状就叫反弓,而另一边就叫环抱。

5、汉族民歌的重要分支——客家民歌名词解释

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化传承,最离不开的就是语言了。有了语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将更加简洁方便,同时从语言上又可以衍生出更多与之有关的文化。在古老的客家文化里,从语言演变出来的就是客家民歌了。

客家民歌是一种以客家语为创作、传唱载体,以客家民间生活及习俗为题材,在客家聚集地区广泛流传的民间歌曲。客家民歌既是汉族民歌的重要分支,在中国民歌体系中也占据重要位置。客家民歌,和客家民谣统称作客家民间歌谣。

客家民歌主要分布于有客家群体分布的地区。主要包括广东东北部、福建西南部以及江西东南部三省交界地带。粤东、闽西、赣南等三省交界地带是客家大本营,是客家的密集区,客家文化在这个地区比较深厚,客家民歌也比较丰富,富有特色。

同时,客家民歌也随着客家群体的迁移而流传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湖南浏阳、四川成都东山、广西贵港、台湾新竹、苗栗、东南亚客家分布地等地方都有客家民歌的流传。

客家山歌的内容广泛,语言朴素生动。歌词善用比兴,韵脚齐整。歌词句式为7字4句,每句为“2、2、3”的组合。词曲不固定,一般都是即兴编唱。可以一曲多词,反复演唱。她曲调丰富,大致有号子山歌、正板山歌、四句八节山歌、快板山歌、叠板山歌、五句板山歌等。客家山歌有劳动歌、劝世歌、行业歌、耍歌、逞歌、虚玄歌、拉翻歌、谜语歌和猜调、小调、竹板歌等。

江西红色民歌《十送红军》源于客家山歌。他取材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井冈山人民送红军上前线时唱的送别曲(也有说是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离开苏区时,赣南民众鼓舞士气或表达离别之情的送别曲为原型的)。

尽管,对于《十送红军》的真正编曲者(《送同志哥上北京》曲作者王庸和朱正本之间有争议)还没有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十送红军》的曲子原型是赣南采茶调《长歌》。《十送红军》是一首取材于客家地区、以客家山歌为曲调的红色歌曲。

【结束语】客家民歌纵然是以客家话为基础,在日常生活和民间故事为题材,形成的民间歌曲,但是这其中一样融入了客家先民的智慧在里面,更加重要的是反映当时的民生习俗。

6、猜你喜欢:

标签: 仰韶文化彩陶三个类型  仰韶文化时期  仰韶文化是哪个时期  仰韶文化特点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hunanyuer.com/xingzuo/fenxi/58467.html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06-2022 湖南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39114号-3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hunanyuer#qq.com (请把#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