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蒙古族酒文化的习俗与礼节 蒙古族饮酒的礼俗

来源: 最后更新:23-09-02 02:07:23

导读:

1、蒙古族酒文化的习俗与礼节
2、蒙古族奶茶文化对于蒙古族的影响
3、源远流长的蒙古族养驼习俗文化
4、民族文化:

文章目录:

1、蒙古族酒文化的习俗与礼节

2、蒙古族奶茶文化对于蒙古族的影响

3、源远流长的蒙古族养驼习俗文化

4、民族文化:蒙古族的由来

5、浅谈蒙古族的习俗文化有哪些?

6、猜你喜欢:

1、蒙古族酒文化的习俗与礼节

蒙古人喝酒时会右手无名指蘸酒向上“三弹”,即一是“愿蓝天太平”,二是“愿大地太平”,三是“愿人间太平”。代表了美好的祝福。本期小编就带你去蒙古族文化学习一下蒙古族酒文化的习俗和礼节。

喝酒的岁数:

指可以上桌喝酒的岁数。男人到三十七岁,过三个本命年之后(有些地方到了二十五岁,过两个本命年之后。)认可为“成年汉子,体力健全的人,进入大人行列”,便视为“有资格当官,做婚宴的头儿,可尽情享受秀斯,品尝美酒之头份”,并可以赏赐美酒了,从此以后才允许上桌渴酒。不到三十七岁之前饮酒沉醉者是属于不懂规矩的人,受到人们讨厌,被社会抛弃。

敬酒礼节:

敬酒是蒙古人将提升耐日宴会、招待仪式的气氛、巩固人际交往时常用的恭敬礼节。敬酒的礼节从敬策格(酸马奶)开始的。蒙古族《八大名贵食品》中的《白玉浆》指的就是策格。所以,把它作为王公贵族的招待品,遥远的长征、山水、苏力特的祭祀,封官晋衔、葛根活佛转世,授予佛教职称的重大仪式以及宴会耐日,平时招待客人时都摆到主要位置上品用和谈论。

祝酒歌:

耐日的开头或中间结合祝福员说祝酒词、蒙古包颂、宴会祝词等不同内容的祝福词。耐日就这样延续到适当的时候,就要暗示结束。一般情况下,耐日什么时候结束,唱什么歌曲,说什么祝词。对于唱宴会的结束曲和祝福词人们什么时候都不能认为是撵人,而且认为是合情合理而都能够接受。

三轮式敬酒礼节:

敬酒者把酒瓶盖打开后,在酒杯里滴一点酒。这时,屋里在座的全体人员放松地握住右手原地转向陶脑的同时,用大拇指尖触到额头处。这个举动叫“向酒酹叩首”。杯里第二次滴一点酒向火灶敬献。第三次则斟满酒杯向客人的最年长开始敬酒了。把酒杯用双手恭敬的接过来以后,转移到左手用右手做“向酒酹叩首”礼,再把酒杯转移到右手并品尝后还回去。敬酒者把酒斟满后,再敬下一位客人,以此按太阳转次序向每位客人敬酒品尝。

2、蒙古族奶茶文化对于蒙古族的影响

蒙古族的喝茶习惯可以追溯到唐代,那时候茶叶从中原传入到蒙古地区。蒙古人在熬制茶叶时,发现茶叶有苦涩的味道,偶然间在煮茶的时候加入牛奶。在饮用时发现牛奶没有了原本的腥味,茶叶也没有原本的苦涩,从此蒙古老少都喜欢在煮茶时加入牛奶。

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蒙古族文化吧!

饮茶,是蒙古族日常生活中不可少的一件事。蒙古族民间有句俗语说:“可以三日无饭,不可一日无茶。”可见过去,蒙古人喜欢喝奶茶。奶茶用砖茶和牛奶煮成。一般做法是,先把砖茶砸碎放在水中煮。茶烧开后,加人

3、源远流长的蒙古族养驼习俗文化

骆驼在很早以前就有人开始驯养,作为役畜以供驮运与骑乘,在沙漠地带更是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在源远流长的历史中,骆驼在生活实践中更是为人类做出重大的贡献,是人类忠实的伙伴。蒙古族的养驼习俗是远近驰名的,那么在蒙古族文化中养驼都有哪些习俗。

蒙古族养驼习俗之赛驼

蒙古族赛驼是蒙古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之一,是历史继承下来的骆驼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考证,骆驼被驯化并用于生产、生活及军事中以后,赛驼活动也就随之产生了。生活在大漠戈壁的蒙古人是驯服使用骆驼最早的民族,他们不仅把骆驼用于生产、生活中,而且把骆驼引入竞技比赛,形成了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蒙古族赛驼。起初,骆驼主要被用于驮运,而赛驼则交融在走亲访友的追逐游戏中。后来,蒙古族人民群众在祭祀敖包、举办庙会、举行那达慕等群体活动时开展赛驼,并逐步形成规模,传承延续下来。

蒙古族养驼习俗之驼球

驼球竞技项目源自于马球竞技项目,一次比赛分上下两场,一支球队每场比赛出6名队员,每场比赛时间从10分钟到20分钟不等。前不久赴蒙古国参加比赛,由于受国际动物检疫条例的约束,参赛队只能派队员,而赛驼则由邀请国提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队员的正常发挥。

2005年7月,乌拉特后旗从蒙古国引进了驼球竞技项目,并从蒙古国邀请了教练员,通过严格挑选和训练,这个旗组建起前达门、西尼乌素两支骁勇善战牧民驼球队,已有40多名驼球队员。乌拉特后旗牧民驼球队组建虽然只有两年多时间,却已在内蒙古参加了40多场赛事,并两次代表中国应邀出席蒙古国举办的国际驼球比赛。驼球竞技已成为这里广大干部群众喜爱的群众性体育项目,乌拉特后旗也被誉为“中国第一驼球之乡”。

蒙古族养驼习俗之之驼具制作工艺

驼具制作工艺包括驼羔笼头、骑驼笼头、骑驼绳、驯驼绳、驼系绳、挤奶绳、拴绳、縻驼绳、套驼绳、驮驼绳、驼延绊绳、驼鞍、鞍片、鞍屉、塔塔、吊带、肚带、驼镫、梢绳、鞍扇子、架杆、横挡绳、驼奶罩、驼绊、驼蹬子、驼搭裢、驼印工具、驼鞭子、驼铃等多种。

蒙古族历史悠久,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先民们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既有以物质形态为主的“有形”文化遗产,又有主要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下来,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充分展现了我们祖先充沛的创造力、特有的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和审美情趣。2008年6月,蒙古族养驼习俗入选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您还喜欢:

丰富的的文化遗产:苗族舞蹈

内容丰富的苗族诗歌文化

独具特色的苗族服饰文化

苗族文化:丰富多彩的苗族食俗

4、民族文化:蒙古族的由来

蒙古族在我们每个人的印象当中就是蒙古包以及哈达等等。蒙古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可是,很多人只是听说或者看过蒙古族的一些文化,很多人都不知道蒙古族是如何由来的。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从民族文化的角度来学习一下吧!

蒙古族的由来:

在内蒙古草原的东部,有一条沿中俄边境蜿蜒东流的长河,河面宽阔而沉静,这就是额尔古纳河。它被蒙古人视为神圣的母亲河。因为有了额尔古纳河的滋润,呼伦贝尔草原才水草丰美,勤劳勇敢的蒙古族才得以繁衍生息,兴起壮大。

5、浅谈蒙古族的习俗文化有哪些?

蒙古族主要分布在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牧场民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要民族。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在我们每个人的印象当中,蒙古族的人是好客的、是热情的。那么,大家知不知道蒙古族的习俗文化都有哪些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从民族文化的角度来了解一下吧!

蒙古族基本习俗-献哈达

哈达是蒙古族日常行礼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礼节。献哈达时,主人张开双手捧着哈达,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词或赞词,渲染敬重的气氛,同时将哈达的折叠口向着接受哈达的

6、猜你喜欢:

标签: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  历史源远流长  源远流长十字绣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ppt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  源远流长的历史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hunanyuer.com/xingzuo/fenxi/54294.html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06-2022 湖南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39114号-3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hunanyuer#qq.com (请把#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