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布朗族成人礼如何举办,有哪些步骤(布朗族婚礼)

来源: 最后更新:23-08-29 06:05:20

导读:

1、布朗族成人礼如何举办,有哪些步骤
2、源远流长的彝族少女“成人礼”
3、独具特色的瑶族成人礼“度戒”
4、布朗族的

文章目录:

1、布朗族成人礼如何举办,有哪些步骤

2、源远流长的彝族少女“成人礼”

3、独具特色的瑶族成人礼“度戒”

4、布朗族的由来 布朗族的民族历史

5、解读汉族成人礼的内涵

6、猜你喜欢:

1、布朗族成人礼如何举办,有哪些步骤

成人礼指的是少男少女到了某个年龄的时候举行的象征迈向成人阶段的仪式。今天,要介绍的是关于布朗族的成人礼,被称为“漆齿”的布朗族成人礼都是怎么举办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布朗族文化中了解吧。

“漆齿”是布朗族青少年步入成年,开始踏入社会,参加社交活动的象征。

过去,布朗族青少年的社交和恋爱十分自由。他们受到社会舆论的积极支持,父母也非常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婚事。

一般男孩子长到9岁以后,父母便把他送到缅寺当一段时间的“帕囡”(小和尚)。五六年后还俗。到十四五岁时,父母便给他准备一个挂包(统帕)、一把长刀、一床毯子。家庭富裕者还给他一个银盒或铜盒,小盒内装上烟丝、槟榔叶、石灰浆,供嚼槟榔时掺用。孩子的装束也有了变化,头顶蓄发,常穿新衣,用白布绑腿。

女孩到了十四五岁,父亲则给她一个小篾板凳,一个小竹箩,造一架纺纱线车,缝制一套新衣裙,同时准备一块供染牙齿的铁锅片。这就意味着他们将步入成年时期,要举行成年礼了。

布朗族成年礼的主要内容就是“漆齿”。届时,凡15岁左右的男女少年汇聚到一家竹楼里,用一种布朗语称“考阿盖”的树枝烧成黑烟,互相给异性“漆齿”。小伙子给小姑娘漆,小姑娘给小伙子漆,俗称“染齿”。经过这样互染牙齿的活动,便视为成年人了。此后,便可公开参加村社社交活动,并获得恋爱、结婚的权利。

漆齿还有一种方法,即嚼烟法。将槟榔叶包上少许草烟丝,再加上沙基、芦子、槟榔果、红石灰等一起放入口中慢慢嚼,每次可嚼20多分钟。吐出的烟渣呈紫红色,天长日久,牙齿即被染成黑色。槟榔果属凉性,既能防虫护齿,又能健胃消食。

“漆齿”的传说:

很久以前,有一位美丽的布朗族姑娘得了牙病,她四处求医,都不见好。一天,家里来了一位游方的郎中,只见他从腰里拔下烟袋锅,用一根小木棍从烟袋锅中取出烟油涂到姑娘的牙上。姑娘沉沉睡去,醒来后发现郎中已经离去,而自己的牙却再也不疼了。从此,用锅底灰、烟油漆齿就成了布朗族流传千年的习俗。

2、源远流长的彝族少女“成人礼”

彝族的少女“成人礼”其实就是彝族一种比较盛行的少女换裙的习俗,用彝族的语言来说就是“撒拉”,其实寓意就是要退去童年的裙子,换上成年的裙子,是一种比较独特的彝族文化。那么,大家对于彝族少女的“成人礼”了解有多少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从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彝族少女成人礼的简介

在彝族聚居地,也就是在大小凉山地区,彝族少女成年时要举行一种神秘的“换裙”仪式,彝语叫“沙拉洛”,意为脱去童年的裙子,换上成年的裙子。彝族少女在“沙拉洛”之前,穿的是红白两色的童裙,梳的是独辫,耳朵挂的是穿耳线。换裙仪式举行之后,就要穿上中段为黑蓝色的三接拖地长裙,原先的独辫要改梳成双辫,并要戴上绣花头帕,挂上耳坠。

彝族少女成人礼的内容

彝族少女成人礼是根据少女的发育情况而定的,一般选在15~17岁之间,多择单岁。因为在当地彝民看来,双岁换裙会多灾多难,终生也不会吉利。至于换裙的具体日期,则要请老人好好地择算一下,才能最后定下吉日佳期。

彝族的少女成人礼举行的意义就是,少女经过换裙仪式之后,就可以自由自在地逛街、赶场、看赛马、耍朋友、谈恋爱了。

换裙这天,主人家像过节一样喜气洋洋,富户要杀猪宰羊,大宴宾客;穷户最少也要杀鸡泡酒,招待亲邻。一大早,男女宾客便纷纷登门,送礼祝贺。按照当地俗规,举行换裙仪式时,绝不允许任何男子在场,只邀请女亲女友参加。

彝族少女成人礼的过程

举行换裙仪式时,不允许任何男子在场,只邀请女亲戚、女友和年老妇女参加。

仪式开始,妇女们就说些逗弄少女的风流话和祝愿词,然后,请一个漂亮、能干、相好的妇女给换裙者梳头,带哈帕,将原来梳在脑后的单辫梳结到前边来,正中分开。在耳后梳成双辫,再戴上哈帕。额前的刘海用少许水打湿,使之整齐发亮,以显示少女的情窦初开,秀丽端庄。再佩上艳丽的耳珠,珠光闪耀。最后换上红、蓝、黑等对比强烈的三接或四接长统百褶裙,换裙仪式到此结束。

换裙意味着女子已经成年,她们可以谈恋爱,找情人。换裙前女子受严格保护,不准调戏,如发生此类事件,就要受到社会习惯法的严惩。

彝族少女成人礼是少女们最美好的时刻,她们那天充满了青春的美丽和生命的活力,穿着长裙走动起来,步履轻盈,婀娜多姿。彝族少女成人礼是女性成熟的一种标志,是民间的传统的彝族文化。

您可能也喜欢:

最具文化价值的服饰-苗绣文化

民族色彩浓郁的满族服饰文化

民族的生态建筑之苗族吊脚楼

妙趣横生的满族八旗文化

3、独具特色的瑶族成人礼“度戒”

成人礼,不管在哪个城市或者是哪个国家都是会有的一种形式。成人礼也是少男或者少女们到了一定的年龄所举办的一种象征着迈向成人阶段的一个仪式。度戒就是瑶族独特的成人礼。那么,大家对于瑶族的度戒是否了解呢?

接下来,就随着小编一起从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来学习学习吧!

度戒的简介

瑶族有很多宗教风俗习惯。“度戒”(或称“过法”)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每个男子通常在八、九到十六、十九、二十二岁时,都要举行一次“度戒”仪式。“红头瑶”称之为“度鳃”,“篮靛瑶”称为“栽奢”,“沙瑶”称为“在”,富宁部分瑶族称为“者三”。

“度戒”在瑶族男子中有着成丁礼的意义。经过“度”和“度戒”“过关”者,日后便可继续与师父学习经文礼仪和其他道德训条,井受到社会尊敬,还被认为可以得到神灵保护;反之,则没有社会地位。

度戒仪式的内容

度戒是瑶族男子的成人礼,一般在八、九到十六、十九、二十二岁时,都要举行一次“度戒”仪式。

“度戒”有戒师主持,先由戒师看“大同书”、二十八宿、六十甲予以择日举行。度介仪式有“大度”、“小度”或“度天戒”、“度地戒”之分。“大度”通常由七个戒师主持,“小度”通常由五个戒师主持。“度戒”期间,该男子须在戒师家吃、住,不能出门,不可见天,走路时须戴帽低头,除戒师之外,他人不得与之讲话,不得吃油荤食物。入夜,方由戒师传授各种宗教仪札和课目,如背颂宗教经典和本民族、本家族的历史等。

“度戒”仪式在村寨附近的草坪上举行,度时先搭一巫台(“蓝靛瑶”称“窝来”)于草坪上,然后由戒师将“度戒”之人引上巫台,并由戒师念经请神,诸神和众人既至,戒师使领“度戒”者对天发誓:不杀人放火,不偷盗抢劫,不奸女拐妇,不虐待父母,不陷害好人,不做官欺人等等。誓毕,戒师掇火于水碗内,表示如有违誓,命运将如同火入水而灭。然后,戒师即喊一声“度下!”“度戒”者随即全身卷曲,两手指交叉紧扣膝盖,置头于两膝之中,从巫台上一滚而下,台下有八人预先投一藤网接应,从巫台“度下”时,若两手松脱,四肢朝天,则不仅被人耻笑,且被认为“功德修得不圆满”,没有“过关”,“神鬼不灵”,是一件终身的憾事。“度戒”后,由戒师宣读日后所应遵守之法纪,加盖手印,由“度戒”者保存至死。

“度戒”在瑶族男子中有着成人礼的意义。度戒过关后才能受到别人的尊敬,有社会地位,才能娶老婆。如果年长者如未举行此项仪式,一定时候需要补行,否则被认为“不是瑶家人”。

长期以来,“度戒”已成为瑶族人民训诫孩子应该如何做人的教育形式,而且在瑶族社会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瑶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标志。

您可能也喜欢:

古老的民族文化:瑶族抛花包

最具文化价值的服饰-苗绣文化

民族色彩浓郁的满族服饰文化

民族的生态建筑之苗族吊脚楼

4、布朗族的由来 布朗族的民族历史

56个民族56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我们中国地大物博,又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种各样的文化资源极其丰富。如果说那个省的民族资源最丰富的,当属云南省了。本期的布朗族文化,带你看看云南少数民族布朗族的由来。

布朗族是云南的独有民族之一,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和西南部沿澜沧江中下游西侧的山岳地带,主要聚居地是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动海县布朗、打洛等山区,云县、镇康、德、双江、耿马、澜沧、墨江、景东等县亦有部分散居或杂。布朗族聚居地群山起伏,气候暖和,降水较多,土地肥沃,产丰富。根据1998年人品统计,布朗族有8.77万人,占有省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0.661%,根据2000年云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布朗族有9.388万人。

布朗语属南亚语系孟高语族布朗语支,分为布、阿尔低两种方言。布朗与俄语、克木语、德昂语及高棉语有亲属关系。由布朗族与傣族、伍族、汉长期杂居,故多能兼操傣、佤和汉语。布朗族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傣文和汉文。

布朗族古称“徽‘、”蒲人“、”朴子“,自称”乌“、”翁拱“、”阿娃“,他称”濮曼“、”濮满“。其先民在先秦时为百濮的一支,汉晋时称”濮“,唐时称”扑子蛮“,先后受南诏、大理国统治。

元明清时期称”浦人“、”蒲满“、”包满“、”濮曼“。新国成立前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聚居在西双版纳布朗山、西定、八达一带的布朗人保留不同程度的原始公社残余,普遍采用刀耕火种劳动方式,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居住在澜沧、双江、镇康等地的布朗族已进入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

布朗族有着较丰富的口头文学,民间流传着许多故事诗、抒情诗、叙事诗,题材广泛,优美动人。由于长期与傣族杂居,深受傣族文化影响,布朗族喜好傣族的”赞哈“,歌舞时多以象脚鼓、钱、小三弦等乐器伴奏。布朗族的”刀舞“,动作舒展大方,刚柔相济,舞姿矫健。

为青年男女所喜爱的”圈圈舞“,热烈欢快,是情感交流,传播爱情的最佳方式。每逢佳节盛行”跳歌“,往往通宵达旦。布朗族民间曲调分为四种:索调,一人自弹自唱的曲调,多用来歌唱爱情、新人新事和美好幸福的生活等广泛的内容;宰调,在劳动中独唱或合唱的曲调;甩调,喜庆节日用的曲调;甚调,跳舞时伴唱的曲调。

布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永昌一带是古代”濮人“居住的地区,部族众多,分布很广,很早就活动在澜沧江和怒江流域各地。”濮人“中的一支很可能就是现今布朗族的先民。自西汉王朝在云南设置益州郡,下辖惜唐(保山)、不韦(保山以南)等县,濮人活动的地区就纳入了西汉王朝的郡县范围。在西晋时,永昌濮人中的一部分向南迁移到镇康、凤庆、临仓一带。

唐朝时称为”朴子蛮“,元、明、清时称为”蒲蛮“。隋唐以后,文献记载有所谓”濮人“、”扑子“、”朴子“、”扑“、”蒲满“、”蒲人“等名称,其分布更为广阔,唐宋时期,”扑人“受南诏、大理政权统治;明朝设顺宁府,以蒲人头人充任土知府。后来原居于云南南部的部分蒲人发展为现在的布朗族。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称为布朗族。解放前生活在布朗山上的布朗族人还保留着不同程度的原始公社残余;在平坝地区生活的布朗族人,由于受经济文化发展比较快的汉族、傣族人的影响,己进入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布朗族人生活的地区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他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善种植茶树,是着名的普洱茶的产地。布朗山的布朗族人实行母子连名制。小孩出生3天拴线命名,将母亲的名字连在孩子的名字之后。

5、解读汉族成人礼的内涵

成人礼曾经存在于世界上的大多数民族,冠、笄礼是古代汉族的成人礼。现今,很多民族已经不重视成人礼了,但仍有一些民族仍保存成人礼的文化,或成人礼文化的遗迹。那么,你对汉族文化的成人礼了解吗?你有经历过成人礼吗?如果你还未成年,你想有一个自己的成人礼吗?

汉族自古就有成人礼仪,男孩子的叫做“冠礼”,女孩子的叫做“笄礼”。汉文化是礼仪的文化,而冠、笄之礼就是华夏礼仪的起点。为跨入成年的青年男女举行这一仪式,是要提示他们:从此将由家庭中毫无责任的“孺子”转变为正式跨入社会的成年人,只有承担成人的责任、履践美好的德行,才能成为各种合格的社会角色。通过这种传统的仪式,可以正视自己肩上的责任,完成角色的转变,宣告长大成人。汉族成年礼,延续数千年,至满族入侵后,满清统治者一纸令下,终结了绵延了几千年的成人礼,以致后来人只能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成年,正在逐渐恢复。

古代的成年礼本意是为了禁止与未成年的异性通婚。冠礼是成年礼的一种高级和代表性形式,也可以说是对成年人婚姻资格的一种道德审查。

冠礼即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礼仪。《礼记》云:“夫礼,始于冠”、“男子二十,冠而字”。对于冠礼非行不可,《礼记》的解释是:“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故冠而后服备,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照这么说,不懂礼义的就不是人了,不行冠礼,则一生难以“成人”。

冠礼从氏族社会盛行的成丁礼演变而来,一直延续至明代。具体的仪式是由受礼者在宗庙中将头发盘起来,戴上礼帽。由于要穿戴的服饰很多,包括冠中、帽子、幞头、衣衫、革带、鞋靴等,于是分为3道重要程序,分3次将不同材料制成、代表不同含义的帽子一一戴上。“三加”之后,还要由父亲或其他长辈、宾客在本名之外另起一个“字”,只有“冠而字”的男子,才具备日后择偶成婚的资格。

与男子的冠礼相对,女子的成年礼叫笄礼,也叫加笄,在15岁时举行,就是由女孩的家长替她把头发盘结起来,加上一根簪子;改变发式表示从此结束少女时代,可以嫁人了。

6、猜你喜欢:

标签: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  历史源远流长  源远流长的历史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hunanyuer.com/xingzuo/fenxi/53117.html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06-2022 湖南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39114号-3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hunanyuer#qq.com (请把#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