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云南独具风姿的盛会:白族三月街

来源: 最后更新:23-08-19 10:01:07

导读:

1、云南独具风姿的盛会:白族三月街
2、云南白族语言文字特征
3、云南白族的过年习俗有哪些
4、白族三月街的来历和

文章目录:

1、云南独具风姿的盛会:白族三月街

2、云南白族语言文字特征

3、云南白族的过年习俗有哪些

4、白族三月街的来历和起源

5、云南白族怎样过春节

6、猜你喜欢:

1、云南独具风姿的盛会:白族三月街

云南是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一直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地方,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风情交织出异域的云南文化。不过既然生活中同一片土地上必然有所交集,而三月街就为大家提供了这么一个特殊交流的平台。

白族大理三月街是云南省遐迩闻名的物资交流大会和白族人民的传统盛大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一日在大理的点苍山中和峰麓,中溪河畔的空旷地上举行。1991年起,该节被定为“大理白族自治州三月街民族节”。

三月街又名观音市,相传南诏细奴罗时,观音于三月十五日到大理传经,因此每年届时,善男

2、云南白族语言文字特征

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方言,就像台湾话、广东话、四川话。同样是中国的语言,却有着不一样的发音以及语法。想不想了解一下白族的语言呢?本期小编就带你去云南白族文化探索一下他们的语言文字秘密。

与汉藏语系的其他语言一样,白语也是单音节的词根语,形态变化不复杂,词序和虚词是表示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由于和汉语、藏缅语密切而复杂的关系,白语在语音、词汇、语法上既有很多和藏缅语对应的地方,也有不少特点和汉语相同或相似。

白语语音的一般特征如下:辅音方面,三个方言都有双唇、唇齿、舌尖、舌面、舌根五组辅音,怒江方言另有舌尖后和小舌两组辅音。怒江方言的塞音和塞擦音有清、浊对立,其他两大方言清浊对立已消失,虽然31调和33调的塞音、塞擦音的仍保留浊音,但不区别词义。元音方面,各方言的元音数量都较少,元音都普遍分松紧两类,这一特点和彝语支语言相同。

词汇上,单音节词较多,多音节词较少。很多词汇(包括大量基本词汇)和汉语关系密切,应为不同历史时期借入的汉语借词,并多以音义全借的方式直接输入。早期的汉语借词可以追溯到上古汉语的来源,并已进入白语的基本词汇,能够作为构词词素构成新词。

白族有两种民族文字,即老白文和新白文。老白文是在汉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白文则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制的拼音文字。老白文历史上又称为“白文”、“僰文”,创制于南诏中后期(公元9—10世纪),是一种典型的汉字系文字。

3、云南白族的过年习俗有哪些

中国有着多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的一些生活习惯以及习俗都是跟汉族不同的。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接下来就跟小编去白族文化了解一下白族的过年习俗吧!

和汉族地区一样,白族春节的序曲在腊月底就已开始,主要活动是杀年猪,腌制腊肉、火腿和白族风味食品“猪肝鲊”。大年二十九合家打扫卫生,清除当年的年画、对联等。

白族人民早上写对联,家家户户的人都以贴上自编、自写的对联为荣。中午,白族主妇到村寨中的本主庙里祭祀本主。本主意为“本境之主

4、白族三月街的来历和起源

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特色,白族就有着一个独特的三月街。传说观音于夏历三月十五日在今三月街的所在地传授佛经。想要知道三月街的来历和起源吗?那就跟小编一起去白族文化探索一下吧!

关于三月街的来历,一说在南沼细奴逻时(公元649年一902年),观音于夏历三月十五日在今三月街的所在地传授佛经。成书于明代的《白国因由》载:“善男信女朔望会集,于三月十五日在榆城(即大理城)西搭篷礼拜方广经……年年三月十五日皆以蔬菜祭之,名曰观音处,后人于此交易,传为观音街,即今三月街也。”又说古代白族

5、云南白族怎样过春节

我国云南省白族有80%以上聚居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人自称“白子”、“白尼”、“白伙”,意为白人。春节是中华民族的大年,同时也是白族人一年中最盛大、最隆重的节庆。那么,在白族,人们是如何过年的呢?快跟着小编来看看吧。

在白族的农村里,冬至以后家家户户就开始杀年猪了。杀年猪一是为春节做准备,腌制猪头、火腿,还要吹猪肝,做猪肝胙,二是对全家人一年辛勤劳动的补偿,蒸米灌肠,吃大块肉,请亲戚朋友,一同分享劳动的果实。

进入腊月,白族人赶街的一天天热闹起来,地窄处特别拥挤。大家忙着春节的临近,背着篮子,挎着提兜,像发了疯一样穿梭于集市中。腊月的年货街,各种商品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吃的、穿的、用的,只要人们过节需要的物品,无论路程多远,商贩也会从四面八方贩运过来。而农家也会将自家饲养的鸡、鸭,自家塘里养的鱼,还有各种农副产品都背到年货街来卖,然后再买回自己家中需要的东西。

在白族地区的年货街购物只见人头攒动,摩肩接踵,要是再背上个篮子,不但挤进去难,想挤出来那就更难了。那种热闹的景象,与赶大理三月街一样。备好猪头与酒茶,门联春贴亦堪夸。过年事物已全俱,待购一簇山茶花。这真实生动地表现了白族人家年前备办好各种年货后的喜悦心情。明清以来,随着汉文化在白族地区的深入传播,入学读书,学习汉文化蔚然成风。源于古代“桃符”的春联,作为一种喜庆吉祥的象征,贴春联已成为白族人家过春节的重要标志。

春节临近各村寨里一些读书人都乐意给邻里们书写春联,人们既看重书法,也十分讲究春联的内容。有些村寨没有会写春联的人,就只好跑好远的路去找人写春联。白族人看来过春节的东西可以缺,但喜庆吉祥的春联不可不贴。

改革开放30年来各地市场繁荣,从外地运来的各种各样印刷精美的春联摆满年货街,但白族人家还是看重用毛笔书写的春联,这可以说明白族人热心书法家的一种亮点。腊月里的人们除了购买好各种各样的年货后,更重要的还要买一束含苞待放的山茶花插在正房堂屋的大花瓶里,再买几棵有花骨朵的水仙花用小园石栽在花盘里,用温水催,太阳晒,使它在春节里开出洁白清香的花朵。

腊月是一年当中最严寒的天气,但人们在紧张忙碌中上街买货写对联,几乎感觉不到寒意,直到腊月三十早集市上同样人声鼎沸,有买有卖,不到中午街市上就悄无声息,见不到人影了。人们都回家过年了,出门做生意的外地人,也要赶在除夕全家吃年夜饭前回到自己家里和家人团聚。

大年三十是最紧张繁忙而又欢乐热闹的一天,从一天早起,全家人为准备除夕的年夜饭忙碌着,宰鸡、烧猪头、捡菜、洗菜,有再多的人也有活做,到了中午,大门、房柱、畜厩都贴上了红彤彤的春联,整个庭院里的嘉木花枝上也贴上一圈红纸条,屋里屋外一派喜气洋洋。

过去白族人家每到春节兴在天井里栽两棵松树,代表天地祖先,中间放一张四方桌,上置香案、各种果品和祭水碗,两边点一对大香。白族人家的春节习俗,一是祭祀天地,二是迎请祖先回家过年。从除夕到正月初六,家里的一切祭祀活动都在自己家的天井里举行。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保护森林资源,白族人过春节时不再砍幼树插在天井里了,但春节期间的各种祭祀活动依然保持着白族的传统习俗。

6、猜你喜欢:

标签: 云南语言文字网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hunanyuer.com/xingzuo/fenxi/50236.html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06-2022 湖南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39114号-3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hunanyuer#qq.com (请把#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