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龙抬头北方的习俗

来源: 最后更新:23-08-16 10:10:58

导读:

1、龙抬头北方的习俗 传统习俗
2、山西龙抬头习俗知多少
3、北京龙抬头的习俗有哪些
4、除夕有哪些传统习俗
5、龙抬

文章目录:

1、龙抬头北方的习俗 传统习俗

2、山西龙抬头习俗知多少

3、北京龙抬头的习俗有哪些

4、除夕有哪些传统习俗

5、龙抬头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6、猜你喜欢:

1、龙抬头北方的习俗 传统习俗

龙抬头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龙抬头的时候,人们就会有去剃头的习俗,而各个不同的地方都会有不同的习俗,那么龙抬头北方的习俗是什么呢?传统习俗是什么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老黄历一起来看看吧!

你可能感兴趣:二月二龙抬头讲究禁忌 不能做的事情

龙抬头北方的习俗

二月二摆围仓

二月二围仓是村民勤劳的象征。围仓的圆圈,大套小,少则三圈,多则五圈,围单不围双。围好仓后,把家中所有的粮食都找出来虔诚地放在仓的中间,还有意撒在仓的外围,象征着当年的大丰收,粮食已经多得茓子和斗都盛不下了。有的还要画上囤梯,意思是粮食丰收了,必须加高,用梯子才能上的去,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

吃龙食,讨采头

二月二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则是“扶龙须”,吃米饭名曰“吃龙子”,吃馄饨名曰“吃龙眼”,而吃饺子名曰“吃龙耳”。这一切都是为了唤醒龙王,祈求龙王保佑一年风调雨顺,获得好收成。

你可能感兴趣:龙抬头是什么节日 诗句有哪些

二月二,带姑娘

二月二还有一项重要的习俗就是接“姑娘”,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儿,故有“二月二,带姑娘”之说。在被接回来的日子里,“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门聊天儿,轻松而愉快。而城里人“带姑娘”则是姑娘、女婿一起带回来吃一顿丰盛的中饭。此习俗在我国北京及北方大多地区也很流行,不少地区一直沿续至今。

你可能感兴趣:龙抬头祝福语 二月二贺词

停止一切家务活

停止针线活,恐怕“伤了龙目”;还要停止洗衣,恐怕“伤了龙皮”等等。其中对于属龙或蛇的人来说这个日子是要特别在意,在二月初一的晚上家里有石磨的就要把石磨掀起来,说是不要影响了“龙抬头”,据说只有这样,才能“细雨下得满地流,一年吃穿不发愁”。如果不掀起来,属龙或蛇的人这一年就抬不起头来,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引龙钱”是山西特有的习俗晋南地区认为这一天是青龙活动的日子,忌去河边、井上担水,以免带回龙卵。在河边、井旁走动与劳作时,很注意安静,尽可能不弄出声响,以免惊动了青龙,把风调雨顺的好年景破坏了。

晋北地区这一天,盛行“司钱龙”。早上太阳未出山,家家户户提一把茶壶,到河边或井上去汲水。按照这一年几龙治水的推算,在茶壶内放几枚铜钱或硬币。汲水以后,随走随倾地洒一条水迹回到家中,将余下的水与钱全部倒入水缸,钱龙就引回家来了,意喻一年发财。引钱龙时特别忌说话,以免惊跑了钱龙。

晋西北一些地方的引钱龙,选择一棵大树或一块大石,用灰线围洒一圈。再用红线拴一枚铜钱,先将铜钱置放在灰线圈内,手拉线牵回家中,用容器盖住即成。

晋东南地区的引钱龙,是用灶灰,洒一条弯弯曲曲的灰线,从门外一直通到厨房,围绕水缸一圈即可。

2、山西龙抬头习俗知多少

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是我国民间的龙抬头,又叫做“龙头节”、“青龙节”等,各地在这个时候往往要举行仪式,祈求新的一年中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山西各地的龙抬头习俗。

晋南地区认为这一天是青龙活动的日子,忌去河边、井上担水,以免带回龙卵。在河边、井旁走动与劳作时,很注意安静,尽可能不弄出声响,以免惊动了青龙,把风调雨顺的好年景破坏了。

晋北地区这一天,盛行“司钱龙”。早上太阳未出山,家家户户提一把茶壶,到河边或井上去汲水。按照这一年几龙治水的推算,在茶壶内放几枚铜钱或硬币。汲水以后,随走随倾地洒一条水迹回到家中,将余下的水与钱全部倒入水缸,钱龙就引回家来了,意喻一年发财。引钱龙时特别忌说话,以免惊跑了钱龙。

晋西北一些地方的引钱龙,选择一棵大树或一块大石,用灰线围洒一圈。再用红线拴一枚铜钱,先将铜钱置放在灰线圈内,手拉线牵回家中,用容器盖住即成。晋东南地区的引钱龙,是用灶灰,洒一条弯弯曲曲的灰线,从门外一直通到厨房,围绕水缸一圈即可。

俗话讲:“惊蛰过,百虫苏。”青龙节里,民间流行着许多驱毒的活动。《阳城县志》记载:“百蛰初惊,悬天师符以辟虫毒。”早上,人们起床时,忌说“起”字,恐怕一切毒虫也应声而起。

晋南地区民俗喜煮蔓菁汤,遍洒屋内墙缝、墙角,炕席底、床下,谓之“禁百虫”。也有的集合村民,抬着神像,到各家门首,向院内洒米汤,意喻将瘟疫禳而散之。人家门前则围以石灰。

晋东南地区民俗画一个药葫芦,内装蛇、蝎、蜈蚣、蚰蜒、蜘蛛等五毒虫害,贴于墙壁,谓之“辟百虫”。也有的用豆、麦面搓成灯捻形式,埋在土中,称之为“薰蚰蜒”。

晋中地区民俗家家拍簸箕,童谣有“二月二,拍簸箕,跳蚤、壁虱不敢上炕哩”。用石灰在厕所及门前围上一条线,称作除瘟。吕梁地区习惯家家扫除房屋。晋北地区讲究“糊狼嘴”,用麻糖或黍米面团粘贴在二郎神吠天犬的嘴边。

青龙节,在晋南一些地方称为“花潮”。人们携带酒肴,来到郊外,选地围坐,亦歌亦舞、尽情欢饮,也称作“游春”、“踏青”。晋东南地区习惯用秫粉制作煎饼,慰问妇女。

晋中地区儿童习惯放风筝。一些县讲究此日打灰窖,祀土地神。晋北喜食面条、粉条,名为挑龙尾。并要吃糕糊狼嘴和吃梨败火、打脏气。吕梁地区喜食煎饼,称为“揭龙皮”。晋南这天则一定要吃麻花、馓子,谓之“啃龙骨”。晋西北讲究青龙节大闹社火秧歌,垒砌旺火,盛况酷似其他地方的元宵节。

青龙节,晋北地区民间讲究吃灶王爷前的枣山。一家几口人,将枣山切成几块,人均一份,最上面的三尖部分归家长享用。

芮城合河的青龙节,有一种坚持千余年的古会,可称为奇俗。据传始于汉光武帝年间,迄今已1800多年,为纪念东岳大帝黄飞虎治水有功而三社联典庆贺,故又称“三社典”。这天,山民们尽兴狂欢,并将各自家中最珍贵的宝物都展示出来,民间又称“亮宝会”,取宝能驱邪避灾之意,希冀年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届时,妇女们身着彩装,演唱传统的民歌小戏,男子们则扮演粗犷强悍的天神、地祗武将及文臣、八仙、俗神等,或骑马坐轿、乘牛、抬杆;或赤身裸体,腰系野布;或土布裤衩,身背铡刀、冰凌、粗檩、石磨,大展阳刚之气。当地戏称“合河二杆”。

社火氛围由锣鼓组成并渲染,打击法古朴、原始,俗称“撇锣鼓”。传统节目尚有耍狮子、跑旱船、高跷、背人等等。整个活动从村外出发,浩浩荡荡,一直到泰山神庙旧址结束。

过去民俗,过了青龙节,整个“过年”才算结束。

3、北京龙抬头的习俗有哪些

相信大家都知道,二月二龙抬头,作为我过众多节日之一,在历史发展中,许多地区在这一天都演变出了属于自己的风俗。那么本期老黄历带大家了解一下,北京龙抬头的习俗有哪些。

北京龙抬头的习俗有哪些

吃春饼

二月二日既然是“龙抬头”之时,许多食品就与龙牵扯在一起。北京民俗食品,一种烙得很薄的面饼,又称薄饼。北方地区还时兴食用面条、水饺等。每年立春日,北京人都要吃春饼,名曰“咬春”。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北京人也要吃春饼,名曰“吃龙鳞”。春饼比吃烤鸭的薄饼要大,并且有韧性(北京人称为要有“骨立劲儿”),因为要卷很多菜吃。昔日,吃春饼时讲究到盒子铺去叫“苏盘”(又称盒子菜)。吃春饼时,全家围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饼放在蒸锅里,随吃随拿,为的是吃个热乎劲儿。若在二月二这一天吃春饼,北京人还讲究把出嫁的姑娘接回家吃春饼。

吃“驴打滚”

老北京的习俗,人们喜欢在农历二月二买“驴打滚”品尝。黄豆粉面裹豆沙馅儿的驴打滚外形圆润,有“财源滚滚”的吉祥含义。

照房梁、驱虫

在北京民间有民谚说“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老百姓要在这天驱除害虫,点着蜡烛,照着房梁和墙壁驱除蝎子、蜈蚣等,这些虫儿一见亮光就掉下来被消灭了。龙抬头这一天进行驱虫活动的习俗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二月二时各种昆虫包括毒虫的活动开始频繁,为了避免毒虫的伤害,人们举行一些含有驱虫意味的活动。如用棍棒、扫帚或者鞋子敲打梁头、墙壁、门户、床炕等,以避蛇蝎、蚰蜒、老鼠等虫物。通常还要念吟唱歌谣,如“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不露头。”(天津)。”

4、除夕有哪些传统习俗

除夕是新年的前一天,意味着辞旧迎新,一般来说,除夕是一年中最忙碌的一天,因为人们要把过年的准备工作全部做完。此外,作为传统节日,除夕习俗也是相当地多。那么本期老黄历带大家了解一下,除夕有哪些传统习俗吧。

年夜饭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

5、龙抬头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每年农历的二月初二被称为龙抬头,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会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在新的一年能够丰收。而除此之外龙抬头这一天还有许多传统习俗,那么本期老黄历带大家了解一下,龙抬头的传统习俗有哪些吧。

龙抬头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踏青

费着《岁华纪丽谱》中记载:“二月二日,踏青节。初郡人游赏,散在四郊。春游千万家,美人颜如花。三三两两映花立,飘飘似欲乘烟霞。”

剃龙头

民俗上认为在二月二这天剃头,会像龙一样从冬眠中醒来,开始活动。据说二月二剃龙头,能够带来一年的好运。古时候有正月里不剃头的习俗,沿袭到今,就是不管头发多长,都要一直等到二月二才理发。所以整个正月里,理发店门可罗雀,生意很少。而一到二月二这天,来理发的人就络绎不绝。对这一天来理发的人来说,重要的不是理发本身,而是讨个吉利:大家都来剃龙头。

引钱龙

我国山东等地区过春龙节,用灶烟在地面上画一条龙,俗称引钱龙。俗信引龙有两种目的:一是请龙回来,兴云布雨,祈求农业丰收;二是龙为百虫之神,龙来了,百虫就躲起来,这对人体健康、农作物生长都是有益的。清咸丰《武定府志》:“以二日为春龙节,取灶灰围屋如龙蛇状,名曰引钱龙,招福祥也。”

吃猪头肉

二月初二吃猪头肉也有说法。自古以来,供奉祭神总要用猪牛羊三牲,后来简化为三牲之头,猪头即其中之一。

忌用针线,恐伤龙眼

二月二这天,古籍记载:“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据说“龙抬头”这日用针线,会伤害龙的眼睛。姑娘媳妇们正好可以不用做针线活,嬉戏玩闹了。

6、猜你喜欢:

标签: 中华传统习俗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什么是龙抬头  传统习俗有哪些  元旦传统习俗  冬至传统习俗  春节传统习俗  春节的传统习俗  清明节传统习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hunanyuer.com/xingzuo/fenxi/49428.html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06-2022 湖南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39114号-3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hunanyuer#qq.com (请把#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