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东巴教的起源与历史由来 东巴教是哪个民族的

来源: 最后更新:23-08-15 10:07:19

导读:

1、东巴教的起源与历史由来
2、详解萨满教的历史起源
3、畲族的起源与历史由来
4、佛教的起源与历史由来
5、徽菜的

文章目录:

1、东巴教的起源与历史由来

2、详解萨满教的历史起源

3、畲族的起源与历史由来

4、佛教的起源与历史由来

5、徽菜的起源历史与发展

6、猜你喜欢:

1、东巴教的起源与历史由来

说道宗教信仰,大家能说出来的就那么几个。你们知道有东巴教的存在吗?知道它的起源吗?知道东巴教的文化吗?东巴教文化丰富多彩是个多神信奉的宗教。是东巴时代传承的纳西族的古老文化。想知道更多就跟随小编一起走进东巴教文化了解一下吧。

东巴教是纳西族普遍信奉的古老宗教,起源于原始巫教,同时具有原始巫教和宗教的特征。属原始多神教,以祖先崇拜、鬼神崇拜、自然崇拜为基本内容,祭天、丧葬仪式、驱鬼、禳灾和卜卦等活动为其主要表现形式。由于经文讲师被称作东巴,故名东巴教。

东巴教是在

2、详解萨满教的历史起源

萨满教是一个鲜为人知而神秘的宗教,它的历史在史前时代就存在而遍布全世界。人是一种好奇心很强的动物,对于我们未知的东西有着很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这神秘的宗教,想必很多人都希望知道它的起源和由来,那么下面就让我们去扒一扒这个萨满教文化的历史。

一般认为,萨满教起于原始渔猎时代。萨满教的理论根基是万物有灵论。但是,直到各种外来宗教先后传入之前,萨满教几乎独占了我国北方各民族的古老祭坛。它在我国北方古代各民族中间的影响根深蒂固。直到后来,甚至在佛教或伊斯兰教成为主流信仰的我国北方一些民族当中,仍可明显见到萨满教的遗留。满、锡伯、赫哲、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维吾尔、乌孜别克、塔塔尔、朝鲜、以及大和等民族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萨满教信仰活动。

但是,相对地说,在三江流域的赫哲、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以及在部分锡伯族当中得到了较为完整的继承。萨满教在韩国保存的最为完整,日本的神道教也是萨满教的变体。近存晚期原始宗教的一种。曾广泛流传于中国东北到西北边疆地区操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蒙古、突厥语族的许多民族中,鄂伦春、鄂温克、赫哲和达斡尔族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尚保存该教的信仰。因为通古斯语称巫师为萨满,故得此称谓。

通常泛指东起白令海峡、西迄斯堪的纳维亚拉普兰地区之间整个亚、欧两洲北部乌拉尔一阿尔泰语系各族人民信仰的该类宗教;也有广义地借指今天世界各地原始社会土着民族信仰的原始宗教,特别是北美爱斯基摩、印第安人和澳大利亚土着人的原始宗教。十二世纪中叶,中国南宋徐梦莘所撰《三朝北盟会编》中己用“珊蛮”一词,记述了女真人信奉的萨满教。

萨满教建立在认为可见的世界充满影响生物体生活的不可见的力量或者灵魂的前提上。与其他任何的(通常是全部社会成员笃信的)万物有灵论或称泛灵论(animism)不同,成为萨满要求专业的知识和能力。但是,萨满们不会像牧师那样组成全职的仪式或者精神类组织。哈萨克人中间有一种名为巴克什的人,即是巫医。

他们是信仰伊斯兰教的萨满,就连保加尔汗国也有这种人与俄罗斯东正教也有圣愚,证明萨满教的影响无远弗至。有些萨满是一夜之间成为,有些是要拜师。萨满与世界其他地区巫医不同之处是他们的意识可随时进入癫狂状态。

“萨满”来自女真语和其他通古斯语族语言。这字在通古斯语中是“智者”、“晓彻”的意思。蒙古语为孛额,回纥牟羽可汗是此字转音。至于这个词的来源,学术界众说纷纭,一部分学者认为“萨满”来自梵语的sramana“沙门”,并可能是通过汉语被借入通古斯语言中,而其他学者则认为这个词是通古斯语族的本土词,和动词sa-mbi“知道”的词根同源。

不少学者通过综合地质考古的资料、历代文献的记载、以及各地区民间传说,得出一个结论:中国萨满教源自东夷-九黎-蚩尤部落,阪泉大战之后,南迁为蛮,北迁为胡,至今南北少数民族风俗都有有萨满文化遗存。佛教在14世纪后在相信萨满教的族群例如藏族人(藏人称之为苯教)、蒙古人、满洲人中变得流行。

萨满教仪式与藏传佛教结合在一起的宗教形式被中国的元代和清代制度化为国教。虽然在中华民国推翻清朝统治之后的一个世纪里,萨满教几乎销声匿迹,但是现今仍然可在北京故宫里找到当年皇族供奉萨满教及举行仪式的神殿(坤宁宫)。

猜你可能也喜欢:

浅述婆罗门教与佛教的不同点

浅述琐罗亚斯德教的基本教义

解读婆罗门教与印度教的关系

琐罗亚斯德教又称为什么教?

3、畲族的起源与历史由来

畲族历史上是个频繁迁徙的民族。畲族自称“山哈”,是与他们的居住环境、迁徙历史有关。“山哈”是指山里客人的意思。他们现今的居住地较多,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是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人们对畲族的起源可谓是众说纷坛啊。下面给予来看看畲族文化的畲族起源之说。

畲族的起源有个美丽的传说,传说他们的始祖盘瓠是高辛帝(即五帝之一的帝喾)时一只神奇的狗。“时帝有畜狗,其毛五采,名曰盘瓠”。因戎吴将军作乱,高辛答应谁能斩下叛军首领的首级,就把三公主嫁给他。

盘瓠咬下戎吴将军首级而归。后“帝不得已,乃以女配盘瓠。”婚后,盘瓠带着公主迁居深山,生下三男一女,长子姓盘,次子姓蓝,三子姓雷,女儿后来嫁给姓钟的男子,子孙逐渐繁衍成为畲族。现在畲族仍以蓝、雷、钟为主要姓氏。这个传说虽然美丽,但完全是个荒诞的神话故事,不足为据。

畲族起源于广东潮州凤凰山,后迁居福建、江西、浙江。传说畲族始祖是盘瓠。盘瓠与高辛帝的三公主结为夫妻后,生下第一个孩子跟父姓盘,叫盘自能;生下第二个孩子时,放在篮子里养,就姓蓝,叫蓝光辉;第三个孩子生下时,天上响雷,就姓雷,叫雷巨;第四个孩子生下时,是一个泼妮崽(女孩),下地时,刚响起“当当当”的钟声,就姓钟,招女婿叫钟志深。

景宁是畲族迁移浙江生息最早的地区之一。畲族史诗《盘瓠王歌》里有道:“三姓子孙人来多,分居景宁和云和。”在浙江的畲族散居于景宁、云和、遂昌、武义、龙游、衢县、平阳、瑞安、兰溪、泰顺、青田、文成、龙泉、庆元以及桐庐等县的山区和半山区。畲族自称“山哈”,意为居住在山里的客人,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字。也有借用汉字而赋予新的意义,或者干脆利用汉字部首创造新字。

畲族《起源歌》里述说了迁徙的缘由:“田差难种吃,田好官来争;官多难生养,思量再搬迁。”畲族从广东至福建、江西、浙江频繁地迁徙,采取大分散、小集中的聚居方式,在山区森林中搭寮居住。他们从事狩猎、种山,劳动艰辛,生活困苦。

关于畲族来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主张畲瑶同源于汉晋时代长沙的“武陵蛮”(又称“五溪蛮”),与瑶族同源,持此说者比较普遍。此外,畲族族源还有“越族后裔说”、“东夷后裔说”、“河南夷的一支”和“南蛮族的一支”等多种说法。总之,众说纷纭的畲族族源反映了畲族在其历史曲折发展和民族形成过程中,同蛮、越、闽、夷以及汉等各族群体彼此互动、混化、交融的关系。

畲族族源歧见很多,但概括起来有外来说和土著说两种。外来说者认为畲族源于汉晋时代的“长沙武陵蛮”。持这种观点的主要论据是“武陵蛮”和畲族有共同的盘瓠图腾信奉。土著说者认为畲族源于周代的“闽”人。“闽”是福建的土著,福建最早的主人,其遗裔就是今天的畲族。“闽”、“畲”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渊源关系。

此外,还有人认为畲族源于古代河南“夷”人的一支,是属于高辛氏近亲的一支氏族部落。有的认为畲族源于河南,其祖先是“龙麒”,等等。总之,关于畲族的来源,目前尚有争议。

猜你可能也喜欢:

盘点满族明星有哪些?

纳西族节日,纳西族的传统节日

解读满族图腾代表着的意义

纳西族服饰的特点与传说

4、佛教的起源与历史由来

佛教在由印度传入中国后,经过漫长岁月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了影响中国最为久远同时影响力最大的宗教,其影响力甚至超过了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那么对于中国有着深远意义的佛教文化的起源与历史由来是什么呢?

佛教创建时,印度已经进入了封建领主统治的农奴社会。当时印度传统的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和婆罗门至上三种信仰,以及婆罗门作为一切智的垄断者和神权统治的代表的地位开始动摇,成为众矢之的。自由思想家中出现了种种反传统信仰的沙门思潮。

创始人释迦牟尼生于今尼泊尔境内的迦毗罗卫,是释迦族的一个王子。关于他的生卒年月,在南、北传佛教中,至今仍有种种不同的说法,但一般认为生活于公元前6~前5世纪。他在青少年时即感到人世变幻无常,深思解脱人生苦难之道。

29岁出家修行。得道成佛(佛陀,意译觉者)后,在印度恒河流域中部地区向大众宣传自己证悟的真理,拥有越来越多的信徒,从而组织教团,形成佛教。80岁时在拘尸那迦逝世。

佛教原来只流行于中印度恒河流域一带。孔雀王朝时期,阿育王奉佛教为国教,广建佛塔,刻敕令和教谕于摩崖和石柱,从此遍传南亚次大陆的很多地区。同时又派传教师到周围国家传教,东至缅甸,南至斯里兰卡,西到叙利亚、埃及等地,使佛教逐渐成为世界性宗教。

佛教向亚洲各地传播,大致可分为两条路线:南向最先传入斯里兰卡,又由斯里兰卡传入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北传经帕米尔高原传入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5、徽菜的起源历史与发展

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徽菜文化的特点是重油、重色,重火功。徽菜又称徽州菜及新安菜,徽菜的特点离不开地理环境的影响,而徽菜的主要作料便是山味。徽菜的制作考验了厨师的造诣,下面我们来了解下徽菜的历史起源及发展。

徽菜历史起源:

徽菜,它发祥于南宋时期,起源于古徽州今绩溪、歙县一带。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徽州传统的民间菜肴。徽菜与明清徽商的活动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蕴涵着丰富的安徽传统文化,历史上曾经有过数百年的辉煌,被列为中华八大菜系之一。绩溪、歙县乃徽商故里,自明朝和清朝以来,随着徽商势力的崛起和向外拓展,徽菜日渐名声远扬,徽菜随徽商发展到全国各大都市。乾隆55年(1790年),徽班首次进京,徽菜随之北上,开始登足京都,所设的徽菜馆始称为“徽馆”,后来成为徽州人旅外菜馆业的统称,而其中绩溪人尤为最多。

从菜系发展上考证,绩溪徽菜更是独霸一方。从(清朝)咸丰年间到新中国建立初期,绩溪人在全国14个省市开办了570多家徽菜餐馆!上海更是徽厨的大本营,绩溪徽厨在上海办菜馆、饭店的历史已达百余年。在中国的八大菜系中,是绩溪人最早将徽菜打入大上海,20世纪40年代,仅上海一地的徽菜馆就有130家之多,由此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上海几代人的饮食生活。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到三十年代末是绩溪人在湖北省省会武汉市办菜馆、饭店最兴旺的年代,当时武汉市知名徽菜馆就有杏花天、醉月楼、大中华等数十家,其中武昌大中华酒楼最为着名,也是至今存在且不断发展壮大的老徽菜馆品牌!“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毛主席这首《水调歌头游泳》脍炙人口,而为主席精心烹制武昌鱼的就是武汉老徽菜馆大中华酒楼的二位绩溪师傅程明开与邵在维。同个时期绩溪人还开始把徽菜馆开办到海外,比如印尼、缅甸、日本、美国等地,有许多齿颊留芳的故事在当地流传。

从徽菜起源文化上考证,徽州绩溪歙县一带民众历来崇拜神灵和宗族。于是,形成了节庆多、神会多、礼仪多的风俗。这些融祭祀、饮食、娱乐于一炉的民俗活动的三要素中,又以食为重,这样,就促使乡民们研究、创造、整理菜肴、面点、糕点等食品的烹饪、制作方法和功夫。值得一提的是尚存于绩溪县年复一年的农历正月十八的“赛琼碗”活动,集中展示当地居民烹制的数百碗供品,培养造就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民间烹饪家,也熏染了这里的美食氛围,成为典型的民间徽菜美食博览会。绩溪伏岭村(现为镇)一个只有500多个家庭的村子,在外开徽菜馆的就有120多家,平均每4户就开一家徽菜馆。曾在中国驻法使馆值厨的胡观田师傅回忆,其早年曾为蒋经国、李宗仁做徽菜,在法国期间,中国领馆设宴宴请希拉克,希拉克宴后大赞徽菜之精妙!今年88岁的绩溪名厨高耀水曾经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值厨,其间他做过一道鱼菜“红烧划水”,得到了邓小平先生的高度赞扬。当代徽厨学院的创立、徽菜馆业对人才的重视与培训,产生了众多的中国烹饪大师、中国徽菜大师,代表了当代徽厨的奋进与创新,代表了徽菜的传统规范和地道品质,因此,几百年来,通过数以万计的徽厨以徽商“徽骆驼”的精神将徽馆开到大江南北,使徽菜享誉五湖四海。

徽菜现今发展:

绩溪与黄山同为“中国徽菜之乡”,但绩溪还有一块名片,那就是“中国厨师之乡”,所以我们着重讲讲绩溪。由中国烹饪协会理事,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教授邱庞同、中国烹饪协会副秘书长乔德林率领的专家组于2005年8月15日-18日对绩溪县就“安徽绩溪——中国徽菜之乡”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考察认证,他们通过对绩溪的徽菜历史源缘和绩溪当代的徽菜饮食文化的考察,达成了四个方面的共识:一是绩溪是徽菜的发源地之一,绩溪厨师经过世代培育,已成为徽菜餐饮业的主要操作群体;二是徽菜具有明显的风味特色,不仅蕴育出大量的徽菜物产资源,而且体现了徽菜突出的饮食特色;三是徽菜与徽州文化一脉相承,《徽州文化全书。徽菜》一书中记载的87款徽菜,其中72款均为绩溪人创制;四是绩溪徽馆业的发展推动了徽菜的传播。由此专家组一致同意授予安徽绩溪“中国徽菜之乡”的冠名。同时认为绩溪作为“中国徽菜之乡”不具有排他性,中国烹饪协会具有“安徽绩溪——中国徽菜之乡”的解释权和管理权,绩溪县人民政府具有所有权和使用权。

2005年9月6日,中国烹饪协会授予绩溪县“中国徽菜之乡”称号。2006年2月25日至3月15日在北京安徽大厦隆重举办“中国徽菜之乡(绩溪)”美食文化周,此次徽菜进京,是徽班的第二次进京,他们带来了四款传统徽菜宴“豪门徽商宴”、“琼碗宴”、“适之宴”和“十碗八”、“腌鲜鳜”、“一品锅”、“徽州三石”等数十款精品徽菜,并将徽派木雕、字画等带到京城。2007年更是获得了“中国厨师之乡”荣誉称号。绩溪县委县政府、绩溪烹协在2007年8月举办了绩溪县第二届徽菜美食文化节,节日期间推出了中国名宴:武昌鱼宴,引起了广大媒体的追捧,激起了民众对徽菜发展的关注。2008年3月绩溪县又在北京举办了“第二届中国徽菜之乡美食文化周”,再次引起京人对徽州的关注。2009年3月,绩溪县在京举办了“第三届中国徽菜之乡美食文化周”,火爆京城。4月绩溪县委县政府投资在京开设了徽馆“京徽阁”,为在京皖籍人士提供交流之所。

一个山区小县在北京举办这么大的活动,其火爆场面和受欢迎程度完全超出了举办者的预料。来自徽菜之乡的新老徽厨带着全部产自当地的新鲜原材料,向京城人民奉献传统而神奇的徽菜佳肴的同时,也向全国人民展示出了纯朴厚重的徽文化!更使绩溪徽菜成为安徽省的品牌名片,亦成为安徽悠久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原古徽州各个县市,都拥有与肩负着振兴徽菜的重任,地方烹协、餐饮业,都在共同的进一步研究与谋划徽菜在新时代发展要求下的改革之歌、崛起之路!

您可能也喜欢:

以“臭”闻名的长沙臭豆腐

浙菜的文化溯源及菜系介绍

浙菜菜系的几大特点

苏菜的文化溯源及菜系介绍

6、猜你喜欢:

标签: 佛教起源于哪里  徽菜有哪些  象棋的起源与发展历史  酒的起源与发展历史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hunanyuer.com/xingzuo/fenxi/49216.html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06-2022 湖南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39114号-3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hunanyuer#qq.com (请把#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