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茅善玉简介资料,沪剧茅善玉精彩唱段

来源: 最后更新:23-08-13 06:02:00

导读:

1、茅善玉简介资料,沪剧茅善玉精彩唱段
2、王善朴豫剧唱段,豫剧王善朴简介
3、王红丽豫剧唱段,王红丽个人资料
4

文章目录:

1、茅善玉简介资料,沪剧茅善玉精彩唱段

2、王善朴豫剧唱段,豫剧王善朴简介

3、王红丽豫剧唱段,王红丽个人资料

4、王少舫简介,王少舫黄梅戏唱段欣赏

5、豫剧李树建唱段,李树建个人资料

6、猜你喜欢:

1、茅善玉简介资料,沪剧茅善玉精彩唱段

沪剧是地方戏曲剧种的一种,上海被简称为“沪”。沪剧就是在上海一带比较有名的戏剧,沪剧源于最初的民间民歌,而后在不断改变不断进步,形成如今完善的沪剧,也有着很多沪剧的代表人士。

那么,本期沪剧文化一起了解茅善玉的精彩唱段。

茅善玉,上海市人。她的表演感情真切,动作优美;演唱时嗓音甜润,情深味浓,柔中有刚,为广大观众所喜爱,在八十年代被认为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后起之秀。代表作品有《拔兰花·赠花》、《谁是母亲·贵人相助》等。2015年9月29日,茅善玉当选上海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1983年获第二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女主角奖;1984年获全国现代戏会演一等奖;1984年获上海市青年演员会演特等奖;1984年获第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1984年登陆央视春晚清唱《燕燕做媒》,1989获首届白玉兰戏剧表演主角奖,1995年获第四届中国戏剧节优秀主角奖。

1995年获上海第七届白玉兰戏剧表演主角奖,曾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称号。现任上海沪剧院院长、上海市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委员、上海剧协副主席。在2013年2月1日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上通过为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演出剧目:

《拔兰花·赠花》(程臻,黄爱忠)

《谁是母亲·贵人相助》(王珊妹,钱思剑,李建华)

《苗家儿女·小桥相会》(孙徐春,方亚芬)

《少奶奶的扇子·赞扇》(洪立勇)

《红色娘子军·分界岭》(金玉明)

《红珊瑚·岛遇》(张杏生)

《年青一代·读遗书》(徐伯涛)

《恩仇记·竹楼相会》(张爱华)

《桃李颂·党啊,我的母亲》(吴斌)

《父子恨·饮鸩》(赵志刚,汪华忠)

《红灯记》(茅善玉,马莉莉,钱思剑)

金曲经典系列:

《碧海青天夜夜心》“赠玉兔”(钱思剑,赵隽晴)

《小巷之花》“向往”(孙徐春)

《东京三丽》“闻义卖”(孙徐春)

《血染姐妹花》“海滩诀别”(孙徐春,吕贤丽)

《小镇之恋》(孙徐春)

《田园梦》(孙徐春,华雯)

《今日梦圆》“雨中情”(孙徐春,王丽君)

《石榴裙下》第四场(朱俭,吉燕萍)

【结束语】茅善玉如今在沪剧文化中所占得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更是在沪剧上有着很多自己的独特见解然后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些特色,在众人的心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王善朴豫剧唱段,豫剧王善朴简介

“戏剧是对真实的一种群众性的和共同的感受,就是通过整个观众厅和舞台上的人们来表现对真实的一致的、共同的感情。”戏剧的表演者能够让观众看出这出戏曲主角的悲欢以及表现就是最大的成功。

那么,本期豫剧文化一起了解一下王善朴。

王善朴,豫剧表演艺术家,出生于1929年,河南省清丰县古城乡唐营村人,10岁人清丰县抗战第二剧团,师从陈玉才学文武小生,1947年加入冀、鲁、豫边区四分区新青年社,1953年调入河南省歌剧团,后转入河南豫剧院三团,并先后担任三团副团长、党支部书记

3、王红丽豫剧唱段,王红丽个人资料

出生于书香世家的孩子从小就是出口成章且是浑身充满艺术细胞的,出身官宦世家的孩子也是从小就继承了家庭的背景。而出身梨园世家的王红丽也是从小就随着家长以及师傅学习豫剧。

那么,本期豫剧文化一起了解王红丽个人资料。

王红丽,女,河南小皇后豫剧团长团长,国家一级演员。河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工豫剧花旦,闺门旦。王红丽生长于一个艺术家庭,自幼便在父母熏陶下对豫剧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79年考入了洛阳地区戏曲学校,习花旦、闺门旦。1985年毕业后分配到河南省豫剧二团。1987年主演《春秋配》一剧在河南剧坛崭露头角。

1988年以《司文郎》一剧在河南省第二届戏剧大赛上获一等奖。她靠自身实力跻身于豫剧优秀演员之列。1989年赴京演出时着名剧作家马少波为她题诗曰:“陈姿阎韵两派兼,借得金玉三分憨,胡女雪梅传京蓟,急管繁弦惜少年。”这一题词恰如其分地赞扬了王红丽在继承陈素真、阎立品两大流派上取得的艺术成就。

代表剧目有《春秋配》、《司文朗》、《一品夫人》、《僧尼浪漫曲》、《泪血太行》、《风雨行宫》、《美女涅盘记》、《铡刀下的红梅》、《五风岑》、《泪血姑苏》等。

王红丽生长于一个艺术家庭,自幼便在父母熏陶下对豫剧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79年考入了洛阳地区戏曲学校,习花旦、闺门旦。1985年毕业后分配到河南省豫剧二团。1987年主演《春秋配》一剧在河南剧坛崭露头角。1988年以《司文郎》一剧在河南省第二届戏剧大赛上获一等奖。

她靠自身实力跻身于豫剧优秀演员之列。1989年赴京演出时着名剧作家马少波为她题诗曰:“陈姿阎韵两派兼,借得金玉三分憨,胡女雪梅传京蓟,急管繁弦惜少年。”这一题词恰如其分地赞扬了王红丽在继承陈素真和阎立品两大流派上取得的艺术成就。

作为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开办以来招收的唯一一位民营剧团的演员,王红丽还走上了研究生班的讲台,给来自全国各地的戏剧拔尖儿演员、剧团团长讲了一堂剧团体制改革的特殊课。

王红丽讲道:一个剧团,要在演出市场中生存,必须有名角和好戏。我们打破大锅饭,大大激发了演职员提高自身素质和参与演出的积极性,使这个新型艺术表演团体充满了活力。

【结束语】王红丽继承了陈素真的唱腔,也有着豫剧小皇后的美称,是对她的称赞更是对她的肯定,如今的王红丽跟她的小剧团已经在豫剧界占有了一定地位。

4、王少舫简介,王少舫黄梅戏唱段欣赏

现如今有许多新诞生的黄梅戏代表人物,长江后浪推前浪现如今的在表演或唱功上超越了前辈但是,有的确实经典难再复在黄梅戏文化中王少舫就是个不可超越的经典,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他生平吧。

黄梅戏小生。江苏南京人,祖籍河北。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原为京剧演员,抗战初期,所在的京剧班与丁老六的黄梅调班同台演出,各演半场,故也演黄梅戏,直至1950年,才正式改唱黄梅戏,参加了丁永泉父子和潘泽海父女所在的民众剧团。1952年应上海之邀,与严凤英合演《天仙配》中《路遇》一折。1953年,随同安徽省黄梅戏剧团赴朝鲜慰问演出,归来不久,被调入安徽省黄梅戏剧团。1955年与严风英合拍第一部黄梅戏电影《天仙配》。

王少舫是生行的代表人物,其唱腔吸收了京剧的唱法,行腔吐字均有独到之处,韵味无穷,为后人争相摹唱。代表剧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宝莲灯》、《白蛇传》、《天仙配》、《女驸马》、《韩宝英》、《无事生非》等。《陈州怨》的包拯属净行,王少舫与编曲共同设计出一套花脸唱腔,填补了黄梅戏没有花脸唱腔这一项空白。

1955年,电影《天仙配》的上映,是黄梅戏走向全国的一个高潮,“董永”王少舫、“七仙女”严凤英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天仙配》使王少舫成为家喻户晓的黄梅戏明星。然而,在成功的背后,为塑造好“董永”这一人物形象,王少舫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刚开始王少舫是按照演小生的方法去演“董永”,结果农民不象农民,小生不象小生,连自己也感到不可信。于是,他就思索回忆在农村演出结交的一些农民朋友,找到自己的感觉。同时在拍摄期间,他常常一大早就跑到院子里去抱树,抱了松,松了抱,疯疯癫癫。

同事们问他为何抱树,他说槐树是大媒人,如今妻子离去,当然要找媒人要妻。他已经完全入戏了。他一连看了五场赵丹主演的电影,揣摩着赵丹的人物表情:悲伤、愤怒、喜悦……边看边学,出了电影院还在对着行人温习,吓得人家纷纷避让。

王少舫在人物自传中写道:把董永演成一个不懂爱情的傻瓜是个误会,他忠厚老实而不傻气,善良而不愚笨,他之所以拒绝七仙女的爱情是因为怕她跟自己受苦。难道他不向往幸福的爱情生活?面对七仙女的大胆表白能无动于衷?从初遇拒绝七仙女的爱到苦苦挽留七仙女不愿她上天,看似矛盾,恰好反映了人物复杂的统一性格。由于把握了人物性格的基调,一个忠厚老实、淳朴勤劳向往美好生活的古代青年农民形象终于在银幕上站立起来了。“董永”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成为戏剧艺术中的一个典型形象。

1956年,安徽省黄梅戏剧团赴京为“八大”演出,徐海东将军把王少舫、严凤英等人请到家里作客。徐海东对王少舫说:“我是苦娃子出身,也干过煤窑,也学唱过黄梅戏,《天仙配》可以从头唱到尾。是党挽救了我们。我的大半生是在安徽度过的,对安徽很有感情。我现在身体不行了,靠人民养活我,以后搞社会主义建设就靠你们了。”王少舫听到这里心里一热眼睛发红。徐的爱人看见了,说:“你跟同志们讲这些干什么?”徐海东严肃地说:“传统还是要讲的!”他指着身边的爱人对王、严等人说:“她就是七仙女,后来就配上我这个董永了!”

严凤英在“文革”期间含冤而死,令王少舫痛心不已。王少舫曾说:“黄梅戏要发展,而严凤英已去世,担子更多地落到我头上。排练新剧目,培养新演员,改革旧唱腔,把黄梅戏搞上去,有多少事等着我去做。我认为,这就是对严凤英最好的纪念。”

已是著名黄梅戏演员的马兰满怀深情地说:“王老对严凤英的怀念之情真令人感动,在辅导我们时,总是说“风英是这样演的,凤英是这样唱的,凤英是这样做的”……有时为了一个动作一句唱腔,王老对我们的要求相当固执,做不好,就不让我们休息。”

王少舫多次对马兰、黄新德等一批黄梅新秀说:“严凤英走得太早了,她的去世是黄梅戏的一大损失,她的表演有许多独到之处,一只水袖、一个身段、一句唱腔,她都要反复推敲,精益求精,你们现在要好好学习严凤英对艺术精益求精的态度。”

文人相轻,艺人相轻,在我们这有限的阅历里,还很少发现哪一位艺人对与自己艺术成就相等的同行作出这样坦诚而无私的评价。也很少发现哪一位艺人对自己的舞台伴侣怀有这样真挚的思念之情。

1986年7月19日凌晨,王少舫走完了他艰难而精彩的人生旅途,终年67岁。少悦老怀芳名惊座舫轻帆正艺海乘风这是王少舫在武汉演出时,一位热心的观众送给他的楹联。

【结束语】今天,每当我们从广播、电视里听到或看到王少舫和严凤英这一对黄梅戏艺术大师精湛的表演和音容笑貌时,我们可以告慰的是,他和严凤英以及老一辈黄梅戏艺术家未尽的事业已后继有人,马兰、黄新德、韩再芬等一批新秀已脱颖而出,黄梅戏已由地方小戏发展成为全国五大剧种之一,已经走出了安徽,走出了中国……

5、豫剧李树建唱段,李树建个人资料

“不论是好是坏,这个世界正日益为攻击性文化所控制,因为当两个文化接触的时候,更富攻击性的文化自然占了上风。这些文化希望人们往外看,开拓竞争,取得胜利。”豫剧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本期豫剧文化了解李树建。

李树建,河南省汝州人,中国豫剧一级演员,工生行,善唱老生,他的唱腔朴实真切、哀婉悲怆、激情澎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文华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李树建历任河南省豫剧二团党支部书记、团长,河南豫剧院院长。

李树建是“豫西派”的杰出代表,从艺20多年来,他先

6、猜你喜欢:

标签: 文章个人资料简介  王红丽豫剧精彩唱段  苏小明个人资料简介  豫剧李树建经典唱段  黄梅戏名段欣赏  黄梅戏精彩唱段  黄梅戏经典唱段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hunanyuer.com/xingzuo/fenxi/48485.html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06-2022 湖南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39114号-3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hunanyuer#qq.com (请把#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