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怒族人的姓氏有哪些(怒姓的分布)

来源: 最后更新:23-08-02 08:05:18

导读:

1、怒族人的姓氏有哪些
2、怒族在哪个省,怒族的分布
3、怒族文化,怒族服饰特点有哪些
4、怒族民歌,怒族哦得得歌

文章目录:

1、怒族人的姓氏有哪些

2、怒族在哪个省,怒族的分布

3、怒族文化,怒族服饰特点有哪些

4、怒族民歌,怒族哦得得歌词大意

5、怒族为什么叫怒族,你知道吗

6、猜你喜欢:

1、怒族人的姓氏有哪些

中国地域辽阔,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而怒族是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怒族文化源远流长。怒族人命名的随意性很大,也有同胞姊妹间使用三四个甚至五六个姓氏的。怒族的男子,在其一生中都有三次命名。怒族的命名规则是按性别和排行命名的。

怒族姓氏

怒族崇拜动物,他们的姓氏就能体现出来。怒族除了虎姓,还有姓鹿、蛇、蜂、熊、猴、羊、鸡、鱼、鼠、荞、竹、菜、麻、柚木的。他们都各自把这些动植物作为自己氏族崇拜的图腾。怒族人选择的姓氏和动植物图腾,大抵都与他们的环境和生活有关。由于怒族先民依靠狩猎和采集为生,但他们又抗御不住自然灾害和猛兽的侵袭。比如,他们猎熊、射豹,割取野蜂蜜,以这些为衣食之源,但又常受它们的威胁和危害,于是便产生了敬畏的心理,进而产生崇拜,把它们视为自己氏族的图腾。

在怒族人中,男孩的名字按以下顺序排列:老大称“彭勾”、老二称“金都礼”、老三称“昆”、老四称“增”、老五称“店”、老六称“冉”、老七称“拦”、老八称“八利义”;

女孩的名字按以下顺序排列:老大称“讷克勒”、老二称“尼太”、老三称“江格勒”、老四称“娜”、老五称“念过”、老六称“冉罗”、老七称“达恩”、老八称“英”。无论男女排行到第八之后,一般以父母所爱的物品来命名。

柔若人命名法是按孩子的生辰时令、居住环境、排行、相貌、体质特征等来取的。同时,还将含比喻、仿生的词用于孩子的名字。如孩子多病或不乖就要认干爹。若柔人给婴儿命名一般都在满月之时,有的还要请客。所取之名以其生辰、环境、相貌、体重、拜寄、避邪为依据,并力避与上辈人名字相同或相近。排行老大称“阿马”、老二称“阿的”、老三称“阿膊”、老四称“阿腊”、老五称“阿弄”、老六称“阿衣”、老七称“阿汤”;然后分别在男孩的名后加“事”,在女孩名后加“妞”。

男孩老大叫“阿普”、老二叫“阿邓”、老三叫“阿开”、老四叫“阿育”;女孩老大叫“阿娜”、老二叫“阿妮”、老三叫“阿恰”、老四叫“阿都”。这一命名习俗也被福贡一带的僳僳族所吸收并广为使用。

而在怒苏支系中,男子名前普遍冠以“腊”,如腊哥、腊华、腊加等等;女子名前则普遍冠以“亚”,如亚娜、亚莎、亚双等等。据考证,这种命名法源自古代怒苏人的氏族图腾。“腊”和“亚”在怒苏语中分别指的是虎和鸡,是古代怒族中两个互相通婚的氏族的名称和标志,也是这两个氏族的图腾物。怒苏人对子名排行的称呼不分性别。老大称“染孟”、老二称“染拉”、老三称“染同”;老三以后只说是第五个、第六个等。

猜你可能也喜欢:

极具民族特色的怒族建筑

优美动听的怒族情歌文化

惟妙惟肖的怒族舞蹈文化

羌族挂红习俗,你了解吗?

2、怒族在哪个省,怒族的分布

怒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怒族的别称很多:怒苏族、阿怒族、阿龙族等。怒族有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风俗习惯,当地的婚俗、酒文化都是别具一格的。当地的人都是能歌善舞的,而且是很讲究礼貌的,有客人来的话就会鞠躬相邀回家做客。怒族文化丰富多彩,一起深入了解吧。

怒族如今主要生活在今云南省和西藏省。

怒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泸水、福贡、贡山、兰坪县,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维西县。

怒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的察隅县等地。怒族是中国人口较少、使用语种较多的民族之一。怒族是云南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简称怒江州)的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简称贡山县)、福贡县、泸水县及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简称兰坪县)。

此外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维西县及西藏的察隅县也有少量怒族分布。怒族是该族的自称,另外还有“怒苏”、“阿怒”、“阿龙”等自称,后统称为怒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以上资料来自百度百科。怒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省,人口约为2.8万人(2000年)。使用多种语言,差异明显,互相不能通话。

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怒族没有自已的语言,怒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由于长期和傈僳族相处,怒族人民普遍通晓傈僳语。无自已的文字,解放后使用汉语。怒族的传统信仰是火教,同时很多人也信仰藏传佛教,近代以来更多的人信奉基督教。有四个支系:怒苏支系,12000人,分布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泸水县和福贡县,自称怒苏,说怒苏语……

猜你可能也喜欢:

俄罗斯族的体育活动都有哪些?

裕固族语言文化,你知多少?

保安族的风土人情习俗,你知多少?

沙俄移民的后裔:俄罗斯族的起源

3、怒族文化,怒族服饰特点有哪些

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勤劳智慧的怒族人民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其中,富有地方民族色彩的怒族服饰,最是吸引人们的目光。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古朴素雅又不乏精致的怒族服饰特点有哪些。

怒族的服饰皆因居住区域的不同而略有差异,但是,都富有地区的民族特点。由于纺织技术传入怒族地区较早,因此怒族妇女用麻线纺织制作的怒毯很早以前就在怒江地区颇富盛名。由于怒族妇女善于织麻布,因而怒族男女服装多由麻布制成。

怒族服饰的风格古朴素雅,男子的传统服饰为交领长衫,及膝长裤,穿时前襟上提,束腰带,扎成袋状,以便装物。蓄发多蓄长发,披发齐耳,用青布或白布包头。裹麻布腿。妇女穿右开襟上衣,长及脚踝的裙子,套黑色或红色的坎肩;年青姑娘喜欢在裙外系有彩色花边的围腰,已婚妇女的衣裙上都绣有花边。

怒族妇女头部及胸部多用珊瑚、玛瑙、贝壳、料珠、成串的银币装饰,戴钢质大耳环垂于肩部。大部分男人左耳佩带一串珊瑚,成年男子喜欢在腰间佩挂怒刀,肩挎弩弓及兽皮箭包,脚打竹篾制作的绑腿,显得英武剽悍。男女都喜欢用红藤作缠头和腰箍。贡山一带妇女喜用精致的竹管穿耳,体现其独到审美观。

怒族人最有特色的服饰叫“约多”。这种由怒族妇女编织的“约多”,工艺水平很高,男子们白天可以当衣穿,晚上可以当被盖;妇女们做成围裙系在腰间,既耐寒又耐脏,深受人们喜爱。

怒族妇女从小就要学习捻羊毛线、织羊毛袜子,姑娘长大后,要把自己织的羊毛袜子送给心上人,小伙子若收下羊毛袜子,就表示接受了姑娘的爱情。所以,看一个怒族小伙子有没有对象,只要看他脚下穿没穿上羊毛袜子就行了。

4、怒族民歌,怒族哦得得歌词大意

怒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传统民间文艺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也体现出怒族人民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在怒族民间歌舞中,流传于著名的云南福贡县匹河怒族乡的民间歌曲“哦得得”,是在当地怒族中颇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民间情歌。今天怒族文化就为你介绍,怒族哦得得歌词大意。

在福贡县匹河乡怒族中流传的“哦得得”是当地怒族民歌中流传最广、影响较大、具有代表性的怒族民间情歌,是通过口传的形式传唱下来的,是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相互表达感情时不可缺少的曲调。

由于“哦得得”具有民间口传性的特点,以及居住在怒江江西、江东两岸的怒族各个村寨的语调稍有不同,所以“哦得得”的唱词也形成了多种,且内容稍有些差异。但“哦得得”的最终宗旨却是一致的,都是反映怒族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

如老母登村、知子罗村民间流传的情歌《独独罗叶吉罗、秀秀罗夹吉罗》,讲述的是一对怒族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其唱词如下:

怒语:哦,哦得得,哦得得!米勒玛沃哦得得,哦得得,甲来玛沃哦得得,哦得得!

汉译:噢,十分想念你呀,十分挂念你啊!

怒语:密来密库看困困、看困困,甲来甲库看困困,看困困!

汉译:想你想得有烙印,念你念得有烙印。

怒语:独独罗扒叶吉罗,叶吉罗,秀秀罗扒快吉罗,快吉罗!

汉译:咱们一同相约逃往缅甸,一同逃往密支那。

又如在普洛村、果科村民间流传的情歌《密来啊沃哦得得》,讲述的是热恋中的怒族男女离别后朝思暮想的情景。其唱词如下:

怒语:哦、哦、哦得得,哦得得!密来阿沃哦得得!哦得得!甲来阿沃哦得得!哦得得!

汉译:哎!十分想念着你啊!十分思念着你呀!

怒语:密来密库看困困,甲来甲库看困困。

汉译:想你想得有烙印,念你念得有烙印。

男:我深恋的情妹妹,我真的好想你啊!真的好思念你啊!想你想得夜深人静难入梦,度日如年真难熬。

女:我深恋的情哥哥,我真的好想你啊!真的好思念你啊!想你想得夜深人静难入梦,度日如年真难熬。

男:我深爱的情妹妹,我到山上打猎过夜时,梦见带着珠珠帽的你,梦见配带晶亮珠串的你。

女:我日夜思恋的情哥哥,我到江边织网过夜时,梦见你的狩猎弩弓,梦见你的黑色熊箭包。

我日夜想念的情哥哥,你从山上返回时,顺着河流走回来。靠山的路危险你别走。

合:哦、哦、哦得得,哦得得!米来阿沃哦得得,哦得得!甲来阿沃哦得得,哦得得!

译:真的好想你啊!十分思恋你啊!希望你时常出现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

“哦得得”有“哦得得一”、“哦得得二”、“哦得得三”等不同的小调,有多种唱词、唱法,反映了怒族生活、狩猎、男女情爱等内容,在演唱的过程中带有极其丰富的感情色彩,口语化较强,通俗易懂,是一种保留较为完整的民间歌曲。

主要通过艺人口头传承的“哦得得”,是怒族人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它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点,也为外界提供了认识和研究怒族社会的宝贵资料,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但目前会演唱“哦得得”的艺人越来越少,流传在民间的曲谱、唱词也开始减少,有的更是已经失传,亟待社会各界引起重视,加以保护。

5、怒族为什么叫怒族,你知道吗

众所周知,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五十五个,但人数还没有汉族人数多。有些少数民族不为人知。说到怒族文化,估计也没多少人知道。那么怒族为什么叫怒族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一一介绍。

怒族地区从8世纪起,先后受云南的南诏、大理政权管辖。元、明以后属丽江纳西族木氏土司统治。17世纪开始,怒江怒族除受丽江木氏土知府所属的维西康普土千总和叶枝土千总统治外,还受察瓦龙藏族土千总和喇嘛寺及兰坪菟峨白族罗姓土司的管辖。此外,迁入怒江地区的傈僳族头人也开始强占怒族土地,甚至掠夺人口作奴隶。

这样,怒族人民不仅要向纳西、藏、白各族土司和喇嘛寺缴纳贡物,而且还要受傈僳族统治者的压迫剥削。与此同时,怒族社会内部也不断分化,族内也出现了家庭蓄奴。有的蓄奴户从独龙族地区通过放债换取奴隶,然后再转卖到其他地区。这种蓄奴现象,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国初期。

怒族是云南的古老民族之一,怒族有27万多人,是我国人口比较少的民族之一。除少数居住在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的兔峨乡之外,多数以小聚居形式,分布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泸水、福贡、贡山三县,断断续续绵延500多公里,直到西藏自治区察隅县察瓦龙乡的南端,与傈僳族、藏族、白族等民族杂居。

怒族有自己的语言,怒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怒族人无自己的文字,解放后使用汉语。怒族过去崇拜图腾,信万物有灵。部分怒族信仰喇嘛教或天主教。怒族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怒族是生活在怒江、澜沧江两岸古老的民族之一。他们有两个不同的来源。住在福贡、贡山一带的怒族人是那一地区最早的土着,他们自称“阿怒”、“阿龙”;住在碧江、泸水一带的怒族人则是从丽江、剑川以东陆续迁徙而来的,他们自称为“怒苏”,与生活在大小凉山的彝族有很深的渊源关系。在长期的交往中,这两部分人相互融合,在怒江区域逐渐形成一个民族。

过去汹涌奔腾的怒江阻隔了怒族人民与外界的联系,他们靠溜索和独木舟过江,十分危险,所以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和不平衡。20世纪中叶,还有一部分地区的怒族人仍保留着较多的原始公社制残余。近几十年来,一座座钢索大桥跨越滚滚的怒江,现代化的公路已经打开了山封江锁的怒江地区,怒族人民已经过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

6、猜你喜欢:

标签: 怒族服饰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hunanyuer.com/xingzuo/fenxi/45224.html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06-2022 湖南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39114号-3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hunanyuer#qq.com (请把#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