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侗族的传统习俗:百家宴(侗寨百家宴)

来源: 最后更新:23-07-25 06:03:19

导读:

1、侗族的传统习俗:百家宴
2、春节的传统习俗之拜年的由来
3、龙抬头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4、七夕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5

文章目录:

1、侗族的传统习俗:百家宴

2、春节的传统习俗之拜年的由来

3、龙抬头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4、七夕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5、除夕有哪些传统习俗

6、猜你喜欢:

1、侗族的传统习俗:百家宴

举行宴会一般都是来了贵客,在中国很讲究待客之道。我国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对于待客之道也有很多从古代流传至今的文化底蕴。不信的话,就看一看侗族文化中的待客之道吧。百家宴大家肯定知道,但其中的文化习俗可是很深厚,不如我们一起看看吧。

百家宴的简介

“百家宴”是侗族一种特殊的饮食习俗,又名“合拢饭”“长桌宴”,是侗家集体待客的宴席,是侗族待客的最高礼仪。

每逢村寨互访或有特别尊贵的客人来访或为欢度佳节,全村各户自备拿手酒菜饭,一起到鼓楼坪摆开长桌,吃百家“转转”菜、喝百家“转转”酒、享百家福气。饭桌上,你来我往,觥筹交错,大伙拉着家常,唱着酒歌,场面热闹非凡。三江侗族地区有一种说法“吃百家宴,纳百家福,成百样事,享百年寿”。因此,百家宴既是侗族地区集体待客的最高礼仪,也是侗族团结友爱、热情好客、和谐大同的文化象征。

百家宴的由来

相传古时候,一个侗寨遭到洪魔的袭击。眼看稻田被淹没,房屋被冲倒,人们就要被洪魔吞噬,忽从天上下来一位英雄,用他有力的臂膀斩断了洪魔的脊梁。为了表示对英雄的敬意,家家户户都想请英雄到家中吃饭,但英雄第二天一早就要离去,不可能一一到各家做客,怎么办呢?这时,一位漂亮的侗族姑娘想出了个好主意:每家做几道最好的菜,全寨人一起来款待英雄。由于这个宴席集百家之长,所以就叫“百家宴”。从此,侗族人每逢寨子里来了贵客或遇上喜事族人聚会时,都会设“百家宴”,这个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百家宴的发展

赏纯侗民族风情,观露天长桌宴奇景。为了弘扬侗族的传统文化,八月六日(农历六月二十四),龙胜各族自治县将在乐江乡地灵村举办地灵侗族百家宴活动。这天全村各家各户的代表,提着竹编的精致漂亮的食品盒,盒内放着一碗碗侗家人最爱吃的腌制酸猪肉、酸鸭、酸鱼等,还有自己酿造的糯米水酒,从四面八方赶到村头风雨桥。在登台铁炮声响后,长龙般的百家宴在风雨桥周围摆设开来,侗族村民坐在长长的木桌两旁,丰盛的侗家佳肴摆满了长条木桌。百家宴是全村村民聚会佳日,是村规民约制定、通过及实施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全村公共事业筹办的决定场合。

百家宴上,侗族同胞畅所欲言,总结过去,展望明天,交流思想,增进团结。村民们边谈边饮,百家宴从下午4点一直进行到晚上8点。侗族的饮食文化自成一体,本民族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中包含了许多神奇的内容,百家宴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民族传承下来的一种饮食风俗,也是侗族热情好客的一种表现,是侗族文化内容丰富的表现形式。

您可能还会喜欢:

蒙古族:颜色象征是什么?

蒙古族最隆重的节日有哪些?

详解:蒙古族的生活习俗

蒙古族的那达慕由来及历史

2、春节的传统习俗之拜年的由来

春节作为中国的“百节之首”,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不论工作多忙,不论离家多远,人们都会回到家中与家人一起欢庆佳节。拜年这一春节的传统项目在忙碌的现代社会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由于人们或忙于工作,或离乡背井,使得拜年成为了许多亲朋好友见面,交流情感的少有的机会,甚至成为了一年一次的机会。所以拜年即使在现在也是一项非常受到重视传统。

春节的传统习俗之拜年的由来

正月里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以吉祥语向对方祝颂新年,卑幼者并须叩头致礼,谓之“拜年”。主人家则以点心、糖食、红包(压岁钱)热情款待之。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在,有些机关、团休、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关于拜年的由来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拜年习俗的由来

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怪兽,头顶长独角,口似血盆,人们叫它做“年”。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它便窜出山林,掠食噬人。人们只好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饱餐后扬长而去,人们才开门相见,作揖道喜,互相祝贺未被"年"吃掉。于是拜年之风便流传开来。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明中叶陆容在《菽园杂记》卷五中说“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相关文章:解读:春节的传说“熬年守岁”

龙抬头是什么意思?

春节走亲戚都有哪些讲究?

春节贴“福”为什么要倒着贴?

3、龙抬头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每年农历的二月初二被称为龙抬头,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会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在新的一年能够丰收。而除此之外龙抬头这一天还有许多传统习俗,那么本期老黄历带大家了解一下,龙抬头的传统习俗有哪些吧。

龙抬头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踏青

费着《岁华纪丽谱》中记载:“二月二日,踏青节。初郡人游赏,散在四郊。春游千万家,美人颜如花。三三两两映花立,飘飘似欲乘烟霞。”

剃龙头

民俗上认为在二月二这天剃头,会像龙一样从冬眠中醒来,开始活动。据说二月二剃龙头,能够带来一年的好运。古时候有正月里不剃头的习俗,沿袭到今,就是不管头发多长,都要一直等到二月二才理发。所以整个正月里,理发店门可罗雀,生意很少。而一到二月二这天,来理发的人就络绎不绝。对这一天来理发的人来说,重要的不是理发本身,而是讨个吉利:大家都来剃龙头。

引钱龙

我国山东等地区过春龙节,用灶烟在地面上画一条龙,俗称引钱龙。俗信引龙有两种目的:一是请龙回来,兴云布雨,祈求农业丰收;二是龙为百虫之神,龙来了,百虫就躲起来,这对人体健康、农作物生长都是有益的。清咸丰《武定府志》:“以二日为春龙节,取灶灰围屋如龙蛇状,名曰引钱龙,招福祥也。”

吃猪头肉

二月初二吃猪头肉也有说法。自古以来,供奉祭神总要用猪牛羊三牲,后来简化为三牲之头,猪头即其中之一。

忌用针线,恐伤龙眼

二月二这天,古籍记载:“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据说“龙抬头”这日用针线,会伤害龙的眼睛。姑娘媳妇们正好可以不用做针线活,嬉戏玩闹了。

4、七夕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七夕节被现在人们当作为我国情人节,牛郎织女的故事是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锻造出了七夕节的文化内涵,丰富了节日的气氛,那么,本期的老黄历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七夕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

5、除夕有哪些传统习俗

除夕是新年的前一天,意味着辞旧迎新,一般来说,除夕是一年中最忙碌的一天,因为人们要把过年的准备工作全部做完。此外,作为传统节日,除夕习俗也是相当地多。那么本期老黄历带大家了解一下,除夕有哪些传统习俗吧。

年夜饭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

6、猜你喜欢:

标签: 中华传统习俗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什么是龙抬头  传统习俗有哪些  元旦传统习俗  冬至传统习俗  春节传统习俗  春节的传统习俗  清明节传统习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hunanyuer.com/xingzuo/fenxi/42887.html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06-2022 湖南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39114号-3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hunanyuer#qq.com (请把#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