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最后更新:23-07-20 12:10:01
1、中国最小的乐器:撒拉族的口弦
2、撒拉族服饰特点有哪些
3、解读:撒拉族信奉什么教
4、典型的撒拉族建筑特点有哪些
5、撒拉族民间乐器:“口细”和“宰靠”
6、猜你喜欢: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身的音乐,是一个民族流传至今的文化。而每一个种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那是与其他族不同的音乐。想当然的,也就有他们独有的乐器了。
那么,对于撒拉族人来说,他们独有的乐器“口弦”有什么独特之处呢?一起去撒拉族文化看看吧!
撒拉族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和化隆回族自治县黄河谷地,以及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乡一带。
部分撒拉族散居于青海省的西宁市及黄南、海北、海西等州和甘肃省夏河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伊宁县等地。伊斯兰教是撒拉族的全民信仰,所以,宗教对其历史发展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较深的影响。
口弦是撒拉族人唯一的乐器,也是中国最小的民族古乐器之一。仔细端详,口弦长不足一寸,重不到5克,用红铜或铝打成细窄马蹄形状,中间放一根黄铜丝,尖端弯曲。
演奏时需噙含在口腔内,用上下牙夹住,簧片朝外用手指弹奏或簧片向里用舌尖弹拨,簧片在口腔内振动发声。
而最初,这种小巧的乐器并不用来演奏,它有着一种更浪漫的用途。过去,撒拉族结婚都是父母之命,男女双方不熟悉,洞房之夜便以口弦在枕头边弹奏做初次见面时的交流。由于口弦吹出的音量较弱,另一方就会俯身贴耳来听,因此撒拉族也把口弦称作“枕头琴”。
口弦的“非专业”性还体现在分类上,由于它的发音原理独特,既不是自由簧乐器,也不是管乐器,更不是弦乐器,所以至今,也未能正式归类。
青海省循化撒拉族的服饰是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撒拉族根据所处时代和环境的差异,不同的经济生活方式乃至不同的气候特点,创造出具有特色的民族服饰。那么,撒拉族服饰有哪些特点?一起来撒拉族文化中看看。
撒拉族男子多穿白衬衫、黑坎肩,束腰带,着长裤、穿“洛提”或布鞋,头戴黑色或白色的圆顶帽。腰带多为红、绿色,长裤则多为黑、蓝色。冬季,男子穿光板羊皮袄或羊毛褐衫,富有者则在外面挂上布或毛料面。妇女短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坎肩,着长裤,穿绣花布鞋。喜欢戴金、银戒指,玉石、铜或银制的手镯,银耳环等首饰。少妇戴绿色盖头,中年妇女戴黑色,老年妇女戴白色。
撒拉族根据所处时代和环境的差异,不同的经济生活方式乃至不同的气候特点,创造出具有特色的民族服饰。最早的衣着穿戴,具有中亚游牧民族的风格,男子一般头戴卷沿羔皮帽,脚蹬半腰皮靴,身着“袷木夹”(类似维吾尔族的“袷袢”),腰系红梭布。
妇女衣着同男子,只是头戴赤青缲丝头巾。尔后,男子一般穿宽大的短上衣或长衫、长裤,腰系布带,富有者则系绸带,头戴黑色或白色六牙帽等,脚穿平底布鞋。老年人多穿长衫,做礼拜时,头缠“达斯达尔”(头巾)。
青年男子爱穿白色的对襟汗褂,腰系红布带或绣花腰带,外套适体的黑色短坎肩,黑白对比鲜明,显得清新、干净而又文雅。结婚时,腰束用红、蓝缎子缝制并绣有各种花卉图案、缀有绣带的“绣花围肚”,脚穿绣花袜子和布便鞋。
中年妇女的衣服较长,裤脚一般触地,脚穿绣花翘尖的“姑古鞋”。青年妇女喜欢穿色泽鲜艳的大襟花衣服。外套黑、绿色的对襟长或短坎肩,显得苗条俊俏,喜欢佩戴金银耳环、戒指和手镯等装饰品。
明末清初,妇女外出劳动时,用青布缠头,喜庆节日身披宽敞的绣有花边的披风。后来,改戴“盖头”,披在后面,有如风兜。“盖头”讲究精美,颜色因年岁而有所不同,一般少女和新婚妇女为绿色,象征朝气蓬勃、欣欣向荣;中年或婚后生有小孩的戴黑色的,象征成熟练达、沉稳持重;年长者多为白色,象征白净无瑕、自然朴素。
撒拉族的先民从中亚迁来循化时带有伊斯兰的根本经典《古兰经》。这部《古兰经》是穆罕默德时代大贤奥斯曼亲手在精制羊皮上抄写的,撒拉人视为至珍。在撒拉族文化中撒拉族是信奉什么教的呢?接着往下看吧。
撒拉族笃信伊斯兰教,其先民从中亚迁来循化时带有伊斯兰的根本经典《古兰经》。
撒拉族原来没有教派之分,都属于逊尼派中的“阁的木”教坊制度。自清代乾隆年间,河州回族聚居区产生了“门宦制度”和一些不同教派后,先后传入了撒拉族地区,并开始了教派之分和教派之争。
《循化志》(卷八)说:“回教一而已矣,所法灭经三十本出自唐时其祖师马哈麻(即穆罕默德)所为,因民世守之。到乾隆初年,而河州回民始有前开、后开之异。……其始不知何时,然教自是分为二。”
“前开”是先开斋后礼拜,“后开”是礼拜后再开斋。“顾其异者,节目之不同也,无二经也。”《循化志》(卷八),乾隆年间河州回民马来迟从阿拉伯朝觐归来,倡诵“冥沙经”,并到撒拉族地区传虎夫耶派的花寺门宦。此后,撒拉族中的伊斯兰教开始分派别,源别支流日益增多,例如老教、老新教、新教,是根据教派所传时间而定的。除以上教派之外,另有哲赫耶一派。
在宗教制度和宗教仪式方面,撒拉族还有许多与其他民族和地区不同的特点。每个撒拉族聚居的自然村都建有清真寺,寺院的组织情况是:每个“海依寺”聘大学阿訇一人,二学阿訇一至二人,“满拉”若干人。此外,清真寺里还推选一个专门侍奉开学阿訇的人叫“穆扎维”,此人选须是精明能干、勤快麻利的。另外,撒拉族在宗教上曾有过一种名为“尕最”总掌教的教长制度。
撒拉族穆斯林严格遵守伊斯兰教的一整套宗教制度,实行念、礼、斋、课、朝五项功修,称之为“五功”或“五桩天命”;过伊斯兰教的主要节日开斋节、宰牲节和圣纪节。
在青海高原东部边缘,那里巍峨的小积石山环绕四周,滔滔的黄河水奔流其中,一块块碧绿的农田和一片片果林掩映下,村庄错落,阡陌相连,这就是我国撒拉族人的主要居住地。那么撒拉族的建筑有哪些特点呢?一起来撒拉族文化中看看。
花窗雕檐,篱笆做墙,这种以木、石、土和篱笆为主要建筑材料的建设群落,集中在我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孟达大庄村。位于该村牦牛巷子的马进明家的篱笆楼,可以说是明代篱笆楼建筑的始祖。
晨曦中,清真寺晨礼的呼唤声响起,做完礼拜后,撒拉族老人马克赛木走出篱笆楼,在自家院落的核桃树下享受着高原冬日的暖阳。
撒拉族老人马克赛木来自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清水乡大庄村,古老的村落因撒拉族篱笆楼而闻名中外。
雕檐花栏、木柱梁架、斜置板梯、篱笆墙体,古老的篱笆楼散发着特殊魅力。撒拉族篱笆楼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融合了汉、藏及伊斯兰建筑的风格。
篱笆楼在撒拉语中叫“巴里奥依”,是利用当地木、石、土资源修建而成的高原少数民族古民居。篱笆木楼分上、下两层,上层设卧室、客房,楼下房间为仓库、畜圈等,房屋多为横字式、拐角式、三合院式,建筑以间为单位,体为座,群成一院。
据介绍,撒拉族篱笆楼具有防潮、防震、防鼠功能,粗犷古朴的篱笆楼有“墙倒楼不倒”的特点。据了解,目前,循化县有大小篱笆楼38处,其中明清至民国遗存17处。撒拉族篱笆楼营造技艺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中国,少数民族有很多,其中撒拉族也是其中之一,也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但尽管人数少,而在传统文化上的流传却是不少的。
在撒拉族文化中,当然也不乏缺少传统民间艺术。那么,撒拉族民间乐器“口细”和“宰靠”是什么呢?一起去看看吧!
“口细”是撒拉族保存至今的民间乐器,长不到0.5厘米,重不到0.05克,小巧玲珑,在各种乐器中可能是体积最小的一种。“口细”的制作并不复杂:将一火柴杆粗的细铜(或白银)制成马蹄形状,中嵌一片极薄级细的黄铜片,尖端弯曲。含入口中
撒拉族服饰撒拉族服饰图片
帮同学化妆最高日入近千 帮朋友化妆帮同学化妆最高日入近千?浙江大二女生冲上热搜,彩妆,妆容,模特,王
2023吉林省紧缺急需职业工种目录政策解读 2024张杰上海演唱会启东直通车专线时间+票价 马龙谢幕,孙颖莎显示统治力,林诗栋紧追王楚钦,国乒新奥运周期竞争已启动 全世界都被吓了一跳(全世界都被吓了一跳是什么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