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淳朴的云南东巴文化 丽江的东巴文化

来源: 最后更新:23-07-17 04:11:13

导读:

1、淳朴的云南东巴文化
2、名扬中外的纳西东巴文化
3、纳西族人的骄傲:东巴文化指什么?
4、丽江东巴文化博物馆在

文章目录:

1、淳朴的云南东巴文化

2、名扬中外的纳西东巴文化

3、纳西族人的骄傲:东巴文化指什么?

4、丽江东巴文化博物馆在哪儿及其开馆时间

5、揭秘东巴文化:东巴面具主要材料

6、猜你喜欢:

1、淳朴的云南东巴文化

云南是元谋人的故乡也是中国最早发现人类活动痕迹的地区,说明这里拥有悠久的历史,而生活在这里的纳西族所创造的一系列文化更是可以看做人类社会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下面让我们走进东巴文化一起领略它的风采。

东巴文化也是一种宗教文化,即东巴教文化,同时也是一种民俗活动。是由东巴世代传承下来的纳西族古文化。东巴教是纳西族原始宗教,其祭司叫“东巴”,是东巴文化的主要传承者,意译为智者,是纳西族最高级的知识分子,他们多数集歌、舞、经、书、史、画、医为一身。东巴文化就是东巴世代传承下来的纳西

2、名扬中外的纳西东巴文化

中国三千年的历史,遗留下来的不止是城市建筑,更是文化文明。中国有56个民族,他们分别散落在全国各地各个角落。民族文化渗透在族人的骨髓里,继承着老一辈的优良传统。那么,你想知道名扬中外的纳西族东巴文化吗?就跟着小编一起看看纳西族文化吧!

丽江古城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市,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据说是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

丽江古城的纳西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可知丽江古城曾是仓廪集散之地。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

纳西族是一个古老文明的民族,他们的文字是云南最古老的少数民族象形文字。千多年前,纳西族信奉多神的原始巫教“东巴教”。东巴文化就源于东巴教。东巴文化包括象形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乐舞蹈等,这也是世界上仅存的象形文字。

因此,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极大关注与重视。东巴文被誉为“东巴文化的瑰宝”是纳西族在传统宗教东巴教的经书中使用的一种图画文字,由东巴(乐巴教巫师)用竹尖笔或铜尖笔蘸上用松明烟和酒、胶水、胆汁调制成的墨汁,写在树皮制的厚棉纸上。

东巴经就是用象形文字写成的,堪称丰富的纳西族百科全书,全书约二万多卷它纪录了纳西的生活面貌和其它民族的关系;古老的神话故事、叙事诗、民谣、谚语等等,为研究纳西族社会历史、语文文字、宗教、生活习俗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纳西族具有优秀的音乐传统,纳西古乐是云南最古老的音乐。纳西古乐中,最著名的是大型组曲“北石细里”,据谐音俗称“别时谢礼”,汉译“白沙细乐”。

丽江是中国少数民族纳西族的主要聚居地,也是中国唯一一个纳西族自治县,它是云南省独具特色的旅游景区,这里美绝人寰的自然景观以及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丽江古城,吸引着日益增多的国内外游客,独特而丰富的纳西族东巴文化更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约30万人口的纳西族在中国50多个民族中算不上是一个大民族,但是它的东巴文化却名扬中外,引起世人的兴趣和关注,已成为当今前往丽江旅游探秘的热点之一。

东巴文化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古文化一样,也是一种宗教文化,,即东巴教文化,同时也是一种民俗活动。是由东巴世代传承下来的纳西族古文化。东巴教是纳西族原始宗教,其祭司叫“东巴”,是东巴文化的主要传承者,意译为智者,是纳西族最高级的知识分子,他们多数集歌、舞、经、书、史、画、医为一身。换语之,东巴文化就是东巴世代传承下来的纳西族古文化。

丽江东巴文化学者兰伟:“东巴文化包括图画象形文字,包括东巴经还有东巴画,东巴舞蹈、东巴音乐,还有东巴的各种道场就是祭祀活动,这部分也包含有民族心理素质的很多内涵在里头,所谓东巴文化就是指的这么一个文化体系。”

可能你也喜欢:

别具一格的东乡族建筑

东乡族古老的传统习俗,吃平伙

佤族祈求平安的传统习俗:摸你黑

刚健、豪放、挺拔的东乡族舞蹈

3、纳西族人的骄傲:东巴文化指什么?

东巴文化,是纳西族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纳西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且善于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东巴文化就是纳西族自创的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这被他们视为骄傲,并且还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极大关注与重视。

东巴文化指纳西族古代文化,因保存于东巴教而得名,已1000多年的历史。主要包括东巴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乐、东巴舞蹈、东巴法器和各种祭祀仪式等。

东巴文化简介: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祖先劳动、生息、繁衍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生活在我国云南省丽江地区的纳西族就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他们不仅善于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而且还创造了自身独特的民族文化——东巴文化。

东巴文化是中国纳西族古代文化的重要内容,因保存于东巴教而得名,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古代文化一样,东巴文化也是一种宗教文化,即东巴教文化,同时也是一种民俗活动。

东巴教是纳西族的一种原始多神教,信仰万物有灵。它是在纳西族的本土文化--巫文化与后来传入丽江的藏族“苯”教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宗教。其祭司叫“东巴”,意译为智者,这些“智者”知识渊博,能画、能歌、能舞,具备天文、地理、农牧、医药、礼仪等知识。他们书写经文使用的文字是一种“专象形,人则图人,物则图物,以为书契”的古老文字,称“东巴文”。他们是东巴文化的主要的继承者和传播人。换言之,东巴文化就是东巴世代传承下来的纳西族古文化。

东巴文化包括象形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乐舞蹈等。

其中东巴象形文字是被誉为世界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作为一种独特而丰富的民族文化,东巴文化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极大关注与重视。

世界上收存有约三万册东巴经书。其中一万册左右收藏在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有两万册收藏在台湾、南京、北京、昆明、丽江、中甸等地。除了在本土中国以外,国际上收藏东巴经书最多的是美国。美国国会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华盛顿大学图书馆等共存有七千八百三十六册。

东巴文化是由东巴世代传承下来的纳西族古文化。东巴教是纳西族原始宗教,其祭司叫“东巴”,是东巴文化的主要传承者,意译为智者,是纳西族最高级的知识分子,他们多数集歌、舞、经、书、史、画、医为一身。

丽江东巴文化学者兰伟:东巴文化包括图画象形文字,包括东巴经还有东巴画,东巴舞蹈、东巴音乐,还有东巴的各种道场就是祭祀活动,这部分也包含有民族心理素质的很多内涵在里头,所谓东巴文化就是指的这么一个文化体系。

4、丽江东巴文化博物馆在哪儿及其开馆时间

丽江东巴文化博物馆,是以东巴文化为特色,包括历史、自然、艺术在内的综合性民族民俗博物馆。博物馆现收藏了12000多件文物,很好地保护、传承和弘扬东巴文化。那么,想到博物馆一览东巴文化风采的你,是不是想知道博物馆的地址呢和开馆时间呢?

地址:丽江古城区教育路黑龙潭公园

门票:30元

开放时间:8:00~18:00

东巴文化博物馆简介:

东巴文化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原名为丽江县博物馆,是云南省第一个县级博物馆,1999年7月

5、揭秘东巴文化:东巴面具主要材料

东巴文化是纳西族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东巴艺术品中的面偶也是其中最为出色的一种,它也是东巴面具,这种面塑艺术被他们成为“多码”。今天,要介绍的是东巴面具的主要材料。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东巴及四门以世代相传的形式,传承着一套的面塑艺术,他们称其为“多码”。“多码”为面偶的总称,代表神灵形象的神偶,称为“恒多码”。代表自然界精灵的面偶,如体现神山、神海的面偶被称之为“俚多”“构多”。

在东巴教的三十多种仪式中,都要使用神、鬼及动物的面偶,它用青稞面或大麦面捏,总计约有两百个之多。面偶一般须在举行宗教仪式的头天晚上捏制完成,一个东巴一夜能捏出上百个。每个面偶都有固定形象,神态各异。在仪式活动中,神面偶置于上方神坛上,鬼面偶放于下方鬼寨中。同一类型的鬼面偶,其形状也互有差异,如生有蛇头、鸡头、牛头、马头、羊头等等。

神偶:

神偶需用大麦或青稞炒面作为原料,其特点是粘性适中,做成面偶后不易变形。过去,纳西族家庭或村寨,有不少定期举办的祭祀活动,如一年再度的祭天,一年两季的示自然神,一年一次的祭家神、畜神、村寨神等等,也有不少应事而行的祭祀活动。

事前,家中自然得事先备齐所用物品,做神偶的大麦、青稞炒面是必备之物。不得疏漏。并且,这件事必须得由男主人亲自操劳。从炒大麦到磨成面粉,再将面粉揉成团,交与东巴们塑造神像,再把这些事必须得由男主人亲自操劳。从炒大麦到磨成面粉,再将面粉揉成团,交与东巴们塑造神像,再把这些神像置于竹簸内,悬于屋中央,勿让猫狗损伤等等,都得由男主人小心照应,妇人不得触摸。

平日不问家务的男主人,在祭祀前后,是最为忙乱的时刻。妻子爱莫能助,只好在一旁说话有鼻子有眼上一把:“青稞在楼上的大柜子里,大麦在火塘边的布袋内,炒时火应小些,手要拌得勤些“等等”。鬼偶的制作则要简单许多,首先不必用大麦、青稞等上乘食粮,中需苦荞炒面即可。色黑、味苦的劣势就只能受屈而塑鬼像了。

6、猜你喜欢:

标签: 丽江东巴文化  丽江纳西族文化  名扬中外造句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hunanyuer.com/xingzuo/fenxi/41039.html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06-2022 湖南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39114号-3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hunanyuer#qq.com (请把#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