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吃对中国人的意义:“民以食为天” 吃对中国人来说很重要

来源: 最后更新:23-07-12 08:05:09

导读:

1、吃对中国人的意义:“民以食为天”
2、龙的意义:龙对中国人的现实意义
3、中国旅游日标志的意义
4、中国天眼通过

文章目录:

1、吃对中国人的意义:“民以食为天”

2、龙的意义:龙对中国人的现实意义

3、中国旅游日标志的意义

4、中国天眼通过验收 有什么用 对中国的意义

5、民以食为天 少数民族春节食俗

6、猜你喜欢:

1、吃对中国人的意义:“民以食为天”

我们从“吃”为了补充身体所需上升到精神享受的“吃”,使“吃”成为了我们生活与享受当中必不可少的美食。国人现在要求不是要吃得饱,而是要吃得好吃得精致。可以说吃已成为我们生活的特有艺术。来饮食文化看看吃对中国人的意义。

“吃”是国人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

如果说西方人是用思维来认知世界的话,中国人则是用口来认知世界。鲁迅曾称赞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我们当然会感到这人一定是个中国人。毛泽东曾教导人民,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去亲口尝一尝。尝是要用口去实行的,由此引申出表达探索、试验、了解等意思的“尝试”一词。

记得林语堂在分析为什么中国人对世界动植物学毫无建树的原因时,不无滑稽地指出,那是因为中国人始终不能冷静地观察一条鱼,而是一心只想着鱼在口中的滋味,一口吃掉它。大约正是因为我们对客观世界的科学好奇心始终没能超过品尝美味的好奇心。

当然,世界上每个人都必须进食才能生存,但对吃的态度,中国人与西方人却截然不同。西方人对吃的态度好象是给自己加燃料,以便使自己这部机器可以继续开动,去做自我发展、自我完成之事。在他们看来,过度吃喝,灵魂不会得救,给人的印象“吃”是为了生存。然而,中国人却抱持着“民以食为天”的态度,“吃”并非仅指填饱肚子的进食,而是一种占有,一种心态,一种取向,一种生活方式和对外部世界的基本态度。

中国人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下,仍然讲究饮食鲜美,大多数家庭甚至每天为满足口腹之欲而花掉五分之一的时间也在所不惜。仿佛悠悠万事,惟“吃”为大,给人一种颠倒的感觉,似乎生存就是为了“吃”。

人类学家张光直教授曾断言:“达到一个文化核心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它的肚子”。“吃”这一最为物质化的生存层面,可能是理解一个民族精神气质的最重要的方面。

既然如此,那么“吃”对中国人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吃”在中国真是意味无穷……

2、龙的意义:龙对中国人的现实意义

龙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自产生发展至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那么,龙对于中国人来说到底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看看龙文化究竟都有什么样的意义和象征。

龙,在中国和天地世间万事万物都有有联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与成功的标志。

龙之所以具有这种文化象征意义,是和传说及神话中龙在天则腾云驾雾、下海则追波逐浪、在人间则呼风唤雨的无比神通有很大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因为龙几千年来常常成为中国奴隶、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独家专利”,是皇权的代名词,因此,皇帝自比为“真龙天子”,身体叫“龙体”,穿的衣服叫“龙袍”,坐的椅子叫“龙椅”,乘的车、船叫“龙辇”、“龙舟”……总之,凡是与他们生活起居相关的事物均冠以“龙”字以示高高在上的特权。

文化本源:

龙为文化本源。《易》乃群经之首,大道之源。而《易》之源,则可追溯至龙书。《易》中,主卦为乾、坤二卦。乾卦之中,《易·乾·爻辞》则按六爻之顺序揭示了事物包括人生成长的普遍规律,以龙成长于水中为喻,提炼、总结出成长为遨游天地之成功者的六个人生阶段。如初九:潜龙,勿用。指人生初期,象征人生的学习阶段。《易·坤·爻辞》,则是对处于从属地位者成长阶段之归纳、提炼与诠释。其最后阶段之上六,则有“战龙于野,其血玄黄”之句,意为阴盛之极,从属者转变为主导者,难度很大,代价亦大,要有充分的心理与应变准备。

民间层面,龙的影响更大,以龙为姓分布甚广;龙王庙遍布神州,地名中多有以龙为名;动物中有地龙、变色龙等;植物中之龙眼、龙胆等。乡间庙会舞龙灯,江南水乡赛龙舟,皆源远流长。

龙是正义化身,炎黄子孙赋予龙诸多美好善良之心性。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传说小白龙曾因行雨救民而得罪玉帝,为怀念小白龙的恩德,民间将二月二定为春龙节,焚香祷告,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传统的春节,也于此日正式结束。龙可代表英雄。龙之形象几乎活跃于各个层面和领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感召力,是理想中英雄之典型。

人文精神: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这个民族精神的载体,多姿多彩的龙文化中,从中也可看出古代中国人的人文精神。

1、创新精神。龙文化历久不衰,与古代中国人的创新精神分不开。龙文化经历了若干发展阶段,每一个发展阶段主要是通过内部创新完成的。观察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龙艺术形态,从无角到有角,从无翼到有翼,从无足到有足,可看出龙形象是经过不断创新而形成的。

2、综合精神。龙的形象是古代中国人综合了走兽、飞禽、水中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优长而形成的。龙文化的综合性还表现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龙不断吸收外来的优秀艺术元素,从而使其形象更为完美。比如,唐宋时期龙吸收了印度佛教中狮子的形象,头圆而丰满,脑后披鬣,鼻子也近似狮鼻,增加了龙的权威感。

3、包容精神。古代龙文化丰富多彩,与古代中国人的包容精神分不开。中国龙文化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曾受到来自印度的龙王信仰的冲击,但中国人并没有将其拒之门外,而是包容与改造,形成了中国化的龙王,丰富了中国龙文化的内涵。

4、进取精神。从古代中国人描述的龙形象来看,龙具有很强的进取精神。龙的活动空间十分广阔,能上九天,能潜深渊。各种艺术中的龙形象,大多是飞龙、腾龙或奔龙,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威武不屈。神话传说中的龙,大多是一往无前、势不可挡、无所畏惧的。这些都是古代龙开拓进取精神的表现。

5、独立精神。中国龙的艺术形象是独一无二的,与龙有关的种种文化现象也自成一体、独具一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文化虽与儒教、道教和佛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始终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不附属于任何一种宗教。

在当代,应当发挥龙文化的凝聚作用。龙文化形成发展的过程,与中华民族的形成融合过程几乎是同步的。在历史上,无论朝代怎样更迭,龙文化的传承始终如一。海内外华人均以“龙”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因此,在宣传和弘扬龙文化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其具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作用。

3、中国旅游日标志的意义

每年的5月19日被设为“中国旅游节”,这一天各地景区推出各种活动来吸引百姓走出家门,努力学习和生活之余也该放松下。那么,本期的老黄历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中国旅游日标志的意义。

为宣传国家设立“中国旅游日”的意义,2011年4月12日至5月2日,国家旅游局开展了向全社会广泛征集“中国旅游日”标志和形象宣传口号的活动。征集活动得到公众积极响应,在短短21天时间里,共收到应征函件近4000封,其中:形象标志设计方案420余件,宣传口号7000多条。应征作品主要来自29个省区市、台湾地区和加拿大。投稿人最大年纪83岁、最小19岁,投稿人大多为学生、教师、公务员和退休人员等,旅游从业人员也占一定比重。

标志的主体创意造型来源于甲骨文的“旅”字及传统的印鉴艺术。甲骨文“旅”字的变形与方形的印鉴外轮廓,突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发展“根”与“植”的关系,为“中国旅游日”注入了更加鲜明的文化色彩,在延续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创造了新的视觉意象,符合现代人日益发展的审美需求,体现了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

变形的“旅”字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欣欣向荣的旅游场景:一面旗帜引领下的一队游人正秩序井然、兴致勃勃的游走于美妙的旅途中。这有着强烈的具象化意义和象征,突显了“中国旅游日”的主旨与核心,引导鼓励民众积极参与旅游,体现了“中国旅游日”的号召力、影响力。

同时,变形的甲骨文“旅”字暗含了“5.19”这组数字,进一步强调了“中国旅游日”的日期,让“中国旅游日”更加深入人心。

蓝绿颜色的运用,不仅色彩鲜明,视觉冲击力强,而且渐变的过渡处理让两个主体色彩自然融合,和谐大气。蓝色代表天空,绿色代表自然,象征着中国旅游蓬勃发展的朝气和生命力,以及中国旅游所倡导的绿色、环保、和谐、文明发展的主旨和理念。

同时,变形的“旅”字演化的游人们行走在蓝天绿地中,也体现了中国人自古追求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生境界,在注重环保与和谐的今天,显得尤为珍贵。

标注字体上采用了中国传统隶书的“中国旅游日”及英文arial体“china tourism day”的中英文双语对照,在突显“中国旅游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也彰显了中国旅游的国际化视野与现代发展理念。

整个标志造型稳重,创意巧妙,色彩明快,旅游主题鲜明,日期深刻,具有着浓厚的文化韵味和鲜明的感召力。

4、中国天眼通过验收 有什么用 对中国的意义

浩瀚的天空需要更好的望远镜来观测,而我国也为了能够更准确的观测不断在努力,而近日中国天眼通过验收?那么中国天眼通过验收有什么用呢?对中国有什么意义吗?那么下面就由星座知识为大家揭晓下吧!

中国天眼通过验收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11日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投入正式运行,未来将着力确保装置高效、稳定、可靠运行,加强国内外开放共享。

中国天眼在哪里

“中国天眼”是建于贵州省平塘县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建设过程中攻克了望远镜巨大体量、超高精度等技术难题。国家验收委员会专家认为,“中国天眼”各项指标均达到或优于批复的验收指标,部分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以南仁东为代表的老一代天文学家20世纪90年代提出设想后,“中国天眼”历经论证、立项以及5年半的艰苦建设,望远镜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进入调试期。

作为一项交叉学科的应用型研究,国际传统大型射电望远镜的调试周期一般不低于4年,“中国天眼”团队经过2年的紧张调试工作,数项关键指标超过预期,于2019年4月通过工艺验收并向国内天文学家试开放。

“中国天眼”总工程师、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姜鹏介绍,自试运行以来,“中国天眼”运行可靠稳定,其灵敏度为全球第二大望远镜的2.5倍以上。这是中国建造的射电望远镜第一次在主要性能指标上占据高点。同时,“中国天眼”在调试阶段获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科学数据,目前探测到146颗优质的脉冲星候选体,其中102颗已得到认证,取得阶段性科学成果。

中国天眼有什么用 对中国的意义

国家验收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说,“中国天眼”实现多项自主创新,显著提高了我国相关学科、相关领域产业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望远镜综合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对促进我国在相关学科实现重大原创突破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未来3年至5年,“中国天眼”的高灵敏度将有可能在低频引力波探测、快速射电暴起源、星际分子等前沿方向催生突破。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正在积极组织国内外专家,研究如何发挥“中国天眼”优良性能,加强国内外开放共享,推动重大成果产出。

“中国天眼”身形四大特点

反射面由4450个反射单元构成,总面积为25万平方米,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

30吨的馈源舱通过6根钢索控制,可以在140米高空、206米的尺度范围内实时定位。

能看见更遥远暗弱的天体,它1分钟就能发现的星体,即使把坐标提供给百米口径的射电望远镜,对方也要9分钟才能看见。

500米的尺度上测量角度精确到8角秒,10毫米的定位精度要求最高做到了3.8毫米。

5、民以食为天 少数民族春节食俗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不论是哪个国家和地区,哪个民族,都不例外。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的食俗可以说是五花八门,风味独特,每逢一年之中最为重要的新春佳节,饮食更是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情。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我国各少数民族春节食俗。

蒙古族

除夕更岁时,一家人围坐在包内火炉边,在向长辈敬献“辞岁酒”之后,饱餐烤羊腿和煮水饺。

高山族

台湾高山族有吃“长年菜”的习俗。长年菜也叫作“芥菜”,吃这种菜是预示寿命长。有的人将长长的粉丝加入长年菜里,象征着长生不老。

满族

年三十的家宴十分丰盛而隆重。主食有糯米粉或成粉包制的饺子、火烧、豆包等;传统年菜有鲜美的血肠、煮白肉及别具一格的酸菜氽白肉,而象征吉庆有余的鱼菜更不可少。子时还要吃一顿送旧迎新的鲜肉水饺。

壮族

年三十晚上煮好初一全天的饭,以示来年要丰收。这种饭叫“粽粑”,有的长达尺余,重五六斤。

拉祜族

每至除夕必做糯米粑,其中有一对做得特别大,据说象征太阳和月亮,用以祈祝新的一年风调雨顺、果实累累。

侗族

初一清早,从塘里弄几条又大又鲜灵的鲤鱼,煎、炸、烧、炖、摆上桌,再加一盘香气四溢的腌鱼,整桌菜以鱼为主。侗家人说,春节吃鱼,预兆新的一年吉庆有余(鱼)、五谷丰登、余钱余粮。

黎族

过春节,家家宰猪杀鸡、备佳肴美酒,全家围坐吃“年饭”,席间唱“贺年歌”。大年初一或初二,人们集体狩猎,猎物的来先分给第一个击中猎物的射手,剩下的一半大家均分,怀孕妇女可以获得两份猎物。

白族

白族人家,年初一大清早,全家老幼都要喝泡米花糖水,预示新的一年能过上花蜜般的甜日子。

景颇族

春节期间,各家各户都酿水酒,向长辈敬酒。

达斡尔族

生活在黑龙江和嫩江两岸。除夕年饭是黄米蒸糕,初一大清早,互相拜年的人们一进门就抢食年糕,借以祈愿生活年年提高。

佤族

新年第一次见面除相互道喜外,还赠以糯米粑团、甘蔗和芭蕉,以此祝愿家庭生活和睦、甘甜、美好。

土家族

土家族的春节宴十分丰富,一桌酒席少则12个菜,多则36个,在全家的团圆饭餐桌上,一定要有坨坨肉和合菜。其中还有一道是白萝卜和青菜丝共炒,寓意来着清清白白;还有一道菜是煮圆子,寓意全家人团团圆圆。

维吾尔族

年节家宴食品有:用大米、羊肉、葡萄干等做成的“普罗”,用面粉、羊肉、洋葱等做成的“匹提尔芒达”(包子),用带骨羊肉煮制的“格西”(手抓羊肉),用面团抻成的“兰曼”(抻面),以及与汉族馄饨相似的酸辣可口的“曲曲尔”等。

此外还备有多种民族传统糕点和小吃食,如“艾西姆桑扎”(圆盘馓子)、“亚依玛扎”(花边馓子)、“波呼萨克”(炸吉皮)、“沙木波萨”(炸合子)、“卡依克卡”(花色炸食)等。

苗族

苗族在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七八就要打糍粑,糍粑是用上等的白糯米用冷水浸泡后,控干水蒸熟,放入木槽或石槽内,用木锤打茸烂,再用熟油抹手后,用手捏成饼状,晾干后可炸、煎、烙、煮,也可现打现吃。糍粑不仅是苗乡的节日食品,而且是送亲馈友的礼品,新春佳节亲朋好友来往,都要互相送上几块。

藏族

藏族人在春节前夕,家家户户的老人都把麦粒、红豆、人参果、糌粑等食物精制成一个呈圆形的喜盒,插上五色纸花,摆在室内醒目的地方,祈愿吉祥如意,而春节期间则用青稞酒、酥油茶和糕点招待客人。

6、猜你喜欢:

标签: 中国少数民族介绍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  中国有哪些少数民族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延安精神的现实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意义  红色旅游的现实意义  西游记的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hunanyuer.com/xingzuo/fenxi/39647.html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06-2022 湖南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39114号-3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hunanyuer#qq.com (请把#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