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少数民族的盛会:火把节都有什么地方过

来源: 最后更新:23-07-12 06:09:52

导读:

1、少数民族的盛会:火把节都有什么地方过
2、少数民族节日 白族的火把节的风俗
3、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4、细数

文章目录:

1、少数民族的盛会:火把节都有什么地方过

2、少数民族节日 白族的火把节的风俗

3、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4、细数保山少数民族有哪些

5、节日美食:各少数民族火把节吃什么

6、猜你喜欢:

1、少数民族的盛会:火把节都有什么地方过

火把节,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有人把它称为“东方狂欢节”。在火把节那一天,男女老少会绕一圈围着火把载歌载舞。那说是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那么有哪些地方会过火把节呢?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学习了解一下吧。

彝族火把节是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族也过这一节日。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语支的民族都要过火把节。

火把节,一些民族又称星回节,是云南少数民族(例如彝族、白族)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节期一般是农历的六月二十五,也有在六月二十四过节的。传说在南诏时期,蒙舍诏皮逻阁想吞并其他五诏而密设松明楼于大理城西,然后以祭祀知名邀请五诏诏主赴宴。

邓赕诏皮逻登的妻子白洁夫人聪明绝顶,早就猜到皮逻阁的阴谋而劝阻丈夫不要赴宴。结果皮逻登执意不听,被烧死在松明楼,白洁夫人根据她给丈夫带的铁镯而辨认出皮逻登的尸体。后来皮逻阁想霸占白洁夫人为妻,白洁夫人在为丈夫守孝一百天之后,跳入洱海自尽。当地民众为了纪念白洁夫人,把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定为火把节,流传至今。

各地特色

在彝族地区,对火的崇拜和祭祀非常普遍,云南泸西县彝族在正月初一和六月二十四,由家庭主妇选一块最肥的肉扔进燃烧的火塘祈祷火神护佑平安。永仁县彝族在同样正月初二或初三奉行祭火,称作开“火神会”,凉山彝族把火塘看作是火神居住的神圣之地,严禁触踏和跨越。

到了节日,各族男女青年点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间活动,边走边把松香撒向火把,或进行集会,唱歌跳舞,或赛马、斗牛、摔跤。近代,人们利用集会欢聚之机,进行社交或情人相会,并在节日开展商贸活动。

主要活动

彝族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彝族各村寨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祭天地、祭火、祭祖先、驱除邪恶,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体现了彝族人民尊重自然规律,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火把节是云南民族村除泼水节以外的品牌大型节庆活动。每年火把节期间,景区都会推出一些别具特色的节庆活动。在保留“祭火、巡游、斗牛、火把打跳以及激情火把狂欢”等原有活动的基础上,今年火把节还特别邀请了彝族哑巴表演队、白族唢呐乐队、斗羊队等,进一步丰富和营造“精彩火把节、经典火把节、欢乐火把节”三个时间段。同时还新推出了“火把节选美、纳西族东巴祭火、火把跳赛”等项目。

除了阵容强大的少数民族拦门敬酒迎宾和彝族花腰歌舞、三道红、大三弦等乐器伴奏外,还有刺激好看的牛王争霸,斗羊比赛,激情热闹的彝族祭火仪式,将民间民俗的味道彻底还原,让游客感受多个少数民族的激情四射,体验独具特色的狂欢盛事。

【结束语】以上就是小编带给大家有关于火把节的内容了,相信大家看了以上内容,对火把节更加的了解。每年火把节期间,景区都会推出一些别具特色的节庆活动。

2、少数民族节日 白族的火把节的风俗

白族的火把节是当地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一天,不管是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节日盛装,载歌载舞,共同庆祝这个盛大隆重的节日。那么,本期少数民族的节日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白族的火把节的风俗。

白族的火把节的风俗:

竖火把

节日前夕,全村同竖一根高约一二十米的大火把。火把用山上砍下来的松树制作而成。费用由当年生小孩的人家负担。用松树做杆,上捆麦秆、松枝,顶端安一面旗。旗杆用竹竿串联三个纸篾扎成的升斗,意为“连升三级”。每个升斗四周插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之类字画的小纸旗;升斗下面挂着火把梨、海棠果、花炮、灯具以及五彩旗。

火把节的中午,人们带上小火把、纸钱、香烛、供品,到祖坟前扫墓、祭奠。小火把点燃后,撒三把松香熏墓,等火把燃到把杆后方能回家。墓地如离家甚远,则在家里祭祀。

太阳落山前,各家提前吃完晚饭,扶老携幼出门观赏火把和跑马。跑马的有大人、有小孩。绕火把跑三圈后,才能向远处驰骋。不跑马的,就挨家挨户欣赏各家门前的火把,看谁家火把精致美观。在全村的大火把点燃之前,年轻的媳妇们打着伞,背上新生婴儿在火把下转三圈,以示祛邪得福。

点火把

夜幕降临时,村中老人领头献祭品,向大火把叩头。几个勇敢矫健的小伙子,一个接一个地攀上高竖的大火把,将小火把逐人上传将大火把点燃。刹时,列焰腾空,鼓乐大作,鞭炮齐鸣,响切云霄,场面壮观。当火把上悬挂升斗的竹杆被烧断时,人们争相抢夺凌空飞下的升斗。抢到者被视为有福之人,受到大家的祝贺,被簇拥着回家,由主人用烟、酒、茶款待簇拥人。下一年度大火把上的升斗即由抢得升斗的人备办。

狂欢

火把节的高潮是耍火把。男女青年各持一个火把。见人就从挎包里抓出一把松香粉往火把上撒。每撒一把,就会发出耀眼的火光,发出“轰”的一响,火苗燎向对方,叫做“敬上一把”。白族认为火苗指向可燎去身上的晦气,故竞相燎耍,喜气洋洋。燎耍过后,青年要成群结队,举着小火把到田间地头,向火把撒松香粉,给谷物照穗,其意是消除病虫保丰收。在工业时代,化纤织物普及。化纤织物不耐热,所以遇上火把节是很惨的。

尾声

火把节近尾声时大家互相道别散去。同时到燃尽的火把下面捡木炭回去放在房子外面辟邪。

3、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每个民族有每个民族的民俗文化和节日,火把节就是很多民族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火把节当天,人们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纪念这个传统节日。而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很多人都知道彝族火把节,但是,火把节不止是彝族的节日,火把节还是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火把节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不过在日子上有所不同。彝族、纳西族、基诺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举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举行,节期二三天。

火把节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您可能也喜欢:

春节的传统习俗之拜年的由来

详解: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

中国元旦节都有哪些习俗?

有关中秋节的习俗都有哪些?

4、细数保山少数民族有哪些

中国有56个民族,其中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云南少数民族多达26个。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图腾。有的民族还有属于自己的文字、服饰等等。那么在少数民族地区云南保山,又有哪些少数民族呢?一起来看下保山文化中的少数民族吧。

保山市,古称永昌,是云南省下辖地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保山有世居民族13种,汉族、彝族、白族、苗族、傣族、回族、佤族、满族、傈僳族、景颇族、阿昌族、布朗族、德昂族等13种世居民族在这里生生不息。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极为丰

5、节日美食:各少数民族火把节吃什么

火把节是我国西南地区彝族、白族、纳西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大多数是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火把节到来时,人们燃起火把,载歌载舞,尽情狂欢。那么各少数民族在火把节的时候都吃什么呢?现在就来了解一二。

你可能喜欢》》春节迎财神的出处

坨坨肉

坨坨肉,彝语称“乌色色脚”,意思是猪肉块块。因其每一块肉的重量均在二三两上下,成“坨”状,故名。

原料:

鸡、猪、羊、牛活体新鲜瘦肉型为坨坨的肉,木姜子根粉,精盐,辣椒粉,花椒粉,味精,蒜泥水。

制作:

将刚宰杀的鸡、猪、羊、牛等鲜肉砍成拳头般大小的坨坨肉;往一口大铁锅里备好山泉水,并开始加燃火力;把砍成拳头般大小的坨坨肉倒进锅内凉水中开始煮;鲜肉在锅内凉水中煮开时,再加大火力继续沸煮大约半个小时,之后火力开始减慢(煮牛羊肉时间要延长半至一小时左右)。

煮至血水泡沫全部消尽而肉汤清白后两三分钟时,即可捞起坨坨肉放在用竹子编织的簸箕内;在簸箕内趁热就开始给坨坨肉撒上适量精盐,搅拌后待汤水滴尽至肉不冷不热;将坨坨肉分装在盘子内端上桌食用。

酸菜土豆汤

土豆含有较多淀粉、蛋白质、胶质、柠檬酸、乳酸、钾盐等,土豆是低热能、多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是理想的减肥食品。每100克土豆含钾高达300毫克。专家认为,每周吃5—6个土豆可使中风几率下降40%。

同时土豆对辅助治疗消化不良、习惯性便秘、神疲乏力、慢性胃痛、关节疼痛、皮肤湿疹等症有良好效果,是胃病和心脏病患者的优质保健食品,还可以降糖降脂,美容、抗衰老等。

原料:

酸菜,土豆,食用盐,色拉油。

制作:

酸菜冲洗干净;土豆切好后用水泡上,否则会变色;汤汁要清澈,酸菜不宜过多;土豆不宜久煮,以煮软为佳。

苦荞饼

苦荞号称“五谷之王”,苦荞粉中的膳食纤维可将各种毒素吸附、稀释、包裹,并促其迅速排出体外,所含的硒在人体内与金属结合形成一种不稳定的“金属硒蛋白”复合物,有助于体内有毒物质的排除,素有“净肠草”的美称。

原料:

苦荞200克,自发粉100克,鸡蛋2个,白糖适量,安琪酵母4克,水适量。

制作:

苦荞200克,自发粉100克;将鸡蛋、白糖、酵母放入面粉;逐渐加水,不要一次加多了慢慢加,调到用筷子挑起来挂糊;炒锅刷油,火力不宜过大;面饼上起泡变色,翻面;两面烙黄即可。

洋芋汤

洋芋汤有着汤浓、鲜甜的特点,有利尿、健脾开胃,预防高脂血症、便秘等功效。

原料:

番茄300克,洋芋(黄皮)300克,植物油35克,盐4克,白砂糖2克,味精3克,黄酒5克,大葱5克。

制作:

将西红柿洗净后切去蒂,再剖开,切成6—8片待用;洋芋洗净后削皮,再切成条状;将炒锅置于旺火加热,倒入食油烧至八成热时,倒入西红柿煸炒,再放入绍酒、精盐、糖,煸炒至西红柿酥烂,放入适量鲜汤,再推入洋芋,煮至洋芋熟,加入味精,撒上葱花,即可盛装汤盘上桌。

6、猜你喜欢:

标签: 各少数民族的节日风俗  少数民族有什么节日  少数民族有哪些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  少数民族的节日  少数民族的节日有哪些  少数民族的节日风俗  少数民族节日  少数民族节日有哪些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hunanyuer.com/xingzuo/fenxi/39626.html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06-2022 湖南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39114号-3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hunanyuer#qq.com (请把#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