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少数民族的婚俗之仡佬族哭嫁歌的唱法

来源: 最后更新:23-06-12 02:09:50

导读:

1、少数民族的婚俗之仡佬族哭嫁歌的唱法
2、奇特、古老的仡佬族婚俗
3、仡佬族的民族特色,仡佬族特色是什么
4、细

文章目录:

1、少数民族的婚俗之仡佬族哭嫁歌的唱法

2、奇特、古老的仡佬族婚俗

3、仡佬族的民族特色,仡佬族特色是什么

4、细数保山少数民族有哪些

5、少数民族婚俗之傈僳族婚姻观念

6、猜你喜欢:

1、少数民族的婚俗之仡佬族哭嫁歌的唱法

仡佬族的哭嫁歌是一种告别礼仪,是姑娘出嫁时候必唱的,四每一个女青年婚嫁之前的必修课。这个习俗传统已经传承了数百年。是仡佬族当中的传统习俗。本期的仡佬族文化带你去了解仡佬族哭嫁歌的唱法。

仡佬族哭嫁歌是姑娘出嫁前与家族内外至爱亲朋所进行的告别礼仪。完成哭嫁这一礼仪过程的方式是以哭伴唱、以歌抒怀,因此它是人生礼仪及民间音乐的综合体。哭嫁歌植根于特定的历史文化之中,它是每一个女青年婚嫁之前的必修课,是通过每个婚嫁女子及其家庭亲历传承的已传承了数百年。

哭嫁歌有约定俗成的礼仪操作系统,在开声、哭嫁、辞别的大程序下,有哭爹妈、哭爷爷奶奶、哭外公外婆、哭伯伯伯娘、哭舅舅舅妈、哭媒、踩斗、跨门槛等数十种哭嫁歌谣,表现姑娘在出嫁前复杂不安的心情。唱词充满了人文情怀和人性色彩,文字表达七字句居多,其音乐简约哀婉动人,充满浓厚的地方韵味。贵州省人民政府2007年5月29日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哭嫁歌,俗称“哭姊妹”。新娘在出嫁前1—3天开始,手执花帕遮脸哭唱,两旁有几位姑娘作陪,但作陪姑娘不参加哭唱。哭嫁歌旋律简单流畅,曲调委婉动听。歌词一般以七字句为主,句中方言土语较多,生活气息浓郁,情愫内涵深厚。唱哭嫁歌时,根据哭唱对象的不同,还有一定的规矩,如先后顺序、避讳、称谓等。仡佬族哭嫁歌都用比兴手法,分为起歌、正声、勾音三部分。在女子哭唱的同时,被哭对象一般要把向自己跪头的出嫁女子穿地上拉起来,并劝说一些诸如“不要哭,没吃茶饭”等话语,被“哭”唱的人(父母除外)还需略赠薄礼。

穿内容上看,务川仡佬族哭嫁歌有对包办婚姻的怨愤,有与亲友道别的,感谢父母养育之恩,难舍兄弟姐妹手足之情的,有对未知的新生活隐忧,惶惑而倾诉的,有对亲朋好友生活祝愿的……其基本内容是抒发伤别、哀怨或悲愤的情怀。

2、奇特、古老的仡佬族婚俗

在仡佬族文化中,仡佬族的婚俗习惯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古代的习俗。仡佬族自称“木地人”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土著人”。仡佬族是个古老的民族,仡佬族一般不与外族通婚,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些仡佬族的婚俗,看看它有什么奇特之处。

仡佬族婚嫁习俗是一项程序繁杂、礼制规范的民间礼仪活动。仡佬族早期婚姻是自由的,青年男女在劳动生活中通过接触,互相了解,相互爱慕产生爱情。民歌“新编背篼篾条黄,一打猪草二望郎,快把猪草打满背,大树底下摆家常。”

“新打锄头口口薄,薅草犹如剃脑壳,只要妹妹心合意,薅草薅到豆子角。”唱的便是仡佬族姑娘与情人相会于野,以天地为证,以大树为媒的自由恋爱。

封建社会,吸纳了汉文化的婚俗礼仪后,婚姻受到限制,讲究“门当户对”、“三媒六证”,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逐步形成媒证婚姻。即男方如果看上谁家姑娘,必要通过媒婆(人)去撮合,在征得女方同意的情况下双方才协商婚嫁的具体事情。

男方不可向女方直接提婚,女方更不会主动向男方提亲,即或与男方有一定的关系,女方也只能将信息巧妙透露给男方,再由男方请媒人提亲,不能请“倒媒”(自己请媒人谈自己的姑娘)。男方的程序为提亲、发茶、装香、开庚、报期和迎娶。女方相应为放话、盘媒、备嫁、出嫁。

一、聘礼

媒人穿针引线后,如果女方没有其他意见,就开始送聘礼(俗称“拿人情”,人情分为“一道人情”、“二道人情”、“三道人情”)。

第一道人情(头道人情)比较简单,称素人情,为白糖、土酒、面条、鸡蛋等;务川《南园记事》所说“婚礼不移聘币,初通媒投红东,不书名,以致意,谓之头媒……”,此时,只涉及到女方父母,直系亲属。

二道人情就是荤人情,除配制糖酒外,还要配猪肉(俗称“条换”),这要扩大到外公外婆、表叔、干爹干妈。

第三道人情又叫“装香”,就是在二道人情的基础上还要给女方的姑娘配布匹(衣服)、鞋、袜,女方父母要砍(吃)猪脚杆(猪腿),这是十分重要的,人情要再次扩大,并要通知什么时候的酒(女方分姑娘的酒席),以便那个时候亲戚都站拢来。这时女方要在香龛面前烧香、烧纸,要开年庚生月,生辰八字,确定婚期。

吃了三道人情的姑娘,就是未过门的媳妇。男方可随时到女方走动,特别是农忙时期,女方家大小事务更是义不容辞。三道人情之后,姑娘要缝制给未来丈夫的衣服、鞋子、鞋垫等。

二、婚嫁

婚期临近,女方家长就要选上好的木材,最好的木匠忙于办(打)嫁妆,嫁妆有桌子、板凳、柜子、衣柜、火盆架、洗脸架等生活中用品,有时是双套的。有钱人家还要打发耕牛、田地、契约甚至陪女。

1、哭嫁

婚期的前几天,姑娘开声哭嫁,寨子里、村子里的亲朋好友都站拢来。姑娘在哭嫁期间一般不吃饭,只吃些麻饼、酥食等。哭嫁的顺序大体为父母、直系祖辈在世者、干爹干妈、直系长辈,平辈主亲由长及幼,一般亲朋以先后到来为序。

临出门上轿前,要在堂屋神龛前专门哭逝去的祖先,谓之辞祖。哭嫁的时间1至4天不等。姑娘哭嫁时,被哭者可陪哭,主要是至亲长辈劝慰,也可赠给现金,谓之“眼睛水钱”,多为一般亲朋、闺友。哭嫁歌词自成系列,有完整的套词,姑娘哭嫁时,也可结合自身家世、处境,现编歌词。

您可能也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乳源瑶歌

仡佬族隆重的节日:吃新节

瑶族的传统民间的趣味体育项目

瑶族男子特有的成人礼:度戒

3、仡佬族的民族特色,仡佬族特色是什么

仡佬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贵州省。仡佬族聚居的地方地形地貌复杂,因此也创造出来独具特色的民族特色。你知道仡佬族的民族特色是什么吗?你能说出几个?本期的仡佬族文化带你去了解。

仡佬族是中国一个古老的民族,现有43万多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自治县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其余少数散居在云南、广西地区。仡佬族聚居区地处黔北贵州与四川交界处,是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形地貌复杂,年降雨量居全国平均数之首,有丰富的水利和动植物资源,适合于农业与多种经营的发展。

仡佬族有自已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水语支,但无文字,多数人通汉语和壮语,使用汉文。信奉道教和佛教。

仡佬族主要从事农业,以水稻、玉米为主。耕作技术、作物种类和生产工具基本上与附近的汉、壮族相同。仡佬族山乡素有“煤乡”之称,采煤已成为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仡佬族散居贵州、云南、广西及越南等地,被后来民族如汉族等称为“仡佬”,“老户”,“土人”,“土蛮”等。居住地降水丰富,气候温暖,适合开展农业等多种经营活动。仡佬族以农业为主,平坦地区多种水稻,山区旱地多种杂粮,属稻作农耕经济文化类型。

仡佬族的民间文学有诗歌、故事、谚语等,诗歌多为便于传唱的小调,分为三言、五言、七言等。仡佬族的乐器有二胡、横箫、唢呐、锣鼓等。仡佬族演奏的“八仙”乐曲富有民族特色,由八人使用二胡、横箫各一对和其他乐器合奏,音调十分和谐动听。唢呐是仡佬族喜庆佳节不可缺少的乐器,用唢呐吹出的《老灰调》、《过山调》、《过河调》、《过街调》、《迎亲调》等十余个曲牌,配合锣鼓一起吹奏,气氛更加热烈。

古代仡佬族的住房多为干栏式建筑,贵州北部地区的仡佬族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住宅样式。其他地区的仡佬族多住依山而建的土木房屋,一般是一列三间,称正房子,中间为堂屋(方言叫桃屋),供有神台,不住人,两边分别是两间卧室、一间客厅。正房子两边建厨房,叫耍子。

仡佬族人的传统服饰很有特色,男女都穿筒裙,裙料由染色羊毛和麻编织而成;女子上着齐腰短上衣,绣着鳞状花纹,下着无褶长筒裙,以青、红、白三色分为三段,外罩前短后长的青色无袖长袍,头缠青布长头帕,脚穿钩尖鞋。男子的服装多为对襟短衣,头缠青布或白布长头帕。

4、细数保山少数民族有哪些

中国有56个民族,其中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云南少数民族多达26个。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图腾。有的民族还有属于自己的文字、服饰等等。那么在少数民族地区云南保山,又有哪些少数民族呢?一起来看下保山文化中的少数民族吧。

保山市,古称永昌,是云南省下辖地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保山有世居民族13种,汉族、彝族、白族、苗族、傣族、回族、佤族、满族、傈僳族、景颇族、阿昌族、布朗族、德昂族等13种世居民族在这里生生不息。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极为丰

5、少数民族婚俗之傈僳族婚姻观念

现如今的网络上都在流传,说是等到2020年的时候光棍大量增加,会导致一妻多夫的存在,这对于男人们显然是无法接受的,每个人对于婚姻都有着不同的观念。本期傈僳族文化带你了解一下傈僳族婚姻观念。

“情死”,即纳西族青年男女在爱情受到了干扰后,为了表达坚贞,双双约定一种死亡的方式死去。他们认为,情死是美丽的,是能让他们到达天国的一种方式。他们选择的情死地点,往往是在玉龙山下,美丽的云杉坪。这种情死,有时是一对男女,有时是多对,所以倍受世人关注。

傈僳族青年男女到了十八九岁以后,白天一起劳作,晚上一起歌舞打跳,互相有了一些了解,觉得可以作为心上人以后,就相约一起在深山野外过夜。这一夜,姑娘小伙可以不睡觉,一直在路上走,也可以坐在山坡或是野地上,一直谈话,看能不能在性格上合得来,能不能成为夫妻。如果姑娘小伙子在野外把婚姻定下来了,再回家与父母说明,选择时间举行结婚典礼。

傈僳人的婚姻是十分自由的,有的人家会为女儿在自家房子外建一间小房子。简单得只能放一张小木床,放着女儿的行李。如果女儿看上了心爱的男人,就可以到野外散步,累了以后,就在小房子里过夜。

据当地摩梭人介绍,在永宁地区的母系家庭中,没有男子娶妻,没有女子出嫁。男子夜晚去女方家屋住宿,清晨回自己母亲家生活,而女子则终身生活在母亲家里。

母系社会是人类共同经历过的社会形态,而这种社会形态,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只有丽江泸沽湖的摩梭人仍然保持,所以成了世界最为珍贵的文化遗产,被称为母系文化的“活化石”。

6、猜你喜欢:

标签: 少数民族特色建筑  少数民族特色节日  少数民族的特色节日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hunanyuer.com/xingzuo/fenxi/36196.html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06-2022 湖南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39114号-3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hunanyuer#qq.com (请把#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