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闽南过年吃的糕点 闽南过年吃的糕点是什么

来源: 最后更新:23-06-11 08:01:23

导读:

1、闽南过年吃的糕点 你知道多少
2、闽南用什么祭灶神,你知道吗?
3、闽南春节禁忌 过年风俗有哪些
4、天津过年吃

文章目录:

1、闽南过年吃的糕点 你知道多少

2、闽南用什么祭灶神,你知道吗?

3、闽南春节禁忌 过年风俗有哪些

4、天津过年吃什么糕点 津八件

5、闽南过年传统美食知多少

6、猜你喜欢:

1、闽南过年吃的糕点 你知道多少

在闽南地区,过年时的美味除了大鱼大肉,还少不了亲朋好友坐在一起话仙讲古的时候少不了的各种零嘴点心,来一块或咸或甜的糕点,搭配一杯热气腾腾的清茶,那叫一个悠闲享受。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盘点,闽南过年最常见的那些糕点。

闽南过年时候的糕点,主要分为四大类,糕食点心类如桔红糕、绿豆糕、满煎糕等;烤炸点心类如炸枣、炸菜粿等;油炸盆货点心类如寸枣、油酥炸等;杂糖类如花生糖、贡糖、鱼皮花生等。

油酥炸

油酥炸的外形似金元宝,酥脆可口。依稀记得也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这香甜酥脆的油酥炸,那味道至今还让人怀念。不过现在做这个的人少,如果想吃,估计得费一番功夫找了。

炸枣

炸枣的原料分为皮、馅,皮一般为上好地瓜,米磨成粉,馅一般为花生、豌豆、芝麻馅等。把馅包在皮里,放在沸腾的油锅炸,口感甚佳。

蒜茸枝

蒜茸枝,通俗讲就是炸麻花,因表面沾上一层薄薄的蒜茸白糖,故名。外观金黄色粗辫子状,口感酥脆绵甜,蒜香盈口,吃起来咔吱脆的声响,别具一番风味。

寸枣

俗话说:吃寸枣没烦恼。香酥脆甜的寸枣只有过年时才有机会吃上一点,搭配着茶,味道更佳。

蓼(栳)

蓼,泉音“栳”,有麻蓼(麻栳)、花生蓼(花生栳)、蓼花(栳花)3种,具有香、脆、酥、轻四大特点,是泉州传统糖品,婚嫁喜事必备,走亲访友馈赠常用,甜且粘牙。

满煎糕

满煎糕是形似片状披萨的糕点,满煎糕内似蜂窝,皮香,夹层香甜,松软滑润,富有弹性,是闽南人经常食用的早点之一。

桔红糕

桔红糕是闽南的名产之一,谐音“吉红糕”,寓意吉祥、美满。其弹性极佳,且有金桔味,当地谚云:“眼看手摸韧又嫩,斧劈也不会深五寸。”桔红糕是糯米与白糖为主料制作而成。其半透明状米白色,晶莹剔透,嫩甜鲜爽,富有弹性,清津适口。

龟粿

龟粿常常出现在闽南人过年拜拜的桌上,它形状扁平,约有巴掌大小,以植物叶为垫。一般吃起来口感同如麻糬、甜、软、q。里面的馅料有豆沙、糯米、芝麻、花生等多种。

碗糕

过去春节,闽南习俗家家户户都要蒸碗糕供奉灶君、先祖、天公,不可或缺,而今作为普通甜点,常年有市售。碗糕有白、红两种,红色的是用红糖制的,白色的是用白糖制的,入口松软香甜。

大米发糕

大米发糕是一种类似满煎糕的糕点,逢年过节它也是出现在拜拜的桌子上。大米发糕松软,闽南人常常把它切片食用。

花生糖

花生糖是一种古老的小吃。采用洁净花生米,蔗糖,液体葡萄糖制成。花生糖香甜酥脆,物美价廉,而且花生的分量很足,是闽南人极其喜爱的食品。

信杯饼

信杯饼因形如“信杯”(庙堂中用于“卜杯”),因名;又形如腰子,称腰子饼、猪腰饼。其色泽金黄,酥香松甜,不易变质。

2、闽南用什么祭灶神,你知道吗?

祭灶的传统由来已久,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只有。人们从原始社会过渡到文明社会很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使用火来烹制事物。而灶神是掌管人间饮食的,在我国东南部的闽南地区一直都有祭灶的习俗,那么这里的人们都是用什么祭灶的呢?

崇拜灶神,是地处东南海隅的闽南地区诸多拜神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农历腊月二十三(有的是二十四)就是民间祭灶神的日子。

灶神的职责最初只管人间饮食。魏晋之后,一些道教书籍称此神负有代天监察人间善恶的使命,有给人祸福的大权。说是“灶之为神,号曰司命。司人一家良贱之命,过无隐露,纤悉皆言……月晦日,诣天曹白人罪,大者夺纪(减去寿命三百日),小者夺算(减去寿命三日)”。

祭灶的日子也有多种演变。旧时人们勤加祭灶,有六月初四、十四、二十四这些日子祭祀的,有孟夏(四月)、仲夏(五月)祭祀的,也有在八月初三灶君生日祭祀的,还有在腊月初八祭祀的。唐宋之后,多数地区定在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祀,俗称“送神”。古时,民间十分重视祭灶,民谚说:“三番谢灶,胜做一坛醮。”

许多人家的厨房都供有灶神,没供灶神的则用红纸写上“灶君司命”字样代替,两旁还贴一副对联,曰:“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由于民间认为灶神会向天曹汇报人间善恶,有人就认为这是专门向上级打小报告的神,对其不满,但又感到惹不起躲不起,因而敬畏有加。

祭灶时,既要“行贿讨好”,又想逃避处罚,所以除了供奉许多金楮、佳肴、果品外,还特地供奉做成塔形的“糖塔”,为灶神登天提供方便;又供奉不少麦芽糖,设下“阴谋”要把灶神的嘴巴粘住说不了话,或者使灶神说话时口齿不清,使玉皇大帝听不清那些对人们不利的话。特别是那些做了亏心事的人,更是乐此不疲。

3、闽南春节禁忌 过年风俗有哪些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春节占据着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人们庆祝这个盛大的节日时,会有很多禁忌事项、过年风俗。每个地区的过节传统都有自己的特色,接下来,让我们跟随老黄历一起来看看闽南春节的禁忌和风俗吧!

你可能感兴趣:春节禁忌有哪些 不可以做的事情

闽南春节禁忌

正月初一地板再脏也不扫地,不倒垃圾,避免把财气扫出门。有井的人家不挑水,不然钱(井,闽南语)水流失。不能哭也不能和他人吵架,不打骂孩子。

初三要在家里祭祀亡灵,所以不能登门拜访,同时要避免和人吵架或发生争执,否则一年的好运会被破坏。初四灶王爷进家门,不宜远行。初十不宜磨碾石制工具。正月十五的灯不能留到明年。

过年不欠钱,不讨债。闽南人讲究过年要吉利,一般会在过年前去借钱或要债,如果在年后做这件事,可能接下来的一年财运不好。

上门做客不能踩踏门槛,以免踩断自己的运气。吃饭第一口不喝汤,否则一年被雨淋。

过年期间不能打碎碗碟之类的器皿,否则一年福气都会被破坏,如果不小心打破,要立即将碎片投入井中。

除夕夜、初一夜、初五夜、元宵夜屋子的灯都不能熄灭,这样才能祥光永驻。

你可能感兴趣:福建龙岩的春节风俗

闽南过年风俗

年终大扫除

为了迎接新年,要清洗各种农具、物品,用稻草、嫩竹枝叶等扎成的掸子,清扫屋角梁上的灰尘蛛网,以便能清清爽爽过个年,这天也叫筅尘日。

蒸碗糕

“碗糕”也称为“发糕”,在闽南一带,如泉州、晋江、石狮等沿海一带,为过好春节,会在筅尘日后蒸“碗糕”,寓意来年发财。

开正

除夕之夜家家户户坐在一起吃团圆饭,还要在厅堂放一碗白米饭,上面插一朵红春花,叫春饭、过年饭,表示年年有余粮过年。然后守岁到子正之时,燃放爆竹,“敬天公”,向上天祈福,开门迎春纳祥,俗称“开正”。

贺正

初一早上穿新衣,给家长长辈拜年。早上吃饭讲究吃蛋去霉气,吃面线则保长寿。要让上门的客人吃糖果、蜜饯或喝甜茶、咖啡,有个甜蜜的开端。

初九“天公生”

从初八开始就要准备祭祀的五牲、五果、金纸蜡烛,杀猪宰羊,在午夜12时开始庆祝“天公生”,“点天公灯”,在桌子上摆“天公座”,烧香放炮,用准备好的丰盛供品祭拜天公。

十五庆元宵

这是一个热闹的节日,吃汤圆、闹花灯、猜灯谜是必备的项目。正月十四到十六,厦门常有游街活动,舞龙、舞狮、踩高跷、车鼓弄等等;泉州也有颇具特色的“拔灯节”,真是热闹非凡。

你可能感兴趣:北京的春节风俗有哪些

初二“女婿日”

出嫁女儿带丈夫和孩子回娘家探亲,娘家没有父母亲人的媳妇,要留在婆家帮忙。这就是所谓的“有父有母初二三,无父无母斗担担”。

初四迎神日

把农历十二月廿四日送上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的诸神迎进家门,以求神佛庇佑全家人新的一年平平安安,万事如意。

“初五过开,初六养肥”

这两天就可以开始工作了,商铺重新开张,农民下地,以备春耕。

初七“众人生”

传说是女娲造人的日子,一般要吃鸡蛋寿面。

4、天津过年吃什么糕点 津八件

老天津过年除了惯例的吃饺子、吃捞面,精制的糕点也是少不了的,各家不管是自己食用,还是走亲访友拜年当做礼品,都要提前准备,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津八件”,又叫“八件儿”,可以说是老天津过年家家必备,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天津过年吃的糕点:津八件。

提起天津的传统糕点,就不得不说“津八件”,也就是“八件儿”,凡天津人过年串亲戚,或者是结婚串门子的时候,都少不了带上两盒点心,一盒“八件儿”+一盒蛋糕这算是标配。

我国的传统点心,主要包括京式、苏式、广式三大系,还有很多细小的分支和少数民族流派。而天津由于历史的原因,深受京味糕点影响,虽经过不断的改良自成一派,但还是可以寻找到皇城根儿的痕迹。

据说,最早的“八件儿”并不是糕点的名称,而是清宫里在重大节日庆典中所用的8种面食,其中包括印有福、禄、寿、喜、安康、如意等吉祥话的面点和特别的“银锭鱼”,将其放在8个盘子里摆出图案来。所以早先的“八件儿”是御膳,后来才传入民间。

天津传统的“八件儿”则是用山楂、玫瑰、青梅、白糖、豆沙、枣泥、椒盐、葡萄干等八种馅心做成各种各样的形状的点心,其中又有“大八件儿”和“小八件儿”之分。大八件儿大致有枣花、福字、禄字、寿字、喜字、卷酥、核桃酥、蜡饼;小八件儿有枣方子、杏仁酥、小桃、小杏、小石榴、小苹果、小核桃、小柿子。

随着不断地改良,大八件儿的品种有时还包括翻毛饼、大卷酥、大油糕、蝴蝶卷、蝠儿酥、鸡油饼、状元饼、七星典子等;小八件儿的品种也包括果馅饼、小卷酥、小桃酥、小鸡油饼、小螺蛳酥、咸典子、枣花、坑面子等。还有一种更高档的“细八件儿”,里面有状元饼、太师饼、囊饼、杏仁酥、鸡油饼、破皮、白皮饼、蛋黄酥等。

因为种类发展得太多,人们索性也就不记了,老天津的“津八件”按盒卖,一盒全包括,统称“八件儿”,想单买的朋友,透过玻璃随便点,完事儿店里拿纸一包,牛皮绳儿一扎,您交钱,走人,下一位。

相关阅读:为什么老一辈北京人忌讳说“点心”

按说,“糕点”是“点心”的一种叫法,天津人都那么叫,礼尚往来,点点心意,可北京人却忌讳“点心”二字,民国前,北京卖糕点的都叫“饽饽铺”而没有叫“点心店”,甚至现在还有一些老北京人依然忌讳,这是为什么呢?

据说,这是因为旧时代的刑律上曾有“凌迟”这一刑罚,直到1905年4月被废除,它在中国的律法上共存在了1355年。

这所谓的“凌迟”也就是老百姓说的“千刀万剐”,受刑时要将犯人身上的肉一片一片割下,据说手法高超的刽子手能保证割下百八十片时犯人还有心跳,相传明朝大太监刘瑾被割了四千七百刀,三天才割完。

正是因为太残忍,所以后来有的犯人家属会给刽子手行贿,求他们在割肉之前就让犯人断气,免受皮肉之苦。刽子手们也有高招儿,神不知鬼不觉,行刑前用匕首在犯人的后心扎一下,一刀毙命,这一下就叫“点心”。而北京作为皇城,老百姓自然避讳这个不吉利叫法了。

5、闽南过年传统美食知多少

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莫过于过年了,过年时总会有丰盛的美食等着我们去品尝。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流传下来的传统美食也不可胜数。那么,你知道在闽南地区,春节都有哪些传统美食吗?让我们跟随老黄历一起去看看吧。

你可能感兴趣:春节期间厦门吃什么传统美食

蒸制糕点

发粿:发粿象征着“发财致富”,这是每年过年拜天公的时候必不可少的物品。发粿蒸好后,顶端裂开,呈黄褐色,再用小松子蘸上红米浆,一个个点红就完成了。刚出蒸笼的发粿绵糯、香软、可口,口感绝佳。

甜粿:即加糖制成的甜味年糕,加白糖的是白甜粿,加黑糖的则是黄甜粿。以优质大冬糯米、砂糖、蜜冬条、金橘、香料等为原料,象征着“年年高升”。在泉州,人们认为吃甜粿可以让一家人来年的生活能愈加甜蜜美满。

你可能感兴趣:老福州元宵节吃什么 福州元宵节的传统美食

甜点

贡糖:经由老师傅的手,用花生、白糖和麦芽糖精制而成,入口即化,香酥可口。闽南贡糖品种多样,以泉州贡糖、金门贡糖以及漳州的白水贡糖为代表。

生仁糖:手工精制而成,形状不规则,似圆非圆、似方非方,原料有白砂糖、麦芽饴糖、糯米粉、花生、野山柑等。生仁糖以其口感滑爽,美味可口,富有弹性,极耐咀嚼等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

麻枣:这是闽南人新年必备的茶余小食。先用角棕芋拌以糯米粉做成麻枣心,用油炸至膨胀,捞出放入煮化的糖浆中,然后再在外面撒上白麻,一道美味的麻枣就做好了。

炸制品

炸鸡卷:在泉州,很多家庭都会在春节制作炸鸡卷,放入三层肉、荸荠、葱白、地瓜粉、调味品等材料,用豆腐皮包裹卷成长卷上锅蒸好后,切块下锅油炸好,可蘸酱或酱醋吃。另有一种五香鸡卷,主料是猪肉,做法差不多。

你可能感兴趣:山东过年吃什么传统美食

炸枣:将地瓜蒸熟,捣烂成泥状,和白糖一起放入糯米粉和好,揉成团,每次拿一点点搓成长条或者圆球,用慢火炸至金黄色。一般人家用来祭祖先、敬菩萨。

油酥炸:或者叫“油酥饼”,吃起来香甜酥脆,是一种民间传统小吃,常见于惠安、泉港、南安一带。制作过程较繁琐,和好面后,要加入事先准备好的拌有白糖、蒜泥、葱头的花生粉末,捏成带花边的月牙状,再油炸至金黄色捞起。

其他

面线:面线糊是闽南常见的一种早点。过年时,泉州人把面线扎上红纸或红线,用于祭拜神佛诞辰。正月初一或者正月初九祭拜完后天公后。人们都要吃一碗寓意福寿绵长的面线。

6、猜你喜欢: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hunanyuer.com/xingzuo/fenxi/35680.html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06-2022 湖南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39114号-3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hunanyuer#qq.com (请把#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