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最后更新:23-05-25 02:06:55
1、客家土楼分布区域,主要分布闽西南和粤东北
2、面临失传的闽西客家十番音乐
3、猜你喜欢:
客家土楼分布的主要区域是分处博平岭南脉西东两侧的闽西南和粤东北几个县市,特别是客家话和闽南话这两大方言交界地区。那么,想了解更多的客家土楼知识,就跟随小编一起来土楼文化好好了解吧!
分布区域
客家土楼分布的主要区域是分处博平岭南脉西东两侧的闽西南和粤东北几个县市,特别是客家话和闽南话这两大方言交界地区。如龙岩、湖雷、古竹、岐岭、大溪、湖坑、下洋几个乡镇,南靖西北部的奎洋、梅林、书洋3乡,平和西部的芦溪、霞寨、合溪、秀峰、九峰几个乡镇,诏安西北部的秀篆、官陂2乡,以及大埔东南部的双溪、枫朗、桃园、丰顺西部的官西,饶平北部的上善、三饶等几个乡镇。
历史上自宋代以来,这里是汀、漳、梅、潮4州分界线,迄今除极小析分以外,基本无变化。十分值得注意的是,汀、梅2州境内居民悉为客家人,而漳、潮2州边境有客家人渗透现象。
3种典型土楼中,五凤楼主要分布在永定高陂、坎市、湖雷3乡,这里平川面积较大,耕地多且交通便利,自古就是客家地区中盛产粮、烟、煤的聚宝盆,与一般“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贫瘠景象大不相同,应该看到,正是这里的发达经济提供了使五凤楼得以建造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地位。同时因为距离边境冲突地区较远,生存环境相对安宁。故住宅强调尊卑秩序而无须专注于防御,五凤楼总数甚少。
方楼主要分布在龙岩、永定、南靖交界地区。博平岭纵贯其间,宋代至今,为汀、漳2川的区划所在。方楼在3类土楼中数量最多。据目前对3至5层方楼的初步统计:龙岩适中镇共有242座(另有遗址可查的,1864年太平天国战时被毁38座,1924年军阀混战时被毁24座)。
永定高陂镇649座(其中2座6层),坎市镇1016座(其中1座6层),抚市镇统计暂缺,湖雷镇609座,古竹乡统计暂缺,岐岭乡376座,大溪乡155座,湖坑镇201座(其中6座6层),下洋镇统计暂缺。南靖奎洋乡34座,梅林乡62座,书洋乡230座。无庸赘言,永定方楼总数占支配份量,撇开分布零散的几个乡镇不计,已有统计数字的6个乡镇共3006座。以平均500座计,则统计暂缺的3个乡共1500座,则永定一县3层以上的方楼总数超过4500座,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另须指出,上述全部方楼的楼主或建造者几乎都是客家人。龙岩适中镇居民属性不明,其通行土话亦非客家话非闽南话,但“适中大楼建筑师来自永定金丰,如肖姓,操木工而在适中定居”。南靖县11乡镇中,8个乡镇全为闽南人,只有奎洋、梅林、书洋3乡客家人闽南人混居,而且方楼集中客家人村落中。永定则为纯客家人居住县。
方楼分布地是平川向山脊过渡区域,这里耕地较少,经济较差,交通不甚便利,历史上匪患械斗多发。因而方楼同五凤楼比,显然秩序感减弱而防御性增强。
闽西客家十番音乐作为民族文化,是闽西客家民间传统文艺最主要的代表性文艺项目之一。又称客家十欢、打十般、十样景、集欢等。所以称为十番,是因为乐队演奏二胡、吊规、椰胡、板胡、月琴、三弦、琴、琵琶、竹笛、唢呐等打击乐器共十余件乐器而得名。
十番音乐以它独有的魅力,在汉族民间广泛流传近三百年,由于流传的年代久远,其间不断地吸收融会了当地畲瑶古乐、汉剧、祈剧、潮剧、采茶戏、木偶戏、饶平戏等过场音乐或唱腔音乐甚至宗教音乐,不断充实丰富自己,形成艺术积淀十分深厚和各种不同艺术风格曲调丰富多彩。据称曲调总数曾多达1000余首,但许多已失传。至今仍可找到的古“工尺谱”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搜集、记谱、油印流传下来的,不到300首;
而如今尚在民间流传演奏的,更不到百首。它的曲牌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大曲或大牌,如《过江龙》、《梅花三弄》等,是传统的十番乐曲;第二类是小调,如《红绣鞋》、《双扶船》、《螃蟹歌》等,是为打船灯、踩马灯伴奏的民间小调;第三类是戏曲弦串,如《南、北进宫》、《琵琶词》、《一点金》、《小扬州》、《春、夏串》等等。
传统十番音乐的乐器,主要有笛子、逗管、椰胡、云锣、狼串、大小锣、大小钹、清鼓等十种。随着十番音乐的不断发展与演变,又加进了笙、木鱼等乐器。十番音乐的乐器十分古老,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它所使用的独具特色乐器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应是乐器的活化石。狼串、逗管早在北宋时期我省闽清籍音乐家陈两所着的《乐书》中便有记载。十番音乐的演奏形式分为坐奏和行奏,其演奏排列位置十分讲究。主要是应用于迎神赛会和百姓婚丧嫁娶,以及家宴等民俗活动中。十番音乐的曲牌大多取材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体现一定的意境,有的还表现了古老的传说故事。
“闽西客家十番音乐”在闽西城乡广泛流传并深得群众喜爱。不论城镇和乡村,几乎都有演奏十番音乐的班社,多为业余的自娱艺人组成。长年都有演奏,节假喜庆日尤甚。演奏者大多是商人和当地知识分子,也有少数普通民众。一些地区的班社还颇有名气,如连城的“集贤社”、“集英社”,长汀的“咏霓社”、“风雅轩”、“青雅轩”及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杭的“上杭民间音乐小组”和永定的“老苏区国乐团”等。
并涌现出连城的黄花孜、上杭的温福霖等一大批着名的民间艺人。“闽西客家十番音乐”除班社和民众自身演奏外,还延伸到闽西汉剧、木偶戏、古首班和船灯、采茶灯、踩马灯等汉族民间传统文艺活动中。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上杭县民间音乐小组”演奏的十番音乐名曲《高山流水》,被省遴选赴北京参加会演,得到高度评价并获奖,成为“闽西客家十番音乐”晋京的历史上的首次。
闽西客家十番乐队无论乐手的人数还是使用的乐器都没有严格的规定,一支十番乐队一般少则五到七人,多则十到几十人不等,演奏形式分坐奏和行奏两种,掌板者为指挥。笛子引路(主导),文场和武场间隔进行。闽西客家十番音乐处于后继乏人的境地,急需抢救和保护。
弘扬传承福州茶亭十番音乐,其价值己远远超出了音乐学范畴,它对中华民族的民族学、民俗学、文化比较学、文化传播学、种族人口学、史学等诸多学科,都是一笔不可低估的具有探究、保留价值的财富。福建省艺术馆民间音乐研究专家刘春曙分析说,十番到了必须抢救的程度是一种必然。它的节奏、演出模式都与其繁荣时代的生产力相符,与当时人们缓慢的生活节奏协调。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十番由繁荣逐渐走向衰落。当然,这种古老的音乐有它传承的文化价值,需要保护,政府政策的支持是保护十番音乐的强大后盾。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十番音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6年,福建省龙岩市参与申报的“十番音乐(闽西客家十番音乐)”
福建省福州市参与申报的“十番音乐(茶亭十番音乐)”
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入选项目名称“十番音乐”,传统音乐项目类别,序号75。
2008年,江苏省淮安市申报的“十番音乐(楚州十番锣鼓)”
江苏省江都市申报的“十番音乐(邵伯锣鼓小牌子)”
浙江省杭州市申报的“十番音乐(楼塔细十番)”
浙江省遂昌县申报的“十番音乐(遂昌昆曲十番)”
福建省莆田市申报的“十番音乐(黄石慧洋十音)”
广东省佛山市申报的“十番音乐(佛山十番)”
海南省海口市申报的“十番音乐(海南八音器乐)”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这是被列入的少数几个客家传统民间文化项目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您可能也喜欢:
传统文化:传统汉族服饰文化
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东方智慧的结晶:凤翔木板年画
马勺脸谱,陕西特色手工艺品
十番音乐客家土楼的建筑特点土楼回响客家之歌
帮同学化妆最高日入近千 帮朋友化妆帮同学化妆最高日入近千?浙江大二女生冲上热搜,彩妆,妆容,模特,王
2023吉林省紧缺急需职业工种目录政策解读 2024张杰上海演唱会启东直通车专线时间+票价 马龙谢幕,孙颖莎显示统治力,林诗栋紧追王楚钦,国乒新奥运周期竞争已启动 全世界都被吓了一跳(全世界都被吓了一跳是什么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