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中国永久不准展出国宝之商嵌绿松石象牙杯

来源: 最后更新:23-05-15 08:15:05

导读:

1、中国永久不准展出国宝之商嵌绿松石象牙杯
2、中国永久不准展出国宝之大盂鼎
3、中国永久不准展出国宝之明代凤冠

文章目录:

1、中国永久不准展出国宝之商嵌绿松石象牙杯

2、中国永久不准展出国宝之大盂鼎

3、中国永久不准展出国宝之明代凤冠

4、中国永久不准展出国宝之利簋

5、中国永久不准展出国宝之长信宫灯

6、猜你喜欢:

1、中国永久不准展出国宝之商嵌绿松石象牙杯

中国文化渊远流长,遗留下来的文物也是惊赞绝伦,让人叹为观止。很多放在现代也仿不出来的国宝,堪称价值连城,很多文物是国家禁止出国展览的,珍贵之极。那么本期的民族文化为大家揭晓中国永久不准展出国宝之商嵌绿松石象牙杯。

中国永久不准展出国宝之商嵌绿松石象牙杯

商嵌绿松石象牙杯为商晚期牙雕,1976年在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现收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商嵌绿松石象牙杯高30.5厘米,口径11.2厘米,口壁厚0.1厘米。牙质作米黄色。上部敞口唇薄,中部微有收敛,腹腔下部安有圆形底,底部比口部稍小,杯身嵌有绿松石。商嵌绿松石象牙杯显示了古代匠人的工艺才能,为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增添了新的光辉,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 展览文物目录》。

创作技巧

象牙工艺首先雕好杯身及錾,将杯内外打磨平整光滑,然后描绘好纹饰,用刻刀雕出各组纹饰。用配制好的绿松石镶嵌表面,器身的纹饰雕刻,结构十分巧妙,图案花纹采用平面减地的雕刻方法,线条浅,再镶嵌上绿松石。

文物价值

商嵌绿松石象牙杯器体高大,图案富丽,工艺精巧,体现了商代象牙雕刻工艺的卓越技巧。它显示了古代匠人的工艺才能,为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增添了新的光辉。

2、中国永久不准展出国宝之大盂鼎

中国文化渊远流长,遗留下来的文物也是惊赞绝伦,让人叹为观止。很多放在现代也仿不出来的国宝,堪称价值连城,很多文物是国家禁止出国展览的,珍贵之极。那么本期的民族文化为大家揭晓中国永久不准展出国宝之大盂鼎。

中国永久不准展出国宝之大盂鼎

大盂鼎(great yu tripod),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又称廿三祀盂鼎,西周炊器。1849年出土于陕西郿县礼村(今宝鸡市眉县常兴镇杨家村一组,即李家村)。1952年藏于上海博物馆,1959年转至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

大盂鼎的鼎高101.9厘米,口径77.8厘米,重153.5千克。铭文291字,记载了周康王在宗周训诰盂之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赠宝于国

大盂鼎传为清道光初年出土于陕西郿县礼村。原器出土之初,为岐山豪绅宋金鉴所有。后因家道中落,此鼎被其后人以七百两银子转让到西安。后来,又曾一度为左宗棠所有,数年后为答谢潘祖荫的厚恩,左宗棠以此鼎相赠。此后,大盂鼎便成为潘家的传世之宝,供于苏州潘家大堂。

光阴荏苒,在历经十余年战乱之后,中国解放了。潘家后人见人民政府极为重视对文物的保护,认为只有这样的政府才可托付先人的珍藏。全家商议后,由潘祖荫的孙媳潘达于执笔,于1951年7月6日写信给华东文化部,希望将大盂鼎和大克鼎捐献给国家,同时也希望将两件大鼎放在上海博物馆展出。7月26日,文管会派专员在潘家后人的陪同下赴苏州,大鼎得以重见天日。为表彰潘达于的献宝壮举,华东文化部于10月9日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

1952年上海博物馆落成,大盂鼎藏入此馆。1959年,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开馆,上博以大盂鼎等125件馆藏珍品支援。从此大盂鼎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3、中国永久不准展出国宝之明代凤冠

中国文化渊远流长,遗留下来的文物也是惊赞绝伦,让人叹为观止。很多放在现代也仿不出来的国宝,堪称价值连城,很多文物是国家禁止出国展览的,珍贵之极。那么本期的民族文化为大家揭晓中国永久不准展出国宝之明代凤冠。

中国永久不准展出国宝之明代凤冠

古代皇帝后妃的冠饰,其上饰有凤凰样珠宝。明朝凤冠是皇后受册、谒庙、朝会时戴用的礼冠,其形制承宋之制而又加以发展和完善,因之更显雍容华贵之美。 明清时一般女子盛饰所用彩冠也叫凤冠,多用于婚礼时。

这些永不展出的明代凤冠上,饰件以龙凤为主,龙用金丝堆累工艺焊接,呈镂空状,富有立体感;凤用翠鸟毛粘贴,色彩经久艳丽。冠上所饰珍珠、宝石及重量各不相等,最多的一顶上有宝石128块,最少的95块;珍珠最多5449颗,最少的3426颗,最重者2905克,最轻者2165克。冠上嵌饰龙、凤、珠宝花、翠云、翠叶及博鬓,这些部件都是先单独作成,然后插嵌在冠上的插管内,组合成一顶凤冠。

凤冠造型庄重,制作精美,其工艺有花丝、镶嵌、錾雕、点翠、穿系等项。点翠面积大(四顶凤冠上有翠凤23只,翠云翠叶翠花多达数百片),宝石镶嵌多达400余颗,大小珠花及珠宝串饰的制作也不少。

凤冠最后的组装更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序,各饰件的放置,几千颗珍珠的穿系,几百颗宝石的镶嵌,诸多饰物于一冠,安排合理。凤冠口衔珠宝串饰,金龙、翠凤、珠光宝气交相辉映,凤冠上金龙升腾奔跃在翠云之上,翠凤展翅飞翔在珠宝花叶之中,其富丽堂皇,非一般工匠所能达到。

4、中国永久不准展出国宝之利簋

中国文化渊远流长,遗留下来的文物也是惊赞绝伦,让人叹为观止。很多放在现代也仿不出来的国宝,堪称价值连城,很多文物是国家禁止出国展览的,珍贵之极。那么本期的民族文化为大家揭晓中国永久不准展出国宝之利簋。

中国永久不准展出国宝之利簋

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周代天灭簋”或“檀公簋”,西周早期青铜器,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利簋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

利簋器侈口,兽首双耳垂珥,垂腹,圈足下连铸方座。器身、方座饰饕餮纹,方座平面四角饰蝉纹。此种方座青铜始见于西周初年。器内底铸铭文4行33字,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利簋为圆形两耳方座,这是西周出现的新式样。利簋铭文内容与中国古代文献记载完全一致。作器者名“利”,他随武王参加战争,胜利后受到奖赏,铸造这件铜器以记功并用来祭奠祖先。利簋是迄今能确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

利簋采用上圆上方的形制,是西周初期铜簋的典型造型,同时也是中国古人对天圆地方这种古老观念的体现。

地位

2003年,利簋随34件组档案文献列入第二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2002年1月18日, 利簋被确定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

2012年,《国家人文历史》(原《文史参考》杂志)独家邀请九位考古、文博方面的专家,在国宝中做取舍之间的思量、权衡,盘点出中国文物中的九大“镇国之宝”。利簋为镇国青铜器。

5、中国永久不准展出国宝之长信宫灯

中国文化渊远流长,遗留下来的文物也是惊赞绝伦,让人叹为观止。很多放在现代也仿不出来的国宝,堪称价值连城,很多文物是国家禁止出国展览的,珍贵之极。那么本期的民族文化为大家揭晓中国永久不准展出国宝长信宫灯。

中国永久不准展出国宝之长信宫灯

西汉长信宫灯,中国汉代青铜器,1968年于河北省满城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县西南约1.5公里的山崖上)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中出土。2010年作为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展品展出。

宫灯灯体通高48厘米,重15.85公斤,整体为一通体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袖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此宫灯因曾放置于窦太后(刘胜祖母)的长信宫内而得名,现藏河北省博物馆。

文物价值

长信宫灯被誉为“中华第一灯”,它一改以往青铜器皿的神秘厚重,整个造型及装饰风格都显得舒展自如、轻巧华丽,是一件既实用、又美观的灯具珍品。宫女铜像体内中空,其中空的右臂与衣袖形成铜灯灯罩,可以自由开合,燃烧产生的灰尘可以通过宫女的右臂沉积于宫女体内,不会大量飘散到周围环境中,其环保理念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来华访问时曾参观过长信宫灯,并感慨道:“2000多年前中国人就懂得了环保,真了不起。”

长信宫灯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工艺美术品中的巅峰之作和民族工艺的重要代表而广受赞誉。这不仅在于其独一无二、稀有珍贵,更在于它精美绝伦的制作工艺和巧妙独特的艺术构思。采取分别铸造,然后合成一整体的方法。考古学和冶金史的研究专家一致公认,此灯设计之精巧,制作工艺水平之高,在汉代宫灯中首屈一指。1993年,长信宫灯被鉴定为国宝级文物。

6、猜你喜欢:

标签: 中国永久不准展出国宝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hunanyuer.com/xingzuo/fenxi/28884.html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06-2022 湖南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39114号-3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hunanyuer#qq.com (请把#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