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集美建筑亮点——嘉庚风格建筑特点(集美大学嘉庚建筑特点)

来源: 最后更新:23-05-15 06:16:38

导读:

1、集美建筑亮点——嘉庚风格建筑特点
2、湖南传统建筑特点与风格
3、浅述南京民国建筑特点与风格
4、八大元素,点亮

文章目录:

1、集美建筑亮点——嘉庚风格建筑特点

2、湖南传统建筑特点与风格

3、浅述南京民国建筑特点与风格

4、八大元素,点亮岭南风格建筑特点

5、湖北近代建筑的风格特点

6、猜你喜欢:

1、集美建筑亮点——嘉庚风格建筑特点

“嘉庚建筑”是陈嘉庚先生为集美学村与厦门大学两地所建造的建筑物的称呼,而嘉庚建筑也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其风格中西合璧,把中国元素与南洋风格相融合而成就了嘉庚建筑。接下来的嘉庚文化为你介绍嘉庚风格建筑特点。

“嘉庚建筑”主要是对陈嘉庚先生于1910~1960年代以集美学村与厦门大学两地为主兴建的近百幢建筑物的称呼。“嘉庚建筑”已有百年历史,人们广为熟悉的是其1920年代本土化之后中西合璧的建筑形象,对其1910~1920年代的南洋风格建筑鲜有研究,该阶段建筑是“嘉庚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建筑近代转型的重要实例,在地域性建筑的发展道路上至今不失其启迪作用。

功能空间

建设数量最大的教学楼与宿舍楼平面形式没有太大区别,功能也经常转换,平面形式主要有“王”字形与“一”字形。教学楼由教室单元、楼梯间、外走廊构成,宿舍楼由寝室单元、楼梯间与外走廊组成。开间与进深一致的教室或宿舍单元“一”字排开,楼梯设在建筑的中央与两侧。居仁楼与三立楼等建筑将居中及两侧的交通空间凸出建筑主体,形成典型的古典主义“王”字形平面。

“一”字展开的主要使用空间平面通透,有利于迎接当地的主导风向,进行被动式通风降温,驱除夏季炎热的暑气;有时单面布置、有时多面布置的建筑外廊,下设供人行走的地板,上设遮阳避雨的顶盖,不仅遮挡了中午最热时段的强烈阳光,降低室内温度,改善不良的气候条件,雨季还可有效防止雨水泼进房间,保证主要使用空间的舒适度。

这个介于室内与室外的灰空间,宽度一般均大于2米,除了具有交通的功能,还代替了传统建筑开敞的门廊、敞厅及走廊等灰空间的作用,为炎热气候区的人们进行日常杂务劳动与社交往来等提供一处相似的场所。

在满足主要使用功能的同时,拓展空间功能,提高学习、生活的环境质量,同时,其空间形态与与当地传统民居灰空间的相似,容易引发人们对新建筑的亲切感,进而接受、喜爱它,正如东南大学张彤教授在《整体地区建筑》一书里所写的:“人对场所的认同感可以来自最不经意的细微之处,只要它的特性曾经被人体验,与人的生活相融合,它便有了意义”。

新加坡与闽南地区常年温暖湿润、夏季炎热并常有台风暴雨的气候特点有许多相似之处,从新加坡引入的建筑形式,其因应当地气候而产生的这些建筑空间设计手法在闽南同样非常适用,美籍着名建筑师与建筑理论家伊利尔.沙里宁在《形式的探索――一条处理艺术问题的基本途径》一文中写道:“我们不可以任意地搬用外来的形式,必须先从适应性的角度去直感地选择外来的形式,然后才能通过创造的过程,把它纳入形式的演变之中”。

南洋风格建筑之所以能在厦门生根发芽,发展演变成如今众所皆知的“嘉庚建筑”,与其对闽南气候、闽南地区人们生活方式的良好适应性不无干系,而在地域性建筑发展道路上,善于“美人之美”,汲取域外建筑文化的先进、合理之处,是促进本地区建筑不断发展的重要途径,嘉庚建筑在20世纪初期,引领风气之先,成为福建地域性建筑发展历程上的拓荒者。

2、湖南传统建筑特点与风格

湘西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传统民居中的民族风格比较鲜明,地方文化特色很朴素,而在湘南,人们喜欢采用一些木雕、石雕、凌雕等形式来装饰民居建筑,为传统建筑增添了不少新意和特色。湖南传统建筑特色的内容非常丰富,是湖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起来看看吧。

湖南传统建筑——湖南湘西传统民居的建筑景观特点

湘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湘、鄂、川、黔四省边区,乃古蛮夷之地。特有的生活方式等结合了山区的建筑材质、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经济发展背景,创造了独特的建筑艺术,如堂屋、火塘、门扇

3、浅述南京民国建筑特点与风格

在民国时期的中国,首都的地点选定在了南京。而在那个时代正式西方文化逐渐开始影响中国的时候,于是在南京街头开始陆续的出现了许多西式建筑特点,更有融合了中式和西式建筑风格的建筑出现,这是了解近代南京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1、西方折衷主义建筑风格

折衷主义建筑风格是19世纪上半叶至20世纪初,在欧美国家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是把过去各种知名的建筑风格混用在一座建筑物中。因古典式或哥特式的旧形式较严谨,与新的生活要求之间产生矛盾,只好另找出路。折衷主义建筑师任意模仿历史上

4、八大元素,点亮岭南风格建筑特点

岭南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曾经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是当今中国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若是有机会到岭南一代去游玩观赏,一定会为岭南建筑赞道,从而爱上这种形式的建筑风格,接下来就带大家去了解岭南文化建筑的特色,一起来看看吧

(1)宁变勿仿,宁今勿古。现代岭南建筑的先驱,华南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夏昌世教授以现代建筑风格设计广州文化公园水产馆、中山医学院和华南工学院校园中的建筑群,在全国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他的作品中山医学院医疗教学建筑群还荣获中国建筑学会优秀建筑创作奖。

(2)追求意境,力臻神似。广东人在每一种艺术创作中都刻意追求岭南特色,建筑创作也一样,追求意境,立意在先,处处体现出中国的岭南的情调和神韵。例如白云山庄的诗情画意,白天鹅宾馆的能唤起海外游子思乡之情的“故乡水”。

(3)因借环境,融为一体。岭南建筑重视选址立基,与环境融为一体,继承了传统建筑的精华。“白云宾馆”、“双溪别墅”、“白天鹅”等宾馆建筑是其中的佼佼者。

(4)群体布局,组合空间。岭南建筑结合气候特点,使建筑物具备现代景园特色,而只在门厅、中庭、休息廊、餐厅、走道、卧室之中布置园林花木,赋予环境以大自然的情趣。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将中国园林的精神与现代建筑的格调浑然一体的东方宾馆庭园。

(5)清新明快,千姿百态。岭南建筑善于利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特点,创造通透空间及虚灵形体,形成清新明快的建筑形象,同时借鉴古代亭台楼阁原型,使新建筑千姿百态,气象万千。

(6)室内设计,丰富多彩。岭南建筑在室内设计上利用传统手法,如灰塑、陶塑、砖雕、木雕、洞门景窗、空花博古、贴地铺地、彩色玻璃、镶拼壁画、盆景几架、特色家具、匾名对联等等,使室内景观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7)景园文脉,推陈出新。岭南建筑最大限度地吸收、借鉴中国古园林空间手法,移植到建筑与城市设计中,从而产生出鲜明的特色。例如白云山、越秀山、流花湖公园、兰圃、烈士陵园、麓湖、东山湖公园等。

(8)神似之路,殊途同归。岭南建筑学派主张新建筑与传统形式风格要神似,不要形似。要神似,反映了一种文脉意识,对传统精神及集体无意识的关注,对环境整体性及人性空间的尊重,对与世界潮流同步的强烈愿望。

【结束语】自古岭南地区就以绘画艺术为主要的文化,岭南绘画艺术萌芽与新石器时期。如今岭南建筑更是建筑史上最为经典的典型,闻名世界,传承了一代又一代。

5、湖北近代建筑的风格特点

湖北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的故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在湖北文化中,湖北建筑依然留存着荆楚风格的现代建筑。湖北的近现代建筑是传统文化保留下来的有形遗产。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湖北的近代建筑风格吧。

湖北素称“千湖之省”,正当华中冬冷夏热过渡性地区;武汉虽为“百水之城”,却居长江“三大火炉”之首。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极大地决定着当地的建筑特色。从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理念出发,存在于地方的特有条件。功能原则要求建筑设计首先考虑的应当是气候与物产。

汲取、发扬本土性建筑的环境策略也是湖北现代建筑营造的原则。和长江中下游过渡性地区其他地方一样,湖北建筑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就是探寻夏热冬冷特殊地区的建筑环境对策。今天,建筑节能和宜居环境的建筑观深入人心,而且已经是湖北建筑师自觉遵行的建筑设计准则。早在20世纪60年代,湖北的建筑师们就结合武汉地区特点,设计出了一批带小厅的小面积住宅。这些新式的住宅,因在组织自然通风方面有所改进,而受到了普遍的欢迎。

建筑具有艺术属性。湖北拥有一大批高水平的建筑师,他们穷毕生精力、竭终身智慧奉献建筑事业。湖北的现代建筑记载着建筑师艺术创作的成就。湖北的现代建筑作品中,有的表现出高超的建筑形式美手法,有的运用了巧妙的传统建筑艺术符号,有的成功地借鉴了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建筑语言,有的则创造性地再现了世界上流行的新建筑风格。湖北现代建筑积累着建筑艺术创作的宝贵财富。

湖北出版文化城

湖北出版文化城设计灵感来源于楚文化符号—编钟。主体建筑利用原有双塔形成具有编钟意象的整体造型,孔洞状的方窗形似编钟上的突起。

双塔头部之两翼呈翅状展开,取意于楚文化中凤的意象,充满力量与浪漫之感。而双塔的玻璃幕墙,宛如两条飞龙冲天而起,动感十足。

东湖磨山楚城城门望楼

东湖楚城城门上的双阙望楼,造型取自楚国虎座凤架鼓的造型,由此演变出双凤脊饰傲踞望楼的屋顶之上,以展示楚人尊凤崇凤的习俗。

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高台基、宽屋檐、大坡面屋顶的仿古建筑三足鼎立,构成一个硕大无朋的“品”字。其总体布局高度体现了楚国建筑的中轴对称、“一台一殿”、“多台成组”、“多组成群”的高台建筑布局格式。整个建筑风格突出了楚国多层宽屋檐、大坡式屋顶等楚式建筑特点。

猜你可能也喜欢:

盘点乌鲁木齐历史上的名人

著名的天津古代建筑有哪些

你知道天津为什么叫天津卫吗?

逐渐消失的常州小热昏文化

6、猜你喜欢:

标签: 嘉庚风格建筑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hunanyuer.com/xingzuo/fenxi/28857.html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06-2022 湖南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39114号-3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hunanyuer#qq.com (请把#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