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鸡肉有什么好处 鸡肉那些人不能吃

来源: 最后更新:22-04-27 06:49:45

导读:鸡肉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食用比较多的禽类肉食,其肉质细嫩,滋味鲜美,由于其味较淡,可应用于各种料理中。

鸡肉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食用比较多的禽类肉食,其肉质细嫩,滋味鲜美,由于其味较淡,可应用于各种料理中。

鸡肉有什么好处

鸡肉的蛋白质含量居肉类之首,并且容易被人体吸收和利用,属于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由于鸡肉中含有对人体生长发育有能够起重要作用的磷脂类,所以其是中国人膳食结构中脂肪和磷脂的重要来源之一。我国医学专家认为,鸡肉有温中益气、补虚填精、健脾胃、活血脉、强筋骨的功效。适用于治疗虚劳瘦弱、中虚食少、泄泻头晕心悸、月经不调、产后乳少、消渴、水肿、小便数频、遗精、耳聋耳鸣等。

鸡肉那些人不能吃

鸡肉对于一般人群均而言是都可食用的,尤其是老人、病人、体弱者更宜食用。但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食用。如以下几类人群就不易多食鸡肉。

⑴患有感冒,并且发热、内火偏旺、痰湿偏重之人、肥胖症患者、患有热毒疖肿之人、高血压、高血脂、胆囊炎、胆结石患者匀不宜食。

⑵由于鸡肉性温,大量食用会导致上火,所以,对于肝阳上亢及口腔糜烂、皮肤疖肿、大便秘结者不宜食用。

⑶切记动脉硬化、冠心病和高血脂患者不宜饮鸡汤;感冒伴有头痛、乏力、发热的人也要忌食鸡肉、鸡汤。

鸡肉不能和那些食物同食

鸡肉不宜与鲤鱼同食

由于鸡肉属于甘温,补中助阳之物;而鲤鱼属于甘平,下气利水之物。并且鱼类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酶类、各种生物活性物质。而鸡肉的成分中也极复杂。所以两者最好不要同食,容易发生一些不利于人体健康的不良生化反应。

鸡肉不宜与大蒜同食

众所周知,大蒜性辛温有毒,主下气消谷,除风,杀毒。而鸡肉甘酸温补,二者功用相左,所以不宜同食。

鸡肉不宜与芥末同食

芥末是热性之物,其味辛辣,会刺激皮肤、黏膜,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而鸡肉是温补之品,两者同食,易助火热,耗伤元气,对人体健康不利。

吃鸡肉要注意的事项

不要放厚味调料

由于鸡的肉质内含有谷氨酸钠,可以说是“自带味精”。在烹调鲜鸡时只需放油、精盐、葱、姜、酱油等调味品,就可使味道很鲜美。如果再放入花椒、大料等厚味的调料,反而会把鸡的鲜味驱走或掩盖。

冷冻鸡去味儿

如果您买回的是冷冻后的脱毛鸡,但由于没有开膛,常会带有一股恶味儿,做时可以适当放些花椒、大料,有助于驱除恶味儿。

鸡屁股不能吃

需要注意的是,鸡屁股是淋巴最为集中的地方,也是储存病菌、病毒和致癌物的仓库,所以,在烹制之前一定要弃掉不要。

鸡肉的选购储存

选购

⑴在选购鸡肉是,如果鸡的表面有光泽且有弹性,则表示鸡肉尚且新鲜。如果鸡肉失去新鲜度,就会分泌出肉汁,从而会变得较软。

⑵识别注水鸡:注过水的鸡,如果您仔细观察,一般会在翅膀下发现有红针点或乌黑色,其皮层有打滑的现象,肉质也特别有弹性,用手轻轻拍一下,会发出“噗噗”的声音。最便捷的识别方法就是用手指在鸡腔内膜上轻轻抠几下,如果鸡是注过水的,就会从肉里流出水来。

储存

鸡肉比较容易变质,在购买之后如果不立即食用,最好马上放进冰箱保存,且在2天内食用为宜。

温馨提示

鸦片中毒昏迷者,可以立即取鸡血多服,可有效缓解中毒症状。

最佳食谱搭配

⑴金针鸡肉汤

原料:鸡肉150克,金针菜60克,冬菇3个,木耳30克,大葱1根,食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将金针菜、木耳、冬菇用清水泡发,择洗干净。然后将冬菇切成丝;同样鸡肉洗净,切丝,用食盐拌匀;大葱洗净,切花。金针菜、冬菇丝、木耳放入开水锅内,用文火煮沸几分钟,再放入鸡丝煮熟,放入葱花、食盐、味精调味即可。佐餐食用,每日1~3次,每次150~200毫升。

功效:有补血和血,健美养颜的作用。适用于面色不华、早衰面枯。并且对病后体虚、贫血或神经衰弱、高血压等症也有疗效。

⑵鸡肉枸杞汤

原料:鸡肉500克,枸杞子30克,北芪50克。

做法:将洗净的鸡肉、枸杞子、北芪,放入碗中,加适量油、盐、水,隔水蒸熟后食用。

功效:有补脾益气、养阴补血作用。适用于老年人身体虚弱、慢性支气管炎、血虚头痛、表虚自汗、经常感冒、妇女月经不调、白带多、痛经等症。

⑶人参煮鸡

原料:母鸡1只,人参15克,当归15克。

做法:将洗净的母鸡,与人参、当归一同放入锅中煮烂,加食盐调味,分次食用。

功效:可用于治疗病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引起的倦怠乏力,反胃呕吐等病症。

⑷米酒煮鸡

原料:雄鸡1只,米酒适量,姜、椒、食盐等调味品适量。

做法:将鸡放入锅中,用米酒和水各半煮熟,乘热食。亦可加姜、椒、食盐少许调味。

功效:可用于治疗肾虚精亏,耳鸣耳聋、阳痿、遗尿等症。

标签: 鸡肉有什么好处  鸡肉那些人不能吃  饮食指南  鸡肉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hunanyuer.com/shenghuo/yingyang/7306.html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06-2022 湖南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39114号-3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hunanyuer#qq.com (请把#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