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MG mg是什么牌子的汽车

来源: 最后更新:22-06-17 05:05:23

导读:MG TF

名爵TF - 造型

今天谁最能代表原汁原味的英式设计?

劳斯莱斯和Mini已经在BMW的手中加多了几分全球化的元素,今天的劳斯莱斯Phantom看上去多了美国人的霸气和德国人的古板,MiniClubman第三扇门的开向问题,已经显露了BMW对这个英式品牌新的理解Mini应该更时尚,而不是“更伦敦”。除此之外,jaguar已经在Ford新的KinetecDesign动感设计的造型风格下变得过?大胆,而LandRover也越来越“硬马硬桥”,少了该有的贵气。

剩下的Vaxhall几乎等同于Opel,Rover奄奄一息,英国品牌里还能真正代表保守伦敦派设计的,或许只有MG一家了。

而MG其实也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款车型,而TF或许是最能代表“老英国”风格的MG作品了。原因很简单,这家企业虽然命运多舛,屡次颓靡,但起码没有受到汽车巨头们的“殖民”,如此一来,保存有更多英国血统的MG成了今天名正言顺的“纯英式”设计。

柔性线条:英式设计的精髓

理解英式设计,不得不提的是柔性的线条。英国设计中?讲究的是优雅,尤其是车身轮廓线与腰线勾勒出的线条比例。荣威在对750进行营销时提出了“雪茄状”车身的概念,这是对英国车非常精妙的形象概括。与德国车不同,历史上许多英国车几乎是找不到一根硬性线条的,典型的例子是JaguarXJ220,这款不朽的英国车一气呵成,在车身上没有一丝多余的赘肉,而且设计师并没有过多地泼墨挥毫,连腰线都省略了的设计,多少有些惊世骇俗。MGTF同样是一款找不到腰线的车,车身侧面以曲面塑造而成,不过由于有MR布局的中部进气口,MGTF的侧面未能像jaguarXJ220一般一气呵成。

同样柔性的线条在车头也能找到,整个车头都向下倾斜,没有传统意大利跑车的攻击性,不过更加趋于饱满,造型上具有典型的英国式含蓄。

不过,尾部倒是加入了一些硬派的线条,切成竖直平面的尾部让TF具有了不同的运动特性,事实上这是英式车型里稍有的设计,除了莲花Elise,其余英国车几乎都设计了下塌的尾部,看上去更加低矮与优雅。

缺乏冲击力的前脸

第一代TF和第二代TF的区别只是前脸上的区别前灯更大,前进气口更大。除此以外,MG并没有做出新的改变。原本以为南汽会对MG的前脸进行重新设计,将全线车型以四盏圆灯梳理出MG?品牌风格,不想在国产MGTF面世时我们依然没有探听到半点风声。TF的前脸缺乏冲击力,过于含蓄的造型似乎并不是一款跑车的作风,尤其是与MG3摆在一起时,你甚至会觉得TF不如MG3有冲击力。

开蓬关蓬两相宜

关蓬后的TF是典型的90年代敞篷车设计,不强求顺滑向后的C柱造型。不过造型上也是非常有味道,尤其是粗壮的C柱提供了足够的视觉冲击力。

与其说是MG刻意而为,不如说是90年代的技术设定决定了C柱只能采用相对“陡峭”的方式。今天的车型多能提供折叠硬顶,而且既有RenaultMegane的“两段式”折叠,也有BMW335Coupe的“三段式”折叠。而在当初,敞篷的实现只能依靠软蓬,设计师们不得不向技术妥协。

开蓬以后的TF多了几分Roadster独有的洒脱,这不仅是由车身给予的,更多是因为双座的设计更具有另类的美感。


TF:怀旧的美感

TF具有一种怀旧的感觉。与今天的敞篷车相比,TF既没有奥迪TT的惊艳,也没有宝马Z4的张力。这也不难理解,当TF出现时,奥迪TT的第一代车型尚处于概念车阶段,而此时詹姆斯邦德在《黄金眼》中也只是开着一台宝马Z3招摇过市。论资排辈,TF比他们“年长”一代。时间为TF增添了几分苍老,当然果有着一种怀旧的心态,TF的苍老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怀旧的美。

名爵TF - 底盘

前置后驱?前置前驱?前置四驱?中置后驱?中置四驱?后置后驱?后置四驱?

大凡轿车,也就这么几种驱动形式了,多数轿车采用的是前置前驱的方案,少数高性能轿车会采用前置后驱的方式,当然奥迪、斯巴鲁等死硬派还会拿出四驱的方案。

那么,一款跑车最合理的布置是什么方式呢?

对于大多数跑车来说,中置后驱应该是合理的解决方案。

为什么要中置引擎?

中置引擎,这在所有的方程?赛车上都能找到,从最初端的卡丁车到顶级的F1,引擎位置无一不是在前后桥之间、驾驶座之后。而不少高性能跑车例如法拉利Enzo、保时捷CarreraGT、麦克拉伦F1、兰博基尼Murcielago等等也从赛车上吸取了这一经验。

中置引擎能够为前后桥找到合理的配重比例,车身重量最大的部件无非就是发动机和变速箱总成,这一部分重量发给车前部则为前轮增加了负重,放在后部也容易发生可怕的甩尾,所以,将其放在车身中间,能够巧妙地解决这一难题。

历史上很多性能取向的跑车有着极为合理的前后配重,例如麦克拉伦F1就是经典的49:51配重,奔驰SLR的前后配重是49:51,玛莎拉蒂Quattroporte也是非常精妙的50:50。前后配重对于弯道性能非常重要,车头过重的车型往往在弯中出现“推头”,也就是转向不足。形象地解释,就是车头重量太大,往外“甩”的离心力过大,从而出现推出弯的现象。早期的美国车这一现象尤其明显,由于车头放着沉重的铸铁V8发动机,弯道中简直如同脱缰野马拉都拉不回来。

而重心分布均匀的中置引擎车型,由于轮胎受力大概接近,可以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赛车里,中置引擎车型能够以更快的车速入弯,对比赛成绩有一定帮助。

MGTF的中置引擎采用?是横置发动机的结构,这与保时捷CarreraGT、法拉利Enzo等大型跑车不同,由于四缸机纵向尺寸短小,MGTF可以方便地以横置的形式安放下这台发动机,和莲花Elise一样。

当然,如果要吹毛求疵地以“左右配重比”来衡量的话,这种结构并不能达到合理的左右50:50重量分配,不过这只是鸡蛋里挑骨头的行为了,采用横置发动机后驱的结构,TF可以节省大量的纵向空间,TF车身长度仅有3934mm。同时这一结构还可以与其前置前驱的MGZR等车型共用变速箱。

英国媒体对TF的操控能力表现得极为满意,而中置引擎带来的稳定性是英国媒体青睐TF的理由之一。

为什么要用后驱?

习惯了前驱车驾驶的读者可以做这样一个小实验:拉着手刹做起步动作,这时候车头有一定的上浮。由于动力强加在前轮上,轮胎上的力矩转化到车身上让车头浮起。

如此就带来一个问题:车头上浮,致使前轮受到的压力减少,轮胎抓地力不足,这势必影响加速性能。于是,绝大多数强调加速性能的车型都选择了后轮驱动这一方式。MGTF也是这一结构的拥趸。

此外,采用后驱还有另一原因,一款动力强劲的跑车若采用前轮驱动,前轮既负责转向又负责动力输出,这导致前轮悬挂系统过?复杂,而且在动力过高的时候还会带来“抢方向”的现象,这在民间一些盲目改装的大马力前驱车上屡见不鲜。

后驱结构的底盘在弯道中有着后驱车独有的特征,与“拉着走”的前驱车不同,后驱车是“推着走”的方式,这容许跑车在弯中进行更加大胆的动力催逼,而时下流行的Drift漂移也多是后驱车的专利。

双A臂 多连杆

TF的悬挂形式采用的是双A臂前悬和多连杆后悬挂的结构,双A臂前悬的结构能够很好地控制车轮的几何跳动,最大限度地保证轮胎与地面的接触,并且以此提供足够的转向力和侧向支撑。

MGTF的前双A臂悬挂是典型的“英国式”风格,不过,这具悬挂乏善可陈,并没有太多亮点,是英国式的“重调教,轻电子”的悬挂形式。在英国式的悉心调教下,TF的实际驾控能力可圈可点。

名爵TF - 发动机

对于名爵TF的动力,需要从南汽与上汽的“罗孚之争”说起。南汽从这场“斗争”中获得了罗孚、MG车型的生产线及动力总成公司K系列汽油发动机生产线,这是事实。

而这对于南汽来说这也仅仅是个开局,在去年的9月份,南汽推出了他们的名爵N4-1.8T发动机,而这台发动机的主要动力参数都与罗孚K系列1.8T的发动机数据相同。因此也有理由认为那台名爵N4-1.8T就是K系列1.8T发动机的国内编号。

但是说到名爵TF,南汽在动力上的选择远没有原来那样丰富。罗孚TF曾经使用的发动机有K系列1.6L、1.8L及带VVC系统的1.8L三款发动机。K系列这款1.6L发动机可以输出110hp左右的动力;那台1.8L发动机是K系列发动机1.8L级别里面相对平庸的一款,输出136hp的动力,这和名爵TF身上的发动机输出的最大功率刚好相同;还有一款是带有VVC气门正时系统的1.8L发动机,它的动力输出要比其他的两款“先进”,可以输出160hp的动力,但是目前并没有看到这台发动机亮相在名爵TF的身。

客观的说,名爵TF加装的这台发动机并没有太多的亮点。1.8L直列四缸发动机采用双顶置凸轮轴布置方式,没有涡轮增压采用自然吸气方式,同样也没有VVC气门正时系统以提升其燃油效率,但其材料采用了全铝材质,在散热效果和配重质量方面有一定的亮点。它输出135hp/6750rpm,峰值扭矩为165Nm/5000rpm,最高转速7000rpm,发动机的综合油耗为7.6L,排放只达到欧III标准,但这些并不能够使其在众星云集的车坛闪耀光芒。

对于其动力数据,从这张表格来看是可以说的过去。它凭借自然吸气方式,并且没有发动机特有技术可以轻松超越同一级别发动机的数据表现,已经相当不易。但是对于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法规,不知南汽是怎么看待这台发动机的欧III的排放标准?

罗孚K系列1.8L级别的发动机根据配置不同和调教不同有6个版本。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个136hp的普通版本之外,还有一款输出动力在120hp左右的版本,而带有VVC系统的同样也有一个145hp的调教,另外两个版本分别是输出160hp的1.8T版本和一款输出177hp的高性能版本。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K系列发动机在1.8L级别的规格非常丰富,因此南汽在车型动力上的选择范围也比较广。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台发动机也只是名爵TF的开山之作。对于罗孚TF曾经使用的其他两台发动机,南汽也非常有可能在日后的日子里陆续搬上舞台。

在名爵MG3身上1.4L发动机和116hp的1.8L发动机,对于它来说也已经足够使用。而160hp的K系列发动机幸亏没有出现在MG3的身上,要不然南汽都有可能为名爵装上177hp的那台机器。要是这样的话,它就比奔驰SLK(图库论坛)200的163hp还要多出14hp,后果不敢想象。

名爵TF - 竞争对手

奥迪TT:集合品牌气质,强调整体塑造

新TT其实从交接那刻便注定了不能像上代车型那样一派轻松悠闲地浪漫起来了:除了必?延续经典与惊艳之外,还得考虑到与家族超跑新星R8还有A5等战略级轿跑车的市场默契,另外还肩负着建立品牌形象辨识语言的重任。大量科技装备武装起来的TT也无疑有着不错的运动基调。新TT就是这样一款相对周全而烘托出精锐润泽的跑车气质的车子,在奥迪全面铺张新车系、更新设计语言的如今,新TT承上启下的战略意义显然涵盖到了品牌文化这一层面。考虑到TF的小排量与不会偏高的售价,拿来2.0TFSI版本的TT与TF进行比较,50.9~66万的价位虽然会较TF高出不少但市场空间重叠无疑会有更多。

宝马Z4Roadster:极端的运动路线

听腻了对Z4的两种极端论调,Z4打出世起就没有像新TT这般周全的考虑和照顾,它只是宝马运动哲学的小型化、极限化的延伸。直列六缸水平对置引擎置于前悬以达到完美的重量分配、低矮车身由深凹腰线和利落尾部勾勒出GT车的韵味、扎实硬朗到很不照顾乘客的驾驶气氛,都高调、镇定而自我。如今小改款的Z4在配置上更为丰富而人性,令极端的运动魅力能更显成熟而包容的消费吸引。与TT类似,与TF比较还是2.5升直六版本的入门级Z4,售价56万。

奔驰SLK:性能底蕴,硬朗格调

奔驰推出SLK的意图也很明显:用敞篷的浪漫小车 硬朗活跃的性能表现征服苛刻的高收入跑车买主,同时与品牌价值有着双向的推进作用。事实证明奔驰这一举动是成功的,1996年的第一代SLK掀起了硬顶敞篷车的热潮。那款几乎仅以硬顶敞篷作为卖点的车子在换代产品中被投入更多的缜密心思。品牌高端的跑车产品CLK、SLR和AMG部门狂野的性能挖掘也表现出不俗的市场业绩,赋予了这代SLK更为综合、全面的气质。比较中入门级的SLK200虽然缺乏些狂野,但与TF一样更多偏向纯粹气质,价格67~69万。

马自达MX-5:灵动俊俏的女性小车

在最受欢迎的敞篷车排行榜上?MX-5一定名列前茅。1989年与保时捷合作推出的第一代MX-5甚至改变了国际车市上日本人只能设计生产经济型轿车的定论,成为日本汽车工业一个划时代的产品。

如今MX-5已经步入了第三代车款,完全融入到马自达Zoom-Zoom的优雅理念之中,可以把它看作Zoom-Zoom精神在小型车上的完美诠释:小巧精悍,圆润可爱,富于女性气质和休闲感念。而前置后驱的运动车布局在浪漫上更添一笔不容忽视的性能宣示:MX-5一直都是热门的改装车种。如此,即便你不曾在极品飞车中体验过MX-5强悍的改装极限和灵活激进的赛道表现,也应该会对《头文字D》中它与藤原拓海的86之间激烈的角逐深表认同吧。在对比的5款车型之中,MX-5无疑是和TF有着最为贴近的定位。

日产350Z:纯种跑车中的性感尤物

时值1970年,在北美名不见经传的Datsun车厂发布了240Z运动型跑车。凭借其优异的质量,出色的性能,动感的线条以及相对于竞争对手都要低廉的价钱,240Z打破了欧洲和美国汽车厂商一直以来对世界跑车领域的垄断,这也为当时日益壮大的日本汽车厂商打了一针强心剂。

27年后的今天,Datsun车厂已经发展成为声名显赫的日产品牌,而Z系列跑车也在2003年迎来了最新作,搭载VQ35发动机的第五代350ZFairlady。征服消费者的要素仍然是风姿绰约的车身、后驱跑车的优异性能与性价比的完美结合,350Z除了拥有众多女性拥趸外,还是街车赛事中炙手可热的漂移车种。国内售价56.50~58.20万,350Z也是即将上市的TF不得不面对的棘手挑战。

标签: MGTF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hunanyuer.com/qiaomen/qichebaoyang/150828.html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06-2022 湖南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39114号-3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hunanyuer#qq.com (请把#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