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中产家庭:如何避开保险的大坑(干货避坑大招)

来源: 最后更新:24-06-09 12:01:11

导读: 细数那些年,保险让我们掉过的坑 作者:孙明展 中山大学统计系硕士毕业,国际金融理财师,候选北美精

细数那些年,保险让我们掉过的坑

作者:孙明展

中山大学统计系硕士毕业,国际金融理财师,候选北美精算师,中山大学金融系、数计系专业硕士导师,创必承创始人。更多关于儿童保险、儿童财商、家庭保障、家庭财务规划的实用知识,请关注微信公号“孙明展-真理财”。

最近,看到某八卦大号发出一篇广告文章《每年花一千买保险发生意外可以赔付20万!详细开八怎么买保险最!省!钱!》,已经将近十万阅读了,看来又有无数粉丝要掉坑了。乍一看好像还算份保险,但价格黑过莆田黑诊所。

保障意识近十年来逐渐普及,可惜国内众多保险产品遍布大坑,除非你不买,否则大多都掉坑,加上现在还有新媒体推波助澜,这“坑”跳得更欢了。

如果说“富豪死于信托,中产死于银行理财,屌丝死于P2P”,作为精算师,我要再加上一句:“全民死于保险理财”。

到底是坑太大容易掉?还是人太傻往里跳?

我姑且先讲几个掉坑的故事,朋友们自己来思考判断。

1

第一个掉坑的故事,发生在我的诸多粉丝朋友身上。

前几天,后台还有一个粉丝问我:

“孙老师,我前几年买了一款保险产品,一年交几万元保费,交款三年后,每三年就可以返还一笔钱,退休以后每年还可以拿到一笔钱。另外还有分红,分红最高档最终能拿回的保证保障,可以达到已交保费的五倍。您觉得这是好的保险产品吗?”

从我几年前开公号开始,这样的疑问每隔几天就会在后台出现一次,版本大同小异,比如到养老时返还,到孩子上学时每年返还,到孩子成人创业时返还等等……关键词都离不开“保本”、“返还”。

这样的产品看起来很美,其实却是典型的保险头号深坑——

高保费、无保障、低收益、保本保息的分红险

此类分红险乃2008年股灾的产物。

前一年乃股市最疯狂的2007年,保险公司兜售了大量的投资连结保险(投连险)。2008年A股从6124点狂跌到1600点,这些投连险也让投保人亏得一塌糊涂,群众对保险公司的信心也消失殆尽。

为了追求业绩,保险公司设计并推出此类分红险,美其名曰“迎合市场”,果然击中客户软肋。

细究此类分红险的几个特点,就知道为何前面有“高保费、无保障、低收益”这样一长串形容词:

第一,对于中产家庭来说,一年保费几万元绝对不菲,占用大量财务资源,此乃保费之高;保险期横跨几十年,如果中途想提前拿回钱,还要损失大量本金!

第二, 保费等于保额,此乃完全无保障;因为保费高昂,投保人以为自己花了很多钱,已经有了充足保障,殊不知完全相反!

第三,所谓保单收益(包含分红和固定返还金),实际在财务现金流分析工具里精算下来,真正的回报比一年定期还低,此乃低收益。

别惊讶,当年我作为精算师为就职公司设计产品时,参照的就是当时的一年定期利率。

保险公司收了大笔保费后,用各种投资手段获取巨额收益(比如举牌万科),但这跟投保人半毛钱关系没有。

还有人笃信香港市场的同类分红险,收益水平比大陆高,以为去香港买同类分红险就可以避免上述问题。

这是个错觉。

香港的同类产品,只是由于金融管制比大陆宽松,收益比国内此类产品高,但依然走不出“高保费,无保障”的怪圈,对于中产家庭来说仍旧然并卵。

以上一句话概括,此类分红险占用大量财务资源、丝毫没有保障,还让家庭形成误区,以为自己买了许多保险,保障充足。

分红险恰恰风靡市场多年,真乃害人不浅第一大坑。

这个坑有多大?有人估计是万亿规模。

2

第二个掉坑的故事发生在我妈身上(没错,我再次“家丑外扬”了)。

几年前,我偶然发现,我妈背着我在银行买了一份“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

拿回来一看,居然是一份趸缴的万能险保单。

我顿时哭笑不得,防不胜防啊!连有一定学历的中产阶级都掉坑,何况老人呢?

“万能险”的名字实在诱人,沾了翻译的光,英文原文是Universal Life Insurance,universal恰好有“万能”的意思。

它可以随时提取账户,不用像分红险一样遭受本金损失。如果买的是期缴万能险,可以买到较高的保障额度,较为灵活。

但银行大量销售的都是趸缴万能险,那就“万万不能”了!

趸缴的万能险是前述“大坑”分红险的升级版本,把不透明的保险公司的分红,变成透明的公布利率,让你看得清清楚楚。

但如果把每个月万能险公布的利率全部拉平,你会发现跟同期的货币基金收益几乎如出一辙。(货币基金是什么收益水平,大家看看各种“宝宝”就知道了)

当年我在就职公司设计万能险时,找的投资渠道就是给某外资银行做同业存款,即把收到的万能险保费存入银行,签订银行同业存款利息水平协议,获利后在扣除保险公司利润、账户管理费后,再把剩余收益返还给客户。

所以,趸缴万能险除了流动性强,还真是“换汤不换药”的坑之所在。

已经掉入上述二坑的朋友们,该拿保单怎么办?理性冷静地做出思考和选择吧。

3

前几天,我们团队一位同事吐槽说,近两个月她接到了三四通来自不同保险公司和银行的营销电话,内容大同小异,但基本说法都是:

“只要您每个月存几百元,划归到指定账户,10年后返还所有交的钱,同时可享受10-20万元不等的意外保障(各家公司的保障金额略有不同)。只需要定期储蓄,不损本金又可以返还,还有意外保障,一举三得。”

同事毕竟在我们团队,对保障较为熟悉,早已对这种坑习以为常,直接呵呵忽略。

返还型意外保障,一年要求投保人交几千甚至接近万元的保费,一存10年,意外保障保额却仅有10-20万元。

这大概是什么概念呢?我举个实例:

意外险保费费率在诸多保险中非常低,假如购买保额为100万元的消费型意外险,一年保费也就只要几百元到一千元不等而已。

把交返还型意外保障的保费,放在银行中定存,从利率中抠出一部分,就足以买到10-20万元的意外保障了。

羊毛出在羊身上,这就是返还型意外保障的实质,只不过这次羊毛被织成了毛衣(这毛衣你还不一定穿得上)。

算起来,你还不如自己买一份100万的消费型意外保障,每年把等同于返还型意外保障保费的钱定存进银行,这不比返还型意外保障的保障高,收益也更高?

这种坑虽不大,但密集轰炸也很烦啊。

4

以上是老坑,再说说互联网时代的“新坑”。

近年来互联网发达,社交关系和同情心在网上也更容易被频繁利用。不知何时起,朋友圈开始互助与众筹信息满天飞。

有名的网络保险互助平台如“ 水滴互助、抗癌公社、e互助、人人互助”等等。不少粉丝看到这类平台后问我:

孙老师,我了解到网上某个互助平台,最低只要交1元,万一得了重疾就可以得到最高10万元封顶的保障。这可不可以参与?

这种互助形式,还真不是新鲜事。

早在公元前2000年,古埃及石匠中就有一种互助基金组织,向每一成员收取会费以支付个别成员死亡后的丧葬费,这被业内看做是保险的古老雏形。

虽然互助会组织筹集了资金,但并没有合适的监管,科学的风控,没有精算师也没有核保员。成员每人交点钱,万一谁家出事了,互助组织就按照当初商定的金额进行一部分的赔款。

随着互助的发展,人越来越“聪明”,越是身体不健康的人越会参与这样的互助,出险概率越高,拿到钱的可能性越大。

于是,参与互助的出发点不是出于对保险的需求,变成了对钱财的贪心,严重违背了保险本质。

最终,互助组织要维持下去,会遭遇巨大挑战。

互联网+互助组织,将会如何发展,如何解决上面的问题,我真的想不明白。

如果要参加互助组织,最好抱着一种平和的助人心态。如果能得到帮助固然是意外惊喜,没有得到帮助就当捐献爱心。

如果你要解决家庭保障的缺口,千万不要依赖“互助”形式,一旦耽误大事将追悔莫及。

再说众筹,一般是在当事人罹患重病后,家人通过某些官方众筹平台向大众求助善款的一种方式。

朋友圈里常见的“我的同事生病了,大家救救他吧!”、“孩子遭遇癌症,帮帮我们!”之类的众筹信息,转发人往往号称与求助人有一定利益相关,为信息的真实性背书。

这种慈善方式无可厚非,但信息真实性一旦经过社交工具扩散,很难核实,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也无法预估筹款是否能圆满解决问题。

我们不妨把问题想深一层:

与其出事后手忙脚乱,为何不一开始就购置好充足的疾病保障,非要等到出了事,才想起临时求助呢?

每个人都肩负责任,既然患病是生命中无法预料、无法避免的事情,责任就对应着一份保障,人一旦出险就会影响家庭财务,这才是需要保障的根本原因。

等到在朋友圈看到救助众筹,才想起自己需要家庭保障时,往往就晚了。

5

大坑年年有,每年都很多。客观上,我们不能奢望它们自动消失。

但好歹我们也是受过教育,积极生活,每天学习以求不被时代淘汰的人,为何还老掉坑里?

本质上是思维出现了误区和盲点。如果不改善和修正,只会反复掉坑。

我总结了几个最容易导致中产阶级掉坑的心态,分享给大家:

第一 | 本末倒置

本末倒置,是掉坑第一核心原因。

最常见的两种情况,一个是颠倒了保障的目的。比如一提到买保险就先想保本、返还、收益,最后才考虑是否真的有保障作用。

另一个是颠倒了保障对象的重要性和顺序。比如许多家庭想到买保险,首先是要保孩子,反而忽略了家庭支柱。

摆脱本末倒置的心态,要从整个家庭的保障需求考虑(如家庭支柱收入、全家的健康医疗开支等需求),更要防止因父爱母爱严重泛滥,忽略了家庭支柱才是家庭财务的基石,孩子并非是家庭财务来源。

一旦家庭支柱的收入中断却又无保障,那才是灭顶之灾!

第二 | 不想看病急着开药

谈起保障,大多人第一个问题就是“哪个公司的产品好?”

所有的关注点全在产品上,根本不从家庭需要何种保障,需要多少保障出发考虑问题。一说到要从家庭财务诊断做起,就退避三舍。

这与生了病去看医生,不听医生诊断直接催促开药,有什么区别呢?

医生不用诊断,就直接开药,什么样的医生能给你开出一副包治百病的药?

只关注药品广告,不管病因,你不掉坑谁掉坑呢。

第三 | 总想一张保单搞定所有问题

当家里许多财务上的需求聚集在一起时,许多人往往就被搅糊涂了。

最典型的情况,莫过于当家庭支柱的保障、孩子的教育金、夫妻的养老金、老人的医疗金等需求都存在的情况。

许多人分不清紧急顺序,被五花八门的产品功能迷惑,干脆期望用一份保险搞定所有问题,进而掉坑。

事实上与保障相比,其它目标虽也重要,但都是延时需求,只有保障需求最为紧迫。

切记——家庭坍塌是瞬间的,而其它目标的达成是漫长的过程。

最后

如果你能耐心看到这里,恭喜你已经成功迈出了构建家庭保障的第一步:绕坑。

下一步,就是要开始思考如何构建家庭保障,计算家庭保障所需,此文就不详细说明了,绝对干货,绝对实用(笑)。

作为一个精算师,不仅和昔日的行业“唱反调”、还“自曝家丑”。如此辛苦码字,反复呼吁,只为无人掉坑。

标签: 保费  家庭  收益  万元  意外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hunanyuer.com/news/jyzx/462715.html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06-2022 湖南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39114号-3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hunanyuer#qq.com (请把#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