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最后更新:24-03-25 12:00:45
“你妈妈不要你了”是我们民族集体对孩子的恶毒。
痛苦的回忆在一瞬间如潮水般回溯,时间过去再久,也无法冲刷掉当时在我们心底留下的痛苦印记。
“叫爸爸,这钱就给你。”“你不是你父母亲生的诶。”
“你妈妈不要你了哦。”“你妈妈生了小弟弟就不要你了。”“如果你爸妈离婚,你跟谁过?”那些成年人,也会故意拿走你的玩具,或者拿你很久之前的糗事当笑料,甚至笑话你身体上哪怕最细微的缺陷,然后在你的哭声里,开怀大笑。
“我逗你玩儿呢!”
这句话,和孔乙己的“窃书不能算偷”一样荒诞苍白得可笑。
一个“逗”字,掩盖了太多成年人对我们做过的残忍的事。
希望能通过他,
弥补你们心底那个小孩的伤痕累累的心。
同时,
也想借此唤起已为人父母的你们的这段童年记忆,
然后,在“中国式羞辱”面前挺身而出,
保护孩子们。
我所熟悉的中国家庭故事里,哭,像是一种罪过。家长对孩子,孩子对家长,夫妻间,都有一种逻辑:你哭,就等于我做的不够好。所以,我们都要求对方不哭。如对方哭,健康一些的人会焦虑地自责,不健康的人会暴怒。
我们不试着去抱慰对方,而是希望对方停下来不哭,至少要哭的人给一个解释。
特别是孩子的哭。本来孩子的心是最纯净的,哭的原因最容易找到,也最容易安抚,但太多中国父母对孩子哭泣的态度,达到了变态的地步。
我老家的农村,甚至有一个传说:长齐牙口的孩子,如果经常夜哭,就会带来灾难。所以,一旦发生这种事情,他们不会想着去理解孩子,而是打骂孩子,逼迫孩子不哭,甚至去找巫婆。最近知道广东这边也有此说法。
听到最夸张的故事,是一个大家族,如孩子哭,大人就把孩子按倒,掰开牙,塞一把盐到孩子嘴里。再关上孩子嘴巴,逼问:“你还哭不哭!”如孩子摇头示意不敢,才将孩子放开。
这是对孩子何等残酷的虐待!
这样做的逻辑都是,我们不去理解对方的感受,不去了解对方到底发生了什么,而只寻求表面上的没事。
三位网友讲了三个残酷的故事:
昨天在电梯里看见,一个5、6岁的孩子喊妈妈帮忙把牛奶盒子打开,央求了好久,妈妈接过来打开自己喝了,孩子“哇”的就哭了。
妈妈跟旁边的人哈哈大笑,觉得是在逗孩子好玩。为什么成人总是喜欢辜负孩子对我们毫不设防的信任?
“逗”小孩,有个极端的真实案例 ——
有个小孩的父母常年在外工作,一群大人拿孩子开玩笑:“你爸妈不要你了,再也不回来了”,那孩子一听就哭了说“不是的!”但那些大人一起起哄说“就是不要你了”,孩子哭着跑了。
后来天天跑到码头等船,一开始大家不在意,但后来发现小孩精神不正常了。
小时候读幼儿园之前,妈妈上班就把我锁家里,我每天坐在阳台上。
以前的阳台是栏杆式的,我就坐在栏杆边上,腿伸出去,手扶着栏杆,唉唉的哭着要妈妈。
这件事一直被爸妈拿来当笑话讲,学我的口气说“妈妈要我”。
类似的故事比比皆是,只怕每个中国孩子成长中都经历过,这让我禁不住想:把残酷的事情当成笑话看,也算中国特色吗?
特别是,这种事最容易发生在父母与孩子间,多少人有这样的经历 —— 你觉得最受伤和最屈辱的事情,一直被父母当笑话讲。
我自己的理解是,中国广泛存在的“逗”小孩,就是把心灵仍然敞开而单纯敏感的孩子,弄得和成年人一样绝望、粗糙而鄙俗。
既不让孩子哭,又喜欢“逗”孩子,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看,该是何等奇异的中国特色啊!
在这种特色构成的看似平常但其实无比诡异的氛围笼罩下,我们这个社会实在没有资格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首届尿道修复重建学术研讨会,尿道修复重建医学培训班成功举行 由于在整个社会下工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已经为人类带来了很
2024山东纪念币纪念钞中国农业银行发行余量 2024年1月15日年贺岁纪念钞预约兑换数量统计表 2024烟台高新区预防接种门诊服务地址调整须知 儿童玩具的10大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