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6小时,80多人,3000多个沙袋!留村的多是老人,他们深夜铺设“护村堡垒” | 杭州各地迎“汛”而上

来源: 最后更新:24-06-25 11:05:56

导读:6小时,80多人,3000多个沙袋!留村的多是老人,他们深夜铺设“护村堡垒” | 杭州各地迎“汛”而上,洪水,堤坝,沟渠,河堤,沙袋,防汛,老人

连日来,多地发布暴雨预警,杭州正全力应对汛情考验。

汛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责任。

防汛对各地各部门来说,是一场大考,既考验防灾救灾体系和应急管理能力,也考验责任担当和为民情怀。

面对汛情,凝聚力量是主流媒体的重要职责。

橙柿互动和杭州13个区、县(市)融媒体中心,190多个乡镇(街道)微融圈一起直击前方汛情,形成信息互补,实现多态融合,共同打好防汛攻坚战

河水差点倒灌

下涯镇大洲溪筑起100多米的“临时堤坝”

受新安江水库泄洪以及短时强降雨影响,建德市下涯镇主要河道大洲溪水位持续上涨。

昨天下午,在大洲溪水位较低处,水位和堤岸差不多还有60厘米的落差。堤岸上,几十名防汛工作人员合力堆起了一道100多米长的“临时堤坝”,防止河水进一步倒灌集镇。


村民建“临时堤坝”

在这100多米的“临时堤坝”内,有图书馆,也有婴幼儿服务教育中心。

“还要密切关注泄洪情况。”下涯镇相关负责人再三嘱咐现场的工作人员。

60岁的徐建兵正在装沙,他是下涯村的村民,做过工程。2020年7月,他也参加过抗洪。

这一次,徐建兵接到的任务是组织人员来抗洪。昨天早上8点不到,一接到通知,他就开始“遥控”喊人了,不到1个小时,下涯村加上邻村的40多位村民,都到了现场。

“一个电话,都来了,都是自发来的。我叫了他,他又叫了其他人来。”徐建兵说,大家都很积极。

由于沙子堆在堤岸6公里之外的地方,他还“摇”来了两辆拖拉机。

拖拉机把沙子运到路口后卸下,再由工友们挑一段路,徐建兵就和工友们开始装沙、封口,一包包扛到堤坝旁。

沙袋和沙袋之间有缝隙,所以在垒堤坝前,需要先铺上一层薄膜,压上沙袋后,再用薄膜把沙袋裹起来。

“薄膜就是大棚用的那种。”徐建兵掀开薄膜给我们看,一共裹了4层。

尽管穿着雨衣,戴着安全帽,徐建兵和工友们还是全身湿透了,脸上都是水。

“里面是汗,外面是雨。”一位工友抹了一把脸上的水,笑着说。

“晚上我们轮流值班,接下来几天,都要密切关注着汛情。”说完,徐建兵给工友们排好了班。如果新安江水库再次九孔全开泄洪,就要筑起800多米的“临时堤坝”。

昨天17点30分,下涯镇的雨越下越大。为了增加“临时堤坝”的牢固性,工友们在沙包后面架上了钢管和木板。

6小时,80多人,3000多个沙袋

他们在於潜镇垒起了60米的“护村堡垒”

昨天凌晨1点,临安区於潜镇凌口桥村民兵应急分队队长张军才回到家,晚饭都没来得及吃一口,简单冲洗掉身上的雨水、泥水和汗水,就倒头睡去。昨天,他在河堤垒了6个小时的堤坝,还兼着巡河的任务。

和张军一起在河堤冒雨垒筑“护村堡垒”的还有80多人。他们中,有於潜镇的村民、民兵、村镇干部,还有临安区水利局专家。

他们,因一通求助电话而“集结”。

“是指挥部吗?我们村河堤出现险情!请求支援!”

前天傍晚,临安区於潜镇防汛指挥部接到一通急切的求援电话,受持续降雨影响,於潜镇铜山村太阳溪部分河堤在河水的冲刷下出现裂隙,存在冲塌隐患。

铜山村人不多,留在村里的多是老人,人手十分吃紧。

收到请求后,於潜镇防汛指挥部一方面立即联系临安区水利水电局、天目溪流域管理所请求支援,另一方面抽调自由、昔口、南山、凌口桥和绍鲁5个村的民兵应急分队共12名队员奔赴铜山村进行支援。

前天傍晚6点,临安区水利水电局、天目溪流域管理所专家带着沙袋、手电筒等物资赶到现场。经过现场会商,决定修筑二道围堰阻断河水。

当时,太阳溪水势滔滔,如果冲破裂隙口,高位水流就将倒灌进地势较低的农田,甚至漫进村民家中。

5个村的民兵应急分队和铜山村党员干部组成的抢险队伍立即行动,进行填堵加高作业。他们装沙绑扎、传递沙袋,组成了一条强有力的“输送带”,并与挖机密切配合,加快防洪加固进度。


村民们深夜填装沙袋

张军是退伍军人,曾参加过抗洪抢险,总是冲在灌沙袋、垒堤坝的第一线。

6个小时,80多人装填沙袋3000多个,终于铺设出了一条长约60米的沙袋“堡垒”,稳住了汛情。

昨天凌晨0时许,当张军和他的民兵队友们下堤坝时,第二批民兵又赶了过来,继续加固。

“上铜山这段堤坝后边就是村庄,一旦出现垮塌,洪水将直接淹没整个村子。”张军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於潜镇30个村,只要有一个村遇到危机,周围的兄弟村都会施以援手,义不容辞。

“下一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我们将继续落实落细应急避险转移措施,加强应急准备、科学抢险救援等举措,严密防范应对本轮强降水危害,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於潜镇相关负责人说。


交警清理滚落路边的山石

“水过不去,就会冲到路面上了”

他跳下水渠,清理堵塞的涵洞

6月20日清晨,桐庐县百江镇下起暴雨,后河村党支部书记吴立鑫一夜没睡。

“当时下了一夜的雨,我们连夜值班巡逻,发现已经出现了塌方、山体滑坡等情况。”吴立鑫回忆,20日早上,雨突然变得特别大,8点左右,他和村党员干部在巡查时,发现不少村民家中进了水,部分道路塌方、涵洞被堵塞。

后河村下辖6个自然村,村中有3条坞,部分自然村就分散在这几条坞中,还住着不少老人。吴立鑫立刻组织后河村党员干部,安全转移村民。

汛情给当地的农户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6月21日早上,吴立鑫去看望邵向琴,她是百江镇联谊家庭农场主,蔬菜基地里种着茄子、丝瓜、辣椒、玉米等。

洪水稍微退去后,有些高地、农田露出水面,吴立鑫马上召集几个党员干部一起对受损的蔬菜进行扶正或重种。“能救一点是一点,想把她的损失降到最低。”

6月22日下午,为了防止山上水流对农户造成进一步的影响,吴立鑫跳下水渠,对堵塞的涵洞进行了清理,确保水流顺畅。“如果不清理,水过不去,就会冲到路面上了。这两天,我们会抓紧把涵洞都给清理了。”他说。


村干部清理涵洞

吴立鑫和村里几名党员干部建立了两班倒上班制,时刻注意洪水的情况,“万一水又涨起来,我们就要马上动员转移”。

“目前,水势已经小了很多。我们会尽快摸排所有点位,做好梳理,抓紧进行抢修工作。”他说。

一要看,二要听

“百米一人”,24小时不间断巡塘查险

6月23日16时15分,东苕溪瓶窑站水位达到警戒水位5.66米,苕溪发生今年第一场编号洪水。余杭区随即启动了西险大塘、南北湖围堤“百米一人”巡塘工作,全区1200多名巡塘人员“上岗”,24小时巡塘查险,筑牢防汛“铜墙铁壁”。

昨天16时,小雨,杭州西北郊的张堰村旁,东苕溪水位降下来了。塘堤上,还能见到身穿红马甲志愿服的巡塘查险人员。巡塘员陈超一路走一路看,“巡塘,一要看,看水位、看浑浊,看有无塌方、管道涌水;二要听,听漏水声响”。

张堰村坐落在东苕溪北岸,地势低洼,三面环水,塘堤超过5.5公里,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共1700多人。

“得趁着雨停,把村里塘田沟渠疏通,水稻秧苗和茭白经不得长时间浸泡。” 昨天一早,张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主任万永就组织安排好了新的排涝工作。水稻和茭白,是张堰村的主要经济作物,以水稻优质高产出名,张堰茭白占据杭城市场70%以上。

前天下午,接到巡塘指令后,万永马上组织村两委开会,调度调配,安排相应工作。村民小组组长、党员、志愿者60余人参与到巡塘查险中,24小时不间断,6小时一个班次,分批次巡塘。万永给大家做动员,再三强调一定要注意安全,有情况及时汇报。

“6月23日夜里,雨收住了,水位开始下降。”万永说,“但愿接下来几天没有大雨了。”

海拔最高的安置点

6月21日11时-24日11时,淳安县瑶山乡全乡面雨量146.1毫米,加之20日-21日的短时200余毫米的大量降雨,瑶山乡山体水分饱和,截至目前,瑶山乡受损河堤2.6公里、道路1.59公里、房屋受损10处。

瑶山乡天坪村是淳安县海拔最高的行政村之一,平均海拔在900米以上,最高点牵牛岗海拔超过1400米。


老人被安置

经前期的风险等级评估,天坪村有2个地质灾害点、3个风险隐患点。

天坪村在村委楼设置了避灾安置点,在瑶山乡中心小学设置了临时安置点。连日来,天坪村党支部书记唐建鹏紧盯雨情,排查隐患,组织安排转移人员。

考虑到村民可能由于转移匆忙,忘带生活用品,唐建鹏和村委干部购买了生活用品,送到了安置点。

截至目前,瑶山乡累计转移176户319人,未发生一起因汛情导致的人员伤亡情况。

一个村,就是一家人

龙门坎村村民们自发清理沟渠

6月23日凌晨3时许,一阵雷声把孙大龙吵醒,紧接着,暴雨如注。

孙大龙的困意一下子消散了,他急忙爬起来,套上雨衣、雨靴,带着手电筒走出家门。当时,暴雨从山上的茶园冲下了不少树枝。

龙门坎村位于西湖区转塘街道,是龙井茶产区,有1500亩茶园。每年春茶季,茶农们都会修剪茶树。剪下的树枝不用清理,时间会把它们变成茶树的肥料。

村子三面环山,山上有十几条300多米长的排水沟,山脚分布着608户人家。每年的6月中下旬,为了应对强势雨季,龙门坎村都会提前做准备,清理沟渠里的柴草枯枝,防止下游堵塞形成倒灌。

一周前,村里的15位工作人员组成应急队伍,在河道沟渠清理出了许多垃圾。


工作人员在河道沟渠清理垃圾

孙大龙绕着村子走了好几圈,发现各条沟渠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堵塞,开始发愁。

必须马上清沟!

“全体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上岗到位,到各网格巡查,有问题及时上报解决!”前天早上6点,他在工作群里发了这样一条微信。十几分钟后,14位身着雨衣、雨靴的工作人员到达各自片区,开始清理沟渠。

这时,许多身穿雨衣的村民也站了出来,自发加入应急队伍,主动帮忙清理家附近沟渠的垃圾。

“和尚坞水沟有点堵,大量降雨溪水已经漫过路面,需要清理。”

“后山发生小型滑坡,几棵根不深的茶树被冲下去了。”

不断有村民反馈险情。

应急队员们一铲一铲挖沟,一点一点清理,一个一个疏通。在长达7个多小时的努力下,村里的沟渠都通畅了。

“虽然雨很大,很辛苦,但能为村里也是为自家出一分力,很值得。”村民孙大勤是自发清沟的一分子。

“排水沟渠通畅了,村民家中就不会进水。”清沟工作人员葛如华歇不下来,刚清完手头点位,便立刻前往下一个点位。

看到村民们都自发来帮忙,他说:“一个村,就是一家人。”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 记者 周涛 濮小燕 王斐帆 邵婷 刘抗 韩晨柯

通讯员 白洋 陈鑫 方远明 王宇锋 蔡美兰 方玫懿 斯剑波 潘一笑

章安东 毛珮瑶 谢雯艳

标签: 洪水  堤坝  沟渠  河堤  沙袋  防汛  老人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hunanyuer.com/news/jiaodian/466820.html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06-2022 湖南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39114号-3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hunanyuer#qq.com (请把#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