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他是中国天才科学家 他是中国天才科学家的英文

来源: 最后更新:24-06-22 06:05:02

导读:天才科学家(他是中国天才科学家)1999年9月,在“两弹一星”表彰大会上,国家授予钱三强、郭永怀、邓稼先等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和他们一起被表彰的还有一个“陌生人”。他是钱三强的挚友、邓稼先的老师、

天才科学家(他是中国天才科学家)

1999年9月,在“两弹一星”表彰大会上,国家授予钱三强、郭永怀、邓稼先等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和他们一起被表彰的还有一个“陌生人”。

他是钱三强的挚友、邓稼先的老师、郭永怀的亲密战友、我国最牛的科学家——王淦昌。

一个,你可能都不认识的名字。

天才科学家(他是中国天才科学家)

自1895年“诺贝尔奖”成立以来,“诺贝尔物理学奖”便几乎是全世界所有科学家都期望得到的一项荣誉。

能得一次奖,便足以青史留名。而王淦昌差点获得了3次,更重要的是第3次还是他主动放弃的。

【1】

1907年,清朝晚期,王淦昌出生在江苏常熟枫塘湾,一个人数不多的小村子。

在他4岁的时候父亲意外去世,13岁时母亲因为过度劳累,患上肺病也离开了他。

失去双亲,外婆怕没人照顾他,想给他娶个媳妇,就这样,刚刚13岁的王淦昌结婚了。

天才科学家(他是中国天才科学家)

青年王淦昌

妻子吴月琴比王淦昌大4岁,成婚后一心一意照顾王淦昌,日子如果这样正常过下去,应该就没有日后那一声惊动全球的巨响。

上小学时,王淦昌就着迷于解数学难题,中学时,就自学了大学一年级的微积分课程。

他的才学,妻子都看在眼里,吴月琴文化不高,却知道不能耽误王淦昌的学业。

在妻子的支持下,外加天赋异禀,1925年,18岁的王淦昌,顺利考入清华大学,成为第一届大学生。

清华大学的设备条件在当时的中国是最先进的,这也为王淦昌提供了科研成功的肥沃土壤,让他的才能发挥到淋漓尽致。

然而,王淦昌的大学时代,是中国最苦难的时候,列强肆虐、民不聊生,王淦昌亲眼目睹列强肆意侵犯国土、侵略者任意欺凌同胞、和他一起请愿游行的同学倒在血泊中。

面对这一切,王淦昌愤怒地握紧拳头却无处伸张正义,他的老师叶企孙激动的对他说:

你明白自己的使命吗?只有国家强盛,才不会被人挨打!只有科学才能拯救我们的国家!

天才科学家(他是中国天才科学家)

叶企孙

自此用毕生所学,以科学救国的信念便在王淦昌心中扎了根。

【2】

1930年,王淦昌从清华大学毕业,为了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他考取前往德国柏林大学深造的名额,开启他科学救国之路。

王淦昌柏林大学的导师是20世纪世界物理学三大女杰之一的迈特纳。

她是柏林大学第一位女教授,曾被爱因斯坦称为“天赋高于居里夫人”的女物理学家。

迈特纳是个工作狂,她没想到王淦昌工作起来更是不要命,经常因为做实验忘记时间,而被锁在实验室里。

作为迈特纳教授唯一的中国学生,王淦昌严谨的科学态度,让人咂舌的聪明大脑,让迈特纳特别欣赏他。

天才科学家(他是中国天才科学家)

迈特纳

在柏林大学学习的4年,王淦昌在迈特纳的指导下,发表很多有影响力的论文,在物理学界引起很大反响。

说迈特纳是王淦昌通向更高科学殿堂的良师,一点不为过。

如果迈特纳能一直保持对王淦昌的信任和赞许,他就不会错过第一次获得诺贝尔奖的机会。

当时的很多科学家都在全力寻找中子(一种原子能),有人断言,谁能最先发现中子,就一定可以获得诺贝尔奖。

在柏林大学时,王淦昌参加了一个学术讨论会,思想碰撞过程中,他突然发现一个测量中子的新思路。

他激动的跑回学校告诉迈特纳,但迈特纳只是不在意地看着他笑了笑,觉得王淦昌在痴人说梦,王淦昌多次向导师建议,依然无果。

天才科学家(他是中国天才科学家)

青年王淦昌

两年后,剑桥大学的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因此获得193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而他采用的实验方法,正是王淦昌向迈特纳建议的方法。

迈特尔并没有向王淦昌道歉,只是将这次错失归结为“运气不佳”。

王淦昌不相信只是运气的原因。

1934年,他放弃导师的挽留,毅然回到满目疮痍的祖国,成为浙江大学最年轻的教授。

天才科学家(他是中国天才科学家)

浙江大学

回国后,王淦昌在艰苦的实验条件下,依然坚持自己的科研方向,遗憾的是彼时国内没有先进的设备能让他完成科学实验,他只好用稿纸推算,并写下《关于探测中微子的一个建议》的论文。

文中对中微子的探寻方法的披露,在世界物理学界投下一颗重磅百思特网炸弹。

数年后,美国科学家莱茵斯通过王淦昌论文的方法,率先发现中微子的存在,并获得当年诺贝尔奖,王淦再一次与诺贝尔失之交臂。

天才科学家(他是中国天才科学家)

诺贝尔颁奖现场

两次错过诺贝尔奖,常人可能会无法接受,但王淦昌并没有太在意,他始终觉得用科学让国家变得更强大,才是自己最重要的事。

1956年,王淦昌作为中国代表,前往苏联参加社会主义国家原子核的研究,并留在研究所做研究员。

3年后,经过反复实验验证,王淦昌领导的物理小组在4万张照片中,发现反西格玛负超子,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发现该粒子的存在。

这一技术运用在和平年代,会对工农业生产、医疗卫生、科学技术有重大意义。

天才科学家(他是中国天才科学家)

王淦昌(中)

很多科学家都认为,以王淦昌的创造力,在这个领域继续研究下去,很快会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然而,王淦昌却主动放弃了这个能让自己扬名立万的机会,因为他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

【3】

50年代,各国的科学较量日益显著,中国急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巩固国际地位。

1959年,苏联为了阻止中国在原子弹方面的发展,单方面撕毁和中国的合作协议,撤走所有在华原子弹研制专家,还放出狂言:

没有苏联的支持,中国20年也研制不出原子弹。

这时,远在苏联的王淦昌,接到祖国的回国密电,立即放下冲刺诺贝尔的科研成果,火速回国,接受秘密任务——参与制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天才科学家(他是中国天才科学家)

苏联援华专家

这项任务需要告别妻儿、绝对保密、并放弃现在的研究方向,从头开始。已经年过半百的王淦昌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并宣誓:我愿以身许国!

从此,世界物理学界再没有他发表的论文,国际学术交流会上也没有出现他的身影。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有力竞争者王淦昌消失了,一位名叫“王京”的老头出现在荒凉的西北沙漠中,为国“秘战”!

天才科学家(他是中国天才科学家)

王淦昌在大西北(左一为王淦昌)

王淦昌听从组织安排,放弃了自己擅长领域,还隐藏自己真实姓名,离开妻子和年幼的孩子,整整17年“有家难归”。

当时我国原子弹研究基础为零,54岁的王淦昌在大西北恶劣的条件下,带领无数科研工作者,昼夜不分地进行实验。

他学习能力很强,凭借着自己过硬的科研能力,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问世过程中,攻克了无数关键技术难题。

天才科学家(他是中国天才科学家)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1964年,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

一声巨响在华夏大地罗布泊震惊全球——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消息一出,美国白宫乱成一团,这声巨响比他们预期的提前好几年,中国科学家用行动打了美国一个措手不及。

随后,我国科研方面的好消息一直不断:氢弹、核电站……

天才科学家(他是中国天才科学家)

王淦昌

而每一个好消息的背后,都有一个瘦小的身躯。

1978年,恢复身份的王淦昌回到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国家委以重任,这一年,他已经71岁高龄。

直到消息被公开,人们才知道,这个话语不多的小老头“王京”竟然就是消失十余年之久的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王淦昌!

【4】

王淦昌一生许国、心中无悔,却对妻子和五个儿女心怀愧疚。

他取得世界瞩目的成绩背后,妻子吴月琴是最大的功臣。

王淦昌双亲早逝,妻子就是他此生最亲的人,两人相濡以沫走过78载,虽聚少离多,却情深义重。

吴月琴婚后追随王淦昌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却总能将日子打理得井井有条,从无半句埋怨。

天才科学家(他是中国天才科学家)

当年王淦昌考取公费留学时,就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在家里亲人都反对他前往的情况下,妻子却理解支持他去求学,也成就了日后王淦昌的成功。

对于丈夫的事业,吴月琴从不发问,就连他无可奉告“消失”不见的17年间,吴月琴只能通过信件才能得知丈夫是否“活着”,除了担心没有任何的怨言。

她理解王淦昌,知道丈夫是为国家在做大事,而她则用心将他们的五个儿女培养成才,做好他坚实的后盾。

王淦昌晚年时期还一直坚持在科研一线,但他卸任很多重要职务,因为他要用更多的时间陪伴老伴吴月琴。

两位经历过无数磨难的老人,终于在和平年代里,静下心享受二人世界的欢乐。

天才科学家(他是中国天才科学家)

王淦昌和妻子吴月琴

1997年,王淦昌90岁,身体却依旧硬朗,每天饭后散步是他的必修课。

这天,如往常外出散步时,他被一辆飞驰而过的自行车撞倒,围观的人很多,却无人上前扶起百思特网他。

这次意外,让王淦昌腿骨骨折,住院三个月。

时至今日撞人者还未能找到,撞人者的动机依然成谜。

次年,吴月琴也因摔倒住院,王淦昌放心不下,天天都去看望她。

他年龄大了,不能亲手照顾老伴,唯一能做的就是拖着不灵便的腿脚,早早赶去医院,陪妻子说说话。

半年后,吴月琴病逝,王王淦昌悲痛万分,一病不起,在1998年12月10日追随妻子而去,享年91岁。

【5】

王淦昌一生戎马,为国效力,却在晚年意外离世,他的离去是世界物理学界的巨大损失,更是中国核武器研究事业的遗憾。

王淦昌去世后,按照他的遗愿,他的骨灰埋葬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花园里。

他说他想在这里看到年轻一代的科学家,为国家强大而不断创造出的科研奇迹。

在他去世的第4年,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用他的名字命名一颗小行星为“王淦昌星”,这是世界对他的认可。

天才科学家(他是中国天才科学家)

王淦昌雕像

王淦昌像一束光,为中国核事业照亮了前路,生命最后一刻,他在病床上双手合十,还在拜托同事们完成他未完成的科学实验。

他的名字鲜为人知,但他却用一生诠释了对祖国的那句誓言——“我愿以身许国”!

昔日,王淦昌为中国的崛起奉献终身;今日,我们将百思特网踏着功勋的足迹,心怀敬意、奋发向上、报效国家!

标签: [db:关键词]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hunanyuer.com/news/jiaodian/466148.html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06-2022 湖南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39114号-3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hunanyuer#qq.com (请把#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