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加拿大生孩子】加拿大生孩子国籍、政策、利弊分析

来源: 最后更新:24-05-13 06:18:28

导读: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孕妈选择赴海外孕产,让自己的宝宝赢在起跑线上。可能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孕妈选择赴海外孕产,让自己的宝宝赢在起跑线上。可能她们所看重的是那些国家的优惠政策,医疗水平和条件,教育理念等等因素。

俗话说得好“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凡事都有两面性有利必有弊,所以,选择海外孕产的家庭一定要做好准备和调查工作。加拿大因环境气候和福利的原因而受到很多有条件家庭的青睐,让我们一起走进加拿大,了解加拿大生孩子国籍、政策、利弊分析。

加拿大生孩子国籍、政策、利弊分析

加拿大生孩子国籍、政策、利弊分析

一、加拿大生孩子的好处

出生即有加拿大身份,父母也可移民

加拿大宝宝一出生即可申请成为加拿大公民身份, 享有公民权利;年满18岁,父母可以申请依亲,拥有永久绿卡,无需等待配额。并享有政府优越的社会福利,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高教学质量和丰富的教育资源

据最新的调查显示,加拿大的教育质量全球第二,并有多所世界名校;法双语教育也是举世闻名,并提供13年免费教育。宝宝在加拿大上大学,拥有本国学生92%的名额资源;拥有加拿大国籍,能轻松进入其他世界一流学府;可以申请助学贷款,比自费留学生省上百万人民币;即便是在中国上学,以留学生、华侨身份能获得很多优先政策;  

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

加拿大的社会福利措施十分完善,加拿大社会福利政策也很诱人:终身医疗,完全免费的从小学到高中的教育,牛奶金,优厚的社会福利金、老年养老金等。

终身免费医疗

加拿大实行全民的公费医疗,只要住进医院,一切费用都由政府承担,包括吃饭、护理等等。妇女从怀孕开始的检查身体到孩子出生,一切费用都由政府支出。

多元文化与舒适的环境,理想的居住地

由于加拿大在教育普及程度、人均寿命、国民收入和综合生活质量方面排名均为世界前列,而且加拿大有丰富的淡水资源、人口密度舒适、暴力犯罪率低、完善的医疗保健体系,联合国多次将加拿大评选为人类最适宜居住国家。

200多个国家免签证

虽然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中国实行开放,但是签证仍然是中国人国际出行的最大障碍。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增加,思想的开阔,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倾向于出国旅游。而当你拥有了加拿大护照,就意味着可以不需签证,就能通行全世界200多個国家,玩转地球。

让二胎名正言顺,给未婚妈妈一个出路

去加拿大生孩子还有一个理由,那就是想生几胎就生几胎,不需为国内昂贵的罚款而担心;再者,未婚妈妈也可以舒心的待产,不用看周围人的眼色、家人的不理解。在加拿大,人们对于孕妇的态度非常宽容,每一个孕妇都是伟大的。

加拿大生孩子国籍、政策、利弊分析

加拿大生孩子弊端

如果不上户口,在国内上公立学校需要交借读费

加拿大国籍的宝宝在没有上户口的情况下,在国内上部分公立学校就需要支付借读费了。在幼儿园阶段,外籍的小朋友和中国小朋友一样的收费,一样的待遇,没有特殊情况。小学开始到高中毕业,外籍学子如果在国内公立学校的话,在部分城市是需要借读费的,上海、杭州、南京等,不过具体情况还是按照实际而定,政策也在变化更新中。如果家庭经济宽裕,完全能够让小孩上国际学校,这种学校不一定有钱就能上的,也就无所谓借读费的情况。

每5年需到加拿大更换证件

如果是上了中国户口的加宝,最好是每2年给宝宝更换中国旅行证,如果是不上中国户口的加宝,那就不用每2年换旅行证了,只要跟着护照走,每5年回去一次加拿大给宝宝换证就能够了哦!非常建议孕妈妈,不要贪图省事就国内的加拿大大使馆更换宝宝的护照,这样会对自己未来再签通过率有干扰哦,因为被会发现当初旅游签证去加拿大生小孩,移民倾向明显,被拒几率高。

小编的话: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在异地他乡生子,为的就是拥有他国的国家福利和政治优势,说白了就是想孩子一出生就拥有双生图籍,就比普通的孩子们起跑点高。但是,一旦你选择了这条路,其中这些光鲜背后肯定会隐藏着一些弊端,所以,在做出选择时最好事先了解清楚的比较好。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hunanyuer.com/news/jiaodian/453477.html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06-2022 湖南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39114号-3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hunanyuer#qq.com (请把#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