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美对华科技遏制打压暴露“发展不自信”

来源: 最后更新:23-09-25 09:10:11

导读:美对华科技遏制打压暴露“发展不自信”,美国,国家安全,霸权主义,超级大国,遏制打压

来源:环球网

美国惯用各种手段收割打压与“美国优先”不符的国家,热衷于利用其长期攒积下的国际影响力在高科技领域大搞技术封锁、垄断打压,并通过科技、知识产权优势破坏、抑制其他国家发展,妄图不断巩固、延续其霸权地位。近年来中国的发展令人瞩目,却也使得美西方对自己的霸权地位忧心忡忡,不断炮制“中国威胁论”抹黑中国,试图挑拨并联合多国在舆论和科技等多个领域围堵中国,这正是其“发展不自信”的表现。


美国总统拜登

美国依靠技术优势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频频开展网络攻击和窃密活动。2022年,北京奇安盘古实验室和360公司先后披露美国利用网络武器对包括中国、俄罗斯在内的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进行黑客攻击活动,针对行业龙头、政府、大学、医疗和科研等重要领域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攻击、窃取活动,攻击次数更是数不胜数。2022年,美国国家安全局(NSA)下属“特定入侵行动办公室”(TAO)对西北工业大学的攻击中曾使用超40种NSA专属网络攻击武器,窃取超140GB数据。2023年7月25日,武汉市地震监测中心遭遇网络袭击,调查发现该袭击源自符合美国情报机构特征的后门恶意软件。美国此类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中国及世界各国的国家安全与网络空间主权,更将自身塑造为世界安全公敌,为各国深恶痛绝。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自诩为“世界灯塔”,却利用先进技术行窃贼之道,已完全沦为“世界窃贼”,不免让人质疑美国究竟是靠自身的“高水准”体系在发展,还是在靠“偷窃”发家。

在对华竞争中,“小院高墙”式围堵封锁已然成为美国遏制中国发展的重头戏。为阻止中国科技发展,美国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将各类科学技术和产业发展政治化、意识形态化。2023年8月9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关于处理美国在受关切国家的某些国家安全技术和产品领域的投资的行政令》,限制美国主体(包括所有美国企业和自然人)对中国(包括港澳地区)半导体和微电子、量子信息、人工智能三大领域的投资。2022年8月9日,拜登政府出台的《芯片和科学法案》在吸引企业的同时限制企业在华经贸与投资,随后限制英伟达与AMD向中国出口尖端芯片。此外,美国不断煽动、蛊惑日本、荷兰等国对华施行芯片等相关设备的出口限制,构建所谓的“同盟小圈子”,在联合打造技术壁垒对抗中国的同时,将其他国家推向对垒一线作为对华竞争的牺牲品。自2018年起,美国缩短了部分高科技专业留美中国学生签证有效期,大规模排查、打压和排挤在美华人科研群体,妄图以限制留学华人群体的发展遏制中国科技进步。技术封锁已成为美国继经济贸易对抗后的又一重要遏华手段。

美方自身明白,在中美差距日渐缩小下暴露的不仅是中国发展的勃勃生机,更是美式霸权发展模式的穷途末路。如果美国的发展是迎合历史潮流、符合发展规律的,为何还需要担心中国的不断赶超?巧取豪夺、技术封锁非但不能解决美国“发展不自信”问题,更是在为其量身定做“闭关锁国”的枷锁,最终必将自食其果。美国不仅不自省,不着力解决自身内部的分裂和歧视等问题以维持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其国内众多企业的经营发展权利,反而以“中国威胁论”为噱头掩盖国内的千疮百孔,强行将国内矛盾转移到对华竞争上,将众多国家、企业的经济利益作为赌注,对华开展恶性竞争。须知,在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下,国家之间休戚与共,强行脱钩、孤立封锁只会导致两败俱伤。

饱尝霸权福利的美国已然习惯“美国优先”规则。一方面,美方运用着自身的科技优势疯狂打压他国,在网络领域窃取成瘾,利用自身网络技术不断攻击、窃密他国;另一方面,又打着“科学无国界”“平等”的幌子要求他国共享科技资源,不遗余力地制裁不愿任其宰割的国家。美国热衷于技术封锁无非是对自身发展的不够自信,进而拉帮结派搞技术封锁和技术霸凌,用尽浑身解数维护其霸权福利。

肆意侵犯他国主权、打压他国不会延续美国霸权的命数,只会加速其失道寡助。中国的发展及成就足以让美国等西方国家明白,发展不一定需要通过对别国压榨、制裁,遵循和平发展、良性竞争的道路,将“蛋糕”做大做好远胜于份额抢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全世界稳定发展的希望蓝图。对华遏制打压找不回发展信心,霸权主义道路绝无出路。希望美国迷途知返,尊重他国发展和安全问题,正视并解决自身内部矛盾,以正面积极的形象参与世界秩序构建和维护,一起创造和平相处、和而不同、和合共生的大同世界。(韩旭)

延伸阅读:

美军一把手换人 美媒:他一直在筹划如何应对"中国威胁"

9月20日,在经过长时间延宕之后,美参议院最终批准了对查尔斯·昆顿·布朗担任下一任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任命。作为一名非洲裔出身的四星将军,布朗能够出任美军现役最高职务备受关注。有观点认为,布朗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与其作为大国竞争战略的忠实拥趸和坚定执行者密不可分,曾担任太平洋空军司令部司令的履历对他的升迁起到关键加分作用。专家认为,布朗接任后,在推行美国印太战略、加强对华战略围堵方面,可能将沿着现行轨道加速前进。



美国总统拜登提名布朗(右)为下一任参联会主席

创美军史多个“首次”,有多段亚太服役履历

据美媒报道,美国参议院最终以83票赞成、11票反对的结果通过对布朗的任命。布朗成为继科林·鲍威尔之后,美军历史上第二位担任参联会主席的黑人。他将于9月30日接替即将退休的米利陆军上将,并将与国防部长奥斯汀共同创造五角大楼最高军职和文职领导人均由黑人担任的历史。

布朗在美国军史创下诸多“首次”:他是美国太平洋空军司令部首位黑人司令、第一位黑人空军参谋长,也是美国所有军种中第一位非洲裔军种最高长官。他的履历比鲍威尔更加丰富,陆军出身的鲍威尔在担任参联会主席之前未曾担任过陆军参谋长。此外,这也是近20年以来,首次由美国空军军官出任参联会主席职位。2005年理查德·迈尔斯空军上将从参联会主席位置上退休后,2名海军陆战队上将、2名陆军上将和1名海军上将曾担任此职务。

布朗虽为美空军四星上将,却出身于传统陆军家庭。爷爷曾任美陆军军士长,参加过二战;其父为陆军上校,曾参加过越南战争。布朗年轻时从军愿望不强,并未考取空军学院,而是在就读得克萨斯理工大学时受父亲影响参加了后备军官训练团。布朗在任空军参谋长的就职仪式上承认,从后备军官训练团毕业后,他最初计划只服役4年,没想到服役终身。

作为一名F-16战斗机飞行员,布朗曾在韩国群山基地驻扎一年半。1992年底,他成为内华达州内利斯空军基地空军武器学校教官——这是一个为优秀飞行员保留的职位。1994年底,布朗首次到五角大楼任职,担任时任美国空军参谋长罗恩·福格曼的副官。此后,布朗先后就读于空军指挥参谋学院、武装部队参谋学院,后在美国中央司令部任职。2004年,作为空军中校的布朗重返五角大楼,在空军项目局工作,负责制定美空军的机密预算。熟悉他的上司称,从那时起,布朗逐渐学会如何管理不同主要司令部之间的需求,掌握与美国国会和其他国家盟友打交道的细微差别,以及如何在空军内部展开协调。2005年后,布朗重返空军武器学校担任校长,此后升任准将并先后担任驻韩国群山空军基地战斗机联队和驻意大利阿维亚诺空军基地战斗机联队的指挥官。

2015年,布朗担任美军中央空军司令部司令并于2016年升任美军中央司令部副司令,具体负责指挥打击“伊斯兰国”组织的空中行动。2018年夏天,布朗出任太平洋空军司令部司令。随后在2020年,经前总统特朗普提名并在参议院全票通过,出任美空军参谋长。

从布朗的任职履历看,他拥有3000多小时的飞行经历,先后参加过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作战经验丰富;经过多次院校培训和五角大楼的参谋业务工作,担任过多个部队的主官,既担任过战区军种司令部司令,也担任过联合司令部的指挥官。他在亚太地区服役以及任部队主官的履历,对于他了解和熟悉美军在亚太地区的部署以及战略具有深刻影响。


美国非洲裔四星上将查尔斯·昆顿·布朗

大国竞争战略的坚定拥趸

自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将美军事战略从反恐转向大国竞争后,美国政坛、战略界和军界不断渲染“中国威胁”,拜登政府更是将中国定义为“持续紧迫的威胁”,强调只有中国拥有挑战美国全球霸权的实力和意愿。在如此僵硬的政治气氛中,只有那些坚持“政治正确”的美军将领才会得到擢升,这意味着布朗必须坚定地执行遏华制华路线。

美国政治新闻网称,即将退休的参联会主席米利陆军上将多次在大国竞争问题上发表与拜登政府不同调的言论,引发外界的各种揣测。与米利相比,布朗可能不会为拜登政府制造麻烦,因为他是大国竞争战略的坚定拥趸和政策执行者。这也是布朗受到特朗普青睐被选为空军参谋长、进而被拜登看上出任参联会主席的重要原因。

2020年8月,布朗出任美国空军参谋长以后,立即在美空军内部颁发了《要么加速变革、要么失败》的小册子,强调美国空军面临的最紧迫挑战来自中国,美国曾经无与伦比的空中主导权不能再视为理所当然,美空军必须立即采取行动进行变革。他在小册子中声称,“竞争对手,特别是中国,已经并将持续积极努力,否定美国长期的作战优势,挑战美国的利益和地缘政治地位。”“当美国专注于打击暴力极端主义组织时,我们的竞争对手则专注于如何击败我们。”2022年7月,布朗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专访时声称,过去30年美国对中东地区的关注是以牺牲与中国的战略竞争为代价的,如果美国不能迅速应对不断变化的挑战,他担心未来将遭遇失败。今年7月,布朗在出席国会听证会时,更直截了当地指出,印太战区与欧洲战区存在很大差别,欧洲战区以陆地为主,基础设施便利,拥有先进的公路网、铁路网和机场枢纽。印太战区则完全不同,对美军构成更大挑战。

美国《防务新闻》网站称,在领导美空军的两年半时间里,布朗试图迅速重塑其结构,淘汰不适合未来战争的陈旧过时战机,并改变美空军为可能的对华战争做准备的方式。比如,布朗一直强烈主张退役上世纪70年代研发并装备的A-10攻击机。尽管这种战机一直以来是美军为地面部队提供空中支援的主力,但布朗始终认为F-35战斗机可以替代其角色。他同时还坚定推进F-35战斗机的快速扩产和装备部队,并大力推进下一代空优战斗机的研发。

更为关键的是,当前备受美空军推崇并作为未来在大国竞争对抗中使用的“敏捷战斗运用”作战概念,与布朗有很大关系。根据该概念,美国空军希望能以小分队的形式,灵活地部署作战飞机,以减少对大型基地的依赖,增强机队的抗损性,并实现分布式打击。布朗在担任美国太平洋空军司令部司令期间大力推动试验验证该作战概念,担任空军参谋长后更是在本军种大力推广。

预计将更加全面推进对华军事围堵

美国媒体以及多名美军退役高级将领普遍认为,布朗之所以能够被选中担任参联会主席,其曾经担任太平洋空军司令部司令这一关键职位加分不少,因为这意味着布朗非常熟悉印太战区的情况,而且他一直在筹划如何应对“中国威胁和挑战”。预计布朗上任后,作为美总统的最高军事顾问,将协助国防部长奥斯汀进一步加大向亚太地区的军事资源投入,持续围堵中国。总体看,布朗将继续沿着“分布式作战”思路,优化完善美军在印太地区的军事部署。

一是继续寻找并使用更多的前进基地。美各军种都已推出以“分布式作战”为主要核心的作战概念,主旨就是要规避对手军力的锋芒,不再依托大型枢纽基地,而是学会使用各类简易基地发起作战。美空军特种部队甚至正在研究使用沙滩起降特种作战飞机。美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奎利诺近日访问菲律宾,就是为了寻找菲境内更多可供美军使用的基地。

二是集成各种火力展开联合反舰作战。美海军和空军作为被认为最适宜在印太战区展开作战的军种,正在考虑如何加大火力开展反舰作战。美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等地面部队,也在持续加大陆基中远程导弹力量的研发与装备,与美海空军形成配合,强化反舰和对陆精确打击能力。

三是维持持续的后勤保障能力。正如布朗在国会听证会上所言,印太战区以海空战场为主,且幅员辽阔,对美军而言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克服距离的困难,形成持久的战场保障能力。在战区范围内选择合适地点预置物资、弹药和油料成为重中之重,空中加油、空中运输和海上输送都将是验证的难点、重点。

四是形成有效的态势感知和指挥控制。在印太战区范围内部署的各类传感器需要有效整合融合,才能形成强大的情报、侦察、监视能力;各级指挥机构的决策和作战指令,快速下达到作战部队并形成闭环链路;各类打击武器平台之间形成有效协同,尤其是无人作战系统与有人作战系统之间的协同等,都必须依托太空军和网军的战场建设。这也是美军准备在驻日基地部署太空军力量的重要原因。

总之,在可预见的未来,布朗主政美国参联会后,美军对中国周边开展的军事围堵动作可能更加疯狂,军事布局可能更加深入。布朗作为号称“最具军事思想”的军事指挥官,未来能够推出何种新的军事围堵策略,还要进行研判。

标签: 美国  国家安全  霸权主义  超级大国  遏制打压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hunanyuer.com/news/jiaodian/373677.html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06-2022 湖南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39114号-3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hunanyuer#qq.com (请把#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