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官方研判形势“极为严峻”!多重挑战下,中国外贸还行不行?

来源: 最后更新:23-07-20 10:57:34

导读:官方研判形势“极为严峻”!多重挑战下,中国外贸还行不行?,外需,进出口,对外贸易,中国经济



货轮

文/李晓喻

中国外贸正面临艰难时刻。上半年进出口规模仍在扩大,但5月同比增速已降至0.5%,6月甚至较去年同期缩水。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说,外贸形势“极为严峻”。

下半年,中国外贸还行不行?

重重考验

眼下外贸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

有些是经济性的。疫情虽已过去,但世界经贸复苏依然步履蹒跚。生产、消费、投资三大需求都处于低迷状态,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已经连续9个月低于荣枯线,主要经济体的通胀也仍然处在高位,商品消费复苏相对缓慢。外需整体不景气,中国外贸难以独善其身。

据世贸组织(WTO)预计,今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幅可能只有1.7%,不仅低于2022年2.7%的增长率,也低于过去12年来2.6%的平均增长水平。

也有些是政治性的。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将贸易问题政治化,搞“小院高墙”“脱钩断链”,订单和产能被迫向外转移,正常贸易往来受阻。据中方统计,上半年中美贸易额同比下降8.4%,其中中国对美出口同比降幅达12%,这在中国主要贸易伙伴中少有。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称,这一问题叠加疫情带来的国际分工调整,对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格局会带来一定影响。要稳定中国出口的市场份额,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也认为,受美欧经济放缓、外部关系严峻、产业链外迁等因素影响,2023年中国出口前景面临不小挑战。


码头

各个击破

分析人士认为,重重挑战之下,中国外贸要成功突围,需保持理智,各个击破。

在管涛看来,有些变化系外部不可控力引起,在此情况下应推动贸易投资或经贸关系多元化、分散化,这有助于分散风险。

目前,中国外贸“朋友圈”已日益扩大。上半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速接近两位数,对拉美和非洲等新兴市场同比分别增长7%和10.5%。

有些挑战则需出台更多稳外贸政策,为企业纾困。如针对外需疲软,需在帮助企业稳订单拓市场上下更多功夫。

据商务部消息,今后要办好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等一系列重要展会,支持企业境外参展营销,推动加快签证办理和国际航线复航增班。

针对产业链供应链调整,也需打出更多政策“组合拳”综合应对。商务部称,今后将提升加工贸易发展水平,动态调整综合保税区维修产品目录,加强贸易风险监测预警,帮助企业积极应对不合理的贸易限制措施。同时,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扩大进口。



码头

突围有望

官方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已达54万家,同比增加6.9%。其中,以中小微企业为主、充满活力的民营企业同比增加8.3%。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速高于整体6.8个百分点,规模占中国进出口总值的比重提升至52.7%。

民企向来以嗅觉敏锐、反应迅速著称,且在国际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经验丰富,被视为外贸的“稳定器”。民企日趋活跃,表明中国外贸活力和韧性正在提升,这是稳外贸的一大底气。

一些领域积极信号也开始显现。李兴乾透露,对重点外贸行业和企业的跟踪调研已有一些积极变化,如跨境往来进一步畅通,国际航班数量也稳步恢复;新签订单持平或增长的企业占比在回升;电子信息这些压力较大的行业,中间品进口在上扬,“这意味着下半年可能会迎来转机”。

也有学者提醒,在对中国外贸前景抱有信心的同时,还需多些平常心。

过去三年,中国外贸特别是出口在疫情期间取得远超以往的高增长,这背后有防疫物资、“宅经济”商品热卖等诸多一次性因素,并非常态。如以过去的高增速判断现在的外贸状态,难免失之偏颇。

从全球来看,数据显示疫情三年全球贸易的年均增速为9.7%,明显高于疫情前2010—2019年2.4%的年均增速。李兴乾认为,疫情期间如此高增长是阶段性的,也是不可持续的。

在全球贸易整体从“高热”回归常态背景下,中国外贸规模保持稳定已难能可贵。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认为,今年中国进出口以美元计预计将同比增长2%,“这已经是不错的成绩”。

延伸阅读:

驻美大使:美方制裁1300多家中企 致中方无数人失业

2023年7月19日,中国驻美国大使谢锋应邀出席阿斯彭安全论坛,与旗语新闻社创始编辑克莱门斯举行专场炉边对话。


2023年7月19日,中国驻美国大使谢锋应邀出席阿斯彭安全论坛,与旗语新闻社创始编辑克莱门斯举行专场炉边对话。图源: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网站

谢锋指出,台湾是中国的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理解和处理台湾问题的首要。没有人比中方更珍视台海和平稳定,更希望和平统一。当前台海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来自于:一是台湾当局“倚美谋独”,拒绝承认“九二共识”,甚至连中国人都不想当了。二是美一些势力鼓噪“以台制华”,纵容“台独”分裂势力冒险挑衅。这些动向十分危险,必须高度警惕。

谢锋强调,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美方应该将拜登总统不支持“台独”等承诺落到实处。现在最根本的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最重要的是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最紧迫的是言行一致反对“台独”冒险挑衅。当务之急,是坚决挡住赖清德窜美这头正向我们冲来的“灰犀牛”。

阿斯彭安全论坛由阿斯彭战略小组主办,在美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等政府高官以及众多前政要、知名企业家、智库学界领袖、媒体记者和英国外交大臣等多国政要参加此次论坛。


谢锋应邀出席阿斯彭安全论坛 图源: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网站


官网截图

中国驻美大使谢锋:希望美方与中方相向而行,缩短负面清单,拉长正面清单

谢锋表示,当前中美关系面临严重困难和严峻挑战。近期,美国内围绕对华政策进行了一些反思,中美开展了一系列高层交往,进行了坦诚、深入、建设性沟通,特别是双方同意落实两国元首巴厘岛会晤共识,这为两国关系止跌企稳提供了契机,但基础仍然脆弱,前路依然坎坷。契机来之不易,值得珍惜更需要巩固。


谢锋应邀出席阿斯彭安全论坛 图源: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网站

谢锋强调,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原则,是新时期中美正确相处的治本之道。希望美方与中方相向而行,争取中美关系稳下来、好起来。一是缩短负面清单,用行动排除障碍、管控分歧,按照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妥善处理台湾等重要敏感问题,停止制裁中国实体和个人,防止“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对中美关系造成新的干扰和冲击。美方应以行动落实拜登总统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支持“台独”、无意同中国脱钩、无意阻挠中国经济发展等表态。二是拉长正面清单,用诚意加强对话、拓展合作,从一点一滴做起,为中美关系发展增添正能量。包括增加客运航班,调整赴华旅行提醒,续签《中美科技合作协定》,恢复“相互教育和文化交流法”项下国会议员和助手访华项目,举办中美旅游高层对话会,在入境、签证等方面为对方国家学生、学者、游客、企业家等各界人士互访提供便利。中美曾建立100多对各类对话交流机制,但自2018年起被美方冻结,两国人民等待的时间太久了。如果全部恢复有困难,先重启50对呢?30对呢?三是要把支持中美关系的人找出来、请出来,大家一起发声出力,推动中美关系逐步回归正轨。

阿斯彭安全论坛由阿斯彭战略小组主办,在美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等政府高官以及众多前政要、知名企业家、智库学界领袖、媒体记者和英国外交大臣等多国政要参加此次论坛。


官网截图

中国驻美大使谢锋:中国发展壮大只会开出和平之花、合作之花

谢锋说,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和气、最友善的民族,没有咄咄逼人的传统,没有侵略争霸的基因。中国促成沙特和伊朗复交,目的是鼓励地区更多国家握手言和,就是要为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谢锋 图源: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网站

谢锋表示,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会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时强调,宽广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发展、共同繁荣。中国尊重美国的利益,不会去挑战和取代美国。同样,美国也要尊重中国,不要损害中国的正当权益。中国没有挑战和取代任何国家的意图,无意竞赢任何国家,只愿做更好的自己。“修昔底德陷阱”并非历史必然。世界已经变了,国际社会应该超越摒弃冷战思维、集团对抗和零和博弈,追求合作共赢,共同防范走进大国冲突的死胡同。

谢锋说,有人问我,未来中国发展壮大后,会开出一朵什么样的花?我想告诉大家,一定是和平之花、合作之花、共同发展之花,就像牡丹和玫瑰一样美丽芬芳。

阿斯彭安全论坛由阿斯彭战略小组主办,在美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等政府高官以及众多前政要、知名企业家、智库学界领袖、媒体记者和英国外交大臣等多国政要参加此次论坛。


官网截图

中国驻美大使谢锋:中方反对以竞争为幌子打贸易战、科技战

谢锋指出,我们反对以竞争为幌子打贸易战、科技战。中国不怕也不回避竞争,但美方所谓竞争显然是不公平的。首先,美方剥夺了中方的参赛资格,比如美方以莫须有的安全借口彻底封杀华为,华为提出签署“无后门协议”仍不放过,都不让你上场还怎么竞争?第二,美方不是“一对一”,而是纠集盟友“多打一”,还讲不讲规矩?第三,美方还出台“芯片禁令”,禁止向中国出口14纳米以下芯片,就像在游泳比赛里自己穿上最先进的鲨鱼皮泳衣,别人只许穿过时的泳衣,还有起码的公平吗?

谢锋强调,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中方不希望世界降下“铁幕”,也不希望拉下“硅幕”,比谁都不希望陷入“以牙还牙”的恶性循环。美方迄今将1300多家中国企业列入各种制裁清单,导致中方无数人失业,影响无数家庭的生计。中国人民不会无动于衷,中国政府更不会坐视不管。

阿斯彭安全论坛由阿斯彭战略小组主办,在美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等政府高官以及众多前政要、知名企业家、智库学界领袖、媒体记者和英国外交大臣等多国政要参加此次论坛。


官网截图

标签: 外需  进出口  对外贸易  中国经济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hunanyuer.com/news/jiaodian/343962.html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06-2022 湖南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39114号-3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hunanyuer#qq.com (请把#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