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美国又将两家中企列入禁止进口名单,中方此前已多次否认美方指控

来源: 最后更新:23-06-10 09:11:53

导读:美国又将两家中企列入禁止进口名单,中方此前已多次否认美方指控 ,美国,人权,指控,中企,国际法,禁止进口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据路透社报道及美国国土安全部网站公开的信息,美国国土安全部当地时间9日宣布禁止从中国打印机制造商纳思达和新疆中泰化学进口产品,而理由则是这些企业涉及所谓“强迫劳动”。


美国国土安全部

据美国国土安全部当地时间9日在其网站上发布的消息,上述两家中企被新列入所谓“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的实体名单中,这些企业及其子公司生产的商品将被限制进入美国。2022年6月21日,美国实施所谓“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路透社称,现在,有22家企业被列入禁止进口的名单中,而中方此前多次否认美方关于所谓“强制劳动”的指控。

2022年6月2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发言人徐贵相在第76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依据所谓的“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将中国新疆地区生产的全部产品均推定为所谓“强迫劳动”产品,并禁止进口与新疆相关的任何产品,这是美方打着人权幌子对华进行遏制打压的升级,“美方有关行径严重损害中美两国企业和消费者切身利益,严重破坏国际经贸规则和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严重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充分暴露出美国打着人权旗号破坏人权、打着规则的旗号破坏规则的霸权实质。我们对此予以强烈谴责和坚决反对!所谓新疆存在‘强迫劳动’完全是美西方反华势力编制的弥天大谎,是彻头彻尾的世纪谎言。中国新疆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强迫劳动’问题”。

延伸阅读:

匈牙利外长:私下里经常有欧洲企业求我进口中国产品

世界银行和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经合组织)6日和7日相继发布最新报告,上调2023年世界及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预期。其中,世界银行预测,2023年中国经济将增长5.6%,经合组织预测,2023年中国经济将增长5.4%。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世界银行和经合组织均提到,中国的重新开放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动力。但受俄乌冲突、通货膨胀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复苏仍然脆弱。就在经合组织上调中国预期的同一天,中国海关总署发布今年前5个月我国进出口数据。数据显示,面对外需走弱带来的挑战,我国外贸韧性持续显现,外贸出口结构持续优化,新兴市场正成为拉动中国外贸的新增长点。不过,一些西方媒体在报道中仍然老调重弹,声称中国经济“疲软”,复苏势头“不稳定”。法国商业调频电视台7日认为,中国月度出口数据自今年2月以来首次出现下降,其原因主要在于近期美欧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率飙升,间接削弱了国际社会对中国产品的需求。


匈牙利外长

从4.3%到5.1%,再到5.6%

世界银行6日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称,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将增长2.1%,较今年1月预测上调0.4个百分点,但仍低于2022年的3.1%;2024年全球经济将增长2.4%,较1月预测值下调0.3个百分点。世界银行称,之所以作出上述预测,是因为事实证明,中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比预期中更具韧性,不过,高利率等因素可能会影响明年的表现。

路透社6日报道称,世界银行今年1月曾表示,全球GDP正在放缓到经济衰退的边缘,但中国从新冠疫情中复苏,美国劳动力市场和消费的表现也超出预期。在最新报告中,世界银行将中国2023年经济增速预期上调至5.6%,较今年1月《全球经济展望》报告的4.3%和4月《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经济半年报》的5.1%均显著提升。关于其他主要发达经济体,美国经济预计今年增长1.1%,明年放缓至0.8%;欧元区今年经济增速放缓至0.4%,明年增长1.3%;日本今年经济增长0.8%,明年增速为0.7%。

紧随世界银行之后,经合组织7日发布最新经济展望报告,上调2023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至2.7%。同时,经合组织将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5.4%,在主要经济体中排名靠前。值得注意的是,该组织早在3月中旬就将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5.3%。

世界银行及经合组织对中国经济增速的最新预测与外界对今年中国经济将强劲复苏的预期趋于一致。尽管面临国内外各种挑战,但许多全球机构和企业对中国未来的增长仍保持信心。今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中国经济2023年的增长保持在5.2%。预计中国将成为今年全球增长的最大贡献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中国对全球增长的贡献率将高达34.9%。

《纽约时报》6日称,中国的重新开放正在支撑全球经济增长。世界银行6日的报告称,由于中国经济恢复及几个大型经济体增长前景改善,今年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欧洲、中亚地区经济增长将加速,而其他地区经济增长将放缓。报告称,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今年的GDP增速将比1月预测上调1.2个百分点至5.5%。亚洲开发银行日前表示,鉴于今年中国经济复苏对亚洲的带动作用,该银行将亚洲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预期从去年12月时预估的4.6%调高到4.8%。

不过,世界银行报告同时警告说,在新冠疫情、俄乌冲突、货币政策大幅收紧等因素影响下,全球经济依然处于不稳定状态,这给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发展带来阻碍。



中国港口 资料图

中国外贸表现已属稳健

多家国际机构和组织上调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国际媒体也紧密关注中国在各个领域的经济表现。7日,海关总署发布今年前5个月我国进出口数据。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6.7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4.7%。其中,出口9.62万亿元,增长8.1%;进口7.15万亿元,增长0.5%;贸易顺差2.47万亿元,扩大38%。按美元计价,今年前5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44万亿美元,下降2.8%。其中,出口1.4万亿美元,增长0.3%;进口1.04万亿美元,下降6.7%;贸易顺差3594.8亿美元,扩大27.8%。

从单月来看,今年5月份,我国进出口3.45万亿元,增长0.5%。其中,出口1.95万亿元,下降0.8%;进口1.5万亿元,增长2.3%;贸易顺差4523.3亿元,收窄9.7%。按美元计价,今年5月份我国进出口5011.9亿美元,下降6.2%。其中,出口2835亿美元,下降7.5%;进口2176.9亿美元,下降4.5%;贸易顺差658.1亿美元,收窄16.1%。

数据出炉后,一些西方媒体渲染“中国5月出口大幅下滑”“疲软”。7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多名专家认为,尽管出口增速比上年同期有所放缓,但考虑到全球经济贸易形势,当前中国外贸表现已属稳健。

东方金诚分析师李晓峰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在3、4月出口同比大幅增长后,5月份中国出口速度明显放缓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海外经济衰退风险加剧,尤其是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明显下滑,导致海外需求比较疲弱。第二,去年4月份疫情高峰后,中国出口增速加快,使得去年5月出口基数大幅抬升,去年同期的高基数也给今年5月中国出口数据表现造成了影响。第三,去年以来,受地缘政治影响,欧美日等减少了从中国的进口,也拖累了中国整体出口表现。

专家认为,根据海关总署7日发布的数据,今年前5个月我国外贸表现特点明显,一方面,重点市场、优势产品的出口依然保持韧性。前5个月,东盟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贸易总值为2.59万亿元,增长9.9%,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5.4%。欧盟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进出口2.28万亿元,增长3.6%。美国和日本分别为第三和第四大贸易伙伴,同比分别下降5.5%和下降3.5%。此外,受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出口快速增长拉动,前5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同比增长9.5%,占出口总值的57.9%;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1.65万亿元,增长5.4%;出口汽车2667.8亿元,增长124.1%。另一方面,进口稳中有升。前5个月,中国进口同比增长0.5%,5月当月进口同比增长2.3%。这表明随着国内经济加快恢复,进口也在稳步扩大。分析师普里夏尔在接受法国《论坛报》采访时说:“从数量上看,中国从欧洲的进口达到近18个月的最高水平”,需求的增加反映了中国经济正处于复苏周期。

“全球需求疲软导致中国出口意外下滑。”德新社7日称,中国出口5月下滑的原因是国际市场动能疲软。俄乌冲突导致的高通胀、高利率和过高的能源价格也影响了对“中国制造”的需求。



河北黄骅港 资料图

“欧洲公司求我进口中国产品”

法国《创业》杂志近期报道称,尽管银行业风险、欧美加息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下行压力,中国外贸发展仍有诸多利好因素:一是东盟等中国主要贸易伙伴需求保持稳定,二是中国出口的区域结构和产品结构日趋合理,三是人员流动更加便利和商业创新的不断深入将为中国外贸带来更多动能。

目前,包括德国在内的一些欧洲国家企业仍在寻求与中国企业的接触。“今日匈牙利”新闻网6日说,匈牙利外交与对外经济部部长西雅尔多周二称,他私下里经常收到在匈牙利的欧洲公司要求继续进口对其业务至关重要的产品和组件的请求,“欧洲公司求我进口中国产品”。据路透社6日报道,德国默克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加里霍日前称,解除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将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

展望中国出口接下来的表现,李晓峰认为,未来一段时间海外经济下行势头会延续,短期外需仍然比较弱,中国出口仍面临严峻挑战。不过,他同时表示,2023年,很多地方组织外贸企业“走出去”,将海外客户“请进来”,明显加大了对海外市场的开拓力度,加之在各类稳外贸政策扶持下,国内民企出口修复较快,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务增长势头良好,都有助于抵消海外订单不足对我国出口的拖累。

德国电视二台6日以“‘中国家居生活’博览会:中国出口新势头”,为题报道称,大约400家中国制造商在德国埃森的贸易展览会上展示他们的产品。德国企业正呼吁向中国方面开放更多市场。

标签: 美国  人权  指控  中企  国际法  禁止进口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hunanyuer.com/news/jiaodian/336942.html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06-2022 湖南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39114号-3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hunanyuer#qq.com (请把#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