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赣州2022农业发展最新规划 赣州市未来5年发展规划

来源: 最后更新:22-10-04 03:47:10

导读:为推动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近日,《江西省“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多处体积赣州,详见正文!

  1.做强做优赣南脐橙、南丰蜜橘、马家柚、井冈蜜柚、新余蜜橘等柑橘优势区。统筹建设赣州市、宜春市、抚州市、萍乡市、鹰潭市等茶叶产区。提升泰和乌鸡、崇仁麻鸡、宁都黄鸡等地方鸡和特色水禽市场影响力。

  2.重点建设28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以鄱阳湖平原、赣抚平原、吉泰盆地、赣南丘陵盆地、赣西丘陵盆地为重点,加强水稻生产功能区建设。

  3.重点建设700万亩(含水稻和油菜籽复种区600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严格落实生产功能区内目标作物油菜籽种植任务。加强赣北油菜高产区、京九铁路沿线油菜长廊、浙赣铁路沿线油菜长廊建设。

  4.大力推进江西茶叶、赣南脐橙、南丰蜜橘、鄱阳湖水产、有机蔬菜、高山油茶等绿色生态农产品出口安全示范区建设。

  5.到2025年,新增10个左右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争创1个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6.到2025年,全省建成2-3个具有规模优势、产业链相对完整的农机装备产业集群。

  7.到2025年,农机总动力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全省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0%,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5%。

  8.到2025年,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基本实现设区市全覆盖,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超过1500家,培育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200个以上、省级示范农垦场20个以上。

  9.力争到2025年底,打造“赣鄱正品”子品牌300个,将“湘赣红”打造成为全国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10.每县确定1-2个主导产业作为支持重点,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

  11.到2025年,建成10个左右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培育壮大10个左右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建设各类农产品市场60家以上。

  12.2025年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体系基本建成,良性运行管理目标基本达到,饮用水水质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13.3年内完成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地震高烈度设防地区农房抗震改造。

  14.到2025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力争达到96%,厕所粪污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基本消除较大面积黑臭水体。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0%。

  15.到2025年,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高质量运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试点成果有效推广。

  16.实施美丽宜居示范县创建专项提升行动,完成30个左右的“美丽宜居示范县”创建。

  17.积极推进市县“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建设,力争全省 95%的村庄纳入平台监管。

  18.全省创建30个左右的“美丽活力乡村+民宿”联动建设先行县,创评星级休闲乡村民宿1000家左右,提供村民就近就业岗位3万个左右,带动乡村创业就业30万人,年带动农副产品销售20亿元以上。

  19.到2025年基本普及农村学前教育。

  20.计划5年内将江西建设成为全国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试点省、江西现代林业产业示范省。

  21.到2025年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有效认证数达6000个。

  22.到2025年,建设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200个,全省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面积达到2300万亩。

  23.到2025年,农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7以上。

  24.到2025年,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大于80%、力争达到9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

  25.在瑞昌、湖口、彭泽等长江流域县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减少氮磷流失。

  26.注重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中的党员培养选拔村党组织书记。

  27.实施村务公开“阳光工程”,发挥村民监督作用,杜绝农村“微腐败”。

  28.做大做强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江西省通用技术工程学校等一批农业职业技术院校。

  29.集中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村。

  30.持续推进鹰潭市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和萍乡市、新余市等6个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工作。

标签: 江西  农村  全省  蜜橘  农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hunanyuer.com/news/jiaodian/184942.html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06-2022 湖南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39114号-3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hunanyuer#qq.com (请把#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