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2022南召县印发红码黄码人员报告处置流程和管控措施

来源: 最后更新:22-09-30 02:11:46

导读:南召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印发红码黄码人员报告处置流程和管控措施,具体规定详见全文!

南召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印发红码黄码人员报告处置流程和管控措施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政府,县直各单位:

  根据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印发河南省健康码赋码规则(第二版)的通知》(豫疫情防指办〔2021〕68号)和南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对赋红码黄码人员管理的紧急通知》(宛防指办函〔2022〕8号)文件,特制定此流程。

  一、报告和处置流程

  (一)社会面扫码发现红码人员的报告处置流程。卡点、商户、医院、超市、企业等各行业单位,经扫码发现健康码或行程卡为红码者,应按照“首扫负责制”原则,迅速将红黄码人员引导到临时隔离室(区)留观,并拨打120派出救护车将红码人员转运至县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落实集中隔离管控;县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负责将人员信息及时上报县疫情防控指挥部防治组,由县疫情防控指挥部防治组交办流调专班开展流调。

  (二)社会面扫码发现黄码人员报告处置流程。卡点、商户、医院、超市、企业等各行业单位,经扫码发现健康码或行程卡为黄码者,应按照“首扫负责制”原则,立即通知黄码人员属地人民政府主抓领导或隔离转运处置联系人,由黄码人员属地人民政府派车将其接回,在首次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的前提下,落实7天居家隔离。人员所属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将人员信息及时上报县疫情防控指挥部防治组进行交办处置。

  (三)各乡镇排查发现的红码人员报告处置流程。由人员所属乡镇人民政府将人员信息及时上报县疫情防控指挥部防治组进行交办处置。

  (四)各乡镇排查发现的黄码人员报告处置流程。由人员所属乡镇自行落实7天居家隔离管控,人员信息要及时上报县疫情防控指挥部信息排查组进行登记。

  二、管控措施

  (一)红码人员集中隔离后,根据流调情况进行分类管控

  1、认定为密接者,实行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并于第1、4、7、10、14天各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2、认定为中高风险地区驻留人员的,实行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并于第1、7、14天各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3、认定为次密接者的,实行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并于集中隔离的第1、4、7天各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4、认定为低风险地区人员的,省外返来召人员和省内重点行业人员再进行一次核酸检测,阴性者居家健康监测14天;省内一般人员由疾控中心和政数中心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转码。

  (二)对于黄码人员,由人员所属乡镇开展流调,并根据流调认定结果,按照分类处置原则进行管控

  1、对近14天内有高风险地区所在区县(市)旅居史者或潜在密切接触者,实行14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于第1、4、7、10、14天各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2、对近14天内有中风险地区所在市县旅居史者,实行14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于第1、7、14天各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3、对近14天内与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时空伴随者,除密接者、次密接者外的其他时空伴随者实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于第1、4、7天各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4、认定为低风险地区人员的,省外返来召人员和省内重点行业人员再进行一次核酸检测,阴性者居家健康监测14天;省内一般人员由疾控中心和政数中心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转码。

  三、管理要求

  (一)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管理要求。由县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中《新冠肺炎疫情隔离医学观察指南》的要求进行管理。

  (二)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和居家健康监测要求。按照南召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返乡人员居家隔离居家健康监测工作的通知》(召防指办〔2022〕12号)执行。

  疫情防治组联系人:姜博耀 13721809188

  信息排查组联系人:席云平 13700776125

  南召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

  2022年1月11日

标签: 人员  指挥部  疫情  核酸  防控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hunanyuer.com/news/jiaodian/173134.html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06-2022 湖南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39114号-3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hunanyuer#qq.com (请把#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