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浙江关于规范“健康码”和行程卡联动核查工作要求的通知

来源: 最后更新:22-09-24 09:07:05

导读:为了更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降低疫情输入风险,同时方便广大群众出行,浙江省疫情防控办于近期出台了《关于规范“健康码”和行程卡联动核查工作要求的通知》。

  浙江关于规范“健康码”和行程卡联动核查工作要求的通知

  为了更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降低疫情输入风险,同时方便广大群众出行,浙江省疫情防控办于近期出台了《关于规范“健康码”和行程卡联动核查工作要求的通知》。

  通知规定了“健康码”和行程卡的适用范围:

  在公共场合对个人健康情况进行查验时,可“健康码”和行程卡联动核查(以下简称“双码”联查)。当全国中高风险地区动态清零时,除医疗机构外,其他公共场所可暂停行程卡查验

  通知还对“双码”联查的重点场所进行了明确

  医疗机构

  就诊人员:

  如“健康码”为绿码且行程卡不带星号,可正常就诊。

  如“健康码”为绿码但行程卡带星号,由医疗机构专人陪同开展流行病学史问询。根据问询结果进行登记,并做好个人防护后,按照医疗机构有关要求就诊。

  如“健康码”为红码、黄码等异常码,或“健康码”为绿码但行程卡带星号且其自主申报去过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或浙江省参照中高风险地区管理地区,下同)的,由医疗机构工作人员联系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有关社区对其实施相应的健康管理措施。

  非就诊人员(包括就诊人员的亲属、朋友,住院病患的陪护人员等):

  需“健康码”为绿码且行程卡无星号方可进入医疗机构。

  交通枢纽

  出行乘客如“健康码”为绿码且行程卡不带星号,可正常出行。

  出行乘客如“健康码”为绿码但行程卡带星号,应对照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划分情况进行自我申报。根据申报情况,如需纳入“2+14”健康管理(核验48小时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纳入 14 天日常健康监测)的,出示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就近进行核酸检测。无需纳入“2+14”等健康管理的,在签署承诺书后可进出交通枢纽,但提倡主动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出行乘客如“健康码”为红码、黄码等异常码,或“健康码”为绿码但行程卡带星号且其自主申报去过国内中高风险地区的,交通枢纽现场工作人员初步甄别后,由交通枢纽所在社区工作人员对其实施相应的健康管理措施。

  宾馆酒店

  住宿人员如“健康码”为绿码且行程卡不带星号,可正常入住。

  住宿人员如“健康码”为绿码但行程卡带星号时,应对照浙江省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划分情况进行自我申报。根据申报情况,如需纳入“2+14”健康管理的,出示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就近进行核酸检测后可办理登记入住手续。无需纳入“2+14”等健康管理的,在签署承诺书后可办理登记入住手续,但提倡主动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在住宿期间,由宾馆工作人员每天核对“健康码”颜色,每天都为绿色方可持续住宿。

  住宿人员如“健康码”为红码、黄码等异常码,或“健康码”为绿码但行程卡带星号且其自主申报去过国内中高风险地区的,宾馆酒店工作人员初步甄别后,由宾馆酒店所在社区对其实施相应的健康管理措施。

  各社区(村)

  从外省来浙进出村(社区)人员如“健康码”为绿码但行程卡带星号,应对照浙江省疫情中高风险(参照中高风险地区管理)地区划分情况进行自我申报。如其申报未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也无需纳入“2+14”健康管理的,在签署承诺书后可进出村(社区)。倡导上述人员主动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出行人员如“健康码”为红码、黄码等异常码,或“健康码”为绿码但行程卡带星号且根据其自主申报需纳入“14+7”或“2+14”健康管理的,由社区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甄别后,实施相应的健康管理措施。

  出租车(网约车)跨省业务

  乘客如“健康码”为绿码且行程卡不带星号,可正常乘车。

  对“健康码”为绿码、行程卡带星号的乘客,需其承诺未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方可承接跨省业务。对“健康码”为红码、黄码等异常码,或“健康码”为绿码但尚处于日常健康监测期间的乘客,应拒绝承接跨省业务,并告知其就近联系属地社区,纳入相应健康管理措施。对拒不配合“健康码”和行程卡核验的乘客,司机可拒绝搭载。

  提醒:

  请广大市民朋友积极主动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如“健康码”为绿码且行程卡不带星号,在符合其他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可自由进出上述公共场所。

  市内公共交通、旅游景区、商场超市、农贸市场、影剧院等,在严格执行测温、亮码、戴口罩的前提下,可不查验行程卡。  

标签: 健康  星号  行程  卡带  核酸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hunanyuer.com/news/jiaodian/146260.html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06-2022 湖南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39114号-3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hunanyuer#qq.com (请把#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