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2022年南昌经开区国庆节疫情防控要求及咨询电话

来源: 最后更新:22-09-22 09:10:19

导读:2022年国庆节临近,人员流动性和聚集性增加,疫情输入和传播风险进一步加大。

  南昌经开区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发布就地过节倡议书

  广大居民朋友们:

  大家好!今年以来,在全区上下的齐心协力和共同努力下,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区疫情防控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当前国内疫情仍旧十分严峻复杂,潜在风险时刻存在每个人身边,容不得半点疏忽,存不得片刻侥幸,特别是国庆节临近,人员流动性和聚集性增加,疫情输入和传播风险进一步加大。为有效控制和降低疫情传播风险,确保您和家人的健康安全,我们真诚地向您发出以下倡议和提醒:

  一、就地过节不流动。

  国庆节将至,人员流动和聚集增加,为减少旅途感染风险,倡导在昌群众国庆期间就地过节,居家过节,在外人员非必要不返昌,尽量减少跨市、跨省出行。确需离昌的,避免前往中高风险区和实施静默管理的区域,避免前往有本土病例报告的县(市、区),避免前往人流量大、人群密集场所。机关干部、公职人员、党员带头遵守疫情防控要求,原则上不离昌。

  二、来昌返昌要报备。

  市外人员确需入(返)昌的,所有来(返)昌人员应在入昌前 1 天通过“昌通码”微信或支付宝小程序,点击“入昌报备”进行报备。未提前报备人员,须在火车站、汽车站、机场、码头、高速公路查验点等第一入昌点通过“昌通码”进行现场报备。

  三、入昌管理要落实。

  按“免费、即采即走、不限制流动”原则,火车站、汽车站、机场、码头、高速公路查验点等第一入昌点对省内有本土疫情县(市、区)和省外所有来(返)昌人员开展“落地检”,倡导省内无本土疫情县(市、区)的来(返)昌人员在第一入昌点开展“落地检”。同时,中、高、低风险区和有本土疫情发生县(市、区)的来(返)昌人员按我市规定分类落实隔离管控、核酸检测等措施。省外无本土疫情县(市、区)的来(返)昌人员入昌后实行“三天两检”(含落地检),期间做好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及时前往就近发热门诊就诊,途中做好个人防护,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倡导省内无本土病例报告县(市、区)的来(返)昌人员抵昌后主动接受“三天两检”(含落地检)。

  四、防疫规定要遵守。

  火车站、汽车站、机场、码头、高速公路查验点等第一入昌点要严格落实“一测一扫三查验”。乘坐飞机、高铁、列车、跨省长途客运汽车、跨省客运船舶等交通工具的乘客需持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进入商场、超市、酒店、影剧院、旅游景点等公共场所时,自觉戴口罩,主动配合相关防疫措施。

  五、减少聚会不聚集。

  全区居民国庆期间非必要不组织、不参与聚集活动,家庭私人聚会聚餐尽量控制在10人以下,提倡使用电话、视频问候等线上方式增进交流,并减少到人员密集场所的次数和时间。提倡红事缓办,白事简办,尽量减少参与人员数量,不在人员密集或通风不良场所长时间逗留。

  六、核酸检测要按时。

  全区范围内市民及其他在昌人员每72小时开展1次核酸检测(重点人群除外),鼓励每个家庭内成员3天内“分天”开展1次核酸检测,采样时戴好口罩,不交谈,不扎堆,不聚集,保持一米线,做到应检尽检,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不漏一次,对无故不参加核酸检测的人员,将依法追究个人责任。

  七、自我防护要规范。

  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分餐制、用公筷、保持“一米线”社交距离。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不适症状,需立即佩戴口罩到就近发热门诊配合就诊,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并如实告知旅居史。如发现自己与感染者轨迹有交集,或收到疫情防控提醒短信,健康码变为“红码”“黄码”,要第一时间向所在村社区、单位报备,配合落实相关防控措施。

  假期年年过,风险一定要错过。在此提醒广大群众密切关注经开官方宣传平台: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微信公众号、掌上经开APP等发布的疫情动态信息。不信谣、不传谣,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守护您的安康和经开和谐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提前祝愿您和您的家人国庆快乐!平安健康!

  南昌经开区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

  2022年9月22日

  【相关内容拓展阅读】

  ☑ 南昌经开区各级疫情防控指挥部24小时值班热线电话:

  ,即可查看详情。

标签: 疫情  人员  报备  防控  核酸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hunanyuer.com/news/jiaodian/141033.html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06-2022 湖南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39114号-3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hunanyuer#qq.com (请把#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