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青岛崂山风景区历史介绍 青岛崂山主要景点

来源: 最后更新:22-09-13 01:36:18

导读:青岛崂山风景区历史介绍,崂山古为东夷地,春秋时属齐国。更多崂山景区详细历史详见正文。

  崂山历史

  崂山古为东夷地,春秋时属齐国。秦统一中国后,置琅琊郡,汉设不其县,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即墨县,崂山皆属之。1898年,德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胶澳租借条约》,将白沙河以南、砖塔岭以西的崂山山区大部,由即墨县仁化乡划入胶澳租借地。1914年,日本取代德国侵占胶澳。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后改设胶澳商埠,崂山属胶澳商埠李村区。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接管青岛后,李村区隶属青岛特别市。1935年,将白沙河以北、砖塔岭以东的崂山另一半山区,再次由即墨县划入青岛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崂山山区相继属于青岛市所辖的崂山办事处、崂山郊区、崂山县和崂山区。

  崂山在历史上曾有劳山、牢山、不其山、劳盛山、大劳山和小劳山、辅唐山、鳌山、崂山等名称。“劳山”之名最早见于《后汉书〈逄萌传〉》,《魏书〈释老志〉》、《魏书〈高祖纪〉》、南朝梁陶弘景《名医别录》和唐代成书的《元和郡县志》皆沿用之。“牢山”之名首见于晋代法显的《佛国记》,《魏书〈地形志〉》、《新唐书〈姜抚传〉》、《宋史〈甄栖真传〉》、《金史〈地理志〉》、《元史〈释老志〉》及元代成书的《齐乘》皆沿用之。“不其山”之名见于《汉书〈武帝纪〉》和《三国志〈崔琰传〉》。“劳盛山”之名发轫于东汉王充的《论衡》,但在宋代的《太平寰宇记》中改为牢盛山,顾炎武在《劳山考》中又写为劳盛山。“大劳山和小劳山”之名始见唐代章怀太子李贤的《后汉书注》,杜佑《通典》沿用之。“辅唐山”之名乃见于《纪闻》中王8的事迹,该故事辑存于《太平广记》。“鳌山”是全真道著名道人邱处机为崂山更改的名称,仅见于元、明两代之碑记。“崂山”之名最早见于《南史〈明僧绍传〉》,另在《神农本草》和《本草图经》中也记有此山名,明代黄宗昌亦用此名写成《崂山志》。总之,山之本名应为“劳”或“崂”,汉代称“不其”,晋及南北朝称“牢”,唐代又有“大劳、小劳”和“辅唐”之称,明、清两代使用较乱,以“劳”、“崂”为主,“牢”、“鳌”兼而用之,至近代才专用“崂”字。

标签: 崂山  之名  即墨  后汉书  沙河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hunanyuer.com/lvyou/gonglve/80121.html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06-2022 湖南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39114号-3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hunanyuer#qq.com (请把#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