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武汉端午节有什么风俗传统? 武汉端午节有什么风俗传统文化

来源: 最后更新:23-06-09 12:08:50

导读:过端午节划龙舟,在现代的武汉也不稀奇。可曾经的老武汉人,是在长江和汉水上划龙舟的。

  1、赛龙舟

  过端午节划龙舟,在现代的武汉也不稀奇。可曾经的老武汉人,是在长江和汉水上划龙舟的。

  武汉的旧风俗是,初五日为"端午",十五日为"大端午"。

  在此期间,汉水和长江上经常举行龙舟比赛,常常是数十人驾一小舟,一次约五六舟,众桨齐飞,急如风雨,鼓声与水声相应,岸上观者如堵。士女则坐四柱青幔船,上陈果蔬酒酿,笙歌出游助兴。一般是龙王庙、集稼嘴、武圣庙一带龙舟竞渡者为多。

  清代叶调元在他的《汉口竹枝词》里对龙舟竞渡有很精彩的描述:"舵手篙工共逞奇,桨声要与鼓声齐。指挥独立高台上,辛苦无如(读衰音,楚言‘挥’也)磨旗。"又曰"万桡齐举水飞空,两岸喧呼助势雄。抢罢对江船渐散,小河一片夕阳红。"在这段时间里,人们还剪纸为龙船,中坐神像(瘟司庙神),鼓钲爆竹,抬着出游,谓之"逐疫"。

  这一习俗由明清一直延续到解放前,中间比如在辛亥革命后,因为容易引发械斗而被暂时禁止过。1936年,汉口市政府组织了龙舟竞赛委员,制定了详细的参赛规则,据说比赛当天,上至硚口下至龙王庙,汉水两岸人山人海。

  武汉的龙舟赛非常有影响,最有名的是武汉东湖国际龙舟邀请赛。

  2、吃粽子

  武汉人,古代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流传至今。

  人们选用上好的糯米,宽宽的粽叶,把粽子包得有棱有角,然后再缠上细细的五色丝线。最特别的是在糯米中间放颗红枣。棱角分明的外形,象征着屈原刚直不阿的品格;雪白的糯米,意味着屈原廉洁清贫的一生;那颗红枣既是屈原对楚国也是乡亲们对屈原的一颗火热的心,屈原故里还流传着《粽子歌》∶有棱有角,有心有肝。一身洁白,半世熬煎。

  慢慢的,武汉人都会在端午节这天吃粽子。以粽叶包制,裹上糯米,放心馅,上锅蒸制即可。蒸出来的粽子既有粽叶的清香,配上糯米的软糯,蘸取一点白糖真实太美味不过了。后来,芝麻糕、绿豆糕、盐蛋、皮蛋、黄鳝等食物,也成了端午节传统的食物。

  3、端午节“踏龟”

  登高望远并非重阳节的专利,老武汉人也曾有一处端午必去的登高地点。

  清代雍乾之际,汉阳人徐志有一首咏端午的诗:"剥残角黍莫偷闲,药店椒行一概关。黑伞遮头日正午,大家挈伴到龟山。"

  清代藏书家、文学家范锴则在他的《汉口丛谈》也有类似的描述:"五月午节,估业家各停作一昼,剧饮欢呼,招朋结倡。齐上大别山,谓之'踏龟',盖大别山俗呼为'龟山'也。"

  汉阳的老辈人说,龟山山脊东首,原有一处土台名为望远台,建国初期曾在此设立火警瞭望台。而在端午时,上山的人常登台远眺,以寄托对屈原的哀思。不过目前这个土台可能已经无法找到了,因为据说龟山上的湖北广播电视塔就是建在望远台的遗址上。

  4、挂艾草莒蒲

  传说,在远古时候,水怪想淹一些地方用来做他的地盘,可是这样的想法被天上的神仙知道了,神仙怜悯地上的百姓,便想了一个方法。

  神仙砍了艾草和莒蒲做成宝剑,先去找水怪决斗,在经过了几天几夜以后,神仙终于胜利了。水怪答应神仙,只要是神仙的子孙,那它就不去侵犯,如果做不到,就让神仙做法砍死。神仙答应了,他们就说好,只要在墙上挂艾草和菖蒲的人家,那就属于神仙,没有的,那就归水怪所有。

  古书《荆楚遂时记》描写当时情景:「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形,悬门户上,以祛毒气。

标签: 龙舟  屈原  神仙  糯米  汉水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hunanyuer.com/lvyou/gonglve/159123.html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06-2022 湖南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39114号-3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hunanyuer#qq.com (请把#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