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嘴唇颜色反应身体状况(嘴唇颜色可以反映身体的状况吗?)

来源: 最后更新:22-07-29 04:15:17

导读: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精气神”对外的窗口,那么,最能吸引人目光的红唇,则是折射体内气血情况的一面镜子。中医认为,唇舌是反映身体健康状况很重要的部位。舌在口腔之内,而唇显露在外,五脏六腑的气血通于舌、达于唇,人体内部气血的盛衰、脏腑的枯荣,常常能从嘴唇的位置最先表现出来。下面我们来听听嘴唇都告诉了我们什么吧。

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精气神”对外的窗口,那么,最能吸引人目光的红唇,则是折射体内气血情况的一面镜子。中医认为,唇舌是反映身体健康状况很重要的部位。舌在口腔之内,而唇显露在外,五脏六腑的气血通于舌、达于唇,人体内部气血的盛衰、脏腑的枯荣,常常能从嘴唇的位置最先表现出来。下面我们来听听嘴唇都告诉了我们什么吧。

嘴唇颜色淡白

需要补益气血。

嘴唇淡白的人,因大脑容易缺少气血的滋养而变得健忘,四肢也常常处于一种有气无力的状态,懒得动弹,人不想说话,总想睡觉。男性缺少拼搏的动力,女性则常常对性缺乏兴趣,这些都与脾胃功能相关。中医认为,嘴唇颜色淡白,可能是脾胃生化的气血出了问题。现代人脑力劳动强度大,需要思考的问题实在太多,而思则伤脾,直接影响人体的消化与吸收功能。长此以往,嘴唇的颜色也就渐渐暗淡了下来。

解决方案

嘴唇淡白的人,最宜补益脾胃的气血,建议多吃充满能量的根茎或种子类食物,如山药、薏米、小米、莲子、地瓜、土豆、芡实、白扁豆等。此外还可以常食用香菇、茯苓、银耳、菊花、桑椹、枸杞子、决明子、金针菇等以扶助人体正气,建立人体的防御屏障,抵御外邪对脾胃的侵袭。

嘴唇颜色发黄

需要消食导滞。

嘴唇颜色发黄、精神不足,有时还会发呆发困,则是发育中的儿童、少年和青年朋友们,最易常见的问题之一。而这种毛病往往是“补出来的”!因为家长们常常忽略了少年儿童们“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问题,一味地给他们“补充营养”,于是多余的营养和水果中的湿气,就容易滞留在肠道里,久而久之导致胃肠功能受损,脾胃被湿和热困住,最后,嘴唇就呈现出发黄的状态了。

解决方案

嘴唇发黄者宜在健脾益胃的基础上消食导滞,可以食用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莲子肉、薏苡仁、白扁豆、山药、大枣等益气健脾、理气和胃的材料;再配合陈皮、茯苓、山楂、白茅根等煎水或开水泡服;辅以含肠道益生菌的食物来清理肠道。每餐坚持做到多菜少肉七分饱,保留“三分饥”,既可以避免积食,又可调和肝和脾之间的矛盾,让孩子的脾胃强健、通排顺畅。

嘴唇颜色发红

需要清火。

几乎所有的嘴唇颜色红如血染,都和上火有关。如果你上下两唇、唇内外两面全红,很可能是血热的表现。如果还伴有咽喉疼痛、牙齿上火疼痛、心情烦躁,或大便秘结、小便发黄、尿中带血等情况,则是真上火。

解决方案

忌吃一切煎炒油炸和油腻的食物,可在茶余饭后,煮上一些冬瓜汤、茅根汤等,代水饮用以消除上火症状。当然,如果你在唇红的同时,嘴唇急剧干燥,还伴有头晕头痛、高烧、烦躁的表现,则建议及时就医诊断治疗。

上下唇异色

需要强健脾胃、细嚼慢咽。

上唇属胃,下唇属脾。上唇深红,下唇淡白微青,是“胃热脾寒”的表现,此时常伴有脸红、吃得多却容易腹泻、四肢懒散等情况;而上唇淡白,下唇深红,则是“胃寒脾热”的表现,往往表现为人不想吃东西、易吐、头脑昏昏沉沉的样子。

解决方案

这种情况除强健脾胃之外,还需要在吃饭时细嚼慢咽,使食物充分与唾液接触,温度也与人的口腔温度相当,再慢慢咽下,这样人更容易饱,食物也更易被消化吸收,可以有效保护脾胃。

嘴唇青紫发黑

需要健脾活血。

嘴唇青紫发黑,常常是体内有瘀的表现,也往往伴有心烦胸闷、体内无名疼痛、失眠多梦等症状。

解决方案

此时宜健脾益气、活血化瘀,可用人参、三七、当归、黄芪、益母草、黑木耳、莲子、桑椹等进行调养。若幼儿嘴唇青紫,伴有手指、脚趾甲青紫,并且有安静时颜色较淡,活动、哭闹后颜色加深的情况,宜先到正规医院检查,排除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能。

小贴士

如果你唇质柔软细腻、有光泽,有时分布着细密的竖形条纹,但颜色淡红而均匀,说明其体内脾胃运化气血功能强旺,人体内气血运行不温不火、无阻无碍,这正是健康长寿的象征。人在年老的时候,肾气开始衰退,上唇会微微向内收缩,这是正常的生理规律。但无论男女老少,唇质一旦出现了焦枯而晦暗的情况,常常是病邪深入脏腑、或体内脏气亏竭的表现,宜及时就医检查。

标签: 嘴唇颜色反应身体状况    嘴唇在说脏腑的“蠢蠢欲动”  疾病预防  嘴唇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hunanyuer.com/jiankang/cjjb/9606.html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06-2022 湖南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39114号-3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hunanyuer#qq.com (请把#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