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野荸荠的生长发育环境,附繁殖特点(荸荠生长在什么环境)

来源: 最后更新:22-08-22 01:01:00

导读:1、野荸荠的生长发育环境:积水牲能好、质地疏松、pH值中性、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长期积水的稻田和易灌易排的稻田中。2、野荸荠的繁殖特点:野荸荠萌发后15天左右地下茎开始分化形成,地下球茎发生最多的土

1、野荸荠的生长发育环境:积水牲能好、质地疏松、pH值中性、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长期积水的稻田和易灌易排的稻田中。2、野荸荠的繁殖特点:野荸荠萌发后15天左右地下茎开始分化形成,地下球茎发生最多的土层是在3~5厘米的耕作层上部,野荸荠地下茎有3~5节,节上有芽,当节膨大后,芽就向上长出土面,即为分株。

一、野荸荠的分布与适宜生长环境

1、野荸荠适宜生长在积水牲能好、质地疏松、pH值中性、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中。

2、野荸荠适生于长期积水的稻田和易灌易排的稻田,密度达到每平方米15.5株和4株;而在灌水条件差、经常脱水干旱的稻田很少或无野荸荠发生。

3、耕作方式对野荸荠发生密度的影响很大,在免(少)耕晚粳稻田的野荸荠密度最高,达每平方米13.5株;而翻耕晚粳稻田野荸荠密度下降为每平方米10.5株。

4、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对野荸荠发生密度也有一定的影响,冠层较大的杂交稻稻田野荸荠发生密度最低,为每平方米1.3株;而中粳稻田和晚粳稻田则分别为每平方米4.8株和10.5株。

二、野荸荠地下球茎在土层中的分布及环境因子对其萌发率的影响

1、野荸荠地下球茎是其繁殖后代的最主要的遗传组织,分布较深,在10~20厘米土层中的分布占总赇茎数韵60%以上。其中在浅层土的0~5厘米土层中的分布较少,为5.5%,在5~10厘米土层中的分布为14.5%,在10~15厘米土层中的分布为38.5%,在15~20厘米土层中的分布为26%,在20~25厘米土层中的分布为15.5%。

2、野荸荠球茎具有休眠特性

(1)野荸荠球茎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2℃,最适发芽温度为25℃~30℃,最高发芽温度为40℃。

(2)野荸荠球茎具有在深层土壤中萌发的能力,不同深度的野荸荠发芽率均达到80%以上。但出苗所需天数不同,在O~5厘米土层中出苗需要2~3天,在5~10厘米土层中出苗需要3~5天;在10~15厘米土层中出苗需要5~10天,在15~20厘米土层中出苗需要10~15天,在20~25厘米土层中出苗需要15天以上。

(3)土壤含水量对野荸荠球茎萌发的影响明显。在土壤含水量≤10%时,野荸荠球茎不能萌发,在土壤含水量20%~30%时,萌发率为10%~15%,土壤含水量大于40%及有水层条件下,萌发率大于35%。表明野荸荠球茎不耐干旱,采用日晒或在严寒冬季耕翻晒垡,翻出土表面后很易丧失发芽能力。

三、野荸荠的生长发育及在水稻田中的发生规律

1、野荸荠萌发后15天左右地下茎开始分化形成,地下球茎发生最多的土层是在3~5厘米的耕作层上部,在该部位,土质疏松,水、肥、氧气充足,有利于野荸荠的生长。野荸荠地下茎有3~5节,节上有芽。当节膨大后,芽就向上长出土面,即为分株。第一分株发生时间约为出芽后25~30天,然后发生第二次、第三次分株。出芽后50天左右为分株长出高峰期。此时,野荸荠地上鲜重增加最快,株高也逐步超出水稻。

2、野荸荠分株的形成与水层、光照关系密切,低洼积水的田块产生的分株较多。

(1)水稻的不同品种因其株高、生育期及封行的时期有早有迟,对野荸荠的分株及株高均有不同的影响。观察发现,杂交稻田、中粳稻田和晚粳稻田的野荸荠分株分别为:3.2个、6.3个和11.8个。显示杂交稻田野荸荠的分株密度最低,而晚粳稻田的分株密度最高。

(2)水分对野荸荠的分株影响明显,在有水层条件下野荸荠的分株数量最多;在土壤饱和水分条件下,分株数量居中;在湿润条件下,分株数量较低;干旱条件下无分株。

(3)大田条件下,由于农事操作的影响,虽然在犁地之前野荸荠球茎已开始发芽,但球茎的发芽出苗高峰期在6月中下旬,此时水稻处于分蘖期。球茎发芽后,随着侧生根茎的产生,植株营养生长持续较长时间,一般为85~90天,在7月底至8月初开花。8月中旬种子开始成熟。

标签: 荸荠  生长发育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hunanyuer.com/baike/zonghe/527654.html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06-2022 湖南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39114号-3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hunanyuer#qq.com (请把#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