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秋季河蟹死亡的原因,怎样减少河蟹死亡

来源: 最后更新:22-08-21 10:52:12

导读:入秋后昼夜温差大,造成河蟹“感冒”从而引起死亡。此时要注意控制水位,应适当加深水位,在水面上留些浮游植物也可以保温。入秋后过度喂入植物性饲料容易导致消化不良死亡,此时,应增加饲喂小鱼、螺母等蛋白质含量

入秋后昼夜温差大,造成河蟹“感冒”从而引起死亡。此时要注意控制水位,应适当加深水位,在水面上留些浮游植物也可以保温。入秋后过度喂入植物性饲料容易导致消化不良死亡,此时,应增加饲喂小鱼、螺母等蛋白质含量高、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喂不洁食物。同时,也可以通过及时捕捞上市来预防和减少螃蟹的死亡。

一、昼夜温差较大造成河蟹感冒从而引起死亡

入秋后昼夜温差大,水体温差变化也大,特别是秋雨天气多,雨后水体温差有时达到9~10℃左右,体质差的螃蟹往往很难适应这样大的温差变化,容易患感冒,对于这种现象,在日常生产中要注意适时控制水位,控制水温的急剧变化,在天气变化大的情况下适当加深水位。另外,水面上些着葫芦、花生等浮游植物,对保温控制温度也有帮助。

二、投饵不当导致死亡

入秋后昼夜温差大,气压、水温变化增大,螃蟹食欲也会变化,过度喂入植物性饲料容易导致消化不良死亡,出现所谓胀死的现象。此时,应增加饲喂小鱼、螺母等蛋白质含量高、易消化的饵料,辅助少量植物饲料,有利于河蟹的消化吸收和河蟹的增肥,同时注意不要投喂不洁的饵料,以免引起河蟹的胃肠疾病。

三、及时捕捞,预防和减少自然死亡

河蟹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随着一次次的蜕壳,体积变大,体重增加,进入秋季9~11月特别是霜降前后(10~11月)都会有一批二年生的河蟹性腺发育成熟,由黄蟹蜕壳变成绿蟹,性腺成熟的河蟹由于体内渗透压升高,刺激成蟹进行降河洄游,到浅海去繁殖后代。这就是俗话说的西风起,蟹脚痒,这时如不将其及时捕捞上市,继续留在淡水环境中饲养,极易导致河蟹发生逃逸及不能适应淡水低渗透压,生理失调死亡。现在一些养殖户为片面追求效益往往将已成熟达上市规格河蟹进行囤养,待市场量少价高时进行出售,这时更应注意对性成熟绿蟹进行及时分拣抓捕出售,避免因自然死亡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标签: 河蟹  秋季  原因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hunanyuer.com/baike/zonghe/526057.html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06-2022 湖南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39114号-3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hunanyuer#qq.com (请把#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