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鲳鱼百科 鲳鱼是鱼类

来源: 最后更新:23-04-24 02:38:16

导读:鲳鱼,别名有镜鱼、鮀鱼(《临海异物志》)、昌侯龟、昌鼠(《本草拾遗》),狗瞌睡鱼(《岭表录异》),鲳鳊(《医林纂要》),镜鱼、平鱼(《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白昌(《中国动物图谱·鱼类》),叉片鱼(江

鲳鱼,别名有镜鱼、鮀鱼(《临海异物志》)、昌侯龟、昌鼠(《本草拾遗》),狗瞌睡鱼(《岭表录异》),鲳鳊(《医林纂要》),镜鱼、平鱼(《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白昌(《中国动物图谱·鱼类》),叉片鱼(江苏、浙江)等。体短而高,极侧扁,略呈菱形。头较小,吻圆,口小,牙细。成鱼腹鳍消失。尾鳍分叉颇深,下叶较长。体银白色,上部微呈青灰色。以甲壳类等为食。鲳鱼是热带和亚热带的食用和观赏兼备的大型鱼类。


目录

1.生活习性

2.形态特征

3.分布范围

4.鲳鱼做法

5.营养价值

生活习性

栖息

近海中下层。以小鱼、硅藻为食。 眼前缘的下方,两颌各有1行细齿,产卵期5~6月。分布我国沿海,南海和东海为多,黄、渤海较少。生态环境:为近海中下层鱼类。常栖息于水深30-70m潮流缓慢海区内。以小鱼、水母、硅藻等为食。有季节性回游现象,生殖期5-6月。怀卵量11.7-21.8万粒,卵浮性,径1.6-1.9mm。

鲳鱼是热带和亚热带的食用和观赏兼备的大型鱼类。

繁殖方式

人工繁殖。

形态特征

鲳鱼属于鲈形目,鲳科。体短而高,极侧扁,略呈菱形。头较小,吻圆,口小,牙细。成鱼腹鳍消失,尾鳍分叉颇深。下叶较长,体银白色,上部微呈青灰色,以甲壳类等为食。

体型:体短而高,极侧扁,略呈菱形,体长约20厘米。

头:头较小,侧扁而高。吻短、圆钝,稍突出于下领之前。眼小,侧位。眼间隔呈大的弧形隆起,鼻小,每侧各2个,前鼻孔圆形,后鼻孔呈裂缝状,口小,微斜。

颌:上颌骨达眼前缘的下方。两颌各有1行细齿,排列紧密。

鳃:鳃孔小,鳃耙短弱,排列稀松。

鳞:鳞细小,圆形,极易脱落。侧线鳞110~130,侧线位高,几与背缘并行。

鳍:背鳍Ⅸ~Ⅻ,Ⅰ-42~48,起点略在臀鳍起点前方。臀鳍Ⅵ~Ⅶ,Ⅰ-41~46。背鳍、臀鳍同形,鳍棘均呈截形,鳍条部前端皆隆起呈镰刀状。胸鳍长大,24~27。无腹鳍。尾鳍17,分叉很深。体银白色,上部微呈青灰色,多数鳞片上有细微的黑色小点。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中国沿海、日本中部、朝鲜和印度东部。

鲳鱼做法

清蒸鲳鱼

主料:鲳鱼400克

辅料:

猪肋条肉(五花肉)100克。

调料:盐3克料酒3克花椒3克 八角3克大葱4克 姜3克。

烹饪方法:

1. 将葱切块,姜切片;

2. 鱼去鳃去内脏洗净,在鱼身两侧切十字刀,放入汤盘内;

3. 鱼身摆上葱块、姜片、八角、花椒、肉片撒少许盐;

4. 将鱼盘放入蒸锅内,用旺火蒸熟烂,取出去掉葱姜、八角、花椒、肉片;

5. 将鱼盘中原汤倒入锅中,加入盐调味,烧开,浇在鱼身上即可。

红烧鲳鱼

主料:鲳鱼2条;

调料:郫县豆瓣酱1勺、甜面酱1勺、红米椒一个、青蒜1根、葱、姜、蒜30克、酱油5克,白糖20克,醋5克,料酒15克;

烹饪方法:

1. 鲳鱼洗净,控水,划两刀;

2. 锅置火上,放油烧至五六成热,将鲳鱼放入略炸,捞出控油备用;

3. 锅中留底油,放入郫县豆瓣酱,炒出红油,放姜、蒜、葱末,出香味后放入鲳鱼、酱油、料酒、甜面酱、 白糖、醋和适量水,大火烧开,小火焖熟,出锅前撒上青蒜末、红米椒即可。

营养价值

营养价值

鲳鱼含有多种营养。100克鱼肉含蛋白质15.6克,脂肪6.6克,碳水化合物0.2克,钙19毫克,磷240毫克,铁0.3毫克。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胆固醇的功效;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硒和镁,对冠状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有预防作用,并能延缓机体衰老,预防癌症的发生。

食用功效

鲳鱼具有益气养血、补胃益精、滑利关节、柔筋利骨之功效,对消化不良、脾虚泄泻、贫血、筋骨酸痛等很有效。平鱼还可用于小儿久病体虚、气血不足、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等症。

医学价值

鲳科动物银鲳的肉。鲳鱼又称昌候鱼、昌鼠、鲳鳊、镜鱼、平鱼、叉片鱼。分布于我国南海、东海、黄海、渤海等沿海。获得后,除去鳍、内脏,洗净鲜用。

[性能]味甘,性平。能补脾益气。

[用途]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等证。

[用法]煎汤,入菜肴等。

标签: 鲳鱼  百科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hunanyuer.com/baike/zonghe/1487986.html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06-2022 湖南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39114号-3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hunanyuer#qq.com (请把#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