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2022巢湖公办学校招生条件有哪些 巢湖上学有哪些条件

来源: 最后更新:22-06-17 09:13:36

导读:巢湖市2022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政策已出,2022巢湖公办学校招生条件可详见正文。

  2022巢湖公办学校招生条件有哪些?

  答:

  (一)户籍、房产地址一致居民子女入学

  适龄儿童少年户籍与其父母(双方或一方)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户籍一致并单独立户,适龄儿童少年户籍地址与其父母(双方或一方)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房产地址一致(简称“两个一致”)的适龄儿童少年在房产地所在学区学校入学。

  (二)户籍、房产地址不一致居民子女入学

  适龄儿童少年户籍地址与其父母(双方或一方)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房产地址不一致的适龄儿童少年,由房产地所在学区学校接收入学。

  (三)居住证满半年居民子女入学

  坚持以公办学校为主安排随迁子女入学。截至2022年8月31日居住证满半年的随迁子女,要在规定时间内,到居住证所在学区学校登记,并提供父母(双方或一方)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我市的居住证、经商办企业营业执照或人社部门出具的劳动用工登记备案花名册,以及户口簿、身份证等材料。若学区学校无空余学位或报名登记人数超过该校学位时,由市教体局统筹安排至其它学校入学。

  (四)其他儿童少年入学

  1.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要在规定时间内,到租住地所在学区学校登记,并提供父母(双方或一方)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城区的租赁证(房产服务中心出具的房屋租赁登记备案证明)、经商办企业营业执照或人社部门出具的劳动用工登记备案花名册,以及户口簿、身份证等材料。若学区学校无空余学位或登记人数超过该校学位时,由市教体局统筹安排至其它学校入学。

  2.未安置的城区拆迁户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未安置的城区拆迁户(须提供拆迁安置协议)适龄儿童少年,可在原住址所在学区学校报名入学,如租住地学区学校有学位,也可在租住地学区学校报名入学。

  3.农村留守儿童入学。各学校要切实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摸清底数,加大关爱力度,确保辖区内适龄留守儿童按时入学。乡镇寄宿制学校要优先保障留守儿童的住宿需求。

  4.残疾儿童少年入学。依法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切实落实“一人一案”,保障能够接受普通教育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就近就便随班就读,为重度残疾学生提供规范、有效的送教服务,并为其建立学籍,纳入学籍管理。生活能够自理的智障、听障适龄儿童少年,在规定时间内到巢湖市特殊教育学校报名入学。

  5.境外人员子女入学。华侨、华人、港澳台胞人员子女由市(县)侨(台)务部门出具证明,外籍人士子女由市外事部门出具证明。以上人员子女凭证明由市教体局统筹安排入学。

  6.军队转业干部子女入学。军队转业干部安置至本市行政区内,随迁子女需要入学的,由市教体局统筹安排。

  7.适龄儿童少年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凭相关材料,按照我市相关政策入学:

  ①父母离异的适龄儿童少年户籍与法定监护人在房产所在地并实际居住;

  ②父母均为公派出国人员的适龄儿童少年户籍随祖父母、外祖父母在本行政区内房产所在地并实际居住。

  (五)政策优待人员子女入学

  1.军人子女入学。按照《安徽省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工作实施细则》(政联〔2021〕1号)、《合肥市关于〈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办法〉的实施细则》(合教〔2019〕258号)和《关于加强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工作的指导意见》(合拥办〔2021〕6号)文件执行。

  2.公安烈士、公安英模和因公牺牲、一至四级因公伤残公安民警子女入学。按照《公安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英烈和因公牺牲伤残公安民警子女教育优待工作的通知》(公政治〔2018〕27号)执行。

  3.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人员子女入学。按照《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全市消防救援队伍保障机制的意见》(合政办秘〔2019〕64号)文件执行。

  4.2020年疫情期间支援湖北医务人员子女入学。按照《巢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支援湖北医务人员激励关爱十项措施的通知》文件执行。

  5.引进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按照《关于修订〈合肥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子女接受基础教育保障办法〉的通知》(合人才〔2019〕10号)执行。

标签: 子女  学区  少年  学校  户籍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hunanyuer.com/baike/techan/294438.html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06-2022 湖南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39114号-3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hunanyuer#qq.com (请把#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