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南通名师解读2020年江苏高考作文 南通名师解读2020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

来源: 最后更新:22-08-10 06:08:54

导读:南通名师解读2020年江苏高考作文,2020年江苏高考作文南通名师解读,一起看看吧!

  2020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

  同类信息对人的塑造作用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有网友觉得今年的题目好写,贴近天天相处的互联网,接地气;有也人觉得比较难分析,无从下笔。那么,如何才能审好题,写出优秀的作文呢?我们邀请了来自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的省语文特级教师薛海兵,第一时间为大家解读。

  在更具开放性的材料空间里

  书写时代精神

  薛海兵

  今年的江苏高考作文题,在材料编制上一如既往地体现了概念主导、逐层阐述、逐步引导的表述风格,既在关键句(主旨句)的表述中给考生以理性上的认知,又在事例句的表述中给考生以感性的唤醒。考生可以借助这种深入浅出的表述基本准确地把握材料。

  立足社会发展,把握时代脉搏。

  作文材料中的“智能互联网时代”“浏览”“点赞”“分享”等字眼的出现,强化了信息的当下时代背景与特色,充分体现了今年作文题在把握时代脉搏、体现时代精神方面的指向与立意,旗帜鲜明地考查学生对当下社会的理解和时代生活的感知,是时隔十年之后对2010年《绿色生活》命题的一次遥远的呼应。

  学生生活于当下,对智能化、大数据、信息、自媒体等现代科技发展及其载体都有深切感受,应该会有话可说,可以做到有感而发,能够做到“文章合为时而著”。

  材料核心鲜明,写作指向明确。

  今年的江苏高考作文题核心概念鲜明,即“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同”,也就是“求同”。如果做一个较为完整而又简洁的概括,材料可以表述为“同类信息对人的塑造作用”。这次命题没有搞庸俗辩证法,没有让考生在异同之间做肤浅的思考,而是强调非常明确的命题核心“同”。在这个指向之下,考生可以联想到共同语言、文化认同、志同道合、人以类聚、环境育人等与“同”相联系的文化素材与立意角度。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在什么立意中都必须强调信息的环绕还是塑造,也就是外部信息对人的影响力。

  兼顾多组关系,大胆开放空间。

  从材料看,今年的作文命题兼顾当下与历史,兼顾文化与生活,兼顾环境与交往等多组关系,大胆开放材料的外部空间,突破了过去命题中单个关键词束缚考生思维的现象。

  譬如在当下社会与历史文化的关系中,它既体现了中国古代“同则和,和为贵”的社会道德观念,又体现了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求同心理的社会学特征,同时与当下所提倡的“和谐社会”建设相吻合。学生只要在这种贯通传承中考虑“同”与“求同”的塑造功能,就可以做出符合材料要求的作文。

  当然,新课标提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江苏今年的这个作文题目,考生如果拓展思维,深入思考,就会发现这则材料暗藏了更有价值的内涵。在“同类信息对人的塑造作用”这个命题之下,考生可以思考它是否湮灭个性,是否钝化思想,是否强化思维同质化,是否造就圈子文化,是否形成群体依赖,人应当如何独立面对海量信息的强制性、无形化塑造,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在同样文化、信息、环境面前特立独行的人格品质等等。在不混淆颠倒价值观、不故作标新立异的前提下,考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做出深刻独到的理解与表达。

标签: 材料  考生  信息  命题  江苏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hunanyuer.com/baike/jiaoyu/491346.html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06-2022 湖南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39114号-3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hunanyuer#qq.com (请把#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