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2022年南京市江宁区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实施方案

来源: 最后更新:22-05-25 03:30:47

导读:2022年南京江宁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实施办法发布,具体的招生办法、招生计划、学区等详见正文。

  2022年江宁区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教基厅〔2022〕1号)、《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苏教基函〔2022〕9号)等要求,巩固招生改革成果,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维护良好教育生态,助推义务教育“双减”和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工作,不断提高招生入学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现就做好我区2022年义务教育学校(含九年、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的小学部和初中部,以下简称“学校”)招生入学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落实法定责任,全面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1.加强组织领导。区教育局成立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和细则,统一招生步调,规范、平稳、有序地做好学校招生入学工作。各区管学校、民办学校成立由校长、副校长、教务主任、德育主任、学籍管理员、校医、教师代表等组成的招生入学工作领导小组;各街道学校在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成立招生入学工作领导小组。

  2.依法保障每个适龄儿童入学。各学校必须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规定,强化法定责任意识,切实保障每个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各学校必须重点关注残疾儿童、困难家庭儿童、留守儿童等的入学情况。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经学校审核后报区教育行政部门确认。

  3.依法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各学校要切实履行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法定职责,按照法律规定和国家有关要求,强化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责任,建立“一对一”失学辍学适龄儿童少年工作台帐,并全力做好劝返工作。各学校不得拒绝或变相拒绝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或造成辍学,违反法律规定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严禁以“国学班“读经班”“私塾”等形式替代义务教育的非法办学行为,确保儿童少年依法接受教育。

  4.切实保证学位供给。各学校要主动顺应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精准分析本校学龄人口变化情况,合理引导家长预期,积极推进招生入学工作改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就学需求。要严格落实起始年级按省定标准班额办学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大班额。

  二、抓牢重点环节,确保招生工作规范有序

  1.优化招生入学信息管理。全面实行公办民办学校同步登记报名、同步招生录取、同步注册学籍。在确保招生工作规范运行的同时,进一步健全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登记制度,按照材料非必要不提供原则,全面清理取消学前教育经历、计划生育证明、超过正常入学年龄证明等无谓证明材料。预防接种证明不作为入学报名前置条件,可在开学后及时要求学生提供。要按照信息非必要不采集原则,采集学生基本信息、家庭住址及家长姓名、联系方式等必要信息,严禁采集学生家长职务和收入等信息。不得利用各类APP、小程序随意反复采集学生相关信息。

  2.坚决落实免试要求。所有义务教育学校都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免试入学规定,不得通过笔试、面试(谈)、评测等方式招生,严禁以各类竞赛证书、竞赛成绩或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公办学校采取登记入学或书面通知入学的办法。民办学校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的,所有报名人员全部实行电脑随机派位录取;报名人数未超过招生计划数的,一次性全部录取。民办一贯制学校初中部招生计划小于其小学部直升需求人数时,仅面向校内采取电脑随机派位方式录取;在保证小学部直升需求后仍有余额且多余名额少于报名人数的,也要采取电脑随机派位方式录取。

  3.强化分班与学籍管理。要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均衡分班要求,坚持阳光分班,严禁设立重点班、快慢班和实验班等,不得以分层走班等形式变相分快慢班。各学校要严格按照学籍管理规定做好学籍注册和管理,及时将学生信息录入到全国中小学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强化新生学籍注册审核,确保招生计划、录取名单、学籍注册、实际在校就读相一致。各学校不得擅自为违规招收的学生和违规转学的学生办理学籍注册、转接手续。

  三、坚持公平原则,全面落实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权利

  1.保障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入学。坚持以公办学校为主安排随迁子女就学,不得将随迁子女集中在少数班级。健全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严格执行《江宁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管理暂行办法》(江宁教办〔2021)2号),统筹安排,确保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能够应入尽入。今年起,小学报名不再需要出示儿童的出生证、预防接种证。

  2.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积极推进融合教育,障碍程度较轻的儿童优先采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方式,就近安排接受义务教育;障碍程度较重的儿童安排至特殊教育学校入学。对安置结果有争议的,可向区教育局普通教育科提出申请,到江宁特殊教育指导中心(联系电话52705507,地址:江宁特殊教育学校内)对特殊儿童进行评估,提供科学安置建议。

  3.落实优抚对象、高层次人才子女等入学政策。在学校招生入学过程中,对以下对象的子女给予适当照顾:烈士;因公牺牲的军人;驻边疆国境的县(市)、沙漠区、国家确定的边远地区中的三类地区和军队确定的特、一、二类岛屿部队现役军人;公安英模和因公牺牲、伤残警察;全国劳模、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和优秀归国留学人员、对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等。符合条件的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人员等子女入学按有关文件精神执行。政策照顾对象由有关部门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经区教育局审核批准后,由区教育局根据学校学位情况进行统筹安排。政策照顾对象名单(国家规定不宜公开的除外)应按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公示。

  四、加强过程管理,明确电脑随机派位报名录取流程

  1.全面实行“阳光招生”。依法公开招生入学工作信息。公办学校的报名入学公告和民办学校的招生简章报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经审核后在规定时间通过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公告栏等渠道向社会公布。民办学校的招生简章同时报市教育局备案。学校应通过多种途径及时公开招生入学的相关信息。

  2.明确电脑随机派位报名录取流程。有参加电脑随机派位需求的本区户籍学生,根据学生本人户籍和学校招生范围填报派位志愿。我区幼升小的适龄儿童可在民办小学中最多选2所报名,小升初的学生可在民办初中、南京外国语学校中最多选2所报名。报名后,学生如果被电脑随机派中(报名人数小于招生计划数时,报名的学生视同派中),需在统一规定的截止时间前到学校现场确认,完成后续相关手续。如果被2所学校同时派中,则需明确选择其中1所学校。逾期未到现场确认的,视为放弃。双胞胎(多胞胎)子女参加电脑随机派位时,监护人可自愿申请“双胞胎(多胞胎)绑定”电脑随机派位。录取后的学生不得被其他学校再次录取,也不得回施教区公办学校就读,每个儿童只能领取一张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

  报名参加电脑随机派位的本区户籍儿童,应当在施教区公办学校正常报名。其中,参加民办学校、南京外国语学校报名未被电脑随机派中或被派中后选择放弃的,在施教区公办学校正常入学。电脑随机派位由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按照全市统一制定的操作规则组织实施。电脑随机派位录取须有公证机构参加,全程接受社会监督,派位结果实时向社会公开。

  五、强化监督管理,构建义务教育招生的良好生态

  1.严肃招生纪律。各学校要组织招生纪律再学习,进一步明确要求:严禁提前招生、无计划招生、超计划招生、“掐尖”招生、违规跨区域招生;严禁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民办学校以公办学校名义招揽生源;严禁学校间混合招生、招生后违规办理转学;严禁与社会培训机构联合组织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考试,或采用社会培训机构组织的考试结果作为招生依据;严禁以高额物质奖励、免收学费、虚假宣传等方式争抢生源;严禁招收已被其他学校录取的学生;严禁招收借读生、人籍分离、空挂学籍;严禁收取择校费、与招生入学挂钩的赞助费以及跨学期收取学费。

  2.强化督查追责。加强对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监督检查,建立完善招生入学监督工作机制,及时处理群众来信来访,解决招生工作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区教育督导部门将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纳入责任督学日常督导范围,适时对辖区内招生入学政策落实情况开展督导。要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对于违规违纪招生的学校,视情节轻重给予约谈、通报批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对出现招生工作把关不严、监管不力、违规建立学籍等的,要依规依纪追究有关单位及当事人、责任人的责任。

  3.营造健康氛围。各学校必须深入细致解读我区招生入学政策,努力争取家长、学生和社会对政策的了解、理解与支持,形成工作合力。对不实报道信息要及时予以澄清。要引导广大家长树立科学教育观念,理性帮助孩子确定成长目标。招生方案有调整的,要做好宣传和引导,提前认真研判,做好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要加强舆论引导,为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平稳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附:

  1.

  2.

  3.

  4.

  5.

  6.

标签: 义务教育  学校  学籍  工作  学生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hunanyuer.com/baike/jiaoyu/259454.html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06-2022 湖南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39114号-3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hunanyuer#qq.com (请把#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