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湖州最具代表性的戏曲:湖剧(湖剧艺术特点)

来源: 最后更新:23-06-03 10:12:51

导读:

1、湖州最具代表性的戏曲:湖剧
2、深圳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都有哪些?
3、高雄最具代表性的夜市:六合夜市
4、最具代

文章目录:

1、湖州最具代表性的戏曲:湖剧

2、深圳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都有哪些?

3、高雄最具代表性的夜市:六合夜市

4、最具代表性的福建茶文化

5、金华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婺剧

6、猜你喜欢:

1、湖州最具代表性的戏曲:湖剧

我国是戏曲之乡,西区的种类繁多,湖州的湖剧就是其中之一。湖剧原名为滩簧,体现出了湖州的说唱技术,不仅语调清新流畅,而且带有浓郁的江南情调。人杰地灵的湖州文化是湖剧的发展摇篮。那么,下面我们一起看看湖州最具代表性的戏曲:湖剧吧。

湖剧原名湖州滩簧,是一种汉族地方戏曲。主要流行于浙江湖州、嘉兴地区及杭州的余杭、临安,江苏的吴江、宜兴,安徽的广德等地,已有百年左右的历史。因吴兴旧属湖州府,故1951年定名为湖剧。湖剧带有浓郁的江南水乡情调,不仅语言亲切柔和(采用本地吴语方言湖州话演唱),曲调清新流畅,而且表演文雅细腻,宜演悲欢离合的家庭爱情戏。

湖剧,1951年改为今名。产生湖州,流行行嘉兴及余杭、江苏吴江一带。它是由曲艺形式于清道光年间发展成为戏曲形式的。先后经过三个发展时期,即清道光、咸丰年间至1924年,称为“小戏时期”,多为“二小戏”与“三小戏”,如《拔兰花》等,唱腔称为“小戏调”,夹唱民歌小调;

1924年至1949年为“本滩时期”,除小戏外,已出现“四亭柱”清装大戏及移植的统传戏如《双珠凤》、《珍珠塔》等,号称“九十六本大戏”,唱腔也由“小戏调”发展为“本滩调”和“烧香调”等。新中国成立后,进入“剧本戏”阶段,1956年,《麒麟带》改编的成功是其标志,创作、改编、移植,成为主体。

湖剧保留有大量明清时期的浙北民歌,是湖州民歌的宝库;男旦“阴阳嗓”的唱法在我国戏曲剧种较为罕见;舞台“十八个半音韵”与吴语方言(湖州话)韵相合,具有一定的语言学研究价值。如今剧团名存实亡,濒临灭绝,正在抢救与保护之中。

戏剧特点

早期的湖剧是界于湖州小戏与湖州说唱滩簧(湖滩)之间的一种汉族说唱表演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讲,早期湖剧是从湖州说唱滩簧曲艺中的湖州琴书发展而来的,而湖州琴书的另一说唱曲艺,湖州三跳有着许多相同之处。早

期的湖滩艺人往往小戏、琴书、三跳皆擅长,艺人们合起来则表演滩簧小戏。分散则说唱三跳、琴书。因此,论湖剧的渊源,自然也就要从湖州三跳及湖州琴书的发展而论。

传统剧目

湖剧的传统剧目有小戏《拔兰花》、《马浪荡》、《借披风》等七十二出,大戏有《借黄糠》、《庵堂相会》、《活捉姚麒麟》等九十六本。另有现代戏《太湖红浪》等。其中较常演的有《陆雅臣》、《借黄糠》、《庵堂相会》、《卖妹成亲》以及看家戏《姚麒麟》。这类剧目大多以反映家庭爱情婚姻为主。

2007年6月,湖剧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猜你可能也喜欢:

永不消逝的湖北传统手工艺

湖北近代名人大盘点

台湾人的宗教信仰是什么?

具有宗教色彩的台湾妈祖文化

2、深圳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都有哪些?

每个城市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地标性建筑,比如北京的天安门、上海的“东方明珠”、广州的“小蛮腰”、台北的101大厦等等,而在深圳有着十大代表性建筑,它们见证了深圳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深圳文化的重要部分,现在跟随小编来一一了解下吧。

1、莲花山广场邓小平雕像

位于莲花山公园山顶,雕像高6米。2000年11月14日落成,是全国第一座由中央批准,以城市雕塑形式树立的邓小平雕像。江泽民同志为雕像揭幕。广场上每天人流不断,人们纷纷前来瞻仰和敬献鲜花,表达对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2、地王大厦

位于深南中路。高420米,共81层。于1996年完工。位居目前世界十大建筑之列。

3、市委大院及孺子牛雕塑

位于深南中路。市委大院是深圳建设的总指挥部。门前孺子牛雕塑,于1984年7月27日落成,当年获第六届全国美术展金奖。

4、国贸大厦

位于嘉宾路与人民南路交汇处。于1984年10月兴建,1985年12月竣工。楼高160米,共53层,是当时全国最高建筑。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深圳,在这里发表谈话(即“南方谈话”部分内容)。

5、电子大厦

位于深南中路华强北地段。始建于1981年1月,次年8月竣工。楼高20层,建成时是深圳经济特区的第一座高楼,也是当时深圳的地标形象。围绕电子大厦,逐渐兴起了华强北电子商圈,带动了深圳电子工商业的发展。

6、上海宾馆

位于深南中路。始建于1983年,于1985年正式开业。素有深圳城市“坐标”之称。在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初期,其以东为市区,以西为郊区,见证了深圳城市发展进程。

7、世界之窗世界广场

世界之窗位于华侨城,是全国最早的主题公园之一。世界广场建成于1994年,是世界之窗最具代表性、艺术性的一个景点。2001年广场内建成的中国首座全景式环球舞台,为亚洲第一。

8、罗湖口岸联检大楼

位于罗湖区深圳河北岸。罗湖口岸是深圳最早的口岸,新大楼于1985年4月竣工使用,是我国最早实行联检的口岸。罗湖口岸联检大楼一开始就发挥着重要的窗口作用,它联结着深圳和香港,是中国人流量最大的陆路出入境口岸。

9、深圳博物馆

位于深南中路。始建于1984年2月,1988年11月开馆,是深圳文物收藏展览和地方史研究中心。

10、深圳大学建筑群主体建筑

深圳大学于1983年5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临时校址在解放路。1984年2月新校园开始动工建设,同年9月迁入新校园。其建校速度快,效率高的特点,同样创造了“深圳速度”。校园占地1平方公里。建校10周年之际,江泽民同志题写了校名。

3、高雄最具代表性的夜市:六合夜市

如果要去台湾旅游,那么就会去高雄了,而高雄的代表夜市就是六合夜市了,一进到六合夜市,就看到木瓜牛奶的摊子,六合夜市是高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六合夜市!

六合夜市位于高雄市,六合夜市距高雄火车站约十几分钟路程,沿中山路直行後右转至六合路即可到达。六合夜市的前身为大港埔夜市,原本为聚集于台湾高雄市区大港埔空地上的小吃摊,兴起于1940年代末期至1950年代初期,名列高雄最具代表性的夜市。高雄市政府于1987年起,每天傍晚六时至清晨二时规划六合夜市为行人徒步区,从此六合夜市开始迈入国际知名的观光夜市。

六合路夜市从自立二路口,老字号乌鱼子专卖店到中山一路口烤乳猪店,好几十家小吃摊道尽不少高雄人成长历史,也让来自台湾各地及外国光观客充满无限回忆,台湾小吃闻名世界,但是随著e时代潮流的冲击,六合路夜市也转型成世界地球村;除了六合夜市、青年夜市、新兴夜市等也可以尝遍高雄著名的小吃,让饕餮无遗珠之憾一次飨有世界美食。

您也许还喜欢:

郑州为什么叫绿城,你知道吗?

建筑风格多样化:烟台山

众所周知的无锡标志性风景

唐山历史名人,你听过几个?

4、最具代表性的福建茶文化

福建是茶的发源地,有着非常悠久的茶历史。作为最早茶文化的发源地,福建不止有着其它地方不可替代的历史优势,还有着自己独特的品茶技艺。通过这些技艺能让泡出的茶更加清香。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福建文化吧!

福建是乌龙茶的故乡,有一千年的茶文化历史,是茶文化的发祥地,福建产茶文字记载比《茶经》早300余年,着名的莲花峰及其莲花茶构筑了一道独特的侨乡茶文化风景线。建茶、斗茶在宋元二朝尉然成风,明清时期,茶叶创新增多,开创乌龙制茶工艺,茶叶贸易渐盛,武夷山的茶山、茶水更加点缀了福

5、金华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婺剧

婺剧,俗称“金华戏”,中国浙江省汉族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它以金华文化为中心,流行于金华、丽水、临海、建德、衢州、淳安等地。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婺剧吧。

婺剧发源于金华,是金华最古老的戏曲。她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当地的人们有的叫她为农村戏,俗称金华戏,是浙江省第二大剧种,因金华历史上素称婺州而得名。她拥有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时调六大声。婺剧在金华这个拥有浓厚艺术文化的城市,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比发源于江苏昆山,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的昆曲只晚200年。

婺剧是一个在农村土生土长的剧种,艺人多系农民出身。以前,农闲时出外组班演戏,农忙回家生产,直到抗战初期才开始有固定的班社出现,长期流动于乡村演出,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婺剧在表演艺术上以鲜明生动与强烈粗犷相结合,不但保留了许多傀儡、傩舞、目莲戏等古老的表演动作和程式,且拥有变脸、耍珠、舞叉、窜火、窜梁、穿刀、十八吊等大量特技表演。

“以前,婺剧团的戏班子到了某个村子演出,不管有多忙,大伙都要撂下活去看戏。附近乡村的人,也会赶去凑热闹。如果是专业剧团来演出了,那更是万人空巷,连房顶都会挤满人。”金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艺术处处长楼存记向记者描述了他印象中的婺剧。“看戏的时候,最开心的就属小孩子了,不仅能看戏还能吃到许多好东西,那个开心劲就别提了。”每当正月里或到了特殊的节日,金华农村的婺剧团演出,可谓忙的不可开交。这时农村“鸡毛换糖”的小贩也忙着赶过去做生意了。

婺剧的出现也同时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写戏人”方景昊的说法证实了婺剧在金华的火爆。方景昊常年在金华农村走动,看哪些村子要演戏,能出什么样的价格,然后根据每个村子的要求,跟相应的婺剧团联系。“现在农村人有钱了,都争着要看戏,比如庙会开光、节庆什么的。尤其是正月里,剧团根本忙不过来。有些好的剧团,一年能演出500多场。”据了解,金华目前有专业剧团10多个,农村剧团近百个,平均一个剧团一年能演出300场左右。婺剧成为金华农村最引人注目的风景。

婺剧老剧种焕发出新光辉

京剧是国剧,可婺剧是京剧的祖宗。戏剧大师、着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生前说过:“京剧的前身是徽戏,京剧要寻自己的祖宗,看来还得到婺剧中去找。”梅先生说得很有道理。

婺剧,俗称金华戏,是徽剧进京前向南流入的一支。它源于明朝中叶的弋阳腔和明末的义乌腔,吸收西秦腔、石漮腔等唱腔所塑成。在明末清初,由于战乱,使大批皖南人移民金华,带入了徽戏,逐渐合流,构成了以徽戏为主体的戏剧剧种———婺剧。

同治初年,金华本地就有徽班30余个,农村的“太子班”(业余徽班)以千计数,足见其盛。当时的艺人,足迹遍及穷乡僻壤,为农民演戏,庙会、集市更显闹猛,有时一个地方,会有两三个戏班同时演出,互相摆行头、亮角色、比高低、争观众,唱“对台戏”,在竞争中不断提高。在长期舞台实践中涌现出一批群众欢迎的名演员。解放初期的有周越先、徐京福、周越桂、徐汝英等;近一些的有郑兰香、吴光煜、葛素云等;再近一些的有陈美兰、张建敏、周志清、朱元昊等人。

婺剧保留了大量优秀徽戏剧目与珍贵史料,如《列国记》、《龙凤阁》等,有的已是海内孤本。不少大戏,至今仍能从婺剧徽戏中找到原来的模样。在表演方面,保留了徽戏许多独特古朴的程式与技巧。以脸谱为例,目前,除京剧外,也只有川剧和婺剧还保留自身的独特的脸谱系统,婺剧脸谱有200多种;又如婺剧的表演方面,上世纪40年代,婺剧服装无水袖,故演员的功夫多在手指与手腕上,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再如,其行当,角色十分复杂,多达十五六种,角色分工严密,一般不串演,十分讲究。

解放前,老艺人生活艰难,走街串巷,风餐露宿,生活没有保障,长年累月在农村演出,深受农民群众喜爱。解放后,该剧种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1952年底,浙江省文化局以衢州婺剧实验团解散后留省文工团婺剧组人员与大荣和班合并建立浙江婺剧实验团。1956年元旦,以婺剧训练班为基础整顿婺剧实验团,成立了浙江婺剧团。为保留婺剧的地方特色,把原定设在杭州洪春桥的团址改设在金华。

浙婺在坚持为人民群众演出外,还担任了出国演出任务,把这门艺术介绍到国外;在保留传承婺剧传统艺术外,推陈出新,兼收并蓄了其他剧种的长处,取得令人可喜的成就。音乐创造了新的板式,丰富了伴奏乐器;舞美也从简到复杂,有了不少创新;在表演上继承、吸收,使之特色更浓郁;在创作上,整理了《西施泪》、《断桥》、《对课》、《僧尼会》等。

1960年3月18日,毛泽东主席在观看《对课》演出后,接见演职员时称赞道:《对课》改得好,有新意,神仙斗不过凡人,老不如少,想占便宜的人占不到便宜。令人欣慰的是“又有新声说婺州”。

新一代婺剧人,创造了婺剧的新辉煌。在出作品上,新创作了《白蛇前传》、《贺家桥边》、《梦断婺江》、《江南第一家》、《昆仑女》等,多次获国家奖、省级奖;在出人才上,涌现了陈美兰、张建敏等一批新秀,陈美兰、张建敏获戏剧界最高奖梅花奖,陈美兰还获文华奖,一批新演员脱颖而出.

在出效益上,浙江婺剧团继承了为农民演出的光荣传统,2003年12月,该团荣获“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光荣称号,被全国和省市级媒体多次报道。在送婺剧下乡同时,2004年该团成立了“三农艺术团”、后又成立“歌舞团”,将更多精彩的剧目献给农村、农民。2006年1月至6月仅半年时间,浙江婺剧团在金华城乡23个村(社区)演出163场。前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

6、猜你喜欢:

标签: 深圳代表性建筑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hunanyuer.com/xingzuo/fenxi/34216.html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06-2022 湖南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39114号-3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hunanyuer#qq.com (请把#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