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怒江傈僳族美食:酒焖鸡酸竹菜 怒江僳傈僳族酒歌舞蹈视频

来源: 最后更新:23-05-31 04:01:30

导读:

1、怒江傈僳族美食:酒焖鸡酸竹菜
2、傈僳族刀杆节的由来
3、傈僳族传说,你所不知道的傈僳族
4、傈僳族乐器,属于

文章目录:

1、怒江傈僳族美食:酒焖鸡酸竹菜

2、傈僳族刀杆节的由来

3、傈僳族传说,你所不知道的傈僳族

4、傈僳族乐器,属于傈僳族的传统乐器

5、怒江傈僳族的春浴:澡塘节

6、猜你喜欢:

1、怒江傈僳族美食:酒焖鸡酸竹菜

我国因地理位置差异,各地的饮食习惯也就不同,不同地区有不同地区的经济作物。傈僳族都居住在高半山区,高半山区气候寒冷,地势不平,粮食作物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不产稻谷,少产小麦,多为包谷、荞子、燕麦、等,造就了当地的特色饮食文化。下面我们一起来傈僳族文化看看当地的美食吧。

酸竹菜

酸竹菜是山里生长的一种青嫩的竹笋,夏初挖出,削皮切成片状晾晒成干菜(独龙语称“美皓”),食前以热水浸泡,常用来炒肉食和做汤料,味鲜美爽口。制成的酸笋是将鲜笋剁碎,舂打至绵软,密封在竹筒里,用芭蕉叶封口,放在有细小泉溪处淋滴,数天后发酵变酸,取出晾干做酸竹汤,去暑解渴,是夏季适宜的汤食。

酒焖鸡(独龙语称“夏热阿”)

即将鸡连骨剁成块,用油爆炒,放入大量的烧酒,一只鸡约放二三斤白酒,一般不放盐,只放些野花椒,在火上焖食。其鸡味酒香四溢,亦颇鲜美。酒焖荷包鸡蛋也类似这种做法,一般是十个鸡蛋放一斤酒。

打茶

独龙河上游的人有“打茶”的习惯,可能是受到邻近藏族习俗的影响。独龙族不种茶,多购买砖茶,煮沸后就饭食而饮。打茶常用来招待客人。打茶的工具,是一个长约70公分,口径约10公分的竹筒,内置一个上下活动长约90公分的带竹柄木塞。

筒中放进少许盐和熟的动植物油脂,如猪油、肥肉丁、鸡油、核桃油或酥油等,以及加放上一些有香味的苏麻籽,也有加入调好的鸡蛋,再将煮好的茶水倒入,然后手握竹柄木塞,上下反复打茶,再倒出饮用。其色浅褐,味咸香,能提神解乏,是一种滋补饮料。

漆油炖鸭

漆油炖鸭,是生活在怒江峡谷的傈僳族喜爱的传统食品。逢年过节或远方的朋友到来,傈僳人都会做上这道菜来庆贺佳节、招待贵宾。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盛产漆树、漆油。漆油可食用,也可用作化工原料,还可入药。

漆油炖鸭的制作方法是:先宰好一只壮鸭,剔毛洗净切成小块,把100余克漆油投入锅中熔化烧沸后,将鸭肉置于锅中焖炒五六分钟,然后洒入适量烧酒,配以八角、草果、食盐等作料,加入适量的水,用温火炖二三小时即可食用。漆油炖出来的鸭,肉香嫩、酥甜可口。

猜你可能也喜欢:

为什么用餐时不要用筷子敲?

不要把筷子竖插在碗盆上,为什么?

中国饮食礼仪大观

中国正餐的上菜程序和餐桌

2、傈僳族刀杆节的由来

傈僳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地区,傈僳族人民有着自己的语言,也有属于自己的传统节日,那就是一年一度的体育节日刀杆节。那么,本期少数民族的节日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傈僳族刀杆节的由来。

傈僳族有自己的语言,傈僳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先后使用过三种文字。一种是西方传教士创制的拼音文字,一种是维西县农民创造的音节文字,还有一种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新创制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

2006年5月20日,傈僳族刀杆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傈僳族刀

3、傈僳族传说,你所不知道的傈僳族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许多的传说,这些传说大多来自民间,传说的题材多样、内容丰富。而在不少的少数民族中也有着属于自己民族的传说,这些传说也是根据当地故事改编而成。下面的傈僳族文化为你讲述傈僳族的传说,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傈僳族红腰带的传说》

从前,有一个聪明能干的傈僳小伙子,常常在山林里安下绳套,不是套住野猪,就是套住獐子,每次“取山”都不落空。这样,大家都喊他安山匠。

这天早晨,安山匠喜喜欢欢地来取山,走到一棵大槠木树下,

4、傈僳族乐器,属于傈僳族的传统乐器

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人有着不同的传统乐器,例如,中国常见乐器是有芦笙、笛子、唢呐、箫等。作为少数民族之一的傈僳族也有属于他们自己独特的乐器,那么,在傈僳族文化中,他们的传统乐器有哪些呢?小编收集了一些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笛朽篥是傈僳族传统的气鸣乐器,又称笛篥吐、笛哦玛、哦里哦玛等。流行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福贡、碧江、泸水等地。常采用多节金竹管制作,上粗下细,尾端留节,其余竹节通透。管长13厘米,内径0.9厘米,上端边沿开一个“u”字形吹口,下部边棱甚薄,以使其发音灵敏。管身开有4个圆形按音孔(前三后一)。演奏时,管身竖置,右手食指按第一孔,左手食指、中指按第二三孔、拇指按背孔,下唇堵住上端管口,上唇绷紧,气流冲击吹口下端边棱进入管内而发音。音列为五声音阶,音色明亮高亢,常用于独奏自娱或歌舞伴奏,是傈僳族儿童或未婚姑娘喜爱的民间乐器(见左图),传统乐曲有《笛里吐鲁调》等。

决列,是由景颇族传入的双管单簧气鸣乐器,主管长29厘米,中下部开有6个音孔,副管长20厘米,不开音孔,都在管首设有一枚三角形铜制簧片,吹吸均可发音,主管可以演奏旋律,副管的持续音像是一条彩色长带,飘浮在乐曲的上方,使旋律丰润而饱满。音色柔和圆润,优美如歌,常用于独奏或伴奏,男女均可演奏。传统乐曲有《决列调》和《傈僳小调》等。

傈僳族的葫芦笙,陇川县傈僳语称瓦特炽烈,有5支音管,在最长的音管上端还安有一个竹筒作为共鸣箱,多用于为民间舞蹈伴奏,由男子吹奏。竹簧是傈僳族女性喜爱的乐器,维西县称单片竹簧为“马锅”,称三片竹簧为“出出”。竹簧采用楠竹片制作,长8厘米左右,用刀在中间刻出簧舌而成。传统乐曲有《谈情调》等。

每逢傈僳族年节、丰收或喜庆举行集体歌舞盛会之际,女子吹起笛朽篥、弹响竹簧,男子弹起其布厄(傈僳琵琶)、三弦,人们边奏边舞,尽情欢乐,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兴尽方休。

您可能也喜欢:

独具特色的基诺族服饰文化

极具特色的裕固族民俗风情文化

独具民族特色的裕固族民歌文化

门巴族神秘的习俗文化:门巴人下毒

5、怒江傈僳族的春浴:澡塘节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种各样的民族文化是非常丰富的,正因为有这么多的民族才有我国五彩缤纷的节日文化,你对怒江傈僳族的节日有了解吗?澡塘节其实就是傈僳族的春浴,你对澡塘节有多少了解?本期傈僳族文化为你解析。

澡塘节是怒江傈僳族节日之一,也称春浴或歌会,定于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至初六。每逢节日,一般全家出动,扶老携幼一同前往,还带上行装和几天的口粮,准备好节日里的美酒佳肴,到温泉附近的集会地结帐宿营。也是傈僳族群众即兴对歌的好机会。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六库市往

6、猜你喜欢:

标签: 傈僳族的传统节日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hunanyuer.com/xingzuo/fenxi/33299.html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06-2022 湖南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39114号-3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hunanyuer#qq.com (请把#替换成@)